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感觉几乎全世界都在反华,却不反殖民掠夺世界几百年的欧美?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当前国际关系中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感受。很多人会觉得,中国近年来在国际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质疑,甚至可以说是批评,而历史上对其他国家造成深远影响的殖民主义,似乎在当下的舆论场中,其批评声浪与中国相比有所不同。要详细解释这种感受背后的原因,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

首先,我们要区分“批评”和“反”。“反华”是一个相当强烈的词汇,它意味着一种系统性的、敌对性的反对。而国际上对中国存在的担忧、批评、质疑,甚至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博弈,这些是复杂的国际互动中的常态,并不等同于“反华”。但不得不承认,确实存在一些声音,其动机和表达方式可能带有偏见或敌意。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几乎全世界都在反华”的感觉,同时对比之下,欧美殖民掠夺的历史似乎没有那么被普遍提及或被普遍反感呢?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时代背景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殖民时代的“合法性”与“终结”: 殖民主义的兴盛期是在一个与今天截然不同的国际秩序下进行的。彼时,民族国家尚未完全成熟,国际法和国际道义的标准与现在有天壤之别。许多殖民行为是以“文明开化”、“传播福音”、“贸易自由”等名义进行的,尽管这些说辞掩盖了赤裸裸的经济利益和权力扩张。而且,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特别是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殖民主义作为一种国际关系模式在道义上、政治上已经破产,并被绝大多数国家所唾弃。国际社会已经建立了反对殖民统治的共识,相关的国际条约和宣言也对此有明确规定。因此,今天再去“反殖民掠夺”更像是在总结历史教训,而不是针对当前存在的、被普遍认可的政治体制。
中国崛起与现有国际秩序的碰撞: 今天的中国,是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国,在现有国际体系和规则之下快速崛起的。这种崛起,无论是经济体量、科技进步、还是地缘政治影响力,都对以西方为主导的现有国际秩序构成了挑战,或者说,至少是带来了重大的调整。这种挑战或调整,自然会引发既得利益者的警惕、担忧和不满,也会让那些希望维持现状的国家感到不安。这种不安和担忧,很容易被放大和解读为“反对”。

二、信息传播方式与舆论塑造:

信息时代的透明度与碎片化: 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前所未有。中国作为一个备受瞩目的国家,其任何一点动态都可能被全球媒体放大报道。而且,信息传播往往是碎片化的,人们接触到的信息可能只是一个侧面,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认知。
西方媒体的主导性与视角: 尽管全球媒体多元化趋势明显,但西方媒体在国际舆论场上仍然占据着相当大的影响力。它们在报道中国时,往往会带有其自身的价值观、政治立场和国家利益考量。这种视角下的报道,可能更容易关注中国的负面信息,或者对中国的行为进行负面解读。
“中国威胁论”的叙事构建: 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在自身发展遇到瓶颈或面临内部问题时,有时会将原因归咎于外部因素,而中国因为其快速崛起和庞大体量,很容易成为一个方便的“替罪羊”。“中国威胁论”的叙事,经过多年媒体、智库、政界的反复强调,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这种叙事强调中国可能颠覆现有国际规则、威胁他国安全与利益,自然会引发很多国家的担忧和反对声音。
历史的“沉淀”与现实的“凸显”: 殖民主义的历史事件虽然影响深远,但它毕竟是过去时。而中国的崛起是进行时,它带来的现实挑战和潜在影响,更容易成为当下国际关注的焦点。人们更容易对正在发生的事情产生反应,而对已经结束且被普遍谴责的历史事件,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背景和教训来提及。

三、国家发展模式与价值观的差异:

政治制度的差异: 中国的政治制度与西方国家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制度上的不同,使得一些西方国家从价值观层面就对中国抱有警惕。人权、自由、民主等概念在不同文化和政治语境下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这种差异容易成为西方批评中国的重要依据,并进而影响其对中国整体的看法。
经济模式与行为的质疑: 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包括其在贸易、知识产权、国家补贴等方面的做法,也受到了一些国家的质疑。例如,一些国家认为中国未能遵守公平竞争原则,其国有企业获得了不公平的优势。这种经济上的摩擦和担忧,同样会转化为对中国的批评。
地缘政治的竞争: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它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行为自然会与其他大国产生互动和竞争,特别是在地区安全、国际规则制定等方面。这种竞争行为,无论是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的反对或担忧。

四、对“反殖民”的理解与中国的行为: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定位: 中国一直强调自己是“发展中国家”,是和平崛起,不谋求霸权。但同时,中国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并且在一些领域展现出领导力。这种“发展中国家”的身份与“大国影响力”之间的张力,有时会让一些国家感到困惑或不安。
中国在某些国际问题上的立场: 在一些国际热点问题上,中国可能采取了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立场。例如,在一些地区冲突、国际制裁等问题上,中国的态度可能会被视为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挑战,从而引发其他国家的反对。
西方国家对自身历史的反思程度不同: 虽然殖民主义在理论上是被否定的,但不同西方国家对其历史的态度和反思程度是不同的。一些国家在不断进行历史清算和道歉,而另一些国家可能更倾向于将其视为历史的自然发展或已经翻篇。但无论如何,殖民历史的负面影响,如贫富差距、地区不稳定等,至今仍在某些地区存在,只是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当下更容易被归结于各种复杂因素,而不是简单地指向某个特定的“反殖民”口号。

