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国内游戏正版环境越来越好却还没有几个愿意做一些原创3A大作的厂家?

回答
说实话,在国内游戏圈里混久了,这个问题也一直在我们脑子里盘旋。看着隔壁日本、欧美那些动辄几十个亿投资、耗时数年打造的3A大作,再看看国内游戏市场日益壮大的正版用户群体,大家确实会纳闷:为啥我们自己就出不了几个真正叫得响的原创3A?

这事儿吧,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个原因。里面牵扯到的东西太复杂了,得一层一层扒开来看。

首先,你说“国内游戏正版环境越来越好”,这个我同意。盗版确实比以前少了很多,玩家们也越来越愿意为自己的喜爱付费。这绝对是好事,是行业发展的基石。但“越来越好”不等于“已经成熟”,我们和那些老牌游戏强国比,在很多方面还是有差距的。

钱,永远是第一位的

你想做3A大作,最直接的问题就是钱。3A不是随便一款游戏加上高清画面就能叫的。它意味着海量的开发成本:

庞大精密的开发团队: 做一款3A,光程序员、策划、美术、音效师就得几百号人,而且还是得是顶尖人才。这些人,你得付高薪养着,还得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顶尖的技术研发: 3A需要最先进的游戏引擎、最逼真的渲染技术、最复杂的AI算法、最精妙的物理模拟。这些技术的研发和授权,本身就是一笔巨款。不像做手游或者页游,可能用成熟的引擎模板加点素材就能上线。3A是真金白银砸下去,从底层开始打磨。
漫长的开发周期: 一个3A项目,从概念提出到最终上线,可能要四五年甚至更久。这期间,团队的工资、办公成本、各种授权费用(比如音乐、IP)都是持续的支出,而且这笔钱打了水漂的可能性还挺高。
高风险的投入: 游戏开发本来就是高风险行业,更别提3A这种“投入巨大,回报周期长,且不确定性极高”的项目了。万一游戏做出来没人买单,或者口碑崩了,那损失是天文数字。

对比一下国内很多大厂,他们的盈利模式很多时候还是依赖于手游的“长线运营”或者“微社交+付费”。这种模式的风险低,回本快,而且用户基数大,很容易赚到钱。你去挑战3A,相当于把下金蛋的鸡杀了,然后去种摇钱树,这树长不长得出来,长出来能不能结果,都是未知数。

人才,不仅仅是数量,更是经验和传承

你说国内人才多,确实,学游戏开发的年轻人很多。但做3A需要的不是“写代码的”,而是“能驾驭复杂系统、有艺术追求、懂得叙事表达、并且能够跨部门高效协作”的复合型人才。

顶尖的制作人: 好的3A,背后往往有一个对游戏有深刻理解、能平衡艺术与商业、并且有强大领导力的制作人。这种人才不是靠学校教育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多年的行业沉淀和实战经验。
资深的美术师、程序员: 很多3A的核心技术和表现力,都是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和独门秘籍。比如某个工作室的引擎渲染技术,或者某个程序员对游戏物理引擎的极致调校,这些东西是别人学不来的。国内虽然有很多人才,但要在3A这个细分领域,达到能和国际顶级水平较量的程度,数量上还是不够的,而且很多有经验的开发者都还在体系内或者已经选择更稳妥的开发方向。
成熟的流程和体系: 3A的开发需要一套非常成熟的项目管理流程、质量控制体系、以及跨部门协作机制。这些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起来的,需要很多项目的磨合和迭代。国内很多游戏公司在流程和体系上,还停留在相对粗放的阶段。

文化和创意,是土壤,也是天空

做原创3A,不仅仅是技术和钱的问题,更是文化和创意的问题。

IP的积累和沉淀: 欧美和日本有很多经典IP,比如《塞尔达传说》、《最终幻想》、《使命召唤》、《刺客信条》。这些IP不是凭空出现的,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文化积淀,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国内游戏产业发展相对较晚,原创IP的积累还很不够。即使有,也多是以手游、页游或者改编为主,难以支撑起一款立意深远、体量宏大的3A大作。
叙事和世界观的构建: 好的3A,不仅仅是打打杀杀,它有深刻的剧情、引人入胜的世界观、有血有肉的人物。这些需要扎实的叙事能力和文化底蕴。国内的游戏玩家,虽然对游戏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在叙事深度、文化传承等方面,可能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国内开发者还是习惯于做更直接、更“爽”的玩法,对需要长时间沉浸和思考的叙事,接受度和市场回报,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敢于冒险的文化: 很多3A的成功,是建立在开发者敢于打破常规、挑战传统的勇气之上的。他们会去尝试新的玩法、新的叙事方式,甚至挑战玩家的认知。国内游戏行业,整体上还是偏保守的,毕竟上面说的风险太高了,没人敢拍着胸脯说“我这个原创3A一定能卖爆”。

