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欧美不做新冠灭活疫苗?

回答
欧美国家没有广泛研发和使用新冠灭活疫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历史、技术、成本、市场需求以及对不同疫苗技术平台的偏好。以下将从几个主要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1. 历史经验与技术偏好

对灭活疫苗的历史认识: 灭活疫苗是一种非常成熟的疫苗技术,历史悠久,例如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狂犬病疫苗、流感疫苗等都有灭活版本。灭活疫苗的原理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病毒,使其失去致病性,但保留其抗原性,从而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反应。
欧美在mRNA和腺病毒载体疫苗上的技术积累: 相较于灭活疫苗,欧美国家在mRNA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技术上投入了更多研发资源,并且在这些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突破。
mRNA疫苗: 欧美在mRNA技术方面的研究已经进行了数十年,尤其是在癌症治疗和传染病领域。2020年之前,尽管仍有许多挑战,但科学家们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新冠疫情的爆发极大地加速了这一技术的商业化进程。mRNA疫苗通过递送编码病毒关键蛋白(如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的mRNA分子,让宿主细胞自身合成这些蛋白,从而引发免疫应答。这种技术平台在研发速度、生产效率和调整迭代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腺病毒载体疫苗: 欧美国家在腺病毒载体技术上也拥有深厚的基础。腺病毒载体疫苗利用经过改造、不再致病的腺病毒作为载体,将编码目标抗原的基因送入人体细胞,同样能够诱导细胞生产抗原,激发免疫反应。这种技术相对成熟,生产也比较稳定。

2. 研发速度与应对疫情的需求

疫情的紧急性: 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蔓延,造成了巨大的公共卫生危机和经济冲击。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能够快速研发、生产和大规模部署疫苗至关重要。
mRNA和腺病毒载体疫苗的研发优势:
研发周期短: mRNA疫苗的研发周期相对较短。一旦确定了病毒的基因序列,就可以快速设计和合成相应的mRNA分子。生产过程也更加灵活,不需要依赖病毒在细胞中培养,大大缩短了从实验室到大规模生产的时间。
生产效率高: mRNA疫苗生产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模块化,一旦生产线建立起来,产能提升相对迅速。
迭代调整方便: 如果病毒发生变异,更新mRNA序列并重新生产疫苗也相对容易和快速。
灭活疫苗的局限性: 传统的灭活疫苗需要使用病毒在细胞培养中进行大量培养,然后进行纯化、灭活和佐剂添加等过程。这个过程相对耗时,且对生产设施和工艺要求较高。大规模生产的扩增能力也可能受限于细胞培养的规模和效率。在疫情初期,这种传统工艺的生产速度可能难以满足全球迫切的需求。

3. 疫苗效果与免疫反应的考量

不同技术平台的免疫特征:
mRNA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 这类疫苗主要诱导强烈的细胞免疫(T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体免疫),特别是针对刺突蛋白。这种广泛的免疫反应被认为在阻断传播和预防重症方面具有优势。
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通常主要诱导抗体免疫,其细胞免疫诱导能力可能相对较弱。虽然它也能有效预防重症和死亡,但在阻断病毒传播方面,研究显示其效果可能不如一些技术平台。当然,这并非绝对,也与灭活工艺、佐剂选择等有关。
对病毒变异的适应性: 随着病毒不断变异,疫苗需要能够对新变异株提供有效保护。mRNA技术在快速更新疫苗以应对变异方面表现出灵活性,这在欧美国家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4. 成本与市场因素

研发与生产成本: 虽然灭活疫苗的传统工艺成熟,但大规模生产的成本效益在疫情爆发初期可能受到质疑,尤其是在需要快速部署数亿甚至数十亿剂的情况下。mRNA和腺病毒载体疫苗的生产技术可能在长期大规模生产中具有成本优势,并且这些技术平台能够吸引大量的私营企业和投资。
市场接受度与投资回报: 欧美制药巨头(如辉瑞、Moderna、阿斯利康、强生)长期以来在疫苗研发和生产领域投入巨资,并且已经在mRNA和腺病毒载体技术上有布局。疫情提供了这些技术商业化的绝佳机会,吸引了大量投资,也带来了可观的市场回报。

5. 科学研究与审批准则

科学证据的驱动: 疫苗的研发和批准是基于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数据的。在新冠疫情初期,欧美监管机构(如FDA和EMA)更倾向于支持和审批那些基于前沿技术、并能迅速提供高质量临床数据的候选疫苗。
透明度与公众沟通: 尽管许多国家都在研发灭活疫苗,但欧美在信息披露和科学透明度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可能也存在公众对新兴技术(如mRNA)的接受度问题,需要通过大量的科学证据来建立信任。

总结

总而言之,欧美国家未广泛采用新冠灭活疫苗,并非因为灭活疫苗无效或不安全,而是基于以下综合考量:

