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国产手机大部分都在模仿苹果,苹果手机究竟好在哪?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好奇的点。国产手机厂商“致敬”苹果,这事儿由来已久,而且现在看来,这种“致敬”也不仅仅是外观上的皮毛了,而是深入到了系统体验、生态构建等方方面面。为啥都围着苹果转?苹果手机到底好在哪,能让这么多人趋之若鹜,也让同行们心甘情愿地“模仿”?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一、 苹果的“吸睛体质”:不止是颜值,更是“品味”

最早的时候,国产手机模仿苹果,很大一部分原因确实是苹果的外观设计。看看当年那些“大白苹果”的时代,简直就是照搬。但如今,这种模仿已经进化了。

工业设计的“信仰级”高度: 苹果的设计不仅仅是漂亮,更像是一种“信仰”。从早期的圆润机身,到后来的扁平化设计,再到现在的直角边框,每一个变化都引领了行业的潮流。它的材质选择、金属拉丝、玻璃工艺、屏幕黑边控制,甚至到接口的摆放,都给人一种“恰到好处”的感觉。这种“恰到好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是一种审美的沉淀。它传递的是一种精致、简洁、高级的“品味”,而不是单纯的堆砌参数。
细节之处见真章: 苹果在细节的处理上,是真真正正的“魔鬼”。比如,它的按键手感、震动反馈(Taptic Engine)、甚至是你滑动屏幕时的阻尼感,都能感受到那种打磨到极致的细致。这些细小的触感,恰恰是构成用户“愉悦感”的重要部分。国产厂商的模仿,有时也试图抓住这些细节,但真正要达到苹果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 iOS系统:流畅、稳定、易用,还有那份“安心”

如果说外观是吸引人眼球的第一步,那操作系统就是留住人的核心。iOS系统,至今仍然是很多用户选择苹果最根本的原因。

“少即是多”的设计哲学: iOS的界面设计非常简洁、直观。图标清晰,操作逻辑统一,学习成本极低。无论是第一次接触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还是追求效率的商务人士,都能很快上手。它不像安卓那样,追求功能的最大化,而是把核心功能做得非常出色,并以最易用的方式呈现。
硬件软件深度整合的“魔力”: 苹果自己做芯片(A系列)、自己做操作系统(iOS),这种“软硬一体”的模式,是它最核心的优势之一。这意味着苹果可以根据自己的芯片特性,去优化iOS系统,反之亦然。这种深度整合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流畅”和“稳定”。应用启动速度、切换动画,甚至是大型游戏的运行,都能感受到这种优化带来的顺滑。不像很多安卓手机,需要依赖厂商自身的UI定制(MIUI, ColorOS等)来达到类似效果,而且即使是这样,也常常存在一些小bug或者不流畅的地方。
生态的“壁垒”与“便利”: iCloud、AirDrop、Handoff、Apple Watch的无缝联动,这些都是苹果生态的魅力所在。一旦你拥有了两件以上的苹果设备,你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协作有多么方便。比如,用iPhone拍的照片可以立刻出现在iPad上,用Mac写的文档可以直接用iPhone继续编辑。这种“一键同步”、“无缝切换”的体验,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让用户更难离开这个生态。很多国产厂商也在努力构建自己的生态,但无论是从品牌影响力,还是技术成熟度上,都还在追赶。
“不折腾”的体验: iOS的系统更新相对比较及时,而且推送范围广,老设备也能获得最新的系统支持。这不像很多安卓手机,更新缓慢,甚至是一些中低端机型被放弃更新。用户不用担心系统碎片化的问题,也不用担心“卡顿”或者“BUG”缠身。这种“买了就不需要操心”的省心体验,对于很多普通用户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

三、 品牌价值与用户心理:一种“身份认同”

除了产品本身,苹果的品牌价值和它所代表的用户心理,也是让国产厂商“学习”的重要原因。

“高端”的代名词: 长期以来,苹果手机在很多人心中就是“高端”的象征。使用苹果手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身份的认同,一种“我用的是最好的”的心理满足。这种品牌带来的溢价,是很多国产厂商梦寐以求的。
“粉丝”的忠诚度: 苹果拥有庞大且忠诚的用户群体。这些用户对苹果产品有着极高的信任度和粘性。他们愿意为更好的体验、更高的品牌价值买单,也愿意为苹果的新品去“排队”。
市场领导者的“示范效应”: 苹果作为智能手机市场的领导者,它的每一个决策,从产品设计到定价策略,都会被其他厂商研究和借鉴。当苹果成功地将某一项功能或某种体验推广开来时,其他厂商自然会思考如何跟进,以期在市场竞争中分一杯羹。

