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游戏被大公司垄断?

回答
游戏产业被大公司垄断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以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导致游戏产业被大公司垄断的主要原因:

1. 高昂的研发和营销成本:

技术门槛的提升: 随着游戏技术的飞速发展,从早期像素风格的2D游戏到如今追求极致视觉效果和复杂物理模拟的3A级大作,游戏的制作成本呈指数级增长。开发一款顶级的3A游戏需要庞大的团队(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先进的硬件设备、复杂的软件工具和大量的中间件授权。这些成本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美元。
营销的必要性: 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即使有再优秀的游戏,如果缺乏有效的营销推广,也很难被玩家注意到。大公司拥有雄厚的资金去进行大规模的广告投放、电竞活动赞助、社交媒体宣传、与知名KOL合作等,确保游戏在上市前获得足够的曝光度和玩家期待。
平台成本: 游戏发行到主机平台(如PlayStation, Xbox, Nintendo)需要向平台方支付高昂的授权费和分成,同时还要投入大量资源去适配和优化游戏以满足各平台的严格要求。PC平台虽然相对开放,但Steam等数字商店也会收取一定比例的分成。

结果: 只有拥有巨额资金的大公司才有能力承担这些高昂的成本,从而自然而然地筛选掉了绝大多数小型独立开发团队。

2. 平台垄断和生态系统:

主机平台: Sony (PlayStation), Microsoft (Xbox), Nintendo 是传统游戏机市场的寡头。它们不仅提供硬件,还构建了封闭的游戏发行平台和玩家社区。第三方开发者需要获得他们的授权才能在平台上发布游戏,并且需要遵守平台的规则和分成政策。这使得平台拥有强大的议价能力和控制力。
数字商店的崛起: PC端的Steam,移动端的App Store (Apple) 和 Google Play (Google) 在数字游戏分发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这些平台掌控着游戏的上架、销售、支付和用户获取渠道,对开发者收取较高的佣金,并可以通过算法推荐、促销活动等方式影响游戏的可见度。
游戏引擎和开发工具: 虽然Unreal Engine和Unity等引擎的普及降低了技术门槛,但大型公司往往能够通过购买授权、定制化开发或内部研发更先进的工具来获得技术优势。同时,这些引擎的商业模式也对用户收费,进一步增加了成本。

结果: 掌握了分发渠道和核心技术的大公司,能够通过控制游戏上架、定价、推广等环节来巩固自身优势,并限制竞争对手的进入。

3. 品牌效应和玩家忠诚度:

知名IP的价值: 像《使命召唤》、《FIFA》、《宝可梦》、《塞尔达传说》等知名游戏系列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和极高的品牌认可度。玩家对这些IP充满期待,愿意为之买单,这大大降低了新游戏的市场风险。
IP收购和孵化: 大型游戏公司通过收购有潜力的小型工作室或知名IP,来快速壮大自身的产品线和市场份额。这种“买买买”的策略,使得它们能够将具有创新性和市场潜力的内容纳入自己麾下,并利用其资源进行规模化开发和推广。
品牌忠诚度: 玩家一旦习惯了某个平台、某个系列或某个公司的游戏,往往会产生高度的品牌忠诚度,不愿意轻易尝试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这使得大公司能够通过持续推出高质量的续作、DLC或新的内容来留住玩家。

结果: 强大的品牌和IP可以吸引并留住大量玩家,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

4. 资本运作和市场扩张:

并购和整合: 游戏产业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行业并购。例如,微软收购动视暴雪,索尼收购Bungie等,这些交易显著提升了大型公司的市场份额和产品线。通过并购,它们能够快速获得技术、人才、IP和用户群体。
规模经济: 大型公司能够通过规模化生产、集中采购、共享资源等方式来降低单位成本,获得规模经济的优势。例如,它们可以同时开发多款游戏,或者将一款游戏移植到多个平台,摊薄研发和营销成本。
多元化经营: 一些大型游戏公司除了核心的游戏开发和发行,还会涉足电竞、云游戏、虚拟现实(VR)、游戏周边等多个领域,构建一个完整的游戏生态系统,进一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结果: 资本的注入使得大型公司能够进行大规模的扩张和整合,进一步挤压了中小型企业的生存空间。

5. 市场需求的演变和玩家习惯:

玩家对内容的需求: 如今的玩家越来越追求高质量、长生命周期的游戏体验。他们愿意为提供丰富内容、持续更新和良好服务的游戏付费。大公司在满足这些需求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服务型游戏(GaaS)的兴起: 许多游戏转向了服务型模式,通过持续的内容更新、季节性活动、付费订阅和微交易来盈利。这需要强大的运营能力、长期的内容生产能力和稳定的用户基础,只有大型公司才能有效支撑。
玩家对便利性的追求: 玩家倾向于在一个平台上获得流畅的游戏体验和便捷的社交互动。大公司通过构建自己的游戏社区、跨平台联机功能、云存档等服务,满足了玩家对便利性的需求。

结果: 玩家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偏好,也为能够提供全面服务的游戏大公司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6. 监管和法律环境的限制(间接影响):

虽然不是直接原因,但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对游戏行业的监管政策可能对小型企业不够友好,例如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间、游戏内购的限制等,这些政策的合规成本对小公司来说可能更高。
大型公司拥有更专业的法务团队,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法律法规和合规要求。

