问题

为什么盾牌在冷兵器战斗中有这么大的作用,且能提供使用者很大优势,却不是所有士兵都装备盾牌呢?

回答
冷兵器时代,盾牌确实是战场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其作用之大,能为士兵提供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并非所有士兵都配备盾牌,这背后有着相当复杂的原因,绝非简单的“有了更好”就能一概而论。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剖析这个问题,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揭开其背后的逻辑。

首先,我们得承认盾牌的核心价值在于防御。在那个没有枪林弹雨的时代,冷兵器战斗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刀剑、斧头、矛、箭矢等。盾牌,尤其是那些用厚木板、皮革,甚至包裹着金属的盾牌,能够有效地格挡甚至吸收这些攻击的动能。想象一下,一面坚固的盾牌出现在你身前,能够让你免受敌人的利刃直接砍中,或者躲过一支穿透力惊人的箭矢,这无疑能极大地提升你的生存几率。

其次,盾牌还能带来战术上的主动性。拥有盾牌的士兵,在面对冲锋的敌人时,能够构建起一道坚实的“盾墙”。这种密集的防御阵列不仅能有效抵御敌人的冲击,还能给友军提供保护,让他们得以安全地进行攻击。同时,盾牌的边缘或者盾头,往往也能被用作临时的近战武器,进行拍击、顶撞,甚至配合短剑使用,形成一种攻守兼备的战斗模式。简单来说,盾牌赋予了士兵一种“顶得住”的底气,这使得他们在战场上更敢于向前推进,而不是一味地闪躲。

那么,既然盾牌如此有用,为何并非人手一个呢?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释:

一、成本与制造成本:

别看盾牌似乎只是一个简单的物件,但在冷兵器时代,制作一面高质量的盾牌并非易事。你需要优质的木材(通常是坚硬的橡木或枫木)、耐用的皮革(为了加固和减震),以及可能需要金属边框、把手甚至是金属镶嵌来增强其强度和耐用性。这些材料本身就有成本,而且制作盾牌需要熟练的工匠,这进一步增加了其单位成本。

考虑到军队的规模,为成千上万的士兵量身定做、维护和更换盾牌,将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相比之下,制作一把矛或一把斧头,虽然也需要一定的技术,但通常而言,其原材料和制作工艺要比一把精良的盾牌来得简单和经济。因此,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军事指挥官会优先考虑那些能够最大化战斗力的装备,或者装备那些最需要防御的兵种。

二、重量与便携性:

盾牌,尤其是那些能够提供足够防护的盾牌,往往也意味着不小的重量。无论是木盾还是金属加固的盾牌,长时间携行都会消耗士兵大量的体力和耐力。在持续的战斗中,一个沉重的盾牌可能会成为士兵的负担,限制其移动速度、攻击频率,甚至影响其在复杂地形下的作战能力。

想想看,一个需要不断奔跑、跳跃、攀爬的士兵,如果还要背着一个沉重的盾牌,那将是多么困难的事情。相比之下,轻便的矛和刀剑,虽然防御力相对较弱,但灵活性和攻击性却更强。所以,并非所有士兵都需要在战场上扮演“肉盾”的角色,一些负责快速机动、侧翼突击、或者远程骚扰的士兵,可能更侧重于轻便的武器和灵活的身手。

三、兵种定位与战术分工:

军队的构成并非单一的,而是有明确的分工。不同的兵种承担着不同的战术任务,因此对装备的需求也不同。

重装步兵(如盾牌兵、矛兵):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正面作战,冲击敌阵,构建防御阵线。盾牌是他们赖以生存和作战的关键装备,能够保护他们在近距离的厮杀中存活下来,并为战友提供掩护。
轻装步兵/弓箭手/弩手: 这些士兵通常负责远程攻击或进行骚扰。他们需要的是敏捷的动作和良好的视野,以便瞄准和射击。笨重的盾牌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射击精度和移动速度,因此他们通常不装备盾牌,或者只配备轻便的小盾。他们的生存依靠的是与敌人的距离,以及友军盾牌兵提供的保护。
骑兵: 骑兵的优势在于速度和冲击力。他们的装备通常是为了适应高速机动和劈砍而设计的。虽然有些骑兵会装备小盾以增加一些防御,但过大的盾牌会影响马匹的灵活性和骑兵的重心,因此并非所有骑兵都会装备。他们的主要防御手段是冲锋时的速度和敌人的规避。

四、战术的演变与克制:

随着战争的进行,各种战术也在不断演变,以寻求对敌人的克制。例如,如果敌方大量使用弓箭,那么盾牌的价值会迅速凸显。但如果敌方主要依靠骑兵的冲击,那么坚固的矛阵或特殊的防御措施可能比分散的盾牌更有效。