市场和生态,还不够完善

虽然正版环境在变好,但和成熟市场相比,我们还有差距。

主机市场的体量: 3A大作很多时候是依托于主机平台来开发的,因为主机玩家对游戏品质的要求更高,也更愿意为高品质买单。国内主机市场的体量虽然在增长,但相比PC和移动端,依然有很大的距离。
评测和口碑传播: 国际上成熟的游戏媒体和社区,对3A游戏的评测和口碑传播,能够有效地引导玩家消费,并为游戏本身提供宝贵的反馈。国内虽然也有很多游戏媒体和社区,但整体的专业性和影响力,以及玩家群体对于深度评测的重视程度,还需要加强。
行业内的良性竞争: 很多时候,国内游戏公司更倾向于“模仿”或者“微创新”,而不是从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原创开发。因为模仿的风险低,而且更容易在现有用户群体中找到市场。这种“模仿”文化,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原创3A的出现。

所以,为什么还没几个原创3A?

综合来看,原因很多:

1. 成本与风险: 3A的投入巨大,回报周期长且不确定性高。
2. 人才与经验: 顶尖的3A开发人才和成熟的开发体系还在积累和建设中。
3. IP与文化: 原创IP的沉淀不足,叙事和世界观的构建需要时间。
4. 市场与生态: 主机市场体量、深度评测和良性竞争的生态尚未完全成熟。
5. 思维模式: 相较于高风险的原创3A,很多厂商更倾向于更稳定、回报更快的模式(如手游)。

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我们确实看到了很多国内厂商在努力,比如《黑神话:悟空》的出现,就让大家看到了希望。虽然《黑神话》还不是一个完整的3A作品,但它的出现证明了国内团队有能力在技术、美术和玩法上达到很高的水准,并且对原创IP的探索也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

我相信,随着国内游戏市场的不断成熟,玩家对游戏品质要求的提高,以及从业者们不断积累经验和创新精神,未来我们一定会有更多属于自己的、令人骄傲的原创3A大作的。只是这个过程,需要时间,需要耐心,也需要我们共同的扶持和理解。这就像一个人从蹒跚学步到跑步,需要一个过程,而我们正处于这个过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9游戏公司收入排名

