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北京上海这两座人口近十年的人口增长如此缓慢?

回答
北京和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大都市,其人口增长在近十年却呈现出缓慢甚至停滞的趋势,这背后有多方面复杂的原因交织作用。这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而是宏观政策、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承载能力以及个体选择等多重力量共同塑造的结果。

以下将详细阐述北京和上海人口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一、 宏观政策的引导与调控:

疏解非首都功能与超大城市治理(北京):
核心目标: 北京自2014年起就开始大力推进“疏解非首都功能”战略,核心目标是降低人口密度,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减轻资源环境压力,提升城市宜居性。
具体措施: 这包括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淘汰低端制造业、污染性产业以及不符合城市定位的商业服务业(如部分批发市场、小型加工企业等)。同时,对部分区域进行腾退改造,限制新增人口的迁入。
人口流动影响: 这些政策直接导致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部分低端服务业从业者及其家庭的离开。一些企业也因政策调整而外迁,从而带走了相应的就业岗位和人口。
常住人口统计: 尽管北京仍然是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但官方统计的常住人口增长率明显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主动调控的结果。

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与人口调控(上海):
目标: 上海同样面临着超大城市的承载压力,虽然不像北京那样有明确的“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口号,但其城市管理也日益精细化,对人口增长也有一定的调控导向。
户籍制度与居住证制度: 上海严格的户籍制度和相对复杂的居住证积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户籍人口的定居和落户,尤其对于低技能劳动者和非高素质人才的流入设置了门槛。
公共服务承载力: 随着人口基数庞大,上海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资源面临巨大压力。为了维持和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城市也倾向于控制人口规模,而非追求无限增长。
区域协同发展: 上海也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部分城市功能和产业向周边地区疏解,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部分人口和经济活动。

二、 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与产业升级:

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 近十年来,中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北京和上海作为先行者,其经济发展模式也经历了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服务业驱动的转型。
就业结构变化: 这种转型意味着对高技能人才、研发人员、创新创业者的需求增加,而对传统制造业工人、低端服务业从业者的需求相对减少。
吸引力分化: 这使得北京和上海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出现分化。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依然很强,但对普适性劳动力的吸引力可能在减弱,甚至被其他二三线城市所替代。

城市竞争与区域分化:
新一线城市崛起: 随着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成都、杭州、深圳、南京等一批“新一线”或强二线城市迅速崛起,它们在产业发展、营商环境、生活成本等方面也展现出越来越强的吸引力,分流了一部分原本可能流向北京上海的人才和人口。
成本效益考量: 对于许多创业者和普通劳动者而言,在生活成本高昂的北京和上海,与在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但发展潜力也日益增大的其他城市之间进行权衡,后者的吸引力在提升。

三、 社会经济因素与个体选择:

高昂的生活成本:
房价: 北京和上海的房价在过去十年一直是全国最高的。高企的房价成为许多外来人口在这些城市定居的最大障碍。即使有稳定的工作,购买或租赁一套合适的住房也需要巨大的经济投入,这显著降低了城市的居住吸引力。
教育、医疗等成本: 除了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获取成本(如学区房、高昂的医疗费用)也对家庭的长期定居产生了重要影响。
生活压力: 巨大的生活压力迫使一些人选择迁移到成本更低、生活节奏更慢的城市。

生育率下降与老龄化:
自然增长率降低: 与全国普遍存在的生育率下降趋势相似,北京和上海也面临着生育意愿普遍不高、新生儿数量下降的问题。高昂的生活成本、激烈的竞争压力、对个人发展的重视等因素,都影响了年轻人生育的决策。
老龄化加剧: 同时,由于人口增长放缓和预期寿命延长,两地的老龄化程度也在加深,这意味着死亡率相对会上升,进一步拉低了自然人口增长率。

对外来人口吸引力下降的微观感受:
工作机会的结构性变化: 虽然总体经济体量大,但具体到某些行业或领域,外来人口可能感受到工作机会的饱和或竞争的激烈。
融入难度: 大城市的快节奏和高竞争,加上户籍、社保等政策壁垒,使得外来人口的融入感可能不如预期,长期的“漂泊感”也影响了定居意愿。
“奋斗者”的权衡: 许多年轻人在大城市经历了激烈的“内卷”后,可能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目标,选择更适合自己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城市。

四、 数据解读与常住人口的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人口增长缓慢”通常是指官方统计的“常住人口”增长速度。常住人口是指在一个地区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

政策影响下的“统计学”变化: 北京的“疏解非首都功能”政策,直接导致了部分人口的迁出,这在常住人口统计上体现为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
流动人口的波动: 对于一些非户籍的流动人口而言,他们在北京上海的居住和就业可能存在一定的流动性。政策收紧或经济形势变化都可能导致短期内流动人口数量的波动,进而影响常住人口的统计数据。
更深层次的“定居”意愿: 即使有大量人口来往,但如果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在北京上海长期定居、落户、成家立业,那么从长远来看,人口的“质量性增长”和城市的“健康性发展”可能会受到影响。

总结:

