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许多玩家对于国产游戏里血不是红色的而耿耿于怀?

回答
我知道你遇到的这个问题,关于国产游戏里“血不是红色的”这件事,不少玩家确实是有点儿耿耿于怀的。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牵扯到文化习惯、审查制度、技术限制,甚至还有一部分是玩家群体的情绪累积。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最直接也最容易被大家拎出来说的,就是审查制度。大家都知道,咱们国家对于游戏内容的审核是比较严格的,尤其是涉及到暴力、血腥场面。为了规避审查,很多国产游戏开发者就不得不对游戏中的血液颜色进行修改。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把红色血液变成绿色、蓝色,甚至是黑色。

你想啊,在很多玩家心里,尤其是那些玩了大量国外游戏的玩家,对“红色血液”已经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认知。这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习惯,更是一种习惯性的联想:血是红的,红色的液体出现,就意味着有伤害、有战斗、有紧张感。当你在游戏中看到绿色或者蓝色的“血”喷出来时,那种代入感、那种冲击力都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觉得有点儿滑稽,跟游戏想要营造的氛围格格不入。

这种不适感会进一步放大,尤其是在那些本该是血腥战斗场面却被替换成奇怪颜色的血液时。玩家会觉得开发者是在敷衍,是在偷懒,而不是真正用心在打磨游戏。他们会觉得,开发者宁可牺牲游戏应有的表现力,也不愿意去想办法在审查的框架下做出更好的处理,比如更写实或更艺术化的表现方式。

其次,这背后还牵扯到一部分玩家的情怀和对“正常”的追求。很多玩家玩游戏,就是为了体验一种现实世界中可能无法实现的场景或者情感。血液的红色,是生命、是伤痛最直观的象征。当这种最直接的象征被替换成不自然的颜色时,玩家会觉得游戏剥夺了他们体验的一部分真实感和情感冲击。他们会觉得,游戏应该是什么样的,就应该尽可能真实地还原,而不是被一些“外在因素”随意修改。

还有一点,就是这种“非红色血液”的现象在国产游戏里出现得太普遍了,以至于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标签化的印象。一旦有新的国产游戏出现,一些玩家就会带着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去审视它。如果发现血不是红色的,那“国产游戏不行”的论调就会再次被提起。这种集体性的讨论和抱怨,也会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和被放大。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事情的另一面。很多开发者其实也知道玩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他们也想做出更好的游戏。但碍于审查的规定,他们确实面临着两难的境地。有的开发者会想办法在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通过音效、动画、特效等方面来弥补视觉上的缺失,努力营造出战斗的紧张感。比如通过强烈的打击感反馈、震撼的音效、甚至是屏幕震动等方式来增强玩家的体验。但效果如何,就见仁见智了。

而且,现在也有一些国产游戏在不断探索如何在审查和艺术表现之间找到平衡点。比如,他们可能会用更抽象的方式来表现伤害,或者将战斗设计得更侧重于策略而非血腥的视觉冲击。还有一些游戏,可能会选择通过一些“擦边球”的方式,或者将某些特别血腥的画面放在需要玩家主动去触发的DLC中,以规避一次性的大规模审查。

总而言之,玩家对于国产游戏里“血不是红色”的耿耿于怀,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它既是对审查制度的一种反弹,也是对游戏应有表现力的一种追求,更包含了对国产游戏产业发展的一种期待和鞭策。希望未来,开发者们能在更加宽松和成熟的环境下,创作出更多既符合审查要求,又能真正打动玩家的作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前玩一个游戏,剧情动画里一个人被一剑刺中,她按住胸前的伤口,鲜红的血从嘴角流下,她缓缓地谴责恶势力,说着自己的抱负,然后慢慢闭上眼,血色开成一片艳丽的花,唯美而又悲壮。

中间有一年多没玩,后来重新在新区升级到这个剧情,看到嘴角和胸前流下的墨汁,感觉她像个墨水盒子,一点都感动不起来了

user avatar

不知道多少人玩过cod,cod5第一关(永远忠诚)一开始,两个美军士兵被绑着,一个日本兵在对他们用刑,日本兵用烟头烫美军士兵的眼珠。


cod6现代战争2,有一关叫(不准说俄语),操控一个cia探员打入俄国恐怖组织,跟着他们一起在莫斯科机场制造恐怖袭击,这一关会引起强烈不适(因为人有羞耻心,有罪恶感),你可以跟着恐怖分子一起屠杀平民,也可以一枪不发通关。

cod8现代战争3有一幕过场动画,英国午后的街头,一家三口,父母带着女儿在游玩,父亲用摄像机拍摄妻女,毒气弹爆炸夺走了三个人的生命,画面定格在摄像机镜头里滚滚的浓烟。