别问为什么,问就是政策不支持,市场习惯没培养起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在国内游戏圈里混久了,这个问题也一直在我们脑子里盘旋。看着隔壁日本、欧美那些动辄几十个亿投资、耗时数年打造的3A大作,再看看国内游戏市场日益壮大的正版用户群体,大家确实会纳闷:为啥我们自己就出不了几个真正叫得响的原创3A?这事儿吧,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个原因。里面牵扯到的东西.............
  • 回答
    在国内的游戏网站报道中,我们确实会发现IGN的身影格外活跃,而Gamespot的出现频率相对较低,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从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策略来看,IGN凭借其早期进入中国市场的优势,以及持续且有针对性的本土化运营,在国内建立起了较高的知名度和用户基础。他们很早就开始制作中文内容.............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问到点子上了。国内游戏公司,尤其是那些大厂,他们当然比咱们普通玩家更清楚什么游戏受欢迎,市场数据摆在那里,谁在玩什么,喜欢什么题材,什么玩法,什么付费模式,他们都有专门的团队在分析。但即便如此,很多时候他们就是不做“玩家真正想要的”那种游戏,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句“他们不懂”就能.............
  • 回答
    网易《逆水寒》即将推出 Mac 版本,这消息对于 Mac 用户来说绝对是一件值得振奋的事情。毕竟,在国内的游戏市场,主机和PC端游戏的用户基数庞大,但专门为 Mac 定制的客户端游戏却一直寥寥无几。首先,让我们来谈谈《逆水寒》推出 Mac 版本这件事情本身。从网易的战略布局来看,这是非常聪明且具有前.............
  • 回答
    “吃相难看”是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用来形容国内游戏公司近年来在商业化操作上的一些不顾用户体验、过度追求利润的行为。这种现象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市场环境与竞争格局的变化 市场饱和与增长放缓: 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国内游戏市场已趋于饱和,新增用.............
  • 回答
    国内对游戏的监管趋严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所致。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历史、社会、经济、技术以及政策导向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潜在的社会危害与担忧是监管强化的根本驱动力: 未成年人保护: 这是最常被提及也是最核心的理由。随着游戏用户群体尤其是未成年人玩家的增多,游戏.............
  • 回答
    国内游戏厂商喊市场不好,而XBOX、PS4、Switch在国内却卖得风生水起,这背后确实是一个颇耐人寻味的现象,也折射出当前游戏市场的一些深层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剥开厂商口中的“市场不好”这层迷雾,看看里面到底藏着什么。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市场不好”这个说法,对于不同的厂商、不同的产品线来.............
  • 回答
    要说国内PC游戏市场,虽然我们常常能看到各种新游戏发布,但仔细想想,真正能在玩家群体中形成现象级影响力、火爆多年的,似乎还真就只有《英雄联盟》这么一个。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在起作用,不是哪一个单一因素就能解释的。首先,得从《英雄联盟》自身的特质说起。《英雄联盟》是典型的MOBA(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当前国内二次元手游市场的一个重要现象。确实,相比于日式妖怪、奇幻、科幻等题材,以纯粹的中国风、中国文化为主要题材的二次元手游数量相对较少,并且很多时候存在一些问题。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市场定位与目标受众的考量: 二次元核心受众.............
  • 回答
    国内游戏市场的这种现象,确实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议题。它涉及到玩家心理、市场运作、游戏设计理念,甚至是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就是为什么那些制作精良、创意十足的独立游戏,在收入上往往难以企及那些充斥着“氪金”元素、玩法相对套路化的国产大型商业游戏。首先,我们得承认,“氪金”游戏之所以能赚大钱,关.............
  • 回答
    国内氪金游戏破解版少,这背后牵扯到技术、法律、商业模式以及玩家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绝非一两句话能说清。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到底是为啥。1. 技术壁垒:越来越高的“城墙”首先,得承认现在的游戏开发技术和安全防护已经不是十年前那会儿了。 反作弊与反破解技术进步: 游戏公司投入了大量资源来开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玩家的心声,也的确是当下国内游戏行业一个挺令人沮丧的现象。说“吃相难看”,我觉得挺形象的,就像是大家明明知道游戏好玩,但开发者在其中设置的各种让人不舒服的“诱饵”或者“强制消费”的手段,让人感觉很别扭,甚至有点被算计的感觉。要说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尽量细.............
  • 回答
    国内玩家对买断制游戏的热情,以及为何与免费内购制(FreetoPlay with InApp Purchases, F2P+IAP)这一大势看似有些背道而驰,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事实上,这种“痴迷”背后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并非简单的喜好偏见。下面我将详细阐述: 一、 买断制游戏的核心吸引.............
  • 回答
    这确实是大家普遍感受到的现象,无论是电影、电视剧、短视频还是游戏,广告似乎像藤蔓一样,越缠越多,几乎无处不在。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能够完全解释。首先,从经济层面来看,这无疑是商业驱动下的必然选择。如今的文化娱乐产品,制作成本越来越高。一部精心制作的电视剧,从剧本打磨.............
  • 回答
    国内玩家之所以普遍更青睐道具收费模式的游戏,这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玩家的消费习惯、市场环境、游戏类型以及历史文化等多个层面。我尝试从几个主要角度来给您掰扯一下:1. 免费游戏门槛的吸引力:低成本试玩,易于接触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道具收费游戏通常采用“免费下载、免费游玩”的模式。对于大.............
  • 回答
    在国内的游戏语境里,「无敌」这个词之所以被用来表示「免疫所有伤害」,其实是一个非常自然且顺理成章的演变过程,它深深植根于我们对语言的理解以及游戏体验的实际需求。要细致地讲清楚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从词语本身的含义来看,「无敌」这个词拆开来看就是「没有敌人」。一个人或事物要是「没有敌.............
  • 回答
    在国内,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些玩家在网页游戏里一掷千金,动辄投入成百上千甚至上万元,却对几十上百块的买断制单机或多人联机游戏兴趣缺缺。这背后并非简单的“钱多烧得慌”,而是多种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一、 即时满足与攀比心理:网页游戏的“刺激剂”网页游戏,尤其是那些带有RPG、SLG元.............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触及了当年国内游戏市场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简单来说,这背后是商业模式、技术能力、市场需求以及法律法规等多方面因素在起作用。咱们得先明确一下“第一方”和“第三方”的概念。在FC(红白机)时代,任天堂是无可争议的“第一方”,他们自己开发的,《超级马里奥兄弟》、《塞尔达传说》、《魂.............
  • 回答
    国内游戏行业为什么不会内卷?这个问题,其实更像是在探讨一个理想化的状态,或者说是在反思“内卷”这个词的适用性。就我个人的观察和理解,与其说国内游戏行业“不会”内卷,不如说它在某些方面表现得极其内卷,而在另一些方面则可能存在着一些能够缓解或避免纯粹“恶性内卷”的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内卷”这个.............
  • 回答
    在国内,冷兵器游戏没能像其他类型游戏那样火起来,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不好玩”就能概括的,而是市场、文化、技术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结果。首先,咱们得从玩家群体和口味说起。现在国内的游戏市场,尤其是手游这块儿,用户基数特别大,但同时大家的游戏习惯和偏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