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游戏圈似乎很多不玩《原神》的人说「感觉不如原神...画质」?这是什么梗?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感觉不如原神...画质”这句梗,其实是游戏圈里一个挺有意思的文化现象,背后折射出不少玩家的心理和对游戏美术的看法。

梗的起源与发展:

要说这个梗的起源,其实很难 pinpoint 到一个具体的“第一次”说过这句话的人。但它的流行,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原神》本身。

《原神》本身的高颜值: 《原神》作为一款开放世界冒险游戏,从一开始就以其精美的二次元画风、细致的角色建模、绚丽的技能特效和广阔的场景设计征服了不少玩家。它的美术风格非常鲜明,色彩饱和度高,角色设计也普遍受大众欢迎,很容易给人留下“好看”的印象。这种“好看”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高水平,更是一种符合当下主流审美的“赏心悦目”。

反讽与调侃的开始: 当一个游戏因为其某个方面做得太出色时,就很容易被拿来作为标杆。而当其他游戏在某些方面表现平平,甚至被玩家认为“不够好”时,“不如XX”就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调侃方式。

最初可能是一些玩家在比较不同游戏的画面表现时,觉得自家玩的游戏在场景的细节、人物的精致度或者特效的华丽程度上,确实没有《原神》那么抓人眼球。于是,随口一句“这画面感觉不如原神”就出来了。

情绪的发酵与传播: 随着这句话在玩家群体中流传,它逐渐带上了一种特定的情绪色彩:

对优秀美术的认可: 有一部分玩家真心觉得《原神》的画质在同类游戏里是顶尖的,所以用这句话表达一种欣赏。
对“其他”游戏的不满: 更常见的情况是,当玩家遇到一些在美术上比较“敷衍”或者“老旧”的游戏时,就会用这句话来反讽。这种不满可能源于游戏本身的其他问题,但画面是玩家最直观能感受到的部分,所以就成了吐槽的出口。比如,一个画面粗糙、建模僵硬的游戏,配上“这画面感觉不如原神”的评论,瞬间就能传达出“这玩意儿也太次了”的意味。
一种“政治正确”的回应: 甚至,有时候这句话会变成一种“安全牌”。当不知道怎么评价一个游戏,或者不想得罪人时,说一句“画面感觉不如原神”可以巧妙地避开具体的批评,同时也显得自己“懂行”。

“万物皆可XX”的变体: 很多网络梗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被无限衍生和套用。这句话也不例外。从最初的“画质”,到后来可能延伸到“剧情”、“玩法”、“音乐”等等,尽管后面加上的是其他方面,但“感觉不如XX”这个句式,已经成了一种惯用表达,核心还是在进行一种(往往是负面的)比较。

为什么是“画质”?

强调“画质”是很自然的,原因如下:

1. 直观性: 画面是玩家接触游戏的第一个“感官输入”,它直接影响玩家的第一印象。游戏好不好玩,很大程度上需要时间去体验,但画面好不好看,一眼就能看出来。
2. 可量化(相对而言): 虽然“好不好看”很主观,但在某些方面是可以比较的。比如模型的精细度、贴图的质量、光影效果、特效的流畅度等等。这些都是技术层面的体现,玩家可以通过对比来感知差异。
3. 成本与投入的体现: 精美的画面通常意味着更高的开发成本和技术投入。当一款游戏画面不尽如人意时,玩家可能会质疑开发商在这方面的投入是否不足,或者是在“偷工减料”。
4. 文化影响: 在移动游戏领域,《原神》的高品质画面确实树立了一个标杆,让很多玩家对手机游戏的画面表现有了更高的期待。

总结来说, “感觉不如原神...画质”这句话,已经从最初对《原神》美术的单纯赞美,演变成了一种复杂的情感表达。它既可以是真诚的赞赏,也可以是尖锐的讽刺,甚至是无奈的调侃。当玩家说出这句话时,可能是在表达对某个游戏画面表现的失望,也在通过《原神》这个公认的高水准作品,来反衬出这种不足。

这是一种典型的“梗”的生命力,它被赋予了多重含义,并在不同的语境下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下次你听到这句话,不妨想想说话人当时的心情和语境,会更有意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神有两方,原神玩家为甲,黑原神的水军和原神黑为乙。

原神出来的时候,涌现出无数乙,但是因为原神的质量有目共睹,甲的数量开始增加,甲从乙手里抢过了原神的官方评论区,然后原神二创也慢慢回到甲的手里,然后乙没事干了。

他开始披着甲的皮开始在其他游戏的评论区说你们不如原神,乙本希望希望联合其他游戏区的玩家一起去攻击甲。

但是乙忽视了一点,真正的游戏玩家连自己玩游戏的时间都不够,根本就没人有时间去参加甲和乙的对线。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