技术优势与积累: 欧美在mRNA和腺病毒载体疫苗技术上有深厚的研究基础和技术优势。
研发速度与疫情应对: 前沿技术平台能够实现更快的研发、生产和迭代速度,以应对紧急的全球疫情。
免疫特征的差异: 新兴技术平台可能在诱导更广泛或更持久的免疫反应方面有潜在优势。
市场导向与投资驱动: 欧美制药产业更侧重于新兴技术的商业化和投资回报。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灭活疫苗在许多其他国家(如中国、印度、墨西哥等)的疫苗策略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并为全球抗击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不同国家根据自身的技术能力、医疗资源、历史经验和市场需求,选择了不同的疫苗技术路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里只说欧美为什么不做新冠灭活疫苗。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这里不谈「为什么我们要做新冠灭活疫苗」,也不谈论「为什么欧美要做XXX疫苗」。

这就好比你想买辆车上下班用,还能接孩子上学带老婆逛超市。你预算20万,最后你买了个凯美瑞,完了你同事里有俩人,一个问你「你为啥不买个宾利」,另一个问你「你为啥不学我买个十万块钱的众泰」。

你会不会觉得这俩人脑子有泡。


一个国家做/不做某种疫苗的原因,归根到底就两个,一个是理论上的优劣分析,另一个是产能上的可行性。



先说第二个——产能,这是欧美不做新冠灭活疫苗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疫情全球爆发的情况下,你搞出一种效果奇佳副作用巨少价格特便宜能在零下到零上一百度保存的疫苗,但是大规模量产困难一个月只能生产一百支,这一点意义都没有。


灭活疫苗需要将所有病毒进行灭活处理,病毒的培养、灭活以及检验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并且处理病毒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这意味着在疫情大规模爆发、需要广泛甚至全民接种的时候,灭活疫苗的生产速度可能会是短板。

欧美并非没有能力做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美国所有类型疫苗中种类最多的,从流感、乙脑、脑膜炎到狂犬病毒,全都有灭活疫苗。

但是这些常规传染病疫苗每年需要的数量是可预测的。而新冠疫苗不是。


欧美在快速扩张灭活疫苗的产能方面是短板。所以为什么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新冠疫苗当中,基本上只有中国和印度在做,因为这两个国家有欧美所没有的优势,中国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印度是世界最大疫苗生产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疫苗60%都是印度提供的。



但是,产能并非最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灭活疫苗本身的特性。


很多人看待问题总是喜欢开上帝视角,站在2021年谈论2020年初的决定。实际上当你身处2020年初最困难的时候,你放眼望去,你只会看到17年前发生的一切。


我们最初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很大一部分是传承当年对SARS病毒的认识;

我们最初对新冠疫苗的研发,也必然要参考当年SARS疫苗的研发。


而过去十几年,各国在对SARS灭活疫苗的研究上发现了一些问题。

这一块会比较复杂一些。


SARS灭活疫苗的原理本身很简单,就是将整个SARS病毒灭活(比如用甲醛、紫外线或者β-丙内酯处理)后打进人体,然后灭活病毒诱导出高浓度的中和抗体,有效阻止SARS病毒入侵,因为疫苗中的病毒是死的,所以不会造成人体感染。


基本上所有的灭活疫苗都是这个原理,灭活疫苗的工艺也没有什么太难的地方。

SARS病毒通过刺突蛋白的RBD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ACE2结合,就像一把钥匙配一把锁一样,SARS病毒打开了进入宿主的通道。疫苗的研究结果显示,RBD是SARS病毒S蛋白的主要抗原决定簇,它可以诱导有效的中和抗体来阻止SARS病毒进入,这一点在兔子和小鼠的试验中得到了证实。

SARS灭活疫苗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灭活这个过程导致免疫原性下降,这也是为什么不少灭活疫苗通常都要比同类型的减毒活疫苗多打几针的原因,因为只打一针无法产生足够的抗体。


但是,这严格来说不算问题,因为大家都能想得到。而在动物试验中,研究人员就发现了SARS灭活疫苗一些更复杂的问题。


我举两个栗子。


1.小鼠在接种了SARS灭活疫苗后出现了肺部病变,这个病变基于Th2偏倚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我简单说一下Th1和Th2,这段涉及免疫学的内容,我已做了简化,不看也不影响对全文的理解。

Th(辅助性T细胞)1和2可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

Th1分泌γ-干扰素(γ-IFN)和白细胞介素2(IL-2)等,介导细胞免疫,用于抵御【细胞内】病原体(比如细菌和病毒);

Th2分泌IL-4和IL-5等,介导体液免疫,用于抵御【细胞外】病原体(比如寄生虫)。

Th1/Th2平衡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平衡,比如女性在怀孕过程中免疫应答向 Th2偏倚,这是维持同种异体耐受的核心,保护胚胎免遭妈妈免疫系统排斥,有利于受精卵的着床和胎儿的发育。

