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近十年的原油价格以及油价的变动,得出结论:桶贵了!谁能系统的解释下这个问题,和国家经济调控的关系?

回答
“桶贵了”:近十年原油价格变动及其与国家经济调控的深度剖析

近十年来,原油价格的起伏跌宕,早已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它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经济的脉搏,也牵动着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当我们说“桶贵了”,这背后蕴含着复杂的供需关系、地缘政治博弈,以及国家经济调控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篇文章将系统地梳理近十年原油价格的变动轨迹,并深入探讨它与国家经济调控之间的互动关系,力求拨开迷雾,呈现一个更为清晰的图景。

一、 近十年原油价格的“过山车”:从高位坠落到震荡上行

要理解“桶贵了”的结论,首先需要回顾过去十年原油价格的走势。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20142016年:高位跳水,供需失衡的噩梦。 2014年中,国际原油价格飙升至每桶100美元以上,甚至一度逼近110美元。然而,好景不长,随后原油价格开始急剧下跌,到2016年初,已跌破30美元。这轮暴跌的根源在于全球石油供大于求的局面。一方面,美国页岩油技术的成熟,产量大幅攀升,打破了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定价权;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对石油需求的增长不及预期。OPEC内部也未能达成有效的减产协议,导致供应过剩进一步加剧。

20162018年:缓慢复苏,OPEC+的“控制游戏”。 随着美国页岩油产量增速放缓,以及OPEC及非OPEC产油国(如俄罗斯)组成的OPEC+联盟开始实施减产协议,原油价格开始缓慢回升,一度重回每桶70美元以上。OPEC+的减产行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油价,但也凸显了其试图通过控制供应来维持市场份额和财政收入的意图。

20192020年初:相对稳定,但风险暗藏。 在OPEC+的协调下,油价在相对平稳的区间震荡,多数时间在每桶5070美元之间。然而,全球贸易摩擦的加剧、地缘政治风险(如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以及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担忧,都为油价的波动埋下了伏笔。

2020年初2021年:疫情黑天鹅,史诗级暴跌与反弹。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各国纷纷采取封锁措施,导致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大幅停滞,石油需求骤然下降。2020年4月,作为原油期货交割地的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期货价格竟然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负价格,即卖方需要付费才能让买家拉走石油!这是一个极度恐慌的市场信号。然而,随着疫苗的研发和接种,以及各国经济的逐步复苏,原油需求开始强劲反弹。加之OPEC+在经历了最初的混乱后,重新采取了谨慎的增产策略,供需缺口再次显现,原油价格开始触底反弹,并一路攀升。

2022年至今:地缘政治风暴,价格飙升与波动。 2022年初,俄乌冲突的爆发,给全球能源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俄罗斯是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冲突导致了对俄罗斯能源的制裁和供应中断的担忧,直接推高了国际油价。一度,布伦特原油价格飙升至每桶130美元以上。此后,尽管一些国家和OPEC+增加了产量,但持续的地缘政治紧张、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以及主要经济体(如美国)的加息政策,使得油价在波动中震荡,但整体上仍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因此,“桶贵了”这个结论,并非空穴来风。 相较于2016年油价的低谷,或是疫情爆发前的平稳时期,现在每桶原油的价格无疑是显著上涨的。即使与2014年的高位相比,虽然没有突破,但经历了近十年的价格剧烈波动后,当前的油价水平依然让许多国家感到压力。

二、 原油价格变动与国家经济调控:一场博弈与协调

原油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其价格的波动对国家经济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国家经济调控部门,面对油价的变动,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其中既有对冲风险,也有引导经济发展的考量。

1. 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与调控:

传导效应: 原油价格是驱动全球通胀的重要因素。油价上涨,直接推高交通运输成本(汽油、柴油价格),进而影响物流成本,最终体现在商品价格的上涨。同时,许多工业生产环节也需要石油作为能源或原材料,油价上涨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这些成本最终会转嫁给消费者。
国家调控:
货币政策: 当油价上涨导致通胀压力增大时,央行可能会考虑收紧货币政策,例如提高利率,以抑制过热的需求,从而缓解通胀。但同时,加息也可能抑制经济增长,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财政政策: 政府可以考虑发放补贴,减轻居民和企业因油价上涨而增加的能源支出压力。例如,降低燃油税,或直接向低收入群体发放补贴。然而,大规模的补贴可能加重财政负担,也可能扭曲市场信号。
能源结构调整: 从长远来看,为了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国家会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等)的投入,推广电动汽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不仅有助于应对油价波动,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调控:

消费端: 油价上涨会挤压居民的非能源消费支出,因为更多的钱被用于购买燃料。这会影响到零售、餐饮、旅游等行业的景气度。
生产端: 高油价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企业利润,可能导致企业削减投资、裁员,进而影响整体经济增长。
国家调控:
稳定油价: 通过外交手段,与产油国进行沟通协调,鼓励增产,稳定供应。参与国际能源组织,协商石油储备和释放机制。
能源安全: 建立和管理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以应对突发供应中断。鼓励国内能源勘探和开发,多元化能源供应来源,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产业升级: 鼓励发展高附加值、低能源消耗的产业,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减少对能源价格波动的敏感性。例如,发展高科技产业、服务业等。

