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周围的人越来越富了啊。
感谢邀请,非常棒的问题。简单来说有两个结论
很多人低估了2015-2016年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巨大的拐点。由于很多时候我们用的是周期性指标,类似先行指标周期,信贷脉冲,这种周期性的指标,是看不出2015-2016年的特殊性的
在这种图里面,2016就是一个拐点。
我们换个方法,不用同比图
我第一次看到这两张图的时候非常震撼。
在2015年之后,中国企业的收入增速预期再也没有回到2015年之前。而利润的恢复,靠的是利润率的提高
这说明了太多问题了。这三个图放在一起,就是内卷两个字,收入没增长,利润率提高。
而利润率太高了,就需要反垄断了...在一个收入增速缓慢的市场里面如果有一个人利润增速巨快,大概率它侵蚀了很多其他人的收入份额
所以2015年之前和2015年之后,权益市场的底层思维是完全不一样的,之前是看增速看预期,17-20年是看ROE看业绩追踪看质量。宁指数茅指数其实驱动力之一就是上面这三个图
如果再细分一点,2015年是中国经济预期曾经最好的一年,事实上从出口数据也看得出来,除了最近因为疫情我们的出口再创新高之外,2015年曾经是中国出口占全球最多的一年
这张出口的图也巨有趣
A点是2000年,美国工业产能见顶的一年,从那一年开始,中国出口开始剧烈增加,对应美国出口的萎缩
B点是2015年,中国出口的巅峰,然后几年内一直没有回复,直到过去两年疫情带来的中国出口占比提升
C点是美苏争霸时期美国的出口占比水平,也是在疫情下中国达到的水平,不过这里要考虑到全球化在2000年之后和1960年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如果我们整理一下2015年中国经济从永续增长预期,到今天的情况,中间经历了一下事件,按时间顺序,也按照逻辑顺序排列
如果我们仔细摊开看看,从2015年到现在,真正意义上,给经济休养生息的年份真的不多,2016-2017属于危机后的恢复,2019年-2020年初是贸易战后的恢复。看时间过去了6年多,但对于企业来说,贸易战+疫情+2015年的回落实际上让这6年支离破碎。
当然美国也好不到哪里去。从贸易战开始积攒到2020年,又经历过疫情的折磨,大部分企业的Capex计划支离破碎。有些时候其实也不能怪美股从2016年之后就开始回购增加。一方面特朗普让美元回流,另一方面哪里有时间做稳定的Capex计划?这6年给企业和居民休养生息的时间真的不多。
那么未来会怎样?在经济下滑的时候政府是需要逆周期的,如果说之前中国的逆周期非常简单,把信贷刺激出去就好,当下中国的逆周期需要信贷+产业政策。
至于这个政策是什么我觉得其实具体来说不重要,它的效果是关键问题,我自己觉得它应该有两个效果
所以综上所述,这个感觉没错,但最蛋疼的时候我感觉快要过去了。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2005年和2021年的物价涨幅和工资涨幅对此,我不是统计局的,只能从亲身经历方面给点感官参考。
吃的方面:
05年我上大二,我家楼下某美超市,腔骨4块8,排骨7块2,冻海虾14块。
我爸妈月收入八千块钱,吃喝不是负担。
我妈给我一个月700块钱生活费,学校食堂一个鱼香肉丝盖饭7块钱,饭馆一盘鱼香肉丝14块,麦当劳吃个套餐20块钱,一瓶冰红茶3块,只要不天天出去浪,每天都可以吃香喝辣。
2021年,还是某美超市,腔骨17,排骨21,冻海虾30,生鲜食品的价格翻了3倍。
小饭馆的盖饭涨到了20以上,一盘鱼香肉丝38,但麦当劳一个套餐仍然是20多块,冰红茶也只涨了一块钱,现在4块。
总体来说,成品食物的价格也涨了2-3倍。
而穿方面:
05年在商场买件羽绒服六七百,现在在商场买件羽绒服两三千。
给当时的女朋友在商场买双高跟鞋三四百,现在给媳妇在商场买双高跟鞋一千出头。
衣服也涨了三倍左右。
出行方面:
车可是便宜了不少,05版天籁v6过三十万了,现在天籁好像可以二十万拿下?
