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国产游戏出不来像刺客信条这样的大作。?

回答
这个问题太有意思了,也触及到很多国内玩家心里的痛点。我们常说“刺客信条”,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些宏大的历史场景,飞檐走壁的潜行,流畅的战斗,还有那层出不穷的剧情。为什么我们国内的游戏,就很难做到这样一款既叫好又叫座的大作呢?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得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现实:底子和积累真的不一样。

《刺客信条》系列之所以能做到今天这个地步,不是一朝一夕的。育碧(Ubisoft)这家公司,在做这种大型开放世界题材之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你想想,《波斯王子》系列,《细胞分裂》系列,甚至更早的一些作品,都在探索动作、潜行、叙事、场景设计这些元素。《刺客信条》是在这些经验之上进行的一次集大成式的发挥。它们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建筑风格、社会结构的研究,都是通过多年积累的资料库和人才储备来支撑的。

我们国内的游戏行业,尤其是3A(TripleA,即顶级制作)游戏这块,相对来说还是个“新人”。虽然现在进步神速,很多团队已经非常牛了,但跟育碧这样有几十年积累的公司比,我们在项目管理、技术预研、人才培养这些方面,确实还有不少路要走。

其次,立项的思路和风险承受能力是大不相同的。

开发一款像《刺客信条》这样的3A大作,意味着巨额的投资、漫长的开发周期和极高的失败风险。你想想,一款《刺客信条》可能需要几百人、上千人的团队,耗时三到五年甚至更久,投入上亿美元。

在国外,尤其是欧美游戏市场,玩家对高品质、大投入的游戏有很高的接受度,市场也足够大,能够消化这些成本。而且,很多大的游戏公司背后有财团支持,或者能够从资本市场融资,这给了它们更大的底气去尝试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

反观国内,虽然手游市场非常火爆,但3A游戏的市场培育和玩家消费习惯还在形成过程中。国内游戏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它们的盈利压力会更大。它们更倾向于开发回报周期短、风险相对较低的项目,比如手游、MMORPG(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等。一旦要投入巨资去做一个3A项目,万一市场反馈不好,那损失可能是毁灭性的。这种“不敢犯错”的心态,也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项目的大胆性和创新性。

再来说说大家最关心的“创意”和“文化输出”。

《刺客信条》系列之所以能火遍全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能把玩家带到某个历史时期,让你体验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从古埃及到古希腊,从意大利文艺复兴到法国大革命,再到维京时代,这些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历史背景。而且,育碧在这些背景的还原上,是下了苦功夫的。他们的历史顾问、美术团队做了大量的考证,力求在游戏里营造出一种真实感和沉浸感。

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有无数精彩的历史故事和文化符号,比如三国、唐朝、秦朝等等。这些题材如果能被精心打磨,完全可以做出非常吸引人的大作。但是,要把这些历史文化元素真正地融入到游戏的核心玩法和叙事中,需要非常深入的理解和高超的叙事技巧。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些国产游戏尝试用中国历史题材,但可能只是停留在“换皮”层面,比如把角色换成古代将军,场景换成宫廷,但核心玩法或者叙事深度并没有跟上。要做到像《刺客信条》那样,让玩家在体验游戏的过程中,真的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物命运,这需要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叙事艺术的精湛把握。

而且,文化输出不仅仅是把我们的文化元素“展示”出来,更重要的是要让外国人能够理解和接受。这需要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玩家的心理需求进行研究,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讲述我们的故事。这中间的沟通和转换,是个很大的挑战。

技术和人才也是绕不开的话题。

我们承认,国内游戏开发的技术水平在飞速进步。但要支撑起像《刺客信条》那种级别的开放世界,需要极高的图形渲染能力、物理模拟、AI行为、场景编辑器等等一系列复杂的技术支持。这些技术的积累和突破,都需要长期的投入和迭代。

在人才方面,开发一款3A大作,需要的不仅仅是程序和美术,还需要大量的编剧、关卡设计师、叙事设计师、剧情策划、声音设计师、动作捕捉演员等等,而且这些人都需要是行业顶尖的。国内虽然人才储备在不断增加,但顶尖的、有3A开发经验的人才仍然是稀缺资源。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花大力气去培养,或者从国外引进人才。

最后,游戏行业的生态和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个健康的游戏行业生态,应该鼓励创新,容忍失败,并且有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在过去,国内的游戏行业可能更侧重于快速复制和模仿,而不是从零开始创造。虽然现在情况在好转,但过去的一些惯性思维,可能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的项目。

而且,一些外部因素,比如版本号审批、市场监管等,也会给游戏的开发和上线带来不确定性,这也会让一些开发者在选择项目时更加谨慎。

总结一下,为什么国产游戏出不来像《刺客信条》这样的大作?