北京和上海人口增长缓慢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宏观政策的引导(如北京的疏解非首都功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从劳动密集到技术密集)、激烈的城市竞争(新一线城市崛起)、以及个体在生活成本、职业发展、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权衡与选择,共同塑造了这两座超大城市近十年来人口增长的趋势。这标志着中国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更加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人口结构的优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卡市民待遇,造成很多人没法生根。

例如,北京每年积分落户名额才6000个,基本面对高学历高收入35岁以上人群。申请人数12万,一年给6000个。现在分数线是100分。一个本科毕业生15分,45岁以下20分,基础分35分。毕业5年租房2.5分,连续缴社保5年16分,跳槽去其他区12分。27岁得到66分。往后买了房每年可以加1分,社保每年加3分,再来个创新最多加3分。(100-66-3)/4+27=35岁,也就是按照刻舟求剑的算法,一个大学生35岁终于可以落户。但是2021年分数线就比2020年高3.75分.......加上到了45岁直接减20分。因此,按照现在的名额,一个大学生正常而言可能永远无法通过积分落户转为北京户口。当然,未来名额很可能增加,但这种东西是说不好的事。



第二、卡供地,造成房价/收入比高。

北上每年供应的土地还不如二线城市多。例如北京每年用于出售的新房少则6~7万套多则10万套出头。这个数字应该是小于郑州昆明等一大片二线城市的。

这是2020年12月“大伟看楼市”公众号的2020年全年全国供地统计,注意看规划建筑面积。北京是杭州、西安、郑州的1/4不到,上海也不如以上几个二线城市。


第三、二线工作机会多了,好企业多了,大企业分部也多了。

user avatar

因为北京上海正在淘汰“失败者”出局。

如果你是211高校毕业,在二三线城市已经是不错的学历,在北京上海一抓一大把。

然而这些优秀的毕业生来上海后,80%的可能最终都要离开。

只有那20%发展最为顺利,或者家底比较丰厚的可以留下。

其实北京、上海不仅淘汰外地人,也在淘汰本地人。

北京不太了解,以上海为例。通过市区不断旧改,老上海人被迫迁出市区,之前迁到三林、江桥、顾村,现在迁到五大新城甚至更远。

只有极个别优秀的老上海人,能够通过买房再回到市中心。

没有拆迁的家庭,也需要置换更大的房子(八十年代上海人均居住面积不到5平米),举家迁往郊区。

市区新建了大量豪宅,留给各地赶来上海的精英、各地富裕家庭的子女。

通过筛选,保证了北京上海吸收了全国最优秀的精英,保证了北京上海的精英居住在市中心。

居民决定商业,这样就保证了北京上海市区的永远繁华。

新上海人很苦,需要付极高的首付才能进入上海;