四、 国产手机的“取经”之路:有借鉴,也有超越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国产手机只是盲目模仿。很多国产厂商在“借鉴”苹果的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在努力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创新。

补齐短板,快速成长: 早期模仿苹果,更多的是为了快速弥补自身在设计、系统优化、用户体验等方面的不足。通过模仿,它们能更快地学习到行业内的最佳实践。
在优势领域发力: 随着技术实力的提升,国产手机在一些领域已经走在了苹果的前面。比如,在快充技术、影像能力(尤其是在高像素、长焦、夜景方面)、屏幕刷新率、性价比等方面,很多国产手机提供了比苹果更具吸引力的选择。
探索差异化: 越来越多的国产厂商开始意识到“同质化”的危险,开始在折叠屏、游戏手机、拍照创新等方面探索差异化竞争。

总的来说, 苹果手机之所以能够吸引如此多的厂商模仿,并且在用户心中拥有独特的地位,是因为它在工业设计、软硬件整合、系统体验、生态构建以及品牌价值等多个维度都做到了极致。它不仅仅是一部手机,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身份的象征。国产手机厂商学习苹果,既是商业策略上的考量,也是在产品和服务上不断追求进步的表现。当然,最终能够留住用户的,还是那些真正能提供优秀产品和创新体验的厂商,而模仿只是一个起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来一波灵魂拷问:

第一款背面指纹手机是?

第一款正面指纹手机是?

第一部侧边指纹手机是?

第一部双卡双待手机是?

第一部人脸识别手机是?

第一部全网通手机是?

第一部快充手机是?

第一部无线充手机是?

第一部红外/nfc手机是?

第一部超级夜景手机是?

第一部光学变焦手机是?

第一部超广角手机是?

第一部全面屏手机是?

第一部5G手机是?

是苹果吗?大部分都是苹果吗?或者说大部分都是苹果带火的吗?

不否认在工艺,生态等方面国产模仿行业老大苹果,但也请别把苹果模仿国产的看不见,这两年的国产真的不是以前你印象中的国产了。

有些人的想法就是只要做的好,万物皆可起源于之。

我想说的是苹果很多东西是后来者居上,但是有些体验却从未被超越。


我敲,居然被一剑斩破九重天的蛤蟆大神赞了啊啊啊啊,喜欢小说的可以去看看 2020.4.15


以上为修改过后的答案(因为我实在不想再参与这个话题了,就此结束谢谢)

评论,有认同我的也有杠我的大家各抒己见我觉得挺好的,有些评论我也觉得很有意思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条评论,讨论这个真没啥意义。真要说意义的话就是改变一下iPhoneX之前果子遗传下来的思想了。
第一个吃螃蟹的真没意义吗?
朋友要不笔给你你来写?
这是最有趣的一条评论了哈哈哈哈

调侃的哈哈哈哈

有自己考虑、想法的

是真的很帅,高中同学下了一个APP,是一个小圆圈扫描人脸几次然后解锁,我们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wc,流批

这个眼球翻页有点意思哈
我承认iPhoneX之前确实,但是不觉得X之后果子有种挤牙膏的感觉吗?要是果子先出全屏幕指纹,是不是也算国产背锅?