如果在免疫后建立Th2型应答,则可以预防Th1型应答,因为这两者是拮抗作用,Th2偏倚可能加重感染。



2. 除S蛋白外,冠状病毒还包含其他蛋白,而这些蛋白可能会诱发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从而加剧某些冠状病毒感染的病理。

有些人说灭活疫苗不怕突变,因为它会产生的抗体种类更多,这是错误的。真正能起到抵抗SARS病毒入侵作用的就是S蛋白的RBD中和抗体,其他蛋白的非中和抗体并没有太多作用,反倒是可能引起人体其他的不良免疫反应,比如抗原抗体复合物沉淀引发的一些问题。


甚至,S蛋白的其他结构域也会引起非中和抗体。这里有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猫传腹病毒(FIPV)。

FIPV也是一种冠状病毒,我之前在写猫传腹治疗的时候有详细说过。FIPV的S蛋白诱导被感染的动物产生抗体,但在病毒攻击后,这些抗体并不会中和FIP病毒,而是增强感染。

诱导非中和抗体,可能会导致感染的加重而不是保护。


所以,根据当年SARS疫苗的种种研究,一些科研人员认为基于S蛋白RBD开发的疫苗,可能是预防SARS最有效和最安全的疫苗之一,而不是基于整个SARS病毒。


这,才是在新冠疫苗研发之初,欧美对灭活疫苗持谨慎态度的最重要原因。


************************


我的疫苗相关回答


辉瑞疫苗

辉瑞宣布疫苗对90%新冠病毒有效,资本市场巨幅波动,是操纵市场的表现吗?这会是第一个上市新冠疫苗吗?


俄罗斯疫苗

俄卫生部长称俄罗斯准备 10 月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你怎么看?


moderna疫苗

如何看待摩德纳(Moderna)新冠疫苗的有效性高达94.5%?


科兴疫苗

巴西政府因「不良反应」暂停中国新冠疫苗临床试验,但外媒称巴西新冠疫苗志愿者死因系自杀,对此你怎么看?


科兴疫苗III期临床试验结果

土耳其宣布中国科兴疫苗安全有效,有效率 91.25%,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国药疫苗

如何看待国药新冠疫苗在阿联酋获批上市,有效率 86%,中、重度感染预防有效性达100%?


国药疫苗免费接种

国家卫健委称新冠疫苗为全民免费提供,这一成本会有多大?你想去打疫苗吗?


牛津疫苗

如何看待牛津大学新冠疫苗有效率达70.4%,接种两剂可达90%,跟辉瑞和Moderna相比差距如何?


牛津疫苗暂停试验

阿斯利康与牛津大学联合研发的新冠疫苗临床试验暂停,疑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可能带来怎样的影响?


疫苗与面瘫

如何看待四名辉瑞疫苗志愿者出现面瘫,会对后续的接种产生影响吗?


注射疫苗后晕倒

如何评价美国护士接种辉瑞疫苗后晕倒?是疫苗的不良反应吗?影响大吗?


灭活疫苗相关

国外为什么没有灭活新冠疫苗进入三期临床实验?


传统疫苗vs腺病毒疫苗vs灭活疫苗

传统疫苗、腺疫苗、mrna疫苗哪个希望更大?


疫苗价格

国产新冠灭活疫苗预计 12 月底上市,两针不到 1000 元,疫情会得到有效控制吗?


疫苗佐剂

如何评价美国护士称辉瑞疫苗不良反应极大?


疫苗的超低温保存问题

美国莫德纳称其新冠疫苗有效率 94.5%,将向美国申请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权,这一阶段研究意味着什么?


病毒变异对疫苗的影响

英国爆发的新冠病毒N501Y突变对现有疫苗的效果有无影响?


疫苗两针一起打

新冠疫苗未上市,为什么公司通知我打疫苗,能打吗?


疫苗间隔14天

新冠疫苗一天接种两针和间隔14天打两针的有何区别?


流感疫苗与格林巴利综合征

如何看待「美国 CDC 称最早10月底前分发新冠疫苗」?


印度疫苗产能

如何看待9月26日莫迪承诺向全球提供印度疫苗生产力?


辉瑞CEO卖股票

你乎有一帮人吧,你单纯讨论个医学问题,…

user avatar

西方的灭活疫苗出结果了

明明是个错误的提问,大家还分析得头头是道。

和之前11月国药上市的新闻一样,搞得我说那个新闻是标题党,都有人来说我狐狸尾巴漏出来了。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求证过「西方不做灭活疫苗」这个预设对不对,反正我去查过了,不对。

首先世卫组织总结的各类疫苗占比,灭活占13%。

已经进入临床试验的有:中国、哈萨克斯坦、印度、法国Valneva和英国国家健康研究所。

在临床前试验的:

来,你们给我说说,什么叫西方不做灭活疫苗?

这就像说中国不做mRNA疫苗一样,这不就是国产的mRNA疫苗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