当年的雅阁、凯美瑞、蒙迪欧、帕萨特,算中高档轿车,现在也就是一般家用车了。
凌志当年算豪车入门?现在也就是中档偏高。
至于宝马3、Q3这种车早七八年就开始满街都是了。
公交由4角涨到了1块,地铁从两块随便坐涨到了三块起步八块封顶。
打车从1块2(1块6的富康不坐,专等1块2的夏利)一公里涨到了两块三。
总体来说交通涨的不多。
所以,总体来说,如果工资从05年到现在也能翻三倍,也就正好赶上物价涨幅。
我了解了一下,别的行业不好说,我们单位同岗位的工资从05年到现在,大约涨了2-3倍,普通员工岗位勉强能到三倍,比如当年3千的岗位,现在八千到一万之间。领导岗位增幅小,当年一年20万的中层岗位,现在也就35-40万,两倍都不到,1.5—2倍之间。
同业跟我们也相似。
单算这些,工资似乎勉强能跟上物价的涨幅。
但是,这里面漏掉了这十六年来最大的奇葩——房子。
05年每平六千的房子,现在每平十万,十七倍。
没得聊了。
但是,当年租1700的房子,现在也就租5500,仍然差不多是三倍的涨幅。
说明这十六年来,老百姓财力和心理能接受的物价涨幅上限也就是三倍左右,因为工资也就涨了这么多,甚至还稍慢,同时还有大量的职业,尤其是传统行业,收入远没达到这个涨幅。
至于房子,涨幅17倍还安然无恙的商品,那就不是个商品。
跟猪肉涨价有关,所以,猪在中国,是个战略问题。
家,就是有房了,还随便吃得起肉,于是安心了;
保家卫国,那是值得拿命换的。
1,房贷导致可支配收入的实际下降以及储蓄率的降低。
2,总体经济增长为6%左右,但阿里等大平台的利润增长是20%到40%,也就是说在分配环节,增量被他们拿走了,其他人多数没有拿到增量,且要承担CPI增长的压力。
3,消费主义导致生活的必需品定义发生了变化,多数人的日常开支项的数量变多了,价格变高了。
4,之前的风口,实际上是投机逻辑,在对未来乐观的情况下,投机的信心和成功率都会增加(也代表着一些人觉得自己有钱),但是投机之后,所产生的泡沫,在近几年需要整个社会还债。
5,储蓄率的降低,导致杠杆率增加,也就是个体的生产投资和个人能力投资需要支付更多利息,利息实际上是对所有负债者的资金使用税;
6,一些基建投资没有产生持久的价值(税基或者公共服务增值),空置率过高。
7,地方债务问题导致前几年地方大量放开投资,制造了赚钱的机会,但又导致现在地方财政的紧缩,这会通过在编人员待遇、消费,以及为地方政府当乙方的企业的周转率降低,传递到实际经济领域。
8,部分行业,例如快消、电影、奶茶,劣币驱逐良币,大量的资源被用于刷排名买流量而不是产品的提升,导致行业利润率极低,用户口碑下滑,复购率低。
9,很多“科技模式创新”,其实不是科技,也不是创新,是把传统业务套一个互联网的壳,抢原有传统行业的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伪科技创新带来的收益,实际上是存量的掠夺,而不是增量,所以他们做的越大,自己赚的越多,对社会总体分配越不利,时间长了必然造成社会消费能力下降。
10,信息套利或者渠道套利环节的投资太多,且越来越集约化,说白了就是做生意中间环节的过路费越来越多,比如你在美团开店,你除了每一单要支出服务费,还要出成本各种活动高流量,这种佃农逻辑的东西越多,社会总体成本越高,效率越低。
其实是个很浅显的数学问题,我是小V我来说吧。
第一,有人越来越穷就有人越来越富。
第二,m2增速每年都过10%了。也就是说只要你躺平,你的财富流失速度确实就是10%甚至以上。
说好听点,叫财富流失。说不好听点,你的钱被印钱的人给抢去了。而你只看到那些依附印钱的人的人的可恶嘴脸,却没法思考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还是带基建带福利的印钱,还有那种更离谱的虚拟货币印钱。
一堆人忙着铸币,你如何不更穷?
医生表示工资五年没涨了,医院里进来了很多在行政后勤干活的混子,行政官僚队伍也是愈发庞大,不仅副院长多了好几个,而且还多了一整套医疗集团的架构,这些人掌握着一级分配权,各种好处占尽,还有哪些在外私设药企掌握渠道资源的各种主任,把医院当流水线工厂的,完全就是小老板的蛮横剥削做派。医护技却占比越来越低,绩效不增反降。
因为关键资源的价格越来越高,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支付能力。
所谓关键资源,就是供应基本恒定,无法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东西。
关键资源不是生活的必须品,但却是发展和提升阶层的必须品。
比如说汽车不是关键资源,而车位却是关键资源。
一个小区里,邻居买了车,并不影响我们买车。
但是,如果有个邻居把小区的车位都买了,我们停车就要接受邻居的报价,我们就处生态位的下端。
这个邻居通过把控了车位这个关键资源,就可以从我们身上吸血。
长期来看,他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因为我们都被他吸血了。
我们的生活质量确实比十年前大幅提升,吃的穿的都不愁,而且品质越来越好,一家一辆汽车已经是标配。
衣服、食品、汽车、手机、电器这些东西,质量越来越好,价格越来越低,但这些都不是我们发展的关键资源。
那些对我们发展至关重要的关键资源,价格却越来越高,高的离谱。
我们不想躺平,想要发展,想要有所作为的时候,却发现那些关键资源远远超出我们的支付能力,所以我们才会觉得越来越穷。
做小买卖的,铺面是关键资源;想结婚的,婚房是关键资源;家里有娃的,学区房是关键资源。
我吃得好,穿得好,有车,偶尔会去旅游。
但是,
我想创业,却发现连铺面的租金都交不起 ,所以,我觉得自己很穷。
我想结婚,却发现婚房的首付都交不起,所以我觉得自己很穷。
我娃要上学,卖了原来的房子也买不起学区房,所以我觉得自己很穷。
还有一些更复杂、更隐蔽的关键资源,比如:资质、许可、牌照、评审、评奖、发表、荣誉,更是需要费心费力去攻略各种专家领导,花费大代价才能获得,远远超出了我的承担能力。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关键资源贵出天际,所以我负担不起。
我没有关键资源,就要被别人吸血,所以我感觉自己越来越穷。
7月31日更新:
有知友说车位不是关键资源,说我把车位看成关键资源太low。
我也是无语了。
车位当然不是人生的关键资源,并不是有了车位就可以走上人生巅峰。