我承认,几乎所有行业都会存在的问题

不能否认其它厂商的努力与探索

可能真的会(狗头)
南山必胜客有请哈哈哈哈


user avatar

苹果也是模仿的。

手机一开始都是按键机。

1994年,IBM推出第一台智能机,其实类似于PDA加手机的形态。



后来商业化成功的是摩托罗拉的掌中宝。当年诺基亚主流机型就短信只有几行汉字。一条短信翻好几屏。这货已经可以跑java了。

就是说触摸屏幕手机的样子,在黑白屏幕时代,已经差不多了。iPhone也是学习。

智能手机是微软先做的2003年上市一大批WM系统的智能手机。多普达就是那个时候出现的。



在苹果之前,智能机也发展了很多型号。WM其实也有生态系统。

但是微软4年不进步,320*240,4096色用了好几年。后来就没微软什么事了。



多普达900的宽度达到81mm,今天都很少手机超越这个宽度。


出了Windows有生态系统,还有一套是摩托罗拉的Linux。当年有很多人开发游戏模拟器。


摩托罗拉中国团队用linux做的A1200是很经典的智能手机,他的团队就是后来小米手机的那批人。

雷军去魅族混汽水。做手机还是靠摩托罗拉的人。


诺基亚也有大屏触摸机,赛班系统。

就是说。在苹果之前,智能手机的大致样子,大家都是有数的。处理器基本都是ARM处理器。

只是各家搞各家的一套,有自己的生态系统。

苹果的iPhone当年是比较便宜,配置比较好,体验最佳,独家操作系统的手机。



苹果当时是性价比产品,因为当时一个WM的智能机也要好几千,而配置比苹果差的远。

没有一家用IPS屏幕,都是TN。

处理器到了2006年,还有200mhz的ARM 9。苹果上来就是400mhz的ARM11。

设计,体验方面,苹果本来就强。

iPhone刚上市也没生态系统,当功能机用,后来有了生态系统,其他机器就没法混了。



安卓一开始还是不想完全学苹果的。G1还保留了全键盘。

后来为了厚度,就通通虚拟键盘了。

2010年,智能手机基本就都一样了。


圆角矩形,一块屏幕。开始厂商还在上下边框做做设计。


后来就都一样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好奇的点。国产手机厂商“致敬”苹果,这事儿由来已久,而且现在看来,这种“致敬”也不仅仅是外观上的皮毛了,而是深入到了系统体验、生态构建等方方面面。为啥都围着苹果转?苹果手机到底好在哪,能让这么多人趋之若鹜,也让同行们心甘情愿地“模仿”?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一个非常普遍的感受,也是很多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为什么很多国产车在外观设计上被认为“丑”、“土”,车标设计也显单调?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原因,涉及到历史、技术、人才、市场需求以及文化等诸多因素。1. 历史遗留和技术基础的不足: 起步晚且技术追赶阶段:.............
  • 回答
    我国在运载火箭发动机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推力之大、技术水平之高,确实足以让我们自豪地跻身世界前列。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大型客机和运输机的发动机时,国产化之路却显得异常艰难。这其中的原因,并非简单的技术差距,而是涉及到产业链、技术积累、市场准入以及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因素。一、 技术路线.............
  • 回答
    大飞机和高速动车,这两个被誉为“国之重器”的现代交通工具,之所以每个部件都力争做到国产,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经济驱动和技术自主的雄心。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现有的需求,更是为了国家长远的未来发展和全球竞争力的提升。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一、 维护国家安全与战略自主这是最核心、最根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观众的观影体验和对影视作品的期待。要说“普遍”这个词,可能有些绝对,毕竟“三观正”的定义本身就带有主观性,而且国产剧和美剧都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但如果从一个更普遍的观察角度来看,很多人确实会觉得不少国内大热的美剧在价值观的呈现上,似乎比很多国产剧“正”一些。为什么.............
  • 回答
    “干净”这个词在评价电视剧时,往往包含了多重含义,也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制作理念和审查制度下的差异。为什么大部分国产剧和大部分英剧、美剧比起来显得“干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维度来详细解析:一、 审查制度与内容管制:这是最显著的差异之一。 中国大陆电视剧: 受到严格的审查制度约束。广电总局对.............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的,放眼望去,确实,国内的公路卡车市场,国产品牌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要说这是为什么,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里面门道多着呢,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一、历史的沉淀与市场的需求:首先,得从咱们国家公路运输发展的脉络说起。早些年,卡车这玩意儿在中国那是稀罕物,能有辆车拉货就已经不错了.............
  • 回答