总结来说,游戏产业被大公司垄断是一个由技术、资本、市场、品牌和平台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高昂的门槛使得许多有才华的独立开发者难以进入,而一旦大型公司建立了竞争壁垒,它们就会利用其资源和影响力进一步巩固优势。尽管如此,独立游戏在某些细分领域和创新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整体而言,大型公司在资源和市场份额上的主导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幸存者偏差——你能看到的游戏,只有大公司的游戏,这并不是你无知,而是你获取知识的渠道,全在大公司(或者说是金钱)的掌握之下。

但凡你能在知乎看到“如何评价xxx”,并且关注度不低的,这背后就是至少3万元人民币/天的开销,包括水军维护费和枪文。也正是因为类似这样的软文枪文多了,并且在各个大媒体发出,而小媒体为了蹭流量跟进,产生了这个游戏耳熟能详“周围人都知道也都在玩”的假象。这就是游戏火爆的真像。

而很多时候好玩的小游戏——至少我作为行业老牌开发者,在朋友团队以及一些朋友的朋友甚至更远的关系下,玩过不少非常不错但是最后甚至连上都没上就挂掉的游戏——这些游戏之所以无法生存,并不是他们本身不行,她们本身是有缺陷的,这些缺陷都不在游戏性,而是一些周边堆钱的东西,且不说玩家都知道的画面音效等。就是玩家根本不关注,但整天挂在嘴上说的——这游戏销量如何如何所以牛逼,这游戏大家都在玩所以牛逼——就这费用(也是整个游戏占大头的费用)小团队就开销不起。

我再来告诉你一些业内的信息,当然你可以一笑置之,因为我不会给你任何证据:

微信小游戏的广告收益非常低,为什么?因为顶端(张某龙)亲戚掌握了整条微信小游戏的广告生态链,所以底部开发者连喝汤都困难。

当然造成这种格局的还有一点,就是有“极其富裕的小团队”在做一些卑鄙的事情——比如本来3块钱能获得的量,被他们恶意带到15块钱,意味着没有充足资金的小团队很快会被闷死。而我们值得感到幸运的,也是终究会发现生的悲剧是——当有一天(现在还没有所以幸运)网易腾讯一联手,一起哄抬流量价格,那么所有的非网易腾讯的游戏,包括米哈游等经济实力存在但无法匹敌腾讯网易的团队,都将死在获量上,换而言之——游戏这个已经确定是大钱才能生钱的生意,门槛会变得更高,从而最后形成一种合法垄断。

所以,在这个时代,游戏的热度是被造出来的,而不是他真的好玩不好玩——好不好玩已经不是关键了,一个游戏的“成绩”(或者说被“玩家”实则是媒体炒作认为是好玩的)都来自于跟游戏设计和游戏内容一点无关的金融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有钱就是好游戏,哪怕是屎,只要加上顶级渲染和美术(就有说服力了)就能被媒体说好玩了,而媒体说你好玩无非就是收钱了或者迎合大众。

久而久之,这个行业里能被你知道的,能活下来的,也就只有大厂的游戏了,这并不是你无知——因为你的信息渠道是被控制的;也不是大多开发者无能——很多人都很努力的做好游戏,但是最后败在不善于理财了;更不是大厂有多强悍——并不是说高端人士在他们那里,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钱和设备。这就是著名的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一种通过其他赛道(比如金融对于游戏设计来说,再比如渲染对于游戏开发来说,都属于“其他赛道”)来淘汰专业赛道竞争者从而达成低质量货垄断的现象。

user avatar

因为资本的内生规律。

这个问题朴质到可以用亚当·斯密的无形之手来解释。

我们都知道一个完成度很高的游戏,需要庞大工作量,庞大的资本投入。

庞大的资本投入可以被有钱人解决,这个有钱人可以自己带领小团队。

但是:庞大的工作量呢?

哦,不好意思,这个工作量,诶嘿,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这个劳动不仅仅是庞大的,而且还得是非常可靠的劳动。

劳动者越可靠,投资风险就越小。

学校出现可靠的劳动者,需要对应的产业链条支撑,因为就业前景决定入学人数,入学人数决定第一梯队有多少人。

那么,在自由市场的规律下,则注定了,当你的劳动越可靠,资本就会越会往你身上聚集,对市场赚钱如此,对市场投资也是如此。

资金雄厚,又有劳动,就会变成你嘴巴里的大公司。

再不济,下一个游戏,它就会变成大公司。

黑悟空的柳叶刀工作室,之前不就被腾讯注资了么?

工作室拿着钱,去招揽更多的可靠劳动者,不就成规模了么?

又变成大公司了。

别拿米哈游来做例子,米哈游那个时候,整个市场连出清的过程都还没有开始,它不适合当例子。

题主指的是现在,现在是存量期。

当时是增量期。

不是每个人都会盯着没有宣传的游戏‘下注’的。

你自己不去找——这根本就是个伪命题,把锅丢给玩家自己。

就仿佛是——你没有钱,是因为你不够努力,这么告诉你的人,真是坏死了。

作为玩家的我们活在这个游戏市场之中,其中没有多少时间成本的人便发问了:为什么游戏被大公司垄断?

这是多么简单而直白的控诉。

我认为这同样是一个强迫你劳动的过程,因为人的本质就是劳动,而游戏不应该是这样的,所以许多人便有了疑惑,也有人因此而发问。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