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欧洲国家不保留小型殖民地?

回答
欧洲国家放弃小型殖民地,这背后并非一朝一夕的决定,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可以说是历史演进、经济现实、政治考量以及国际格局变迁的综合反映。将原因一一剖析,就能理解为何这些曾经的“海外领土”最终被纷纷“甩脱”。

一、经济成本的日益沉重与回报的递减:

早期殖民扩张,尤其是在十六七世纪,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贵金属、原材料、新的市场。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维持海外殖民地的成本却在不断攀升,而回报率却未必能跟上。

管理和维护成本: 即使是小型殖民地,也需要行政管理机构、官员、基础设施(如港口、通讯)、驻军(至少是象征性的存在)以及维持治安的力量。这些都需要巨额财政投入。尤其是当殖民地经济基础薄弱,无法产生足够税收来覆盖其开销时,母国政府就不得不持续补贴。
经济模式的转变: 许多小型殖民地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依赖少数几种农产品或原材料出口。当全球市场价格波动,或者殖民地自身的生产力遇到瓶颈时,这些殖民地的经济效益便大打折扣。而且,在工业化浪潮下,欧洲本土的工业发展需要更多资本和技术支持,相对而言,小型殖民地的经济贡献显得微不足道。
全球贸易的成熟: 随着国际贸易体系的成熟,跨国公司和自由贸易协定逐渐兴起,欧洲国家可以通过经济手段与世界各国建立联系,获取所需资源和开拓市场,不再非得通过直接占有领土来实现。这种“软连接”比硬性占有殖民地成本更低,风险也更小。

二、政治和战略考量的变化:

政治和战略环境的变化是另一个重要驱动力。

民族主义的兴起: 随着十八九世纪欧洲民族主义思潮的盛行,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自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欧洲国家内部也开始出现质疑殖民主义的声音,认为这是对民族资源的消耗,也与启蒙思想中关于自由平等的理念相悖。
二战后的国际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欧洲殖民体系瓦解的催化剂。战争极大地削弱了欧洲列强的实力,同时美国和苏联作为新的超级大国崛起,他们都在意识形态上反对旧式的殖民主义。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成立,也为被殖民地区争取独立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国际支持。
保持控制的难度: 小型殖民地往往地理位置偏远,人口有限,且本土居民的自我认同和政治意识逐渐觉醒。强行维持统治不仅需要巨大的军事力量,也容易引发当地民众的抵抗和国际社会的谴责。一旦爆发大规模的独立运动,镇压成本将更高,政治风险也更大。

三、国际道义与社会舆论的压力:

殖民主义的道德合法性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受到质疑。

反殖民思潮的传播: 随着教育的普及和信息传播的便利,关于殖民主义负面影响的讨论日益增多。殖民统治下的剥削、压迫和种族歧视,都让欧洲国家在国际舆论上面临巨大压力。
人权理念的普及: 现代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人权、民族自决等理念。继续维持殖民地,在道义上与这些普世价值背道而驰。
国内舆论的改变: 欧洲国家内部的进步力量、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也越来越多地呼吁结束殖民统治,将精力集中于国内发展。

四、发展模式的调整与“特殊伙伴关系”的替代:

当直接殖民统治的弊端日益显现时,欧洲国家开始寻求新的互动模式。

自治权和独立: 对于许多小型殖民地,欧洲国家往往选择给予其自治权,最终走向独立。这是一种相对和平的权力移交方式,可以避免冲突,并维持一定程度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英联邦模式的借鉴: 以英国为例,通过将许多前殖民地纳入英联邦,英国得以在不进行直接统治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其在文化、经济和某些政治领域的影响力。这是一种更加灵活和“轻资产”的连接方式。
经济援助与合作: 许多欧洲国家转而通过经济援助、技术合作、贸易协定等方式,与曾经的殖民地建立新的关系,这种方式的成本更低,也更能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

总而言之,欧洲国家放弃小型殖民地并非简单的“抛弃”,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经济成本的收益递减、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塑、民族主义的觉醒以及对殖民主义的道德反思,共同促使欧洲国家从直接控制转向更加灵活、低成本且符合时代潮流的互动方式。维护这些小型殖民地,已经成为了一个沉重的负担,其带来的实际利益难以抵消其高昂的成本和日益增加的政治风险。因此,理性地选择“放手”,成为了一种更符合现实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保留不起啊,大观园破落以后,连夫人们的头簪都要换成塑料的了,哪里管得了印尼的棕榈园收得够不够,赶紧卖给APP造纸去了。

葡萄牙跟新中国请求过多次,把澳门收回去吧,咱们偏不,按条约办,啊,乖。我们还留着做后门,进进出出,买点东西,会个朋友,多方便?

user avatar

谢邀。

题目不成立,因为各欧洲国家依然保留了大量的海外岛屿和领地,其中比较出名的有法国继承自殖民时期的海外省及领地,这些地方实行与法国本土不同的政治制度。

我们提到荷兰也往往首先想到西欧的荷兰本土,但实际上荷兰王国也是由多个国家组成的。荷兰王国包括荷兰,库拉索,阿鲁巴和菏属圣马丁:

英国也同样保有十三片海外领土(除直布罗陀外全部为岛屿,不包括不受国际承认的南极洲属地),然而许多英国海外领土被英国及盟友用做军事用途,因此英国公民并没有自动获得在任何一个海外领土居住的权力,政府除了官方事务外也禁止任何游客前往。