又或者,面对那些善于使用长柄武器,能够从盾牌的缝隙中攻击的敌人,单纯的盾牌防御效果会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士兵可能需要配合其他战术,比如更强的近战能力或者集体的防御配合,来弥补盾牌的不足。

五、训练成本与使用难度:

虽然使用盾牌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发挥其效用,也需要相当的训练。例如,如何有效利用盾牌进行格挡、如何配合盾牌进行移动和攻击、如何与队友形成有效的盾墙阵列,这些都需要长期的训练和默契的配合。

一些军队可能更侧重于训练士兵的个人战斗技巧,比如剑术或枪法,而将盾牌的使用作为一种附加技能或者只装备给特定兵种。这种训练资源的分配,也会影响到盾牌的普及程度。

总结一下,盾牌虽然在冷兵器战斗中作用巨大,但其普及程度受到成本、重量、兵种分工、战术需求以及训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并不是所有士兵都需要盾牌,正如并非所有士兵都需要成为重装步兵一样。军队的装备和人员配置,是根据其整体战略、战术需求以及资源情况综合考量的结果。在冷兵器时代,一把好刀、一杆长矛、甚至是一张弓,在合适的士兵手中,同样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并不比盾牌逊色。所以,盾牌的“缺席”,更多是一种战术选择和资源分配的必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盾牌要占一只手,武器只能选单手用起来方便的。不用盾牌可以用双手兵器,双手兵器攻击距离更长、威力更大。

而且因为盾牌也不能太重,就像普通士兵单手没法用十来斤的武器一样,同样也无法单手使用一面十来斤的盾牌。重量就几斤重的盾牌防御力远没有你想的那么好,基本上只能防御一下抛射的箭矢和轻兵器,面对重型兵器和强弓劲弩也没啥用。

