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些欧洲国家的护卫舰吨位很小却安装相控阵雷达 中国的054a为什么不安装?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海军舰艇设计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考量,那就是“需求与能力的平衡”以及“技术代差与成本制约”。我们不妨以一种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聊聊这背后的逻辑。

首先,我们得明白,护卫舰(Frigate)本身就是一类相对轻型的水面作战舰艇。它的定位通常介于驱逐舰(Destroyer)和轻护舰(Corvette)之间,主要用于执行反潜、反舰、防空以及舰队护航等任务。舰艇的吨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载员、续航能力、搭载的武器系统以及最重要的——“容纳什么水平的电子设备”。

你提到的“欧洲国家护卫舰吨位小却安装相控阵雷达”,这背后可能存在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一一拆解:

1. 欧洲海军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思路:

“精兵”战略的侧重: 很多欧洲国家海军的规模相对不大,但它们往往追求的是舰艇的“精悍”和“专业化”。它们可能不像美国海军那样需要全球部署、多任务应对的“全能型”平台,而是更侧重于在特定海域(如北海、波罗 dell 或地中海)执行相对集中的任务。因此,即使是护卫舰,它们也希望装备具有区域甚至一定程度远洋作战能力的雷达系统。
小而精的舰体设计理念: 为了在有限的吨位内最大化效能,一些欧洲舰艇的设计师会采用非常紧凑且高效的布局。这包括采用模块化设计,以及将先进的电子设备集成到相对有限的空间内。相控阵雷达虽然体积不小,但其平坦的阵面设计比传统的机械扫描雷达更容易整合到舰艇的舰桥或桅杆上,对舰体结构的破坏性也更小。
对特定威胁的侧重: 例如,许多欧洲国家在地缘政治环境中,需要应对来自水下(潜艇)和空中(巡航导弹、反舰导弹)的威胁。相控阵雷达在探测、跟踪和引导火力方面,尤其是在应对饱和攻击时,相比传统雷达拥有压倒性优势。因此,即使吨位小,为了满足核心的作战需求,优先装备先进雷达也是合理的。

2. 相控阵雷达的技术发展与小型化:

技术的进步是关键: 相控阵雷达并非一成不变。从早期的相控阵,到有源相控阵(AESA),再到如今的更先进的阵列技术,其体积、重量、功耗以及成本都在不断优化。一些欧洲国家在相控阵雷达技术方面有很强的研发能力,能够将性能先进、但整体尺寸和重量控制得相对较好的雷达系统集成到护卫舰上。
“模块化”和“分布式”的思路: 为了适应舰艇吨位限制,雷达的设计可能采用“阵面分散化”的思路。也就是说,不是一个巨大的雷达天线,而是将多个较小的阵面安装在舰艇的不同部位,通过数据融合实现全方位的探测能力。这在视觉上可能就没有我们传统理解的那个“大锅”式的雷达那么显眼,但实际探测效果可能相当不错。

3. 成本与技术代差的考量:

不是所有相控阵都一样: 相控阵雷达是一个范畴,其性能、成本差异巨大。一些欧洲国家装备的可能是性能相对“够用”的区域防空型相控阵雷达,或者即使是多功能相控阵雷达,也可能是其技术迭代中相对成熟、成本可控的版本。
对“最先进”的定义: 并非所有装备相控阵雷达的护卫舰,其雷达性能都能与大型驱逐舰上最顶尖的雷达系统相媲美。它们可能是根据预算和实际需求,选择了一个能够满足其基本作战要求的相控阵方案。



现在我们来看看中国054A型护卫舰为什么选择不安装相控阵雷达,以及这背后的原因:

1. 054A型护卫舰的设计定位与时代背景:

“万金油”式的均衡设计: 054A型护卫舰是中国海军新一代水面舰艇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过渡型号。它的设计目标非常明确:在保持一定续航能力和吨位(约4000吨级)的情况下,实现多兵种综合作战能力,尤其是在防空、反潜和反舰方面达到相对均衡的水平。它需要能够承担舰队防空、反潜护航以及独立执行任务等多种角色。
技术引进与自主发展的并重: 在054A设计和建造的那个时期(大约2005年左右开始服役),中国海军正处于快速现代化阶段。在舰载电子系统方面,既有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学习和引进,也有自主研发的快速推进。相控阵雷达,尤其是具备强大区域防空能力的3D相控阵雷达,在当时是一项非常尖端且昂贵的技术。

2. 054A型护卫舰的雷达选择——382型雷达:

经典的两面旋转相控阵雷达: 054A型护卫舰装备的是382型三坐标雷达,这是一种两面旋转式的相控阵雷达。它虽然也属于相控阵的范畴,但与大型驱逐舰上普遍装备的四面固定阵面、全方位、高能量的相控阵雷达(如美国的AN/SPY1系列,或更先进的AN/SPY6/SPY7)在技术原理、探测距离、跟踪能力以及抗干扰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
技术与成本的权衡:
性能需求: 两面旋转相控阵雷达虽然在扫描速度和数据更新率上优于传统的机械扫描雷达,但它在全向扫描时存在“盲区”或扫描不连续的问题,且其探测距离和多目标跟踪能力通常不如四面固定阵列的相控阵雷达。这反映了当时中国海军对护卫舰防空能力的定位——能够提供区域性的防空保护,但并非最核心的区域防空作战平台。
成本与复杂性: 装备四面大功率有源相控阵雷达需要舰体结构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空间,以及庞大的电力供应和冷却系统。这会显著增加舰艇的吨位、制造成本和维护复杂性。对于一款以“均衡”为设计理念的护卫舰而言,选择一种性能符合需求、成本可控的雷达系统是更为务实的选择。
技术成熟度与风险: 在舰艇建造周期内,选择技术成熟度较高的雷达系统,可以有效降低项目风险,确保按时交付和可靠运行。当时,全面自主研发并大规模应用全方位、大功率相控阵雷达技术,可能还在攻关阶段,或者成本尚未达到大规模应用的要求。