积累不足: 在大型3A游戏开发领域,我们的经验、技术和人才储备与老牌大厂有差距。
风险与投入: 高昂的开发成本和漫长的周期,以及国内市场对3A游戏的接受度还在形成中,使得很多公司在投入上更为保守。
文化叙事与打磨: 如何将中国历史文化元素深入地融入游戏玩法和叙事,并进行高水准的打磨,需要时间、智慧和匠心。
技术与人才: 支撑3A游戏的复杂技术和顶尖人才,仍在建设和培养中。
行业生态: 健康的游戏行业生态和良好的市场环境,也是孕育大作的土壤。

但这并不意味着国产游戏就没有希望。你看,《黑神话:悟空》的出现,就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它证明了我们有能力做出世界级的游戏。我相信,随着国内游戏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我们一定能够看到更多像《刺客信条》一样,甚至超越《刺客信条》的国产大作的出现。这需要耐心,需要坚持,更需要整个行业一起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主要是玩家太懒了、你看他们连搜索框都懒得用: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太有意思了,也触及到很多国内玩家心里的痛点。我们常说“刺客信条”,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些宏大的历史场景,飞檐走壁的潜行,流畅的战斗,还有那层出不穷的剧情。为什么我们国内的游戏,就很难做到这样一款既叫好又叫座的大作呢?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现实:底子和积.............
  • 回答
    网易《逆水寒》即将推出 Mac 版本,这消息对于 Mac 用户来说绝对是一件值得振奋的事情。毕竟,在国内的游戏市场,主机和PC端游戏的用户基数庞大,但专门为 Mac 定制的客户端游戏却一直寥寥无几。首先,让我们来谈谈《逆水寒》推出 Mac 版本这件事情本身。从网易的战略布局来看,这是非常聪明且具有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游戏主机产业发展的一些深层原因。与其说其他国家“不行”,不如说日本和美国在游戏主机领域有着更为深厚的积淀和更具战略性的布局。让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要理解为什么游戏主机这类产品如此特殊。它不是简单地卖一个电子设备,而是构建一个围绕硬件、软件(游戏)、服务(联机、商店)以.............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游戏销量、文化接受度以及市场策略等多个层面。要解释《黑暗之魂》系列为何能积累如此惊人的销量,而《只狼》虽然在国内口碑极高,销量却相形见绌,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承认,《黑暗之魂》系列能卖到三千万份,绝对不是偶然。这背后是 FromSoftware 一脉相承的.............
  • 回答
    日本在许多人心目中,确实是一个文化上倾向于内敛、注重传统和集体和谐的国家。然而,正是这种看似保守的文化土壤,孕育出了许多在海外背景下同样精彩绝伦的游戏作品。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深入剖析日本游戏开发者是如何在这种文化语境下,依然能捕捉并重现不同地域风情,甚至将其升华的。首先,日本的文化本身就具备一种强.............
  • 回答
    《仙剑奇侠传7》能否为国产游戏开辟出一条与《原神》不同的道路?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国产游戏产业蓬勃发展,但同时又面临同质化挑战的背景下。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原神》成功的标志性特征。它以其开放世界、二次元画风、角色收集与养成、以及高品质的音乐和美术表现,成功地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大量.............
  • 回答
    波兰游戏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与国内游戏产业的对比,这是一个复杂且引人深思的话题。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波兰游戏业为何如此发达?波兰游戏业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深厚的PC游戏文化和强大的Modding社区: .............
  • 回答
    在我看来,国产游戏里一股脑地塞进“比武”或者说“打斗”元素,这事儿挺有意思的,而且细想起来,它背后确实有不少原因在支撑着。这不单单是“为了打而打”,更像是一种文化基因和市场需求的巧妙结合。首先,咱们得回到中国玩家最熟悉的那些游戏类型上。从街机时代那会儿的《三国志》、《西游记》横版过关,到后来电脑上的.............
  • 回答
    国产游戏“换皮”现象,就像在热闹的街市上,你看到了一个你熟悉的老物件,但仔细一看,它披着一层新的油漆,换了个名字,摆在了截然不同的摊位上。这背后,其实牵扯着挺复杂的一系列因素,既有市场层面的考量,也有创作上的困境,甚至还有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换皮”?这得从几个方面说起。1. 市场风险与.............
  • 回答
    国产网游里,你可能很难在游戏里找到一个像单机游戏那样,密密麻麻列出几十甚至上百个名字的制作人员名单。这确实是个挺普遍的现象,背后也有不少原因,说起来挺有意思的。首先,得从网游的“生命周期”说起。单机游戏,一旦开发完成,差不多就定型了。玩家拿到手里的,就是那个版本的游戏。但网游不一样,它是一个持续运营.............