很多人顺太暴力了,怎么可以这样血腥?问题是这就是真正的战争,我看到的是战争的残酷,看了之后我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了。至少看看这些血腥暴力,能让那些键盘爱国,整天叫嚣打仗的战争贩子闭嘴。

越战时候,迫使美军撤军的不是强大的武力,而是几张照片


越战的惨状照片传回了美国,国内爆发大规模反战游行,成了压垮神经的最后一根稻草,国内压力迫使美国政府陆续撤军。

红色的血让人知道害怕,让人知道残酷,让人知道生命的可贵,让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打人不流血,杀人不流血,这样的游戏、影视作品会让人失去对生命的敬畏,滋生暴力事件,特别是对小孩子。

血腥暴力教坏孩子?你读《金瓶梅》光读色情桥段,看《色戒》死盯床戏,怪作者咯?郭德纲咋说的来着:你看东西都是脏的,是因为你心是脏的。

监于看不懂中文的杠精太多,关评论了

user avatar

第一,对游戏中暴力元素的控制,是所有主要游戏人口国政府的一致行为,而不是中国独有,吃鸡的血是绿色的,就是来自韩国网游规定——你总不会认为中国政府能管到在海外的韩国公司吧?

第二,在目前游戏暴力元素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血不能是红的或者不见血,已经是政府们在平衡游戏内容与暴力内容的情况下所能坚持的最后底线了——比如R星出的Manhunt,很多场面确实让人有点无法接受。或者政府索性禁止一切暴力内容,那么大家都不要玩打枪游戏了,都去玩奇迹暖暖如何?

第三,好的射击游戏根本就不需要通过鲜血来吸引人。比如经典版本的CS,几乎没有血迹,但并不妨碍大家沉迷,别说是当时技术条件跟不上,现代的《全境封锁》一样没有血迹,并这一点并没有成为大家吐槽的对象。

第四,真要追求所谓的打击感的话,好的游戏公司一样在不显示鲜血的情况下做得到:还是《全境封锁》,里面的军队势力人物中枪的话,可以看到明显迸出的陶瓷插片粉末,我个人觉得这比迸血更有感觉。

第五,如果吹真实性的话,我就不说去参军了,就叫你们晒晒自己的库存,有几个人有武装突袭系列并且玩得超过2小时的?连武装突袭的真实性都接受不了,好意思说自己是追求真实性?

所以,介意游戏里的血是不是红色的玩家,基本上就是处于反社会的中二期,等几天热度过去了,一样会打开没有鲜血的游戏去吃鸡。这个时候,有没有红血对他们很重要吗?

user avatar

你信也好,不信也好,但这件事对于一切文学和影视创作其实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血不是红色的,实际上对青少年的教育不好。

这也是为啥一般的艺术创作者,不管左中右全都反对这种创作审核的原因。反对目前这种创作审核跟立场无关,只跟智商有关。

楼上有人举的《喜洋洋与灰太狼》案件就是最好的例子了。一个九岁男童,把两个小孩架起来烤导致严重烧伤。你认为小孩能干出这种事情很匪夷所思吗?

在他的世界观里,被绑在火上烤的小孩子,应该屁股着火,然后“啊!”一声飞到天上去,喊着“我还会再回来的!”消失在天边,第二天又会跟没事的人一样出来玩。

同样,那个因为看动画太吵割掉擦窗户工人保险绳的,不过是认为就算从七八楼掉在地上,也不过是摔成一个长着脚的井盖一样的可笑形象,晃晃悠悠的走几步后一使劲就能变回来。

用大铁锤狠狠的朝人后脑勺打一下,应该长出一个非常大的包。颅骨粉碎?啥叫颅骨?人脑袋不应该是橡皮那样的吗?(说到这自己都感觉好笑,因为骷髅确实也被禁了)