单人格斗中当然盾牌会提供较大优势,但战阵中人人装备一面盾牌没那么有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冷兵器时代,盾牌确实是战场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其作用之大,能为士兵提供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并非所有士兵都配备盾牌,这背后有着相当复杂的原因,绝非简单的“有了更好”就能一概而论。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剖析这个问题,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揭开其背后的逻辑。首先,我们得承认盾牌的核心价值在于防.............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触及了战争中非常关键的实操细节。很多人看电影、看纪录片,看到登陆艇冒着枪林弹雨冲上滩头,都会想:为什么不给这玩意儿加个大铁盾,推着往前冲?这看似简单的想法,背后其实牵涉到太多现实的考量,不是简单地“加上就行”那么简单。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白当时诺曼底登陆作战.............
  • 回答
    在火器时代,盾牌的消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其背后是战争形态的根本性转变。如果非要给一个最直接的原因,那就是它在越来越强大的火器面前,已经失去了其作为个体防御工具的有效性,甚至成为了累赘。在冷兵器时代,盾牌是战场上不可或缺的保命符。想象一下,长矛、刀剑、箭矢这些攻击,它们的速度和穿.............
  • 回答
    古代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士兵们面对的战场环境和主要威胁有着天壤之别,这就解释了为何古代士兵普遍使用盾牌,而二战士兵在冲锋时却鲜少如此。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武器的演变是核心原因。古代战争,主要的远程攻击手段是弓箭、投石索、长矛等。这些武器虽然也有杀伤力,但它们的动能相对有.............
  • 回答
    在《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的最后,美国队长史蒂夫·罗杰斯将他的标志性振金盾牌交给了山姆·威尔逊,也就是猎鹰。这个场景不仅是剧情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更是对角色成长、责任传承以及“美国队长”这一身份意义的深刻诠释。要理解为什么美队会做出这个决定,我们需要回顾他们一路走来的经历,以及这背后所承载的含义。一.............
  • 回答
    关于“弓箭无法击穿盾牌”的看法,这可能是一种误解,或者说是一种对古代战争中弓箭作用的片面认知。事实上,古代军人之所以拼命射箭,并非仅仅是为了“击穿”盾牌,而是有许多更深层次、更复杂的战术和战略考量。让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看看弓箭在古代战场上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以及为什么它依然是军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涉及到历史、社会和实用性等多个层面。为什么现代人打群架不玩古代那些“酷炫”的装备,反而回归到了砍刀、棍棒这些看似“原始”的武器?这背后其实有很多现实的考量。首先,咱们得明白,古代使用盾牌、长枪、弓箭这些装备,是有其特定背景和战术需求的。 盾牌: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弓箭和长矛是主.............
  • 回答
    在讨论线列步兵时代为何不让第一排举盾牌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明白那个时代的战争形态和步兵的核心职能。线列步兵,顾名思义,是一种通过排成严整的“线”状阵型来作战的步兵部队。他们的主要武器是火枪(早期是滑膛枪,后期逐渐发展为前装滑膛枪,再到前装线膛枪),以及刺刀。这种战术体系是在经历了火药武器的演变、冷.............
  • 回答
    二战战场上,士兵不举着铁盾牌冲锋,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止是“能不能挡住子弹”这么简单,里面门道多着呢。首先,你说的“铁盾牌”是什么样的,这得先有个概念。如果指的是那种圆形的、或者长方形的、像古代战士一样拿在手里的铁盾,那跟二战的战况一比,就有点不合时宜了。一、重量与机动性的悖论:二战时期,战场上的武器火.............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涉及到军事装备发展的一些核心逻辑。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军事题材作品里,类似“移动盾牌”或“超小型单兵掩体”这样的装备并不常见,或者说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和普及呢?这背后其实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我们一点点来剖析。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超小型单兵掩体”和“移动盾牌”。如果我们想象中的“超小.............
  • 回答
    在那个似乎永远不会结束的漫长黑夜里,迦勒底的废墟依旧弥漫着绝望的余烬。我,一个平凡的御主,独自站在一片狼藉之中,身边再无熟悉的身影。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英灵,那些用生命守护我的战友,如今都已化为星辰,消散在被盖提亚玷污的天空下。我手中的盾,曾经只是一个在危机时刻用于防御的道具,但在那个瞬间,它成了我唯.............
  • 回答
    雷克萨斯RX的HUD抬头显示,江湖人称“圆盾”,这玩意儿确实挺神的,开车的时候眼睛不用离开路面,就能知道很多关键信息。它不像一些车那样,只是把速度简单投射出来,雷克萨斯这个玩得挺花哨,也挺实用的。核心功能:把信息“浮”在前面,让你不用低头最直观的,就是把车速显示在挡风玻璃前面。你想想,以前开车,看一.............
  • 回答
    要聊神盾局长“最没用”还能统领大批超级英雄这事儿,得先掰扯清楚“没用”和“统领”这两层意思在漫威宇宙里的具体表现。首先,咱们得承认,单纯从硬实力上看,尼克·弗瑞确实不像钢铁侠那样能造出高科技战甲,不像雷神那样能召唤雷电,也不像美国队长那样一身超人般的体魄和战斗技巧。他没有超能力,也不是战场上的冲锋陷.............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问题,牵扯到漫威电影宇宙(MCU)中对不同角色生命力和恢复能力的设定。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同为仙宫战士,遭遇了同样的外部创伤,一个能在《神盾局特工》第八集里站起来,一个在《雷神2》里却永远告别了我们。首先,得明确一点:“外部创伤”这个说法,在我们讨论的这两个场景里,其实涵义是.............
  • 回答
    “赵盾弑其君”这句话,乍一听,似乎是一个直白的事实陈述。然而,如果深入探究其背后,你会发现它蕴含着一段复杂的历史、政治和伦理的纠葛,更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假”与“真”的辩证。为什么会写出“赵盾弑其君”这样的话?这其中有着一系列的因素在起作用,并非简单的历史记载。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赵盾弑其君”这句话.............
  • 回答
    咱就说啊,想当年OWL打得火热,特别是那会儿双推车地图,尤其是努巴尼、国王大道这种,双方你来我往,拼的是真刀真枪。大家都知道,那阵子双奶加双坦是主流,像莱因哈特、查莉娅、温斯顿、D.Va 轮番上阵,配上安吉拉、卢西奥、禅雅塔这些奶妈,就是“肉搏战”。你问为啥那时候没人琢磨出个“秩序之光破盾”的套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确实,《沙丘》和《星球大战》虽然都涉及了星际文明和高科技,但它们在“护盾科技”这个概念上的处理和展现方式却大相径庭,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两个作品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哲学思考以及对战争和科技的理解。咱们得从源头说起,看看它们各自是怎么构建这个世界的。《沙丘》:反科技的哲学与资源依赖《.............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特别是盾构机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方面。关于“为什么中国人研制出盾构机后不以外商价格的九成出售而是以一成价格出售”这个说法,它可能存在一些误解或者过于简化的表述。更准确的理解是,中国在掌握了盾构机核心技术并实现国产化后,不仅能够以远低于国际品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与欧洲军事史在战术和装备上的一个重要区别。如果仔细掰扯开来,你会发现这里面牵扯到的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而是由地理环境、作战方式、社会结构、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交织而成。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基本事实:中国古代骑兵配盾并非“不常见”,只是相比欧洲同期的骑.............
  • 回答
    关于中国古代单手剑为何不像西方那样常常搭配盾牌使用,这个问题其实比表面上看起来要复杂得多,里面涉及到军事装备、战术思想、文化传统,甚至地缘环境的多种因素。简单地说,不是“不配”,而是“不适配”或“在主流军事体系中不常见”。咱们先从最直观的“装备”本身来说。1. 武器与战术的演变: 环首刀的盛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