我的意思是,车位在停车这个事件中,是关键资源。
我昨天送人去本市某三甲医院看病,因为三甲医院旁边的某个停车场突然关闭,我从8点绕着医院找车位,一直到11点才在离医院很远的地方找到车位停了车,然后步行到医院,因此错过了挂号预约的时间。
只能下周再去看病,心情郁闷无比。
我们这里是二线城市,小区为了抢车位打架报警,和物业冲突的事件实在是太多了。
曾经在大城市里到处找停车位的人都懂。
有些资源是因为某个事件突然成为临时性的关键资源,事件结束后,就成了普通资源。
比如:
平时默默无闻的氧气罐,在印度就决定了人们的生死。
参见:
有些行业内的关键资源,只有做过这个行业的人才懂。
我做过淘宝和拼多多,知道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流量,一单也卖不出去。
互联网行业,流量是关键资源,产品和内容都在其次。
还有些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关键资源。
比如:黄金、石油、土地。
先说黄金。
黄金之所以成为关键资源,一是因为它稀有。
宇宙中只有超新星爆发生成中子星的一刻,或者两颗中子星碰撞的时候才能合成黄金,黄金在宇宙中是很稀少的。
地球的黄金含量大约有60万亿吨,但这些黄金大部分位于地核当中,以人类目前的技术,大部分都开采不了。
目前全世界已经开采出来的黄金有19万吨,估计还可以开采出来黄金5.6万吨。
二是因为它稳定。
黄金的化学稳定性极强。一千年前的一块黄金,到了现在,质量和重量不会有太多变化。
正是由于黄金的稀有和稳定,所以在古代它成为了货币,在近代它成为了货币的本位。
1717年,牛顿在担任英国铸币局局长期间将每盎司黄金的价格固定在3英镑17先令10.5便士。
1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从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
1819年,英国又颁布条例,要求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在1821年能兑换金条,在1823年能兑换金币,并取消对金币熔化及金条输出的限制。
从此英国实行了真正的金币本位制,英镑成为了国际最主要的清算手段,黄金与英镑同时成为各国公认的国际储备。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一种以黄金和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也有人称之为英镑汇兑本位制(Sterling Exchange Standard System)。
金本位使英镑成为了当时的世界货币和硬通货,但是金本位的底层逻辑是有多少黄金才能发行多少货币,这是一条锁链,使英国不能无限制地印钞。
因为多印出来的英镑,要以黄金来偿还,如果偿还不了,英镑的信用就会破产。
一句话,金本位的玩法就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因为受到金本位的限制,英镑的发行量跟不上经济的扩张,就产生了通货紧缩,大家都没有钱。
1929年,英国经济病入膏肓,到处都是破产和失业。
为了解决失业问题,凯恩斯把能够想出来的招都列出来了:对进口征税、奖励出口、减税、降息、增加公共支出、对私人投资提供补贴、禁止国外贷款。
但是,在金本位的限制下,一旦实施刺激政策,英镑必然大幅贬值。
到了1931年7月15日,英镑对美元和法郎急剧贬值。
其他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黄金储备,立刻要求用英镑从英国银行兑换黄金。
从7月13日到8月1日,在短短两周半时间里,英格兰银行失去了价值3300万英镑的黄金。
到了8月底,为了保卫英镑,英格兰银行把压箱底的1500万英镑黄金储备都投了进去,仍然毫无作用。
英国的政治家们也感到大事不妙,议会新成立了经济委员会,讨论能否通过财政紧缩,保卫英镑。
但是,一切都晚了。
9月18日和19日,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再次大量流失。
9月20日,被逼无奈的英国正式宣布退出金本位制。
退出了金本位,英镑的信誉一落千丈,英国失去了世界霸主的资格。
但是,有失必有得,没有了金本位的锁链,英国仿佛换了一个人,从一个不敢越雷池一步的绅士,变成了百无禁忌的街头小混混,一下子什么都敢干:提高进口关税、实施资本管制、英镑一贬再贬、不断出台各种经济刺激政策。
于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工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二战以后,美国拥有了世界四分之三的黄金储备,打算强化美元地位,问鼎世界霸主。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经贸会议,确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
有了黄金的加持,美元成了美金,成为了国际储备货币,为美国称霸世界奠定了经济基础,至今美国还用这一优势收割全世界。
但是,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194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为246亿美元,占当时整个世界黄金储备总额的73.4%,这是战后的最高数字。
1950年以后,除个别年度略有顺差外,其余各年度都是逆差。1971年上半年,逆差达到83亿美元。随着国际收支逆差的逐步增加,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减少。
70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财政赤字巨大,国际收入情况恶化,美元的信誉受到冲击,爆发了多次美元危机。大量资本出逃,各国纷纷抛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抢购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
