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国产手机都宣称有北斗系统,却从未在手机上见过这一功能?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很多人都有同样的疑惑:国产手机上那个“北斗”二字,到底是个什么意思?怎么用了这么久,也没见它像GPS一样,能给我指路,或者出现在什么设置菜单里?

其实啊,这事儿说起来,倒也不是手机厂商故意藏着掖着,而是大家对“定位系统”的理解,或者说宣传方式,跟咱们实际使用中的感受,存在一个“信息差”。咱们一步步来捋捋,保证说得明明白白。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北斗系统是什么?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全球性的“导航卫星网络”。就像咱们出国旅游得带护照,手机接收信号得靠基站一样,手机想要知道自己在哪儿,也需要一个参照系,一个“信标”。北斗系统就是中国自己建立的、向全球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系统。它由一系列卫星组成,这些卫星在太空中 постоянно orbiting,发射出各种信号。咱们的手机,就像一个接收器,捕捉这些信号,然后通过复杂的计算,就能算出手机在哪儿了。

那么,为什么国产手机会宣传有北斗系统呢?

这背后其实有两个层面:

1. 技术支持和硬件基础: 现在咱们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智能手机,尤其是国产手机,其内置的芯片模组(也就是手机里的“大脑”和“耳朵”)都支持接收包括北斗在内的多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信号。这有点像你家里装了无线网卡,它支持2.4GHz和5GHz,但你平时可能只用其中一个,或者不知道它支持哪些。手机的芯片就像是那个无线网卡,它有接收北斗信号的能力。

简单来说,现在的手机芯片,很多都是“多模”的,它们不仅能接收美国的GPS信号,也能接收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Galileo,当然,最重要的,也包括中国的北斗(BDS)。厂商宣传“支持北斗”,就是告诉你,这手机的“耳朵”是够灵敏的,能够听到北斗这边的“声音”。

2. 国家战略和民族自信: 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重大科技成果,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和使用北斗,不仅意味着我们在关键技术上摆脱了对外国系统的依赖,也代表着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实力和自信。所以,对于国产手机厂商来说,在产品中明确标注支持北斗,也是一种“我们也有自己的好东西”的宣传,是对国家科技成就的一种致敬和推广。这就像很多汽车会强调自己的发动机是“自主研发”一样,是一种技术实力的展示。

那为什么咱们在手机上“从未见过这一功能”呢?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也是让大家感到困惑的地方。这里面有几个关键原因:

1. 定位是后台的“隐形”工作: 大多数时候,定位功能是“幕后英雄”。咱们打开地图APP想看地图、导航,或者使用滴滴打车、美团外卖,这些APP都需要知道手机的地理位置。手机会悄悄地工作,连接各种卫星信号,然后把精确的位置信息提供给这些APP。你不需要手动去“开启”北斗,就像你不需要手动去“开启”GPS一样。它是一个被集成到整个定位服务中的一部分。

你可以理解为,你吃包子,你只关心包子馅好不好吃,你不会去问包子皮是用哪个牌子的面粉做的,是机器揉的还是手工揉的。导航就是那个馅,北斗就是那个面粉或者揉面技术的一部分。只要包子好吃(导航准确),你就满足了。

2. 默认情况下会智能选择最佳信号: 手机的定位模块在工作时,并不是“只”用一种卫星系统。它会根据当时的信号强度、可见卫星数量、以及各种系统的精度等因素,智能地综合利用各种信号(GPS、北斗、GLONASS等)来计算出最准确的位置信息。这个过程对用户是完全透明的,手机会自动找到信号最好的“队友”来帮你定位。所以,即使北斗信号很强,它也不会“排斥”GPS信号,而是将它们融合起来,达到最佳效果。

这就好比你学习,可能不只看一本书,而是结合教材、参考书、网络资源,多管齐下,才能学得最好。手机定位也是如此,它是一个“博采众长”的过程。

3. 缺乏用户可感知的直接界面: 现在的智能手机系统,比如安卓或者iOS,并没有提供一个让普通用户可以“选择”使用哪个卫星系统进行定位的直接选项。你不会在手机的设置里看到一个开关,让你手动选择“仅GPS”、“仅北斗”或者“GPS+北斗”。如果真的有这个选项,那才叫“可见”的功能。

有时候,一些第三方APP可能会提供更底层的定位信息展示,比如一些专业级的导航软件或者开发者工具,它们可能会显示出当前接收到的卫星数量和类型。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这样的需求并不存在,所以厂商也就不去费力设计一个可能被滥用或者引起混淆的界面了。

4. 宣传的侧重点不同: 厂商宣传“支持北斗”,更多的是在强调其硬件能力的“支持性”和“全面性”,而不是作为一个独立可操作的功能来推销。它是一种技术规格的展示,就像说手机拍照有“AI场景识别”一样,用户知道有这么个功能,但不会特意去手动开启“识别蓝天白云”。