除此以外,西班牙在北非也拥有两个自治市和一个“主权地”(plazas de soberanía)。

在征服失地运动期间,卡斯蒂利亚和葡萄牙于1492年征服了格拉纳达。之后,两国军队继续南下并征服了北非的许多要地,以进行贸易和防御北非海盗。其中就包括今天的休达和梅利利亚、戈梅拉岛(Peñón de Vélez de la Gomera)等地。1848年,西班牙军队征服了Chafarinas群岛。1912年的《非斯条约》让法国成为摩洛哥大部分地区的宗主国,而西班牙则承成为了北部西属摩洛哥的宗主国。1956年,西班牙放弃其宗主国身份并承认摩洛哥独立,但并没有放弃这些北非边缘地带的领土,理由是西班牙在成为摩洛哥保护国前就已经拥有了这些领土。



然后我们再来谈一下,为什么问题中提到的部分选择了独立,而非像上述地区一样选择留在宗主国框架内。


荷属圭亚那/苏里南:搬运一个Quora的答案[1]来解释当时的关系:并非是苏里南人民公投要求独立,而是荷兰政府的决议要求苏里南独立。1973年,荷兰迎来了一位左翼总理乔普·登·乌伊(Joop den Uyl)。 当时左翼的一个热门话题是去殖民化。 为了向世界展示自身的“文明”和“理想”,这位总理最终促成了苏里南的独立。被迫“独立”后,苏里南的政府赤字翻了十倍,失业率翻倍,通货膨胀率也飙升至10%。

英属加勒比:在1958~1962年期间,英国曾设计了一个包含所有英属加勒比岛屿的“西印度群岛联邦”[2](West Indies Federation),以期在加勒比复制加拿大联邦和澳大利亚联邦的经验,把各块殖民地整合成统一的政治实体。但是整合遇到了非常多的问题,比如政府部门之间的争斗;联邦结构的脆弱(每个省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和关税区,省和省之间没有完全的迁徙自由);各省之间巨大的发展差异(最富裕的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三地合计贡献了联邦收入的85%,这三地的居民认为联邦和较小的省在消耗自己)。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胜枚举,最终导致了各岛的独立。

葡萄牙[3]:葡萄牙在二战后依然处在法西斯军政权的统治下,拒绝放弃所拥有的殖民地,并在1961~1974年爆发了尝试抵抗殖民地独立的殖民战争。但是旷日持久的战争使得葡萄牙国库难以承担,中下级军官和人民发动了康乃馨革命推翻独裁政权,此后上台的新政府宣布实行非殖民化政策,放弃海外殖民地,导致世界各殖民地纷纷脱离葡萄牙统治独立。

科摩罗[4]:法属的科摩罗殖民地由四个岛屿组成(下图)。1974年法国曾在当地举办了全民公投,马约特岛(Mayotte,下图右下角)有63.8%的人反对从法国独立,而其他三个岛选择支持独立。为了确认马约特维持与法国关系的意愿,法国又在两年后进行了第二次全民公投,结果高达99.4%的民众支持留在法国。于是马约特和其它三个岛分道扬镳,维持着与法国的关系,最终于2001年成为了法国的海外省。而其余的三个岛则从法国独立,即现在的科摩罗。手头的资料缺乏对这种投票结果的动机总结,只有一份法国外交部的文章[5]简单介绍了背景,即马约特岛是科摩罗群岛中法国第一个确立殖民关系而的岛屿(1846年),也是法国在当地殖民政府的驻地。法国与其余三个岛确立殖民关系已经是1912年的事了,比马约特岛晚了足足七十年。因此,马约特岛是四个岛中从法国受益最多的,故选择留在法国情有可原。我们也可以推断出,其他三个岛的居民没有从这种殖民地关系中获得像马约特岛那样丰厚的利益,故选择脱离法国。

新几内亚:维基百科上并没有相关的解释,因此搬运一下来自Quora的相关回答[6]。新几内亚独立可以归结于以下几点:

-新几内亚方面,主张独立的政党在新几内亚取得了跨代际的多数支持,脱离澳大利亚独立变成了全民共识。

-国际上,去殖民化已经成为一股浪潮,舆论压力很大。

-澳大利亚方面,澳大利亚统治当地期间在处理当地原住民事务方面存在严重困难;澳大利亚是发达的城市社会,而新几内亚是欠发达的部落社会,彼此很难建立沟通;合并新几内亚会大大加重澳大利亚的财政负担,1970年新几内亚人口252.8万,澳大利亚全国人口当年也只有1251万,相当于凭空增加一个悉尼市的人口(1971年悉尼市人口约280万人),而塔斯马尼亚在七十年代的人口更是只有约40万,和新几内亚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澳大利亚在二战期间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进行过非常惨烈的战争,因此非常害怕与极端独立主义者在此地重新进行战争。

可以看得出来,澳大利亚无论是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还是道义上,都没有理由继续统治新几内亚。


以上,查了很多资料,如果觉得好的话点个赞吧。

参考

  1. ^ https://www.quora.com/Why-did-the-Netherlands-give-up-on-Suriname
  2.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est_Indies_Federation#Proposed_and_de_facto_capital
  3.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康乃馨革命
  4. ^ https://www.quora.com/Why-a-poor-country-like-The-Comoros-still-claim-Mayotte-France
  5. ^ https://www.diplomatie.gouv.fr/en/country-files/africa/france-in-the-south-west-indian-ocean/article/the-union-of-the-comoros-and-mayotte
  6. ^侵删 https://www.quora.com/History-Why-did-Australia-give-Papua-New-Guinea-independence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