1971年12月,美国通过《史密森协定》公开赖账,拒绝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
按照英国的前车之鉴,美国赖账的结果必然使美元失去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
可惜,美国找到了另一种关键资源,来为美元背书,这个关键资源就是石油。
通过美国在中东的影响,让中东的石油输出国采用美元作为石油交易结算货币。
美元的地位因为石油而再次稳固。
现在,芯片又成为未来发展关键资源,我们暂时被卡了脖子。
一部分原因是2017年以后房子不涨了。
和平年代就是这样,少数人可能致富,绝大部分人会越来越穷(相对财富,绝对财富总是增长的)。
要想大部分人有机会变富,除非改朝换代或者世界大战,并且得活下来。
因为欲望?呵呵,我觉得更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眼睛还没瞎,而题主没那么幸运。
事实是确实越来越穷了,数据说话,大家看看下面几列信息
除去通胀,基层人的收入确实是实打实的降低了
大家看看中国房价、富豪榜富豪财富的涨幅,再对比下工厂工人的工资涨幅,其实是非常残忍的。
富士康算是比较正规的大公司,工资在工厂里面属于中上,并且不拖欠工资,工作环境尚可。富士康这种大厂这种级别的工资,大家可以想想还有很多不正规拖欠工资并且工作环境差的的小工厂是什么状况了,还有很多农民工是什么状况了。
这几年互联网行业工资收入很高,腾讯阿里字节应届本科生二三十万年薪,少数非常优秀的甚至四五十万大有人在。但这些人真的是少数,阿里腾讯字节快手美团这些互联网公司员工总数才有多少人。电子厂里面仅一个富士康中国工人数量超过80万人,就不说和富士康属于同行业的立讯精密蓝思科技闻泰科技等等了。
下面是2021.7.26日的新闻
【苹果手机订单预期大涨 #郑州富士康加薪招人#】
新款iPhone即将发布上市,苹果最大代工厂商富士康进入迎生产旺季。最近两三个月,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区持续加薪招人。
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发布于7月下旬的最新招聘政策显示,18岁至45岁的普工、基础作业员的综合薪资为4000-4500元/月;此外公司还将提供一笔最高9500元的“旺季激励奖金”。一名接近富士康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这笔“旺季激励奖金”的金额,创下富士康郑州科技园的历史纪录
后记:
没想到我随随便便写的,还有点关注度,当然绝大多数都在“骂”与“讽刺”,那我就展开说一下:
我说的几个人是跟我关系不错的或者是家人,其他人我也不熟所以无从所知。你们要觉得我是瞎编的那也无所谓,请不要在评论里阴阳怪气,把我拉黑就得了。至于为何不举我本人的例子,因为我目前在国外,如果我把自己作为例子,又有人要说“不是一个位面的”、“怪不得,不知人间之苦”。
目前大家压力是很大,至于中国有些人多么贫穷,我去支过教,所以也不用你来告诉我。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后发国家,你指望原地起飞?但办法也不是没有,就像在评论里写的一样,换工作,换省,去边疆,回老家,实在不想在国内,有钱去欧美,没钱亚非拉,男同胞嫌彩礼贵的,找个越南大学生(狗头)。我相信只要你不是残疾人,凭中国人的脑子,哪里玩不转?有人说闲话就让他们说。
现在知乎上的风气是,提出问题,夸大问题,标题骇人,数据惊悚,叫苦不迭,阴阳怪气,马上药丸。还有一群海外码农煽风点火,借此收割大家的痛苦涨粉,然后在知乎上卖Python课割国内韭菜,要么就是关注公众号。一打开知乎,诸如“美国的大房子住的爽不爽”,“瑞士真的是人间天堂吗”,“我妈妈在工厂一个月干活不休息才能赚2600块,这是为什么”的问题层出不穷(当然了,问这些问题的人肯定不是“一般人”)。你说你累了一天,晚上躺在床上还看这些东西对你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B站看孙红雷买瓜。
前两天知乎一个消息是一位在非洲开店的中国小老板被黑人雇员殴打致残,一个标准恶性暴力犯罪加疑似种族仇恨事件,在下面最高赞的回答是:值得鼓励,对资本家就要如此。这是不是魔怔了?
一点小建议:除非你是特别有能力和野心的,逃离北上广深(本地有房的除外),掌握一门硬技术,以及身体不要弄坏了。有时间的话,男生女生尽量都去健身,对你形象有好处,找工作加分(亲身体验)。
**************************************************
原文:
我大学同学A,湖北一个小城镇的,研究生毕业后去深圳打工两年,搞FPGA。累死累活存了150万,回湖北老家买房,做个小本生意,现在小日子可滋润了。
我大学同学B,江西一个小城镇的,大学毕业没去北上广深,去海南玩房地产,现在赚的盆满钵满。
我大学同学C,湖北某中型城市的,现在在新疆做生意,也是个小老板,马马虎虎。
我大学同学D,湖北武汉周边县市的,当了几年空姐,赚了点钱后,辞职。在广东某四线城市买房,搞淘宝店铺,也还不错。
我的某亲戚,武汉周边县市的,大专生。毕业后干了几年活,现在就在家附近和几个姐妹淘开了个瑜伽馆,还不错,身材也弄得超级好。
他们最喜欢说的就是:人比人,气死人。他们最喜欢做的就是:关掉各种贩卖焦虑的app,屏蔽所有贩卖焦虑的帖子,比如这个“为什么很多人感觉这几年越来越穷”问题。
穷?穷就对了,普通老百姓穷才是历史的常态。
年轻人应该好好看看睡前消息312期,你们该庆幸的地方有两个:1 是当初选择发展互联网而不是一刀切直接掐死,这给了当今没有背景的年轻人有了刷题写码零风险凭本事拿高薪甚至走出国门财富自由的可能性,给了网红和自媒体不必通过中间体制直接向粉丝获取收益的渠道。2 是改革开放,让年轻人除了走向体制有了更多更广的机会。这两点都是千年未有的历史红利,窗口期可能也就那么几年。
否则你们在利出一孔、批条经济的社会,平民家的子弟除了成了体制的附庸和进体制而不得的苦力还有什么选择?而对比老爷的子弟赚钱只需要盖章而已,而你们有啥?