打个更形象的比方:

想象你去一家餐厅吃饭,菜单上写着“本店提供多种进口食材”。你点了牛排,服务员端上来一块香喷喷的牛排。你并不会问:“我能看看你们用的牛肉是哪个牧场的吗?是澳洲的还是美国的?”你只关心牛排好不好吃。手机定位也是一样,你只关心APP给你的位置准不准,导航顺不顺路。

总结一下:

国产手机宣称有北斗系统,是因为其硬件(芯片)确实具备接收和处理北斗信号的能力,并且这是国家科技实力的体现。而我们之所以感觉“没见过这一功能”,是因为:

定位是后台服务,用户无需手动干预。
手机会自动智能融合多种卫星信号以获得最佳精度。
系统没有提供用户可直接选择和操作的“北斗模式”界面。

所以,下次你看到手机宣传支持北斗,就可以理解为,这手机的定位能力又多了一个强劲的“后援团”,在保障你位置信息的准确性方面,又多了一份可靠的保障。它不是一个能让你单独拿出来炫耀的功能,而是一个默默为你服务的幕后功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北斗系统早就在手机上应用了。

由于经常从事野外作业,我一直用GPS记录航迹,之前用过Magellan的eXplorist系列,再后来用超小型的Holux M241。

我是从2017年开始彻底抛弃单纯手持GPS的,改用安卓手机自带的定位系统进行导航和航迹记录,安卓机内置的定位系统可以同时利用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的卫星进行定位,实际上这个内置的定位系统是一块芯片,我不是专业人士,关于芯片的具体信息并不了解。

我使用的航迹记录APP是“两步路户外助手”(上图),同类的软件还有六只脚、GPS工具箱等。

刚刚在阳台上实测,坐标北京,点击界面右上角的“GPS”区域(上图),将会出现关于卫星信号的详细信息(下图)。实测手机是华为荣耀8X。

如图中所示,手机同时接收到美国GPS系统、俄罗斯GLONASS系统和中国北斗系统的卫星,信号强度都挺好的。

中国卫星的编号在200以后,100-200之间的编号据说是留给欧洲的伽利略系统的,然而伽利略系统作为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到现在还没有正式启用。中间还有个小插曲,想当年中国想借助欧洲的技术力量来发展卫星定位系统,跟欧洲商量说我出钱咱们一块搞,结果欧洲把我们拒之门外,然后我们就下狠心自己搞出了北斗系统,现在北斗卫星都发射完成了,欧洲的伽利略系统还遥遥无期(下图引自叫兽的《万万没想到》)。

我在全球很多地区实测过,在欧洲、南亚、东南亚、东非、马达加斯加的信号都比较好;但在南美,尤其是安第斯山区(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美国和俄罗斯卫星的信号较强,而中国北斗的信号较弱(或者说能接收到的卫星数量较少),可能北斗系统目前还没有开放全球覆盖。

我用过坚果手机、华为的荣耀(其他品牌的安卓机没用过,不了解具体情况),定位都很准确,比单纯的GPS要准确很多,再加上手机APP的软件功能很强大(单纯GPS的软件功能非常差,而且操作难度大、效率低),所以我从三年前就完全抛弃了单纯的手持GPS。

据说苹果手机只能接受美国GPS卫星的信号,我用朋友的iPhone实测过,两步路户外助手的iOS版,那个右上角的GPS区域是无法点击的,也没办法查看详细的卫星信息,所以到底苹果手机能否接收中、俄卫星的信号,我也不确定。