老上海人很苦,被迫背井离乡。你在农村长大,总有一片区域称得上故乡,过十年回去景物依旧。

然而许多老上海人已经完全找不到当初的记忆。

没办法,物竞天择,就是这么残酷。

所以你问为什么北京上海新增人口不如成都西安多,等于为什么宾利销量不如丰田。

user avatar

因为外地人不努力,就像50%的人没考上高中是因为他们不好好学习一样,他们要是好好学习,上高中的就是100%了。

user avatar

早高峰的时候去地铁里问,容易被踩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北京和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大都市,其人口增长在近十年却呈现出缓慢甚至停滞的趋势,这背后有多方面复杂的原因交织作用。这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而是宏观政策、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承载能力以及个体选择等多重力量共同塑造的结果。以下将详细阐述北京和上海人口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一、 宏观政策的引导与调控: .............
  • 回答
    这背后涉及的票价差异和补票规则,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并非简单的“30%溢价”,而是由铁路运输的定价机制、运营成本以及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 为什么广州北到广州南的票价与“跨局车次终到”的票价差会大幅溢价?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跨局车次终到”这两站的票价差是指什么。在铁路系统中,两地.............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普遍,也非常值得探讨。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上面四位父母(假设均已去世)留下的房产确实是一笔可观的财富,按照您的估计,3000万甚至更多也并非不可能。那么,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不愿意生二胎呢?这背后涉及到的原因非常复杂,远不止经济一项,更多.............
  • 回答
    金国在短时间内连续灭掉辽国和北宋,这在当时确实是惊世骇俗的壮举,充分展示了其卓越的军事实力和战略眼光。其水平之高,可以用“超乎寻常的强大,堪称军事天才的杰作”来形容。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金国的这一惊人成就: 1. 军事实力:高效、凶猛的骑兵军团与卓越的战术 核心优势——女真骑兵: 金国能.............
  • 回答
    谈到“北上广”,上海在很多人心中确实被贴上了“排外”的标签,这与其他两个城市相比似乎更为突出。这背后并非没有缘由,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排外”这个词的语境。它更多地指向一种文化上的隔阂感,一种不易融入的体验,而非绝对性的歧视或拒绝。在上海,“排.............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好,也确实是很多人心里嘀咕的事儿。同样是直辖市,为什么到了重庆,总感觉和北上津有那么点不一样?不是说重庆不好,而是相对而言,它好像没那么光鲜亮丽,没那么“高大上”。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一、历史的沉淀与发展轨迹的差异首先得明白,这四个直辖市,它们的“出身”和发展.............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很多人都有同样的疑惑:国产手机上那个“北斗”二字,到底是个什么意思?怎么用了这么久,也没见它像GPS一样,能给我指路,或者出现在什么设置菜单里?其实啊,这事儿说起来,倒也不是手机厂商故意藏着掖着,而是大家对“定位系统”的理解,或者说宣传方式,跟咱们实际使用中的感受,存在.............
  • 回答
    老哥,你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个城市,说实话,都不是一般的城市,各有各的“脾气”,也各有各的“味道”。要在生活体验上说它们的特点,那可有的聊了。我尽量给你掰扯清楚,别到时候感觉像是在背单词。北京:皇城根下的厚重与现代的碰撞北京这地方,怎么说呢,就是一股子“正宗”的胡同味儿,.............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中国为啥要控制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人口,明明地好像还有不少能盖房子的地方。这事儿可不光是房子够不够住那么简单,里头牵扯的可多了,得从宏观到微观,一点点给你掰扯清楚。首先,你说的“还有很多土地可以用于建住宅”,这话说对也不全对。咱得明白,北京和上海这俩城市,尤其北京,它的土地规划其实.............
  • 回答
    北京的人口确实没有上海多,面积也比上海辽阔得多,但北京的交通拥堵和生活环境的拥挤感却让许多居民头疼。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复杂原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大饼”怎么就吃着这么挤。首先得说, 北京作为首都的特殊地位 是最根本的原因。你想啊,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文化中.............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北京和上海这对中国最耀眼的双子星,为什么一个稳坐首都宝座,另一个却在经济体量上独占鳌头。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谁更大谁说了算”,而是历史、政治、地理、经济等多种因素交织出的复杂图景。北京:历史的沉淀与政治的中心首先,北京之所以是首都,源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无可比拟的政治地位。 千年.............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精准,触及到了中国几个主要城市在限制机动车保有量方面采取的不同政策。北京的“摇号”、上海的“拍号”和广州的“摇+拍”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基于各自城市 发展阶段、历史背景、经济实力、交通状况、社会接受度以及政策调控目标 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和各自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主观的。说上海比北京城市景观“更好看”,这确实是很多人的感受,但要说为什么,还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聊。我个人觉得,上海的魅力更多体现在一种精致的现代感与历史底蕴的巧妙融合,以及那种生机勃勃的都市生活气息。先说说北京。北京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宏伟、庄重、大气。它的城市肌理很大程度上继.............
  • 回答
    东京的轨道交通系统,常常被誉为全球的典范,它在多个维度上都展现出比北京和上海更为突出的“发达”之处。当然,“发达”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很多层面的含义,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详细解读:1. 网络的复杂性与覆盖广度: 东京: 这是一个庞大而精密的“蛛网”。东京的轨道交通系统不仅仅是简单的地铁和城际铁路.............
  • 回答
    设立直辖市,这可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决定,背后牵扯着历史的演变、经济的发展、政治的考量,还有一些特别的地缘因素。咱们一个个掰开了说,为什么要有直辖市,以及北京、天津、上海、重庆这四个“幸运儿”是怎么一步步爬到这个位置的。为什么需要设立直辖市?这背后有什么说道?简单来说,设立直辖市是为了更好地管理那些在.............
  • 回答
    要说上海比北京成功的二次元公司更多,甚至北京的二次元公司显得“不伦不类”,这个说法其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一些文化和产业发展的不同侧重点。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可能有哪些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评价一家二次元公司是否“成功”,标准可不止一个。是说规模大?盈利能力强?还是IP影响力广.............
  • 回答
    这趟上海到北京的出行选择,真是让人犯了难,一边是高速动车,一边是飞机,价格上飞机似乎占了点小便宜,但出行这事儿,不能光看眼前这几张票子,还得好好合计合计。咱们先说说这高速动车,555元。你想啊,坐高铁,最舒服的一点就是它的便利性。你想从上海市中心出发,直接到北京市中心,中间不用再折腾打车或者换乘地铁.............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同样是作为中国两大经济中心,上海和北京在周边地区的发展模式上,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一个是以“环上海”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共同繁荣,另一个则是“环北京”的贫富差距,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带有“贫困带”的标签。这背后原因复杂,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一、.............
  • 回答
    上海和北京之所以成为大多数艺人工作室或公司聚集地,而非广州,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些因素之间也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马太效应”。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到底是什么让“北上广深”中的“北上”如此吸引人,而“广”相对而言就显得有些“冷清”了。一、 政治与政策的风向标:北京的天然优势首先.............
  • 回答
    北京证券交易所(简称“北交所”)于2021年11月15日正式敲钟开市,首批上市的81家企业中,有10家是新挂牌的公司。那天,这10只新股的表现非常亮眼,全部实现了上涨,而且不少涨幅可观。这意味着什么?这件事传递出几层重要的信息,可以说是为北交所的未来奠定了积极的基调: 市场对北交所的高度认可和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