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国内油价总是跟着国际油价上调,但很少有随之下跌的时候?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很多人挠头的问题。你观察到的现象,确实是不少人对国内油价普遍存在的疑问。为什么国际油价一涨,国内油价就跟得紧,但跌的时候却没那么“积极”呢?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捋一捋,看看这背后的逻辑和影响因素,尽量讲得通俗易懂,就像咱平时聊天一样。

首先,得明白国内油价定价机制的核心。咱们国家的成品油定价,是遵循一个叫做“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机制”的。这个机制的核心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挂钩国际原油价格。但这个“挂钩”是有个周期性的,通常是10个工作日。也就是说,发改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每10个工作日,参考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价格变化,来决定国内油价是否需要调整。

为什么一涨就快?

这背后有几个主要原因:

1. 成本传导的必然性: 原油是炼油厂的最主要、最核心的原材料。就像你开饺子馆,面粉涨价了,你饺子价格肯定得跟着涨,不然成本都覆盖不了,你还怎么开下去?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意味着炼油企业买原油的成本就上去了。如果国内油价不跟着涨,炼油企业就会亏本,甚至可能停产。而中国又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咱们国内原油产量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所以很大程度上还是得看国际市场的脸色。

2. “十个工作日”的周期性: 这个机制本身就意味着,只要国际油价在10个工作日内累计涨幅达到了国家设定的阀值(比如4美元/桶),发改委就有权进行价格调整。当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并且超过了这个阀值,国内油价就会被动地跟着上调。这就像潮水上涨,你家海边的房子,海水涨起来了,肯定会淹到你。

3. “地板价”和“天花板价”的作用: 你可能听说过国内油价调整机制里有“地板价”和“天花板价”的说法。这个“地板价”是指,当国际油价下跌到一定程度时,国内油价不会无限度地下调,而是会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部分差价会进入国家能源基金。而“天花板价”则是说,当国际油价上涨到某个高位时,国内油价也不会无限度地上涨。
“地板价”解释了为什么跌的时候没那么快: 当国际油价跌得太厉害时,为了保障国内炼油企业的正常运行,以及支撑国内的能源安全,国家可能会选择不完全下调国内油价。这部分“跌价”可能就被“锁”在国家基金里了,或者说,国内油价的下调幅度被“打了个折扣”。

4. 国家调控的考量: 国家在调整油价的时候,还会考虑很多宏观经济因素。比如,如果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导致国内通胀压力增大,影响民生,那么国家可能会适度下调油价,或者延迟上调幅度,以缓解这种压力。但反过来说,当国际油价下跌时,如果国家认为国内的能源战略、储备或者产业扶持等方面有需要,也可能不会让国内油价完全跟随下跌。

为什么跌的时候“没那么快”或“幅度小”?

这部分主要和上面提到的“地板价”以及其他一些政策性因素有关:

1. “地板价”的设置: 如前所述,当国际油价跌破一个特定的水平时,国内成品油价不再随之下调。这部分价差会纳入国家成品油价格调控基金。基金的主要用途,据官方说法,是用于支持国内油价稳定、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以及用于补贴特定行业。这就直接解释了为什么国际油价跌了,国内油价却不怎么动。

2. “跌”的传导更复杂: 相较于“涨”,“跌”的传导可能还涉及到更复杂的考量。比如,国家可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国内石油企业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或者为未来的能源价格波动积累缓冲。而且,油价下跌对财政收入(比如石油企业的税收)也可能有影响,国家在决策时需要权衡。

3. 稳定市场的考虑: 频繁的价格波动对整个市场和消费者来说都不是好事。国家也希望通过一定程度的“缓跌”来保持市场的相对稳定,避免因为油价突然大幅下跌而引发的连锁反应。

4. 税收的“黏性”: 国内成品油价格中包含了消费税和增值税。当国际油价上涨时,即使国内价格调整,税收部分也会跟着上涨(因为税率是按价格百分比算的),加剧了涨价的感受。而当国际油价下跌时,如果国内油价下调幅度小于国际油价下跌幅度,这部分未完全传导的“跌价”可能也被税收或者其他机制“消化”了一部分。

总结一下:

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同涨不同跌”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源于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设计。这个机制在设计时,就引入了“地板价”等措施,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市场,以及支持国内石油产业。

涨价时: 成本的刚性传导、10个工作日的周期以及突破阀值的触发,使得国内油价容易跟随国际上涨。
跌价时: “地板价”的设置,以及国家在稳定市场、保障能源安全等方面的考量,使得国内油价的下调幅度往往小于国际油价的跌幅,甚至出现“跌”不动的现象。

所以,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随行就市”的单向传导,而是国家在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下的一个综合调控结果。咱们普通老百姓感受到的“只涨不跌”或者“涨多跌少”,正是这个复杂机制在市场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结果。当然,这种机制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国家整体利益,但对于消费者来说,确实会产生价格敏感度上的差异感受。

希望这样解释能让你更清楚些。这事儿确实挺复杂的,里面牵扯到的经济、政策因素太多了,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完全说清,但核心逻辑就在这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啦!