因为网络购物的普及挤压实体经济的发展,让财富集中向一线城市流入。
一个是诸如小米,华为这些企业总部都在一线城市,包括你网上买的很多小商品都来自于广州深圳江苏浙江制造,你的网购不用给当地政府缴纳一分税,而别人赚的你的钱都给了他们当地政府了。你的收入来自于当地工作,这相当于单方面的流血,到最后当地的企业就无法生存自然开不出高工资了,大家都去一线打工了。
二是美国自次贷危机以来一直在疯狂放水,因为我们有很多外汇储备,为了保持汇率稳定我们也得跟着印钱,但是因为人民币国际认可度不如美元,所以这些钱币只能内部消化,导致内部通胀,而这些钱都是通过放贷流入到市场当中,比如消费贷,经营贷等等,而这些贷款被别有用心之人通过各种手段导入房地产市场,炒房。这也是房价物价节节攀高的原因,因为房价高地价涨,成本上升了,还有市场上流通的钱多了。
而这种用国家发放提振实业的贷款去炒房的行为,导致经济进一步脱实向虚,财富一直在空转,实体企业成本进一步提高,逼迫他们跟着炒房,比较制造业一年没多少利润哪有炒房来的快。这样导致恶性循环就,真正的实体制造业因为成本费被压缩利润,工人工资自然没办法涨。比如现在高居不下的房价,在大多数城市是虚高有价无量,就是缺少买盘,二手房很难按照市价卖出去。
所以本该涨的工资 应该来自于企业售卖商品得到的利润,而现在这些钱,经营贷消费贷都进了房地产,导致企业没有利润了,你自然也就不会涨工资了,何况这些利润还大部分去了头部城市,小地方哪有可以造血的企业呢? 房价自然被这些钱给炒高了,物价涨也就成了比如,更可怕的是 现在买房赚钱已经成了一种共识,为了买房压缩消费 这个社会也就畸形了 最好还是躺平,等一二十年以后再买 多多消费
很多人评论什么的,很多东西其实不太好讲清楚,让一些人清楚的明白更难。
世界一切都必须遵守着客观规律,即能量守恒,从来没有凭空产生的东西,一句话很好解释。
如果我们感觉这几年我们过的越来越穷,一定是有部分人这几年越来越富。
社会的发展就是劳动剩余,如果你感觉你的的劳动不仅没有剩余,甚至是副产出,那么必定是有人通过你察觉不到的方式拿走了你的劳动成果。我要解释的就是你的劳动成果是以一种什么样你察觉不到的方式,丢失。
就是四个字 经济规律
因为大部分人赚钱是靠劳动的。而赚大钱的少部分人,本质上是靠资本的。
当劳动增值跟不上资本增值,很多人自然感觉自己“越来越穷”了。
由数据可知,富豪阶层在去年很多人都是“大赚”了一番,身价大涨,但普通人的收入,不是增速下滑,就是直接收入减少了,而市场更偏向购买力强的富裕群体,物价始终“温和上涨”,普通人自然就更“显穷”了。
是国家应该富还是给百姓富,三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也许就有了答案。
战国·荀子《荀子》
原文节选:
文王问子牙怎治世。子曰:“王者之国,使民富;霸者之国,使士富;仅存之国,使大夫富;无道之国,使国家富。”
白话释义:
周文王请教姜子牙应该如何治
理天下。姜子牙答道:“施行王道的国家,使人民富裕;施行霸道的国家,使士人富裕;勉强存在的国家,使大夫富裕;不行正道的国家,使国库富裕。”
买房与卖地,谁赚到了钱,买房与贷款,又是怎么变穷了。
这代年轻人太好欺负了。
(2021年中国女生喜爱的偶像)
(1928年中国人民喜爱的偶像)
你工资涨了吗?
因为上海养不起你们了
爱听不听
爱信不信
城镇化。每一个新进城的人,为了站住脚,都说了两句话。
对雇主:“我愿意少拿五百块,做同样的工作。”
对开发商:“我愿意多加五百块,你把房子卖给我吧。”
因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债务越来越重。
2016年房价飙升以后,很多家庭,买房-装修-生小孩,三连抽下来,十年都缓不过气。
如果这期间,家里老人或两口子自己再得点长期吃药的病,满满都是绝望。
1.贫富差距加大给人的冲击感
2.越来越离谱的房价与寅时卯粮的负债率
3.层出不穷的消费陷阱与难以遏制的消费欲望
4.生不起病的生活压力与健康不起来的生活方式
其实人民还是富有了,这个富有指的是可以维持的正常生活水准,可以消费的必需品种类以及满足人民高品质需求的供应链条
所谓的穷,不过就是可支配的保障资金少了,生活破产风险提高了
如果您有躺平的意愿,和较低的消费欲望,以及努力工作但不做牲畜,其他爱咋咋地顺其自然的心态,那么其实也可以过的很健康和富足,至少不至于穷
中国脱贫攻坚战都结束了,非得说人民更穷了,我觉得这有点儿矫情………
你非得月供10000的房子10000的车,孩子50000一个学期的名校500一节的钢琴课天天有机食品一周一顿和牛
那你一个月挣30000你也一样捉襟见肘
而我们刚刚公布的数据,月收入10000+就算是往金字塔上层走了,有几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
您说您算哪头的?
