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游戏圈似乎很多不玩《原神》的人说「感觉不如原神...画质」?这是什么梗?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感觉不如原神...画质”这句梗,其实是游戏圈里一个挺有意思的文化现象,背后折射出不少玩家的心理和对游戏美术的看法。

梗的起源与发展:

要说这个梗的起源,其实很难 pinpoint 到一个具体的“第一次”说过这句话的人。但它的流行,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原神》本身。

《原神》本身的高颜值: 《原神》作为一款开放世界冒险游戏,从一开始就以其精美的二次元画风、细致的角色建模、绚丽的技能特效和广阔的场景设计征服了不少玩家。它的美术风格非常鲜明,色彩饱和度高,角色设计也普遍受大众欢迎,很容易给人留下“好看”的印象。这种“好看”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高水平,更是一种符合当下主流审美的“赏心悦目”。

反讽与调侃的开始: 当一个游戏因为其某个方面做得太出色时,就很容易被拿来作为标杆。而当其他游戏在某些方面表现平平,甚至被玩家认为“不够好”时,“不如XX”就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调侃方式。

最初可能是一些玩家在比较不同游戏的画面表现时,觉得自家玩的游戏在场景的细节、人物的精致度或者特效的华丽程度上,确实没有《原神》那么抓人眼球。于是,随口一句“这画面感觉不如原神”就出来了。

情绪的发酵与传播: 随着这句话在玩家群体中流传,它逐渐带上了一种特定的情绪色彩:

对优秀美术的认可: 有一部分玩家真心觉得《原神》的画质在同类游戏里是顶尖的,所以用这句话表达一种欣赏。
对“其他”游戏的不满: 更常见的情况是,当玩家遇到一些在美术上比较“敷衍”或者“老旧”的游戏时,就会用这句话来反讽。这种不满可能源于游戏本身的其他问题,但画面是玩家最直观能感受到的部分,所以就成了吐槽的出口。比如,一个画面粗糙、建模僵硬的游戏,配上“这画面感觉不如原神”的评论,瞬间就能传达出“这玩意儿也太次了”的意味。
一种“政治正确”的回应: 甚至,有时候这句话会变成一种“安全牌”。当不知道怎么评价一个游戏,或者不想得罪人时,说一句“画面感觉不如原神”可以巧妙地避开具体的批评,同时也显得自己“懂行”。

“万物皆可XX”的变体: 很多网络梗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被无限衍生和套用。这句话也不例外。从最初的“画质”,到后来可能延伸到“剧情”、“玩法”、“音乐”等等,尽管后面加上的是其他方面,但“感觉不如XX”这个句式,已经成了一种惯用表达,核心还是在进行一种(往往是负面的)比较。

为什么是“画质”?

强调“画质”是很自然的,原因如下:

1. 直观性: 画面是玩家接触游戏的第一个“感官输入”,它直接影响玩家的第一印象。游戏好不好玩,很大程度上需要时间去体验,但画面好不好看,一眼就能看出来。
2. 可量化(相对而言): 虽然“好不好看”很主观,但在某些方面是可以比较的。比如模型的精细度、贴图的质量、光影效果、特效的流畅度等等。这些都是技术层面的体现,玩家可以通过对比来感知差异。
3. 成本与投入的体现: 精美的画面通常意味着更高的开发成本和技术投入。当一款游戏画面不尽如人意时,玩家可能会质疑开发商在这方面的投入是否不足,或者是在“偷工减料”。
4. 文化影响: 在移动游戏领域,《原神》的高品质画面确实树立了一个标杆,让很多玩家对手机游戏的画面表现有了更高的期待。

总结来说, “感觉不如原神...画质”这句话,已经从最初对《原神》美术的单纯赞美,演变成了一种复杂的情感表达。它既可以是真诚的赞赏,也可以是尖锐的讽刺,甚至是无奈的调侃。当玩家说出这句话时,可能是在表达对某个游戏画面表现的失望,也在通过《原神》这个公认的高水准作品,来反衬出这种不足。