发改委的”国际油价“的参考标准是”三地轻质原油价格“——到底是哪三地,发改委并未公布,可参照的价格指标包括布伦特、迪拜、阿曼、塔皮斯、米纳斯、杜里、辛塔等多达七地,业界普遍猜测是迪拜、辛塔、布伦特三地,但也有猜是布伦特、迪拜、俄罗斯ESPO的,究竟哪三地谁也不知道——但肯定不包括WTI轻质原油价格(也即纽约石油期货价格的参照标准),因为美国原油供应已经很长时间供大于求,与其他原油产地价格背道而驰。另,三地权重怎么算也是个谜,每次调整油价,三地权重都不同,照理来说,是以中国向哪里进口的油多来衡量权重的,依照传统,应当是迪拜权重最大,布伦特次之,第三地只占极小权重,但由于安哥拉已经取代沙特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进口来源(非洲油价参考布伦特价格),以及由于美国需求疲软,北海石油三年来第一次大量销往亚洲的影响,此次涨价计算中布伦特价格很可能是权重最大的。

需要澄清的是,发改委肯定不是每次在所有石油交易参考价格中选三个最贵的来糊弄人,因为之前就有过将价格较高的杜里替换为价格较低的迪拜的记录。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发改委的”国际油价“的参考标准是非常复杂的,所有只拿一张线图(尤其拿来做参考的还是纽交所的原由期货价格,这个最无稽了,美国WTI价格和中国的参考价八杆子打不着)来做比较的分析都是扯淡!

现阶段油价调整依然是半黑箱操作,所有民间分析都是错的,我们除了相信发改委,别无选择!