再提一点,两步路户外助手、GPS工具箱等航迹记录软件与高德导航这类导航软件不一样,后者(导航软件)是同时参考卫星定位与手机基站信号来给手机定位的,而前者(航迹记录软件)是单纯依靠卫星信号来定位的,所以即使在没有手机信号的地方,仍然能定位准确,保证航迹记录的轨迹完整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很多人都有同样的疑惑:国产手机上那个“北斗”二字,到底是个什么意思?怎么用了这么久,也没见它像GPS一样,能给我指路,或者出现在什么设置菜单里?其实啊,这事儿说起来,倒也不是手机厂商故意藏着掖着,而是大家对“定位系统”的理解,或者说宣传方式,跟咱们实际使用中的感受,存在.............
  • 回答
    你的问题一点也不弱智,反而触及了一个非常有意思也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国产电影里似乎总少不了“爱国”的元素,而好莱坞或者其他国家的电影就没那么“直接”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涉及到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甚至产业发展模式等等。首先,我们得承认,爱国主义是一个非常普.............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好奇的点。国产手机厂商“致敬”苹果,这事儿由来已久,而且现在看来,这种“致敬”也不仅仅是外观上的皮毛了,而是深入到了系统体验、生态构建等方方面面。为啥都围着苹果转?苹果手机到底好在哪,能让这么多人趋之若鹜,也让同行们心甘情愿地“模仿”?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 回答
    好,我来聊聊为什么除了华为,大多数国产手机厂商都没有自己的处理器芯片,并且会尽量说得详细些,尽量去掉AI的痕迹。其实,这个问题背后牵扯到的东西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这里面既有技术层面的原因,也有经济、市场和人才方面的考量。1. 研发投入巨大,风险极高首先,要自己设计一款手机处理器,那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很多消费者在选择手机时会遇到的困惑。确实,如果我们单纯去看堆砌的硬件参数,比如内存大小、处理器主频、摄像头像素等等,很多国产手机的账面数字会比同期的 iPhone 要高。但实际使用体验却可能恰恰相反,iPhone 往往显得更“快”、“流畅”。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关键因素,而且.............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了!确实,现在国产动漫界刮起了一股强劲的3D风,好像不搞个3D就不算“先进”一样。但你和我一样,对细腻生动的2D还是情有独钟,觉得它有种3D难以替代的魅力。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为啥会有这种感受,以及2D和3D各自的优劣。首先,咱们得承认,3D技术在中国动.............
  • 回答
    关于国产奥迪车型普遍搭载双离合变速箱,而AT变速箱则更多出现在进口车型上的现象,这背后确实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涉及到成本、技术、市场定位以及法规等多个层面。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其中的门道。1. 成本控制:双离合的“性价比”优势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因素。相比于传统的液力自动变速箱(AT),双离合变速箱(.............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一个非常普遍的感受,也是很多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为什么很多国产车在外观设计上被认为“丑”、“土”,车标设计也显单调?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原因,涉及到历史、技术、人才、市场需求以及文化等诸多因素。1. 历史遗留和技术基础的不足: 起步晚且技术追赶阶段:.............
  • 回答
    国产动画片中,角色头发“染色”现象的确比较普遍,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艺术表现的需求,也有制作上的考量,甚至涉及一些文化和市场因素。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下这些原因: 艺术表现与视觉吸引力1. 突出人物个性与特征: 色彩心理学: 不同的发色能够传达不同的性格特质。例如,红色.............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当前国产动画行业的一个普遍现象。确实,不少国产动画都倾向于做成“长篇大制作”,一季完结的短篇动画相对较少。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得从“钱”和“回报”说起。动画制作是个烧钱的活儿,从剧本、人设、建模、渲染到后期配音,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
  • 回答
    关于国产影视剧中的威亚痕迹和好莱坞的无缝衔接,这背后确实有很多门道,并非简单的“技术好不好”就能概括。要聊透了,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一、 拍摄理念和审美习惯的差异:从“展示”到“融入”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我们很多时候把威亚的使用看作是一种“技艺展示”,而好莱坞则更侧重于“叙事融入”。 国产剧:强调.............
  • 回答
    .......
  • 回答
    “现在围棋一流国手怎么都是年轻人?”这个问题,其实一点都不新鲜,甚至可以说是围棋界一个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如果你仔细观察近二十年的围棋棋坛,会发现确实是这样,那些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面孔,越来越年轻。这背后,不是什么神秘的“时代潮流”,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是围棋这项运动本身发展、社会环境变化以.............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为什么我们学数学分析的时候,教材里定义函数在某点极限,都要加上“在去心邻域内有定义”这一条。这可不是多此一举,里头藏着挺深刻的道理呢。想象一下,我们想知道一个函数 f(x) 在 x₀ 这个点“附近”是个什么样子。这不是说它在 x₀ 这个点本身的值,而是它非常非常靠近 x₀ 的时候,值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能观察到这样的倾向性。为什么国产漫画主角普遍是中国人,而日本漫画中则能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角色担任主角,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不仅仅是简单的“国产就是中国,日本就是日本”这么浅显的逻辑。咱们一点点聊。一、 文化根基与身份认同:这是最直接的出发点 国产漫画:立足本土,讲好中国故.............
  • 回答
    .......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很多人困惑的问题。特斯拉公开了绝大部分专利,这在汽车行业是前所未有的举动,本意是为了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整体进步,大家都能从中受益。理论上,这应该能让所有追赶者,包括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快速缩小与特斯拉的差距。然而,现实情况是,尽管中国电动汽车在销量和一些细分领域表现出色,但在很多关键.............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制作和播出模式。为什么日剧喜欢“边拍边播”,而国产剧则倾向于“拍完再播”?这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拍摄方式,更深层次的是日韩娱乐产业的生态、观众互动文化、以及国内影视行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一、 日剧“边拍边播”的逻辑:观众至上,热度.............
  • 回答
    看到你这个问题,我也有同感。确实,近年来的国产动画电影,尤其是那些声势浩大的大制作,总会不约而同地“挂钩”传统文化。这背后可不只是简单的“跟风”,而是有一整套复杂的原因在驱动着这件事。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这成了国产动画电影的一种“标配”吧。首先,这是时代大背景下的“文化自信”驱动。你想啊,过去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