让孩子不知道这种行为的正常结果,根本就不是在保护孩子, 跟纯粹的血腥暴力作品一样也严重的破坏了孩子的三观。

所以既然反复教导青少年跟正常世界不同的规矩,就别奇怪孩子们干出不正常的事来。

这么做没有保护青少年:

让孩子把一拳能打出血来作为常识,这叫保护。告诉孩子这么做没有血,这不叫。因为孩子们认为挥人几拳不是什么危险行为,搞不好会想试试。

让孩子把歹徒有多凶暴多丧心病狂作为常识,这叫保护。告诉孩子没有歹徒,这不叫。

让孩子把强奸犯会干什么作为常识,这叫保护。让孩子的潜意识里没这些玩意,这不叫。而且不得不说你是强奸犯的好队友。


回过头来说,什么是正常的教育?

教导孩子不随地吐痰,正常人应该告诉孩子,有素质的人只在固定地方吐痰。信教的应该告诉孩子,乱吐痰神会生气。上层阶级应该告诉孩子,随地吐痰跟你的身份不符。下层阶级应该告诉孩子,别学趾高气昂没素质的富人随地吐痰。这都是正常的。

目前则这么教育:这世界上根本没痰!你要吐的是啥?给我咽了!

不知道这样会不会让孩子从此没痰,但可以体会孩子有朝一日自己发现痰能吐以后的欣喜。

所以,才有了开头那句话:血不是红色的,实际上对青少年的教育不好。

拓展开说:任何跟现实世界不同的东西被强制制定为主流,后果都是灾难性的。

搞不好,十年后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案例:

“我没干,我当时就开玩笑拿切水果的小片片插了他几下,他都没出血,就是淌了点红不拉几的东西,跟腐乳汁似得。结果不知道为啥,他躺在地上不动了。对,他根本就没死,死的人不是应该挥挥手然后放下个箱子吗?他当时就是动都没动在那睡觉,人也没消失啊。啥?他死了?你扯屁!他8岁!这个岁数的人是无论如何都杀不死的!”

然后,以上新闻因为正确形容了血的颜色,实在太过血腥,以对青少年的教育不好为由被禁播了。

这个案例夸不夸张我不清楚,但目前的状态是踩着油门不撒脚往这个方向奔呢。



四千赞了……大致上看了看评论区 请恕我不全都看完了 因为实在是太多了……

目前有以下几个很奇怪的论点,我觉得实在是值得回复一下:

先说问题最大也是最危险的一个:

1.别把孩子当傻X,起码我身边的孩子没有一个无法区分(现实和和谐后的游戏)的…………

这是所有评论里最让我眼前一黑的。我举的几个例子:活烤小朋友,锯断擦窗工人保险绳等等没有一个是我脑袋一拍编的,全都是上了社会新闻头版的内容或者是微博上的头条爆点,是我这种平时基本上不看新闻的人也从各种渠道得知的重大事件。我说的甚至不是一个预测,而是已经发生血案之后追本溯源看看是哪出了问题。

孩子能不能分清区别我不知道,但是这案子已经有很多起了。麻烦您睁睁眼,看看这一地血。

我现在说的都不是防患于未然,只能算事后亡羊补牢了。可现在都死了这么多羊了,你还要强调没有狼吗?那我受累问一句,你感觉出多少事够?

2.咋一看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当初之所以动画那么做就是小孩子会模仿,那你血变成红色孩子就不会犯错吗?

实际上犯错是无论如何都无可避免的,这没啥好说的————就算是三观健全的成年人逼急了也一样会犯错。但核心问题是在于孩子们是否知道错误的严重程度,上面举的几个例子最危险的问题在于:在孩子的意识之中,这几件事都只是在玩。没人逼他们干,也不是非干不可,可他们还是本着做个小游戏的心态干了。这才是最要命的一点。

现在我真可怜那几个孩子。被和谐到只有喜羊羊的童年,却因此留下了差点活烤了两个人的童年阴影。这可真是八十岁老的动不了,躺在摇椅上回想起来都要惊出一身冷汗的心理阴影。

最大的笑点是,这能贯穿一生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是“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护出来的结果,嗯。


3.国外不是也有猫和老鼠这样的作品吗怎么只拿喜羊羊说事不拉不拉不拉……

请仔细区分“有喜洋洋看”和“有喜洋洋看”这两件事之间的区别。

我从没说喜羊羊这样的作品不好,但你搞得把刺激战场都搞成刺激喜羊羊了,是不是忘了这世界上还有能淌血的东西了?