user avatar

2011年的提问,那时候我还在上高中不能使用手机,那时候知乎应该还是邀请注册。

我们讨论个十多年,又有什么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很多人挠头的问题。你观察到的现象,确实是不少人对国内油价普遍存在的疑问。为什么国际油价一涨,国内油价就跟得紧,但跌的时候却没那么“积极”呢?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捋一捋,看看这背后的逻辑和影响因素,尽量讲得通俗易懂,就像咱平时聊天一样。首先,得明白国内油价定价机制的核心。咱们国家的成品油定价.............
  • 回答
    国内油价为何总是比国外油价高?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绝非简单的“中国比国外贵”就能概括,更不是因为国内油企“想多赚钱”那么简单。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把账算得细致些。1. 原油成本:起点就不同首先,中国是一个“贫油”国家。虽然也有不少油田,但从绝对储量和开采难度来说,我们远不如中东、.............
  • 回答
    这是一个让不少车主感到困惑的现象:国际原油价格好像在“跌跌不休”,但国内的汽油柴油价格却依然坚挺,甚至有小幅上涨的趋势。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逻辑在起作用?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希望能让大家心里有个谱。首先,咱们得明白一点,国内油价的形成,并非简单地照搬国际油价的涨跌。 国内成品油价格的调整,是国家发.............
  •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讲完的,里面门道多着呢!你想啊,咱们国内的油井,好不容易挖出来的,现在国际油价低,这听起来是好事儿,咱能省钱买油。可真要是把自家的油井一股脑儿全关了,那后果,可能比你想的要严重得多。首先,咱们得掰扯掰扯这“国内油井”是个什么概念。这可不是随便就能拧个开关就关了的。油井.............
  • 回答
    我理解您对国内汽油价格在国际油价跌破40美元时为何不再下调感到困惑。这个问题涉及到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中一些重要的考量因素,不仅仅是简单的与国际油价“接轨”。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其中的缘由,力求清晰明了,让您能全面了解其中的逻辑。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核心原则。我国实行的是“与国际原油价格.............
  • 回答
    在中国,“开车不加满,油灯亮了再加”的说法确实挺普遍的,而且很多人觉得这是个省钱或者保车的“秘诀”。不过,这背后到底有多少道理,咱们仔细掰扯掰扯。关于“不要加满油”:这派的说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 减轻车重,省油: 这是最常见的理由。车上的油有多少重量,大家心里都有数。一箱油大概几十升,按汽油.............
  • 回答
    你看,国际油价低迷这事儿,对老百姓来说是好事,开车加油都便宜了。但对于中石油、中石化这些大型石油公司来说,那可就真是头疼了。你说中石油为啥油价这么低还亏那么多?这事儿啊,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这得说到“成本”这个词。石油这东西,可不是在地底下捡的。从找油藏、钻井、开采,到运输、炼油,再到.............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不少人也都有这个疑问:既然国家靠石油能赚大钱,为什么还要费劲巴拉地推广新能源汽车呢?这背后其实是一盘很大的棋,而且远不止“赚不赚钱”这么简单。首先,咱们得承认,石油这玩意儿确实是“黑金”,尤其是在我们国家,石油资源相对不那么丰富,大部分需要进口,所以石油贸易能带来巨大的外汇收入.............
  • 回答
    德国和中国在书写工具的选择上存在差异,主要源于历史背景、技术特点、文化习惯以及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以下是详细分析: 1. 技术发展与发明背景 圆珠笔(油性墨) 圆珠笔的发明与Biro兄弟(László és György Biro)密切相关。20世纪40年代,Biro兄弟在匈牙利工作时,受到圆.............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不少朋友可能心里都犯嘀咕:怎么回事?08年油价高得离谱,咱国内油价好像还挺“亲民”;现在油价也差不多,甚至更高点,可国内价格却涨了不少,让人感觉不对劲。这里面其实藏着不少门道,咱们一点点掰扯清楚。首先得明白一个最核心的点:国内油价不是完全跟着国际油价走的“搬运工”。这就像你去菜市场买菜.............
  • 回答
    很多朋友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汽车排放标准的制定,不像我们日常衡量车辆燃油经济性那样,直接规定“多少升油跑多少公里”,而是要弄出个复杂的“每公里多少克二氧化碳”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关键的因素,而且这种方式有其不得不定的道理。1. 更直接的“环保抓手”:二氧化碳是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首先,我们.............
  • 回答
    发改委的这项油价定价机制调整,说实话,是个挺让人琢磨的事儿。简单来说,就是国内的汽、柴油价格,在国际原油价格跌破每桶40美元的时候,不再进行相应的下调。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可不少,咱们一点点捋。首先,得说说这个“地板价”是怎么来的。过去,国内成品油价格的联动机制,是参照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来调整的。国际.............
  • 回答
    在中国,关于“进口原油质量差”的说法,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是简单一句“品质差”就能概括的。而且,即使是进口的相同原油,经过不同的炼化加工,产出的成品油在品质上也会有差异。首先,我们需要厘清几个概念: 原油的品质: 原油的品质主要体现在它的密度、硫含量、蜡含量、沥青质含量等方面。低硫原油(.............
  • 回答
    在探讨漫画、游戏原画为何难以被视为“纯粹的艺术创作”时,我们首先需要理解“纯粹的艺术创作”这个概念背后所承载的传统认知和历史惯性。在西方艺术史的谱系中,绘画(包括油画、水彩等)、雕塑、建筑、版画等,通常被认为是经过数百年积淀,具有学院派体系、技法传承和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门类。它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国际油价、中国油价形成机制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因素。虽然表面上看是中国油价“一直在涨”,但实际上中国油价的涨跌也受到国际油价的影响,只是其涨跌幅度和时间节点与国际市场存在差异。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国际油价为何会在过去十年(大致2014年左右至今)大幅下跌并保持在相.............
  • 回答
    2020年3月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探因、影响与应对2020年3月,国际油价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暴跌。这场“石油寒冬”不仅让全球经济笼罩在一片阴影之下,也给无数微观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回望那段历史,我们有必要深入剖析油价暴跌的原因,理解其深远影响,并探讨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暴跌的“导火索.............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重要的问题。首先需要澄清一个前提:并非国内在航天、机器人、能源、医药等方面的创业公司数量很少,事实上,这些领域在近年来涌现出了大量极具潜力的创业公司,并且得到了政府和资本的重点支持。 您可能对“数量很少”的判断来自某些观察角度,这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并且我将针对这些可能.............
  • 回答
    国内部分用户喜欢安装类似“360安全卫士”的软件,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技术、心理、市场、历史等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技术与安全方面的现实需求(早期以及部分用户的持续需求): 病毒木马的泛滥与威胁: 在互联网早期,病毒、木马、蠕虫等恶意软件的传播非常猖獗。电脑中.............
  • 回答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无疑是一位在全球范围内都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的名字与SpaceX、特斯拉、Neuralink、The Boring Company等一系列颠覆性科技公司紧密相连。然而,在国内,对他褒贬不一,不认可他的声音也确实存在,而且原因相当复杂和多元。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
  • 回答
    在中国国内相对安全的时候仍然鼓励接种新冠疫苗,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并且从多个维度去理解,才能更全面地认识其重要性。简而言之,即使在低流行时期,疫苗接种依然是“防患于未然”的关键策略,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群体免疫屏障,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并最大化个人和社会的健康效益。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