3. 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与调控:

石油出口国: 对于以石油出口为主的国家,油价上涨意味着财政收入的显著增加,有助于改善财政赤字,增加国家投资能力。反之,油价下跌则会对其财政构成严峻挑战。
石油进口国: 对于石油进口国,油价上涨意味着能源进口成本的增加,可能会导致贸易逆差扩大,对外支付压力增加。
国家调控:
“石油基金”/“主权财富基金”: 石油出口国通常会设立这些基金,将油价高企时期的盈余进行投资,以备不时之需,或用于国家长期发展。
税收调整: 政府可以根据油价情况调整燃油税、石油消费税等,以平衡财政收入和市场需求。例如,在油价高企时适当提高税收,以抑制消费并增加财政收入;在油价低迷时降低税收,以刺激消费。

4. 地缘政治因素与调控的联动:

地缘政治风险: 中东地区的冲突、俄乌冲突等,都是影响原油价格的重要地缘政治因素。这些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引发市场对供应中断的担忧,从而推高油价。
国家调控:
外交努力: 国家会通过外交途径,积极参与解决地区冲突,维护地区稳定,以降低地缘政治风险对油价的冲击。
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与主要的产油国建立稳固的战略伙伴关系,确保稳定的石油供应。
多边合作: 参与国际能源署(IEA)等国际组织,共同应对能源危机,协调能源政策。

总结:

近十年原油价格的“过山车”式变动,深刻地揭示了全球能源市场的复杂性与脆弱性。从页岩油的崛起,到OPEC+的产量博弈,再到新冠疫情的黑天鹅和地缘政治风暴,每一个事件都对油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我们说“桶贵了”,这不仅仅是油价的数字变化,它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成本、更贵的交通出行、以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潜在压制。

在这种背景下,国家经济调控的角色显得尤为关键。调控的本质,是国家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中,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努力维护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安全。这包括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通过财政政策来缓解民生压力,通过产业政策来调整经济结构,以及通过外交和战略储备来保障能源安全。

“桶贵了”,也促使各国更加认真地思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石油的过度依赖,使得国家经济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摆布。因此,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建多元化、安全可靠的能源体系,已成为各国经济调控的重要方向。这不仅是为了应对当前的油价挑战,更是为了确保国家经济的长期健康与繁荣。这场关于油价的博弈,仍在继续,而国家经济调控的智慧,也将在应对这些挑战中不断锤炼和升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简单,因为15年前油价27美元的时候,不含税费(养路费燃油税)的油价是3.3元

10年前油价147美元的时候,不含税费(养路费燃油税)的油价是6.3元而不是18元的原因是国家补贴。这个补贴有多大呢,相当于当年全国医保总额,或者相当于当年全国教育经费总额的一半,是穷人补贴富人

2009年国家实行油价机制改革,第一就是不能再穷人补贴富人;第二就是要把税费并入油价。让开车多的多交税,开车少的少交税。

请记住有车家庭依然只是这个国家最富裕的TOP20%,让80%的穷人交税去补贴最富裕的TOP20%开车开的爽,呵呵。到底谁在洗地?

(几千万有车一族,多数有钱有闲上网喷,十亿无车穷人就算搬砖之后有空上网也不会来撕逼这种问题啊。所以当然看起来喷油价的人显得人多势众、舆情汹汹。)

桶贵了?呵呵,不就是富人占不到穷人便宜了吗

user avatar

这很正常,中国国家会对国内油价进行宏观调控。

首先要明白几点事实:

1 现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天然气进口国,油气高度依赖进口,所以国际油价波动会影响国内油价。

2 国际油价波动很大,除了供需,还有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中东地区局势等很多因素影响,极不稳定。国际油价呈周期性波动,从每桶三四十美元到一百三四十美元都有。

而石油作为现代工业的血液,油价波动对经济影响极大。可以说油气价格直接影响CPI。如果国内油价也像国际上那样过山车似的波动,影响就很坏。为了国内经济保持平稳,国家会出手干预油价。

比如国际油价一百三四十刀的时候,国内只有6左右,国家命令三桶油不许随便涨价,亏损也得按6卖。那时国家是赔钱的。

当国际油价跌到几十刀的时候,国内没有降价,这时国家就躺着赚钱。长期来看,处于收支相对平衡。

对于国内来说,国内油价波动就比较平稳,涨幅在承受范围内。如果国内油价像国家油价那样过山车似的波动,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其实以前就有,比如中国古代,政府对粮食也是这么干的,丰收时买入,灾年平价卖出,保障物价相对平稳,维护社会稳定。

你问为何十年间还涨价?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破产,货币脱离金本位后,通货膨胀就一直存在。

user avatar

关键不在于2018年油价高了,而是2008年油价为什么低!