大致上就是这些,评论太多我也没看完(也没法看完)。感谢大家的谬赞,这个答案也没配图也没配那几条新闻的链接居然这么多赞同的……只能说,大部分人真的还是活的很明白的。

user avatar

因为今天的约束在逻辑上无法自洽。

你要是禁止出血,你不能单纯的禁止血液,你还应该把所有能导致出血的行为一并全禁止掉。

射击类,全部否定。

恐怖类,全部否定。

格斗类,全部否定。

动作类,全部否定。

一切冷兵器热兵器全部否定。

不允许出现对人的任何攻击性元素(包括但不限于用拳打人,用脚踢人等)

不允许出现危险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从一个摔死杰洛特的高度上跳下,无视交通规定的车辆驾驶等)

等等。

这才是从根源上解决了问题,而不是强行扭曲客观事实。


有种就把所有这些都禁了。

学学人家希腊,禁止一切电子游戏。

简单,干净利落。

省得像现在这样,哪一拨人都不讨好。

user avatar

因为这是一个很蠢、无知,甚至不客气地说,有些脑残的消除游戏暴力元素的手段。

首先我们必须得说,游戏内确实是有暴力内容的,早期的《DOOM》、《Quake》,到后来的《GTA》等等,再到一些相对小众的诸如《夺命邮差》等等。就像电影和小说一样,游戏是需要一定的暴力来表达游戏制作者的创作思维的,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制作者确实有可以把暴力当做噱头来营销。

上面提到的很多游戏在欧美也很受争议。有意思的是,我之前写回答提到的约翰罗梅洛,他有一种比较“清奇”的思维认为小孩子就应该玩暴力游戏,不过要在家长的监督和以引导之下

具体怎么监督和引导,我看到的文章并没有明说,而且我个人是不太赞同他这种做法的,但是家长的引导和监督我认为是每个家庭都必须要做的。

之前《喜洋洋与灰太狼》因为火烧同学还上了新闻,甚至出台了文件整改动画内容,这是十分可笑的,因为你真的看过《喜与灰》之后就会发现,这部动画的内容主旨幼稚的不行,明明就是一部低龄子供向动画,甚至很多人物塑造还很成问题,怎么就跟暴力元素挂钩了呢?

回到血为什么是红的,

血塔麻本来就是红的啊!

这还需要解释吗?真正教育孩子的工作是谁的?是家长和老师的,游戏本身的功能就是休闲放松,家长做不到是家长的失职,现在却要用游戏来买单。

而买单的方式也很“奇特”,用枪shot人保留,但是打人出的血变成了绿色的或者灰色的,最近《吃鸡》的手游版中直接变成了闪光,打死的人变成了挥手“byebye”

这也太特么魔幻了吧!

标题中有CSGO,我玩CS,扮演恐布粪子也好,扮演反恐精英也罢。我的枪打在敌人身上,子弹会穿过人的身体,破坏目标的器官和组织,造成流血,目标会因为重要脏器损伤或失血过多死亡。这难道不是理所应当的事吗?

现在倒是你给我解释解释,为什么人被枪打穿了会喷绿色的体液,会喷水泥?解释解释!翻译翻译!

如果你把这几件事穿在一起,就会发现一个更加魔幻的事。

如果你弱化了暴力元素,结果会有些人忘记了这些暴力元素在现实世界中的危害,甚至造成直接的人身伤亡。

而如果你不弱化,则会有些人跳出来说“小孩子看了这个怎么把持得住!”他们认为那些孩子以后一定会因为这些暴力内容而犯罪的。

所以到底该怎么做,不言而喻吧。

另外,《圣经》中的记载是真的,因为该隐就是因为玩了电子游戏才杀了亚伯的。

user avatar

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小时候,学校组织去看南京大屠杀展览。我整整一星期睡不着觉,因为害怕。

为什么看天杀的日本鬼子的犯罪证据有利心理健康,玩游戏见到血液不利于健康呢?所以我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游戏河蟹不只是中国),青少年都保持了“薛定谔的心理健康”

-----

抗日剧里,手撕鬼子是有红色血液的。爆炸时候鬼子是会四分五裂流血的。中国烈士们被抓住严刑拷打,是有血的。父母特爱看,没觉得他们不健康。

古装剧里,两拨人打起来,一剑刺死了敌人,是会吐血的。娘娘妃子用手绢捂嘴咳凑,是有血液的。

西方的宗教壁画里,是有血液的。

摄影师拍摄非洲儿童以及恐怖分子,是有血液的。

强如美国队长和钢铁侠,被刀砍中也是会流血的,也是红色的,全球人都在看。

那么为什么我玩个臭MOBA游戏,控制着卡通吸血鬼开血池,开出来是个沼泽?