疫情前大部分人对于经济信心十足,纷纷举债,房贷,车贷,装修贷全安排上。
疫情一来,工作不稳,收入不行,甚至有很多中年人被裁员。
这种情况和欧美资本国家没有任何区别,我之前就谈到我们这个国家目前大部分普通人都欠着一屁股债,资产全部都在商铺,房子,车子上,普通家庭根本没有多少存款。
很多人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经济萧条,这次疫情已经过了两年,目前还是靠欧美央行印钞勉强维持着,随着未来更为猛烈的疫情冲击,美国的疫情又开始反弹,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疫情基本上都处于失控状态,经济肯定会进一步恶化。现在很多国家的经济完全是在死猫跳的阶段。
我真的很佩服现在还敢掏空六个钱包,贷款买房的人。
说个公务员工资吧,坐标魔都。2011年我进公务员,年到手收入包含工资,奖金,各类卡,大约是12万,这个时候没有补充公积金,公积金每月连单位的部分600左右。2013年八项规定出来以后,卡没了,工资到手10万,持续了1年多,2015年工资改革了一波,年收入到了14万,有了补充公积金,两个加起来1800。2017年再次改革,加上升到副科,年收入到18万左右,公积金到了2500,2020年绩效多了,到了20万达到巅峰,公积金3800。到了今年,额,明确降薪,回到15万。解释说明一下,13年之前和13年之后的公务员工资有比较大的差距,13年以后得平均一年少2万。
然后再说一下房价,我家小区在外环外郊环内,离地铁两公里,2011年的房价18000,2021年48000。
我想,这就是大家觉得钱不够用的原因。然后,可耻的匿了。。。
加装存在分割线
有人说房贴的问题,我就补充一下,上海公务员满五年会有一次性房贴,科员18万2,副科多1万2。因为这个金额是05年订的标准,到了现在大家都没把这个当房贴,就当是车贴了,很多人都是拿这个钱买车了。
我再说下我住的小区情况吧,09年的小区,不算很老,距离单位开车是28公里,堵车基本两个小时。坐地铁因为离地铁站两公里,有点远,公交车基本是15分钟到地铁站,地铁坐40分钟,下地铁走15分钟到单位。所以,真的是属于便宜。我还有同事买到嘉定西嘉定北什么的,基本马上出上海了的。所以其实上海公务员的话,是属于远郊最划算,房价相对低一些,但你真的挺难考上的,市区相对公平很多,但上班也是真远,我所在的街道,房价最便宜的9万起。。。35平的老破小400起。。。
若有若无的分割线
貌似大家都在讨论公务员薪水或者降薪的问题,虽然这不是我的本意。目前上海的降薪已经挺明确了,本来呢2021年是要涨薪的,我这种副科是一年涨3万多,年收入大概可以到23万。所以,在疫苗接种的时候,晚上加班,周末加班这种事大家都是没什么怨言的。但疫苗接种刚刚结束以后,就有消息下来,涨薪的部分没有了,重大奖和绩效恢复到17年状态,大概是少了5万。前几天重大奖发了,确实是少了一半。所以今年的年收入大概应该是15万左右。至于工作忙不忙的问题,这个分岗位。基层公务员,区级公务员,市级公务员中间的差别比公务员和私企员工的差别都大,几乎不能算是一个职业了。顺便,区里面如果不是教育局的,其他部门小孩上学一样要自己买学区房,没什么优惠后门的。顺便关于加班费的问题,公务员是没有加班费的,因为算日平均的时候是除365,意思是我们的工资是管365天,所以随时待命是合理的。只有晚上通宵这种可以给调休。当然,工作也不至于很累,但都是些无聊繁琐没什么意义的工作。
我并不是说公务员工资怎么低,我只是要表达,在现在的房价和物价的情况下,只要你没到10%里面,90%的那些民众都是会感到穷的。我是一个上海二本毕业,毕业以后在企业的年收入到手是8万左右。后来考公务员现在,从毕业到现在过去14年,我收入是乘2,最多乘2.5,但房价是乘6(但指我自住小区)。然后我去上某家,看了下东京港区的二手房,嗯,真后悔毕业的时候没出国。
再来一条分割线
有人说既然公务员工资低,为什么不离职。我来说一下,这些年公务员招的人越来也多,为什么,就是离职的人多啊。
离职的有三种,一种是刚考进来的年轻人,看了工资,感受了工作环境,待上几个月就走的我们单位就有一个,学校不错,户口落好马上就辞职了,前后3个月,大概觉得基层太傻逼,干的都是些没意思的事。第二种就是进体制以后不想升职,就是找个地方考证,然后跳出去的,基本上学会计啊,建筑啊,那种证要考一段时间的,全职考证没收入,就进了体制,也不多干活,直接说明白不要升职的,五年做好,拿了房贴还有证,跳出去。还有一种就是35到45之间,升职没什么希望,家庭条件还可以有房子没压力,就算没有这个工资收入家庭也不会有太大影响的。但对公务员的工作比较失望的,觉得没有任何成就感,决定出去再闯荡一次的。
我们区从体制里出来的人每年近百,第一种少点,大概2成,后两种各占4成,而且基本都是男性。其实公务员面试里,男性占优势,主要原因是女性公务员特别多有些夸张的单位,女性占比80%,八个科长七个女性。这个也看出来,对男性来说,尤其是无房男性来说,这个工作实在是不太友好。
又是一条加装存在的分割线
再说一下跳出体制人的情况吧。一般有三种:
第一种是最让人敬佩的,基本都是技术流,主要是是计算机,会计审计这种专业出来的,完全不依靠体制内的关系人脉,就靠专业能力的。但老实说,这种就是大家说的,混的不算太好的那种。这些一般都是家庭条件不算太好的,买房压力比较大的。
第二种是比较多的,做的事情和在体制内比较相关的工作。比如劳动监察的跳出去做劳资律师,公安出去在消防,保安公司做副总的。依靠的是以前在体制内积累的关系,出来以后也是靠着对体制内工作的了解。这种一般都是混了很多年的中层,没升职空间了,家庭条件还可以,不差那点工资,准备出来闯一下。
第三种也比较少,跳出来自己创业,但依靠以前的人脉和政府做生意。政府的生意其实是比较好做的,不会拖欠,因为预算内的经费,到时间必须花出去,这种人都是曾经比较风光的领导,后来因为某些事,不得不出来的,关照的人比较多。
又一次出现的分割线
竟然过八百的赞,我这个知乎小透明觉得很受宠若惊,最近听说几个事,觉得很颠覆三观的,就说一下吧。
1、某位国企领导正处,将企业房屋出租,定价3000万一年,后有评估公司报告说房屋有部分高度不足,遂减免房租1500万,且任期内从未收租,退休后被查出。
2、某区级局长正处,因财务在其前任局长任期挪用公款,受到免职处分,其不服,被兜底查,查出出国访问服装费未交,访问礼品放在办公室未交,作价5万。
3、某副处,两袖清风,某日酒驾被查,算作醉驾。
你们猜这三个的处理结果是什么呢?做个连连看吧。
实刑一年,缓刑,党内警告。三个处分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按呢?