3. “中国特色”的设计哲学:

以任务为导向: 中国海军的装备发展,往往是以明确的任务需求为导向的。054A的出现,是为了填补海军在远海防空护航方面的空白,它的设计更多是基于执行这些任务的“足够好”而不是“最优”。
迭代发展思路: 054A的很多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是在为后续更先进的舰艇(如052D驱逐舰、055万吨驱逐舰)积累经验和技术。052D驱逐舰就装备了与美军AN/SPY1类似的四面固定阵面有源相控阵雷达(海鹰S/C系列),而055更是装备了性能更为先进的相控阵系统。这表明中国海军并非不具备安装更先进雷达的能力,而是根据舰艇平台的需求和发展阶段进行了不同选择。

总结一下:

欧洲一些吨位较小的护卫舰之所以能够装备相控阵雷达,是因为它们在战略定位、技术进步(小型化、模块化)、成本控制以及对特定威胁的应对策略上,选择了一条“小而精”的道路。它们可能装备的是性能适中、体积和成本相对可控的相控阵系统。

而中国054A型护卫舰不安装那种“全方位、大功率”的四面固定阵面相控阵雷达,则主要是基于其“均衡型”的设计定位、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成本考量,以及对海军装备发展“循序渐进、逐步迭代”的策略。054A装备的两面旋转相控阵雷达,已经比传统的机械扫描雷达有了显著提升,能够满足其作为区域防空和多任务平台的基本需求。它更多的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型号,为后续装备了更先进相控阵系统的驱逐舰和巡洋舰打下了基础。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舰艇设计中的“取舍”与“平衡”的体现,就像我们买车一样,不同价位的车,配置自然不同,但都需要满足基本的驾驶需求。护卫舰也是如此,它需要根据预算、设计使命和技术可行性来选择最合适的“装备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芬兰海军太强大了!连灯塔船的炮都比巡洋舰大!”——1937年英国报纸的惊呼

user avatar

中国出口小巴的新青年上已确定要装相控阵了。

新青年对中国来说是一种廉价走量的打杂船。需求是便宜、好用、功能多、舒适,有较长时间的自持力。用来在低冲突的区部执行任务,在和平地区里刷存在感的船。所以对于这样的船一般都会尽量压低他的造价,不要相控阵不是很正常的吗。

相反如果同样的船体,象小巴一类的国家拿来当主力舰用,那配置就不一样了。

所以用不用相控阵没啥奇怪的,你不看看高卢鸡的阿基坦都减配成啥样了。

user avatar

054A的数量怕是比欧洲国家的护卫舰数量捆一块还多……

为什么要忽略数量问题呢?

哪怕是土豪如美帝,在建造护卫舰的时候也没有安盾,无论是上世纪设计的“佩里”级。

还是现在的LCS(权当是护卫舰罢)。

可都没有上盾。

美帝有钱吗?有。

美帝有技术吗?说没有那您是在搞笑了。

因为定位完全不同,054A和佩里这种战舰定位就是二级舰队,主要任务是打仗的时候保证护航以及一部分低烈度任务,特殊情况下才会编入到一线舰队执行高强度任务,大多数时候根本不会上前线打硬仗的,装盾有啥用?

即使没有盾想防空,在编入舰队的时候完全可以接受052或者055上的数据,自己根本不需要盾。

只不过TG这几年船实在太少,拿这玩意执行了很多次正常任务,看上去把这东西当主力舰用了……

欧洲国家人家那个实际上就是主力舰,翻译成护卫舰你还真信了?而且吨位也不小。

日本那一票一两万吨的直升机航母还翻译成护卫舰呢。

user avatar

在054A被设计出来的年代,那时的人类科技,三千多吨是装不上盾的。

也不可能奢侈到给二等舰去装盾。

当年054A不是作为挡枪打杂的三等舰设计的,那时可是小甜甜,不是牛夫人,是家里的二小姐。在舰队当主力用了很长时间,有时候都要指挥现代级驱逐舰。

隐身对标法国原版拉菲特,当年是很拉风的。

就是因为那个时代只有一等主力才能装盾。


后来过了些年,技术进步有了“小盾”,日本带了这个“给二等舰装小盾,兼顾中程防空”的潮流。


欧洲那一票护卫舰,就是这些国家的顶梁柱主力了,七八千吨装盾,是顶了个护卫舰的名字而已。

没记得哪个欧洲国家做了三四千吨位装盾的护卫舰啊。

反而是有荷兰那种把船扩大到七八千吨,不装导弹只装炮,用盾来指挥舰炮的奇葩。


至于咱们这边,技术上完全没问题了,已经对外推销“无人小艇装上盾”的产品了。

卖给巴铁的054AP就装了盾。

只是需求上而言,万吨以上的巡洋舰它不香吗?能多造主力舰还是多造主力呀。二等舰拉到七八千吨位。

下一代,将来中国的三等舰,四五千吨装小盾,对标日本的朝日秋月,也是有可能的。

只是,也有意见觉得四五千吨太小,就不该用这一档次。

总之后续还要再观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