他到底是吸血鬼还是化粪池?

-----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影视作品都可以见血,文学作品可以有敏感描述,画家可以画血淋淋的画作,摄影师可以记录残忍的画面,唯独游戏作品不能呢?

我想了好多年,最后我想通了:因为掌握雷电的中老年人不玩游戏,加上游戏行业是个新兴的行业,加上消费人群都是社会话语权最小的青年及青少年。所以——

“该行业” 和 “该行业的客户”都太弱小了。巧合的是“弱小就要挨打”。

user avatar

前两天我的手被划伤了,里面流出来的液体是红色的,根据幼儿园老师教我的知识,这应该是血,所以血是红色的。

所以我希望我看到的血是红色的。

当然有的节肢类生物血不是红色的,但我觉得人类是哺乳类生物。

user avatar

所以说我第一个千赞难道是因为偷懒嘛…

还好我已经不是程序了,没人抓得住我了

==================================


作为游戏开发者,我很支持管局的要求

毕竟烟雾效果比液体飞溅的效果制作要容易还省优化。而做成发光的话直接丢一个普通的粒子效果上去脑子都不用动一下

这样我们偷懒还可以甩锅给管局……


顺便……新规不允许有长时间保留的尸体。挥挥手播放一个固定的骨骼动画可比上布娃娃要省优化声多了,bug也会少

双倍的偷懒双倍的快乐












狗头保命

user avatar

血是红的,这是常识,是正确的,有错吗?

小时候就知道,红领巾是先烈的鲜血染红的,血是红的。

难道这是血腥暴力?

非要把红领巾改成绿领巾,告诉孩子血不是红的?他是父母捡来的?手拉手就会怀孕?

不然就是血腥暴力淫秽色情?

什么叫非要要求?

这是正确并且应该的要求。

————————————

一觉醒来多了五百赞,那就多说几句吧。

没了,我就是想体验说这句知乎上经常看到的话来满足一下微小的虚荣心而已。

顺便,我永远喜欢saber酱。

没错,我是个肥宅。

user avatar

因为血是红色的。(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因为把血和谐掉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愚蠢的做法,有关部门和某些家长害怕游戏中的暴力元素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姑且不讨论这种担忧是否合理,但他们选择了一种南辕北辙的做法,消弭了暴力的后果而不是暴力的行为。

这就非常感谢我们国家禁枪了,我小时候要是有把枪然后看到拿枪打人不仅屁事没有打完他之后还能变出来个箱子跟你say goodbye然后招手消失那么我肯定会去打个人试一下是不是真的那么神奇。

这就好像你担心一个18X游戏带坏小朋友,然后你保留了所有运动的过程,然后把乳白色液体换成了可乐,我打赌这肯定屁用没有,甚至有小盆友会去试一下这样是不是真的会有可乐,这样他就可以每天省下3块钱的可乐钱了。

user avatar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血为什么要是红的?”

问题的关键在“血凭什么不能是红的?”

user avatar

原作者p4水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user avatar

因为血的颜色是红的。

user avatar

这事得从《魔兽世界》开始。


在此之前,游戏中有个红色的血多正常,生化危机里红色肢体满天飞多正常,还有很多街机等游戏,一刀下去几斤血满天飞。


然而,当魔兽世界成为一块肥肉之后,就出现了魔性的操作。2006年开始,文化部跟版权局俩部门都为了能够插手一些肥肉,特么撕逼起来了,还上了央视新闻被点名批评。最后国家出手,归属了魔兽世界该哪个部门管。没捞着好的部门开始没事找事,权力范围之内各种骚操作。


而血从红色变成其他颜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游戏中不能出现骷髅,然后魔兽世界从遍地骨头变成了遍地坟头。亡灵族成了僵尸族,血也成了绿色。