等赞到了888我再说答案。
哈哈,这个回答貌似没人看了,那我还是说一下答案吧。
3000万的那位,党内警告,在居委会下设党支部公布的处分,那位正处人都没来,还是别人给念的检讨书。
那位局长,找了不少人也没办法,证据确凿么,毕竟礼物都放在办公室橱窗,没放下局仓库。最后判一缓一。后面有人说他这待遇是前帝都陈姓书记的待遇了。
两袖清风的副处,因为不混圈子没人,因为警察动了警械,所以成了暴力抗法,最后实刑半年。
绝大部分人的钱都来源于工资性收入,不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
体制内因为高度依赖地方土地财政,目前随着房地产的疲软,日子也没那么好过了。
体制外主体是中小企业,疫情期间大部分中小企业受到严重打击,部分进出口中小企业以前还不错但是现在因为世界局势不确定性也很难受,救援企业的资金,去年台面上的深圳经营贷作为冰山一角的典型,背后还有多少经营贷流入房市不得而知,但是,这两年的K型复苏的确侧面佐证了,目前经济非常滞胀,头部企业吃到饱,中小企业持续萎缩,失业率在攀升。
经济形势其实非常严峻,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处理债务危机,一般都会选择降低系统性风险来减少全面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具体实践就是最大化的层级式转移分摊债务。
炒房客,游资真的有那么厉害吗?其实不是,地产里面的诸多央企,诸多国企以及民营企业多的是,地产企业的源头还有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头。
只是这个游戏玩的太疯狂了,不仅官方许可(城投)以及权力寻租内外勾结(经营贷),更是全民疯狂,以至于无法调头了的感觉。
各种反噬没有迟到,历史不会迟到,因为规律使然。
滞胀经济周期,必然是人民工资收入变少债务增加的过程,你感觉越来越穷,是非常正常的。
早在两年前就定性滞胀,那个时候还有人用猪肉在抨击我,说是通缩,其实,通胀通缩意义不大了,富者愈富,穷着愈穷,甚至很难有出头之日。
什么时候人上人的游戏结束了,大家才会得到真正的解脱和归宿。
1.减少不必要的债务是首先需要考虑的严峻现实问题。
2.适当降低生活水平,回归平淡朴素。
3.懂得感恩,懂得记忆回溯。
4.阅读、健康社交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少接触各种猪食。
5.吃好睡好,你我皆凡人。
我们的外贸是畸形的。
我们生产了太多,高价进口原料,压榨人力生产出工业品,这个过程中,人力的价值被大大的压低,低到工人所得无法养活足够维持人口稳定的后代,三个孩子都养不起可见内需是多么的糟糕。
而海外国家拿着废纸就换到了我们的工业品,我们却又不得不拿着废纸去换原材料维持经济,因为原料国迫于淫威也认可废纸。
这个过程中中国人穷了,整个中国都变得贫穷,为了富起来我们的方式是透支,透支未来的活力把房价推高,本来这套可以用到你我老死,但是为了维护废纸制造国,因为我们畸形的贸易绑架了整个国家,在08年救废纸国就是救自己,迫于对所谓制裁未知的恐惧,把透支加速了。
如你现在所见房价已经快透支不下去了,因为习惯了低于市场正常运转的人工成本,工人不愿意生育后代人口崩了,本该在正常贸易中积累完成的自动化只有部分企业完成。而大洋对面什么也不用干就是印刷废纸就远远不断的吃掉我们的人力,导致了我们的贫穷与老龄化。
可以说对于强大敌人莫名的恐惧让我们接受了的畸形的贸易,进而导致了畸形的人力剥削,导致工人缺少资源生育维持人口不崩溃的后代,进而不得不透支未来抬高房价,稳不住就通胀,最后你感觉——我们穷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归根结底要让资源国不用废纸 哪怕是欧元都可以和我们贸易,至于废纸国?逐步中断与其贸易坐视其动乱即可。没有北美那些人渣世界贸易可以更公平。大力推进自动化升级,同时立马减少工人工作时长,提高收入,企业不会有损失因为升级后,生产的更多,如果工作时长不变市场根本容不下那么多商品,工人工资不提高市场也无法消费自动化普及后的这么多商品。
我们不需要美国这个除了制造废纸什么也不造的市场,我们的内需如果足够,资源国认可人民币,那就根本不需要美元这种废纸。
几十年间,对方的威慑持续生效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对威慑置信度的试探。这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畏惧。——山高县八月11日动态