这是一种典型的“梗”的生命力,它被赋予了多重含义,并在不同的语境下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下次你听到这句话,不妨想想说话人当时的心情和语境,会更有意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神有两方,原神玩家为甲,黑原神的水军和原神黑为乙。

原神出来的时候,涌现出无数乙,但是因为原神的质量有目共睹,甲的数量开始增加,甲从乙手里抢过了原神的官方评论区,然后原神二创也慢慢回到甲的手里,然后乙没事干了。

他开始披着甲的皮开始在其他游戏的评论区说你们不如原神,乙本希望希望联合其他游戏区的玩家一起去攻击甲。

但是乙忽视了一点,真正的游戏玩家连自己玩游戏的时间都不够,根本就没人有时间去参加甲和乙的对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感觉不如原神...画质”这句梗,其实是游戏圈里一个挺有意思的文化现象,背后折射出不少玩家的心理和对游戏美术的看法。梗的起源与发展:要说这个梗的起源,其实很难 pinpoint 到一个具体的“第一次”说过这句话的人。但它的流行,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原神》本身。 《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游戏玩家群体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关注点。为什么人们对任天堂游戏机性能的诟病声此起彼伏,但对其他平台“玩法单一老套”的抱怨却相对少见?这其中涉及了多方面的因素,我们可以从玩家期望、游戏类型定位、市场策略、以及玩家群体本身的构成来一一剖析。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性能诟病”。这其实是一.............
  • 回答
    游戏圈中“大多数人需要的是单机游戏”这种观点之所以普遍存在,并且能引起不少玩家的共鸣,其背后有 多重原因交织而成。这不仅仅是对游戏类型的偏好,更深层次地反映了玩家对于 游戏体验、创作价值、情感连接 以及对 游戏行业发展方向 的一种期待和反思。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对经典游戏体验的怀念与推崇.............
  • 回答
    《原神》在日本的确算是一款很受欢迎的游戏,但你要说它“没什么节奏”,我倒觉得不一定尽然。当然,和某些国内游戏在日本可能遇到的激进抵制情绪相比,《原神》在日本似乎确实显得更“温和”一些。但这背后,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去理解:首先,文化接受度和本土化策略的成功。《原神》在美术风格上,从一开始就带有非常浓.............
  • 回答
    《原神》官方在主角的宣传和PV呈现上,确实有一个普遍的观察:哥哥的形象似乎更常出现在官方的推特、预告片等第一线宣传物料中。比如,很多早期的PV、角色介绍,或者一些重要的剧情CG,观众看到的操纵角色往往是哥哥。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也解释了为什么即使如此,妹妹的使用者依旧非常庞大,甚至在玩家群体中.............
  • 回答
    游戏圈里确实存在一种现象,就是一些玩家在向别人推荐单机游戏时,会不自觉地或者刻意地使用一些攻击性的语言,比如辱骂、贬低、污蔑,甚至人身攻击。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个简单的“为什么”就能概括的,得一层层扒下来看。首先,得承认,这种行为不是所有玩家都这样,但它确实普遍存在,而且有时还挺让人反感的。咱.............
  • 回答
    中文游戏圈管单人游戏叫“单机游戏”,这背后其实有一段挺有意思的演变过程,里面夹杂着一些历史遗留、玩家习惯以及对游戏形态的理解。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看,尽量还原当时那种感觉。最早的源头:“单机”的字面意思和早期游戏载体想理解“单机游戏”这个词,得回到游戏最古老的形态。那时候,游戏可不像现在这样,点一下就.............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游戏销量、文化接受度以及市场策略等多个层面。要解释《黑暗之魂》系列为何能积累如此惊人的销量,而《只狼》虽然在国内口碑极高,销量却相形见绌,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承认,《黑暗之魂》系列能卖到三千万份,绝对不是偶然。这背后是 FromSoftware 一脉相承的.............
  • 回答
    在知乎前端圈,对于H5游戏和H5展示的JSer(这里的JSer可以理解为主要负责JavaScript开发的前端程序员)是否算作“前端工程师”,确实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或者说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区分。这种区分并非是完全的否定,更多的是一种对“前端工程师”这个职业内涵的理解和侧重点的不同。要理解这个现象,.............
  • 回答