简单算个账即可。

1桶约159升。

按照汽油每升6.3元,1桶合计1001.7元,换算成美元是144.3美元。(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为0.144)。

而原油价格呢,1桶147美元(这还是最高价格)。

原油和汽油的差额是2.7美元/桶,合0.318元/升。

在很多时候,甚至形成“油价倒挂”的情形,即汽油柴油比原油还便宜!!!

工业成品比原料还便宜,你见过?

1.5吨重的汽车比1.5吨粗钢还便宜是什么概念?

五星级酒店里一份猪肘子比菜市场的猪肉还便宜是什么情形?

-----------------------------

归根结底,2008年油价低主要是受国家政策影响,为保障国家经济平稳运行,让中石化、中石油这类企业政策性亏损,刻意压低油价。

————————————

鉴于很多人不相信价格倒挂,放个当年链接。

划重点:

保障供应——

承担逾千亿元巨额亏损,全年加工原油1.73亿吨,开工负荷达87%,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2008年前三季度,国际油价持续走高,与国内成品油价格严重倒挂,地方炼厂陷入亏损、纷纷停产,造成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紧张。

危急情况下,尽管面临多炼多亏、多卖多亏的局面,中国石化[3.22%资金研报]炼油企业仍咬紧牙关满负荷生产成品油,甚至调减赢利的乙烯原料油以多产成品油。全年原油加工量达到1.73亿吨、汽煤柴润产量1.09亿吨,炼油装置开工负荷达87%,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与此同时,中国石化还背负着较大的价差,千方百计组织进口成品油,累计达361.2万吨,弥补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缺口,有效缓解了供应紧张局面。

《报告》指出,2008年“史无前例的高油价使中国石化炼油成本大幅增加,炼油板块实际亏损1144亿元”。


——————————————

挂个人,出口成脏。


行,就按你说的来算算。

一桶原油质量:159*0.9=143千克

原油基本只能产一半汽油,汽油质量:143*0.5=71.5千克

汽油价格:71.5/0.75*6.3*0.144=86.5美元

所以,剩下半桶原油产出的石蜡、沥青等,能卖60.5美元?(147-86.5)

(一肚子气,好久没见过这种一上来就满口喷粪的)


——————————

很多人拿美国油价来比较,你咋不拿委内瑞拉油价来对比?!

美国油价比委内瑞拉高不少,是美帝无耻吗?

内蒙古和北京的羊肉能一个价吗?

胶东湾和拉萨的皮皮虾能一个价吗?

知道中国原油开采成本比美国高多少吗?

知道中国当前石油对外依赖度多高吗?

想跟人家比,你有这命还是有人家技术先进?

别没有大小姐的命,却一身大小姐病!

吐槽很容易,抖机灵我也弄过几千赞。

能不能解决问题先不说,起码得对事物有点深入的了解吧?

(地铁上手打)

user avatar

都别抖机灵了。这十年人民币超发过度,人民币的购买力下降了很多,现在的7.4元远不如十年前的6.3元值钱。幸亏有房地产这个超大蓄水池吸纳了天量的超发货币,否则这些钱流动起来可以轻易导致:

汽油20元/升,

大米10元/斤,

猪肉50元/斤,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从微博到虎扑,今天终于火到知乎来了,只是没想到知乎这个问题下的回答跟虎扑微博的水准一样不堪入目,除了段子还是段子。

先说结论,2018年油价之所以在原油价格远低于2008年的情况下,不跌反涨,是因为国家取消了成品油补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国际原油价格大涨,中国ZF为了稳定国内经济,加大对成品油的补贴,在国际成品油均价1.5美元+的情况下,以低于成本价出售成品油,将国内油价稳定在0.9美元以下。彼时的网络评价是这样的:

喜迎油价上涨的吃瓜群众,甚至还希望多涨点,反正有国家补贴


当年的意见领袖,现在不补贴了收燃油税了,想必他很开心。这篇奇文还将收入水平也算进去,中国收入水平只有欧美1/10,油价虽然表面上只有6块,但是我们收入低,所以真实油价60块/升。(评论区也出现了要求加权养车成本的睿智)

2009,中国实行成品油税费改革,逐步取消燃油补贴,中国油价才逐渐与国际油价接轨,出现所谓“5连涨”“7连涨”,然而即使涨了这么多次,现在的油价水平在世界上仍属于中游。

以下是2018年5月28日全球汽油价格数据:


PS.昨天在微博跟人撕这个问题,某位大V说油价高只有一个解决办法——私有化

是不是很熟悉? 当年柴静说中国油品质量不好也是因为没有私有化。

这两天这个问题突然大热,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些罔顾事实带节奏的大V们,动机是否真的那么单纯,至于瞎起哄的吃瓜群众,我就想问一句:3块钱一袋的盐好吃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