总结来说,与其说“全世界都在反华”,不如说在全球化日益深入、信息传播日益发达的今天,中国的快速崛起、其与现有国际秩序的互动、以及其独特的政治经济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讨论、担忧和批评。 这种关注和批评的强度和形式,与殖民主义历史被提及和反思的方式是不同的,因为它发生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并且涉及的是正在进行时的国际关系。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是多元的,并非铁板一块。许多国家仍然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也对中国的贡献表示认可。关键在于,如何区分正常的国际竞争、观点分歧、以及带有偏见或敌意的“反对”。而对于殖民主义的历史,其批判已经成为历史的共识和道德的底线,但这种共识的形成和实践,与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是截然不同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欧美日加一起人口都不如中国多。

所谓“全世界”,无非就是同一个政治实体,故意把自己拆成很多“country"罢了。

另外50亿人的声音,现在大家基本听不见。

我们的目标是让他们被听见。

user avatar

因为你对这个世界其他国家完全没有了解,举几个我知道的例子

印尼的民族主义几乎完全建立在对荷兰殖民者的仇恨之上

西语美洲先是反西,后是反美(关于这一点推荐看一下这个回答zhihu.com/question/2829

阿拉伯民族主义是个大杂烩,掺杂了反美反英反法反土鸡反伊朗反以色列等等元素

穆兄会创始人哈桑·班纳从一开始就是靠反英反西方起家的

伊朗除了反美以外还非常仇视英国,因为英伊石油公司曾经控制了伊朗的命脉。

土耳其成立之初靠着凯末尔的个人威望维持了一百年的西方化政策,现在埃尔多安在台上又给扳回到反西方亲伊斯兰的道路上

撒哈拉以南有一大把反西方殖民的势力但是你叫我报菜名一时间我只能想得起来非国大,安人运,安解阵,安盟,Parmehutu这几个

泛非主义认为非洲人应当团结起来对抗西方殖民者

……

我相信这个名单接着列下去还会很长。每一个国家都有独特的历史经历,社会环境,在不同的背景下自然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比如说印度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中印之间巨额贸易逆差带来的外汇储备枯竭,按现在这个速度下去印度外债今年就能超过外汇储备,所以印度肯定要搞反对中国货来尽可能延缓这一问题。相比之下印度对英美都是贸易顺差,反英反美就没那么要紧了。

对每个国家的情况要分开来进行具体分析,而不是像某个xx一样用“全世界都被万恶的美国佬洗脑了”这种自欺欺人的口号来概括。

user avatar

中华文明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长期以来处于没有办法对外转移矛盾的状态。原因很简单,本文明处于统一状态,而周围也没有一个同规模的文明体,即便想转移矛盾也找不到目标。所以中华文明几千年来一直在研究如何缓解内部矛盾。这个缓解有多种方案,比如法家的压制结合阶层流动,比如儒家的相互负责任的前提下维持阶层稳定,比如墨家合作发展生产力,甚至道家的直接消极逃避阶级社会。最终我们大致选择了法儒结合的路线,维持阶层存在、提供一定流动渠道,然后戴上道德高帽一方面提供合法性一方面要求上层为社会秩序负责。

因此,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对统治阶层的要求非常高,直白来说就是,现实利益你们已经占了,就必须在精神和道德层面做好,包括但不限于提供阶层流通渠道、承担额外社会责任、适当让利等。如果做不好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大家也包括你们就都会是受害者,到时谁也别说自己无辜。而近代以来,这种思想又结合了共产主义理论,形成了更科学的社会思想,目标更是直指阶级社会的本质。

而中华文明(及其次生文明)之外几乎完全是另一个样子,逻辑也更加简单。老爷们要捞好处,平民榨不出油水了就放任甚至亲自组织平民去抢,反正周围多的是其他民族、异教徒。抢到了有油水就能平了民愤,抢不到死了炮灰更是一劳永逸。而老爷们之间靠着各种利益交换,共同压榨低层,基本上是稳坐钓鱼台的。

所以对于全球绝大多数老爷来说,给欧美当狗只是损失点钱和面子,老爷还当自己的老爷,要是中国的社会思想影响力大了,那就是挖了自己的命根子,所以大家都知道怎么选。新中国掀了和西方媾和的上层,所以西方纷纷断交制裁。而新中国恢复外交第一件事就是强调互不干涉内政,其实也不是我们怕别人,而是我们怕别人怕我们。这么一个视掀老爷桌为家常便饭又加了红色buff的“怪物”,不先收起自己的锋芒,怎么让全球各地的老爷相信他不是冲着挂路灯而来?

所以现在我们的处境难在,随着全球化发展,内部矛盾已经不可能局限在我们内部解决,我们必须去推广我们的路线和世界人民一起解决矛盾。但这不管是出于种族、民族还是阶级立场,注定是被绝大多数国家上层和发达国家被收买的平民反对的,他们的反对声也会说最响的。而我们要争取的则是沉默的大多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