大明在南海和叶赫,威慑失效后的反应是拉上窗帘,摇摆身体,装作威慑依然有效——山高县八月11日动态
幸福感和增速有关,和总量无关。我就随便举点例子吧。
94年左右,一台29英寸带遥控的彩电大概要6000元,按当时的收入来看,不亚于现在买一辆汽车的难度。同时期,装固定电话也要三四千元的初装费。
02年左右,一台15英寸的液晶显示器要3000多元,搭配奔腾4处理器、拥有40g硬盘、15英寸显示器的台式电脑要大约8000元。当时只有北京能买到李维斯牛仔裤,售价和现在没啥区别。此时的上海大众产的桑塔纳轿车大约12万元一辆。
08年以后,私人小汽车越来越多。此时装有塞班系统的诺基亚手机1000多元都能买到。配置稍低的笔记本电脑只要四五千元。
到今天,以上有些东西都已经淡出大家的视线,有些则已经极大丰富。哪怕去一个农村的乡镇上,甚至农村里,随处都可以看到小汽车。几乎人人都用着堪称“掌上电脑”的智能手机(准确说还比以前的pda强大多了)……
是物质越来越缺乏了吗?是增长放缓了,越来越难有过去那种日新月异、由进步和提升带来的满足感了。
这个问题说的是美帝吧,我来答。
第一,财富的马太效应。
打个比方,以前产品出来,工厂赚20%,总代赚20%,分代赚20%,批发赚20%,零售赚20%,价格为100%,但是它们给100万个人发工资;现在贝索斯跳出来,说我从工厂直卖消费者,价格为80%。工厂赚20%,贝索斯赚60%,等于总代、分代、批发、零售四个人没钱拿,换成贝索斯拿3个人的钱,这里的收入就变成两个人的了;最惨的是贝索斯通过互联网垄断了“新零售”,结果工厂只能赚10%,贝索斯还要加价到120%,贝索斯赚110%。工厂只能给裁员一半剩下的两班倒,贝索斯拿110%的钱却只养5万个程序员。贝索斯拿110%中40%给程序员们发工资,每个人的工资是工厂工人的10倍,大家都夸贝索斯大善人有格局。
剩下的70%,贝索斯拿来搞社区团购、外卖直送,拿海量资金,挂着“高科技互联网”的大义名分一个个平推下去,让其它行业走上工厂的老路。
你若是贝索斯手下的程序员,你就是天之骄子,高科技发展方向,未来生产力的代表。而那些被击垮的总代分代、街边菜店、小吃饭店以及他们的员工……那是顽固不化,守旧无能的代表,活该穷。
第二,投机的吸血
你常春藤毕业,苦读N年,踌躇满志地走上了岗位。不幸你没干互联网金融,而是落后的制造业。你白天机油满身,晚上苦读技术手册,经过3年的奋斗,你成为技术中坚,工资涨到2万刀每月。
然而你的发小,万年学渣的John,3年前首付20万买的200万房子,现在涨到了600万卖了;游手好闲的Harry,眼光犀利地去搞financial innovation,卷了一千万跑路;初中辍学的Jack,拆迁分了十套房,200万刀,每个月收租就能收五六万刀。
他们涨价3倍的二手房,就等你接盘呢。
第三,铸币税的剥削
市面上有200亿的现金,200亿的资产。其中100亿现金和200亿资产在华尔街老板们手里,100亿现金在MAGA手里。美联储决定释放100亿流动性,于是老板们用200亿资产抵押,借了100亿,各种买买买,然后物价涨了。老板再把涨价的东西卖给MAGA,赚了50亿,还掉100亿银行贷款,老板多了50亿,MAGA少了50亿。
啥,MAGA说为啥这钱没落到MAGA头上?你有资产抵押吗?你认识华尔街大佬吗?
第四,社会成本的上涨
你过去住在贫民窟,房租500刀;在旁边的工厂打工,月薪5000刀.
议员心善,看不得穷人,决定把贫民窟都拆了修摩天大楼。摩天大楼窗明几净豪华舒适,就是租金要4000刀;你对工厂老板说BOSS啊现在租金这么贵,你不给我涨工资到10000刀我就不干了;工厂厂房的房东也来找老板说你看我这里现在这么好了,你厂租涨个两倍吧;老板说你们这样我还怎么玩,不如全部处理掉拿钱买房等升值吧。
大家纷纷倾囊买房,土地价值步步高升,财富密码被发现了,到处大兴土木,雕梁画栋,土地升值再卖出去支付这些精致的建筑的修建、养护成本。
这些成本归根结底谁在出?
主要这几年的经济增长都是建立在债务之上的,在各地政府的土地财政下,年底我们的家庭负债率估计就接近70%了,世界主要国家中也就美帝的76%比我们高,而且美帝人均可支配收入占GDP比例大约为58%,我们才45%左右,换算成居民负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我们已经超越美帝了,首付掏空六个钱包,负债率还是全球最高那一档,可不就越来越穷嘛。未来还面临经济下滑+杠杆加到极限后的被迫去杠杆,真真是好日子还在后头了。
次贷危机并没有被从根本上解决,衰退式繁荣带来K型复苏,不仅是普罗大众获得感越来越低下,富人也时有被一竿子打跪的。
按我一贯的观点看,一切都是太极,2001~2007那波全球景气高峰透支了未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