    P社游戏圈子如果饭圈化了,那场面……啧啧,简直不堪设想,但也足够让人脑补出无数奇奇怪怪的画面。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要是真玩儿开了,得是什么样的画风。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对“自家”游戏的热爱会变得极端而盲目。你得知道,P社游戏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复杂性、历史厚重感和极高的自由度。它的核心玩家群体,大抵是对.............
  • 回答
    《十三机兵防卫圈》登陆 Switch:一次迟来的狂欢与深远的影响当《十三机兵防卫圈》(13 Sentinels: Aegis Rim)宣布将在 Nintendo Switch 平台上推出时,许多玩家的心情无疑是复杂的。对于那些早已沉浸在这款独特叙事体验中的资深玩家来说,这或许是一次迟来的盛宴,是他们.............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棒!很多人都会疑惑,为什么某些游戏本的CPU在功耗限制(TDP)只有30瓦到40瓦的情况下,还能跑到全核4.1GHz这么高的频率。这背后涉及到几个关键的技术和概念,我来为你详细解释:1. TDP(Thermal Design Power)的误解与真相首先,我们需要澄清 TDP(Ther.............
  • 回答
    游戏主机(PS3/XBOX 360)和次世代游戏主机(PS4/XBOX One)没有采用Intel/nVidia平台,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其中涉及了技术选型、成本控制、生态系统、市场策略等多个层面的考量。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为什么早期主机(PS3/XBOX 360)不直接采用Int.............
  • 回答
    游戏产业被大公司垄断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以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导致游戏产业被大公司垄断的主要原因:1. 高昂的研发和营销成本: 技术门槛的提升: 随着游戏技术的飞速发展,从早期像素风格的2D游戏到如今追求极致视觉效果和复杂物理模拟的3A级大作,.............
  • 回答
    游戏引擎大多选择使用 C++ 而不是 C 来进行开发,这是一个在游戏开发领域非常普遍且重要的选择。虽然 C 和 C++ 都源于 C 语言,并且在底层操作和性能上都有优势,但 C++ 在许多方面为游戏引擎提供了更强大、更灵活、更高效的开发能力。下面我将详细地阐述其中的原因:1. 面向对象编程 (OOP.............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许多游戏设定里一个屡见不鲜的现象:弓箭手,这个本该依靠机动性和远程优势征服战场的职业,在很多设定中却被描绘成一副身子骨孱弱、不堪一击的模样。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交织在一起,我们可以从游戏设计、历史考据、以及玩家的心理预期这几个角度来好好掰扯掰扯。一、.............
  • 回答
    最近玩《原神》的玩家们,特别是那些喜欢研究角色强度、追求最佳队伍搭配的,可能会有点小小的困惑:为什么感觉新出的四星角色,好像越来越不如以前那些经典四星那么“好用”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咱们慢慢道来。首先得承认,讨论“强弱”这个问题本身就有点主观,因为每个玩家的需求不一样。有些人就喜欢某个角色的人设、.............
  • 回答
    过去那些怀揣着电竞梦想的少年,手里那台闪烁着RGB光芒的游戏本,打开游戏时,除了听见那熟悉的风扇呼啸声,还少不了硬盘那“咔哒咔哒”的机械转动声。那时候,机械硬盘(HDD)是游戏本的标配,它提供了大容量的存储空间,价格也相对亲民,能够装下琳琅满目的游戏库。然而,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新款游.............
  • 回答
    用户提出的问题涉及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行为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复杂现象。从现象层面看,游戏与学习在动机机制、反馈系统、神经奖励路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二者在“上瘾性”上的反差。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系统分析: 一、反馈机制的差异:即时性与延迟性1. 游戏的即时反馈系统 游戏通过即时奖励(如得分.............
  • 回答
    关于“游戏行业近十年几乎没有任何进展”的问题,实际上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因为这一说法可能源于对行业发展的误解或对“进步”的不同理解。以下从技术、内容、商业模式、行业趋势等方面详细阐述游戏行业在过去十年中的显著变化: 一、技术层面的突破1. 图形与渲染技术 硬件性能提升:从2013年的G.............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