  • 回答
    我知道你遇到的这个问题,关于国产游戏里“血不是红色的”这件事,不少玩家确实是有点儿耿耿于怀的。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牵扯到文化习惯、审查制度、技术限制,甚至还有一部分是玩家群体的情绪累积。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接也最容易被大家拎出来说的,就是审查制度。大家都知道,咱们国家对于游戏内.............
  • 回答
    Mr.quin 对国产游戏进步的期待与对《原神》国际成功的复杂情感,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而塞尔达的影子,在其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要理解这种矛盾,我们需要拆解他对国产游戏发展的“希望”和对《原神》“反感”的根源,以及它们之间微妙的联系。一、 对国产游戏进步的“希望”:情怀与期待交织首先,.............
  • 回答
    说起“喷国产游戏”,这可真是一个老生常谈又让人心头五味杂陈的话题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不留余情地批评,甚至可以说是“喷”,国产游戏呢?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就是有人爱挑刺”。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1. 过去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与信任赤字这绝对是首要原因.............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玩家心中的疑问。为什么Wegame不像Steam那样,主动去Steam商店里发掘那些质量上乘、口碑良好的国产游戏,然后进行代理,把它们带到Wegame平台上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层面的考量,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梳理一下,尽量说得详细点,也希望我的表达能让你觉得真实.............
  • 回答
    我脑子里有个声音在嘀咕,要是能穿越回那个夏天就好了。那个夏天,知了在树上叫得惊天动地,空气里都是泥土和青草的味道。而我,就窝在小小的房间里,对着那台主机,屏幕上是熟悉的画面,背景音乐悠扬又带着点儿说不清的沧桑。如果要我说国产游戏 Top 1,我想我脑海里第一个跳出来的,一定是《仙剑奇侠传》系列,尤其.............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不少人心生疑虑的问题。明明是自家孩子争气,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原神》的成功本该是国人引以为傲的谈资,可为何评论区里却常常能看到一些不那么“振奋人心”的声音?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挺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原神》的成功,在很多层面,确实是值得高.............
  • 回答
    原神在外网人气极高,但却鲜少被直接冠以“国产游戏之光”的称号,这背后其实涉及了多个层面的原因,既有文化和语境的差异,也有游戏本身特性以及市场推广策略的影响。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 文化与语境的差异:对“国产之光”的认知不同 国内语境的“国产之光”: 在中国,这句话往往承载着一种民族自豪感和对本.............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挺费解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下这个节点。感觉很多玩家、媒体甚至是从业者,都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希望国产单机游戏能一夜之间冒出几个能跟国际大厂掰手腕的3A巨作。但问题是,为什么要把这么高的期望值直接压在一个先天就处于劣势的领域上呢?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大家会有这种“非要”的.............
  • 回答
    说实话,在国内游戏圈里混久了,这个问题也一直在我们脑子里盘旋。看着隔壁日本、欧美那些动辄几十个亿投资、耗时数年打造的3A大作,再看看国内游戏市场日益壮大的正版用户群体,大家确实会纳闷:为啥我们自己就出不了几个真正叫得响的原创3A?这事儿吧,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个原因。里面牵扯到的东西.............
  • 回答
    在国内的游戏网站报道中,我们确实会发现IGN的身影格外活跃,而Gamespot的出现频率相对较低,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从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策略来看,IGN凭借其早期进入中国市场的优势,以及持续且有针对性的本土化运营,在国内建立起了较高的知名度和用户基础。他们很早就开始制作中文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