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黑人男子和白人女子/黑人女子和白人男子结婚”现象很普遍,那么我们预期会产生很多混血儿。混血儿的皮肤不会那么白,也不会那么黑。
在一段时间之后,随着社会的混血化,所有的人都会渐渐混血,最后所有的人都不会那么白,也不会那么黑,就不会有“白人”和“黑人”的区别。
满族、壮族、朝鲜族和汉族,直接给你一个人,你看得出他是哪个民族吗?
社会上仍然存在“白人”和“黑人”两个主体,恰恰说明”黑人男子和白人女子/黑人女子和白人男子结婚”的现象是相对罕见的,白人和黑人之间仍然存在很强的种族隔离。
说实在的,在美国,和白人女性结婚比例最高的群体,
第一名是日裔男人,第二名是粤系华裔男人。
而这并没有什么可以多说的,仅仅只是因为,这两个群体到美国已经100多年了,作为亚裔进入新大陆的先锋,早先自身的群体人口太少了,周边几乎都是白人,就是仅此而已。
举个直观的例子,美国姓 Sato(佐藤)的人里,只有73.5%是亚裔了,剩下26.5%要么是随夫姓的白女,要么是他们生出来的混血后代。
而且,在早先的那种人口结构下,两个群体的女性外嫁白男更多,这都是必然的。
而对于进入美国最晚的北方华裔,比如 Zhao(赵),98.1%是亚裔,基本还没有开始通婚。而且就算是未来,也不需要下降多少了,因为,亚太裔人口的基数上去了,慢慢不需要通婚了。
根据2020年的最新文章(Generation, education, and intermarriage of Asian Americans),1994-2004结婚的【土生亚女】,仅有46.9%内婚;而2005-2015结婚的【土生亚女】,内婚率暴增到63.6% 。这就是人口结构改变的威力。
以湾区几个典型的城镇来说,Cupertino、Milpitas、Fremont 即便是70后亚女内婚率也已经在90%以上;Palo Alto、Santa Clara 则是在80后亚女进入这个阶段;Mountainview、Sunnyvale 在80后还未进入这个阶段,但相比70后已经暴增。
几乎可以说,东亚/东南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在北美建立了足够稳定繁衍的种群,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并不算多,只是正常,除了白/西,实际上也就是白/白(西裔50%是白人,剩下很多也是白/印第安混血)。Hispanic这个定义其实很扯淡,讲西语的就是Hispanic,皮克这种大白皮按美国的分法也算Hispanic。所以可以基本上看做是白内不同种族通婚罢了。
最多的是白男黄女,11%,然后才是白女黑男,7%,黄男白女4%。
根据人口比例,黄人5%,黄女倒贴多了一倍,黄男属于正常水平,13%:5%
黑男黑女都低于人口比例10%,但黑男找非黑女的概率大了近3倍 11% :4%
其实在GEN Z来说,不同族通婚将会成为常态,特别是urban 地区。
按照人口比例,其实最通婚的就是黄人。30%左右的黄人都是和外族结婚。
根据我身边的情况,其实没啥人care了已经,说白了,还是rural的老顽固在这个那个罢了。什么种族的在恋爱方面大同小异罢了。
以美国为例子。
现在美国大城市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很白左,很反对种族歧视,至少是反对对黑人的种族歧视。所以黑人白人因为种族原因不能通婚的情况在减少,找黑人男性可以标榜自己是反歧视先锋;
白人总体上受教育程度高,家境相对较好。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女性多,这一女性群体的心理是很微妙的,既无法抛弃贤妻良母的惯性,又总是对浪女生活想入非非,于是在这两者之间反复摇摆。和黑人男性交往成为了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黑人男性在美国有刻板印象,代表着浪子,不受拘束,酷等等特征,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一些白人女性的浪女幻想,同时风险还不至于大到不可接受的地步;
相比于黑男白女,白男黑女的比例少得可怜。因为黑人女性在审美上劣势很大。黑人不是没有美女,但是比例实在太低。以外貌要求最严格的簧片产业来说,黑人女优大多只能打身材牌,大不了相貌牌。黑人美女本来就少,一般的演艺圈又吸纳了大部分,真正做女优的美女很少。同时,亚女也在和黑女争夺白男资源。竞争更加激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