    这个问题太有意思了,也触及到很多国内玩家心里的痛点。我们常说“刺客信条”,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些宏大的历史场景,飞檐走壁的潜行,流畅的战斗,还有那层出不穷的剧情。为什么我们国内的游戏,就很难做到这样一款既叫好又叫座的大作呢?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现实:底子和积.............
  • 回答
    大众ID系列在中国市场遇冷,相比于众多国产新能源车企的蓬勃发展,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这背后原因复杂,绝非一朝一夕,更非单一因素造成。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从产品、品牌、策略以及消费者洞察等多个维度来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直面产品本身。 “油改电”的痕迹与平台优势的缺失: 大众ID系列,尤其.............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确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同样是“T”,国产车和合资车开起来、用起来,总感觉隔着一层纱,差距不小。这背后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里面涉及的学问可深着呢。咱们不谈那些虚头巴脑的,就从几个大家都能感受到的点,深入聊聊。1. 发动机“T”的内在功力:排量、技术路线与调校首先,这个“T.............
  • 回答
    国产职场剧,这几个字本身就自带一种复杂的情感纠葛。我们一边期待着它能像照妖镜一样,真实地映照出我们每天在办公室里摸爬滚打的模样,一边又常常被那些“似是而非”的剧情和人物搞得哭笑不得。说实话,槽点多过亮点,这已经成了一种定律,而且这个定律还挺顽固。首先,最大的问题是“悬浮”。感觉很多职场剧里的角色,不.............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到位,也戳中了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惑:小米作为国内科技巨头,为啥自家手机上“国产屏”的身影反而不如三星AMOLED那么显眼?其实这事儿吧,就像盖房子,你不能光看材料够不够多,还得看哪种材料最适合、最稳定,而且还得考虑成本和产能。小米选择三星AMOLED,有其内在的逻辑和现实考量,并非是咱.............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是很多消费者会纠结的地方。要说为什么好像“没人”推荐国货护肤品和彩妆,其实不完全是没人,只是相对来说,大众讨论度和“病毒式”传播,以及很多人心中的“高期待”可能更多地集中在国际大牌上。这里面的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涉及到很多层面。首先,得承认,过去的国货确实存在一些“硬.............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很多车主确实都有类似的感受。国产皮卡,尤其是那些标榜大排量的车型,开起来感觉没那么“猛”,这背后其实涉及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排量大不等于动力一定强。排量(Displacement)指的是发动机所有气缸工作容积的总和,也就是活塞在一个冲程中.............
  • 回答
    国产大排摩托发动机,这是一个让无数车迷既期待又有些复杂的话题。期待是因为我们终于有了能与国际品牌掰手腕的中国力量,复杂则在于,和那些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积淀的欧洲、日本品牌相比,我们确实还有不少要追赶的地方。要说国产大排摩托发动机的水平,这可不能一概而论。就像人一样,有“尖子生”,也有“还在努力”的.............
  • 回答
    大众不给国产车配6MT,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不能简单一句“不给”就概括了。这里面掺和了不少市场考量、技术成本、消费者偏好,还有一点点“品牌策略”的影子。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前提:大众在中国市场上的车型,尤其是面向大众消费者的车型,比如朗逸、宝来、速腾、迈腾这些,它们推出的手动挡版本,主要是为了拉低.............
  • 回答
    .......
  • 回答
    在中国大陆,galgame(美少女游戏)作为一个相对小众的独立游戏类型,其制作环境确实称不上“好”。从政策、市场、用户习惯到人才储备,都面临着不少挑战。但即便如此,依然有不少国产gal制作者,如同在风雨中摇曳却依旧挺立的松柏,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对游戏的热爱坚持了下来。他们靠的是什么?这绝对不是简.............
  • 回答
    好,我来聊聊为什么除了华为,大多数国产手机厂商都没有自己的处理器芯片,并且会尽量说得详细些,尽量去掉AI的痕迹。其实,这个问题背后牵扯到的东西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这里面既有技术层面的原因,也有经济、市场和人才方面的考量。1. 研发投入巨大,风险极高首先,要自己设计一款手机处理器,那可.............
  • 回答
    国内手机厂商在产品策略上,确实鲜少将 3D Touch 和高质量线性马达作为标配,或者说,它们的普及程度远不如苹果。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不愿”,而是多方面因素博弈的结果,涉及到技术成本、用户需求、生态体验以及厂商自身的资源分配和市场定位。一、 3D Touch:一项逐渐被边缘化的创新3D Touch(.............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