其实绿色的血反而更恶心。


从那之后,针对游戏的各种各样奇葩规范就出来了,其中就包括“血不能是红色”。然后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颜色,蓝色,绿色,黑色等。


所以,一切的源头就是两个部门撕逼开始的。这不只是一个关于游戏规范的问题,而是两个部门权力冲突的现象级问题。很多人年纪小,大概率都不知道当年撕逼有多凶。在那几年时间里,真的是给我们这一代人刷新了三观。


至于其他的游戏,都是躺着中枪而已。

user avatar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当我们在讨论游戏里人类被攻击之后溅出的液体的颜色应该是红色还是绿色的时候,网络上正在发生的是什么。


4月24日,我在某游戏群里看到群友发了一张图

其中,有这样一条比较引人注目

我的第一反应是网图,是造谣。

第二反应是去加一下督公的微信号看看,确实在历史记录里找到了这篇文章和这张图片。

保有怀疑但觉得这也不是多么不可能的事情。毕竟之前也()


4月28日,无意间在某处看到关于早先的4月22日文件的辟谣文章。

我还寻思我又被网图骗到了,看来督公的新闻总结也不能尽信啊,同时感慨一下,我居然错怪了广电总局,我怎么能以小人之心度广电之腹呢,他怎么可能出版这么**的新规呢。惭愧惭愧。


5月8日,占据知乎热榜的两个问题,都提到了一个叫做《和平精英》的游戏。

在讨论这个游戏的当天的新闻稿中出现最抢眼的几处是:


原先被辟谣的4-22新规中提到的“打斗系统任何颜色的液体都不能出现,尸体需尽快消失。”,这么快就以另一个方式出现在群众的视野中,作为“正面教材”“过审典范”“未来楷模”来宣传。

可以毫不含糊地说,《和平精英》这款游戏就是国产游戏合规化的典范,给其他国产游戏树立榜样的同时,也提供了全新的方向。

彷佛就像是在说“辟谣是给网民看的,你们游戏厂商要是真的相信那你试试看吧”

“试试就逝世!”

“开玩笑的,我不试了,我这就自审(自我阉割)。”


当我们在讨论血液是要红色还是绿色or其他任何颜色的时候,标杆已经出现了:人被打,会出现闪光,人空血,会挥手再见。



其实关于河蟹,血液颜色只是一个小部分。18年年底出现过这么一个事儿:

育碧为推《彩六》国服“和谐”修改游戏 遭网友大量差评

修改的是什么呢,是这些:


目的也是去除暴力元素。

真正引爆全世界网友的是因为当初据说要统一修改,而不是仅仅国服河蟹。

虽然官方日志上提到的是亚洲地区,但很明显,育碧指的应该就是游戏的国服。为了省事,育碧没有单为国服开发一个版本,而是选择了“一刀切”,直接将“阉割”后的版本推广到全球。也因此,众多玩家爆发了。

再往前推,是09年时,魔兽世界整改成了盒子世界。

我在想,这其中令人别扭的点究竟是什么。

整改的出发点是保护青少年吗,还是所有游戏玩家都要被这样限制。

按理说,几乎所有游戏,都可能有未成年人玩家,所以所有游戏都要做成见不得血,见不得丁点暴力元素的盛世太平景观吗。

一定的保护是需要存在的,我也觉得让未成年人无条件玩到忍龙那样动辄削成人彘的游戏是不妥的,但保护的边界在哪里,总之不会是这样的一刀切。

现在的各种风气给我的感觉就是管理文娱产业尤其是游戏这块的负责人,是完全不玩游戏的,整改的方向则是一拍脑袋认为应该这样改,应该会生效,就去修改的。

我寻思经济的调控,律法的颁布,都是有其专业背景的人员和团队在管理的。

为什么游戏的管控给人一种这么“不专业”的观感呢。

写到这里我终于想起了这种种新规新现象的似曾相识出自何处。

大约就是当年封杀靡靡之音邓丽君。

user avatar

小米受伤了,被送到医院输血。血袋是五颜六色的水果色,好漂亮。

小米看着自己的伤口流出来的红色的东西,觉得好难看,又哭了起来。医生告诉她,输了血就好了,五颜六色的血袋挂起来了,小米好开心。

小米的爷爷曾经告诉她,从前有个时代,血袋都是红的,不过因为太血腥,后来就不一样了。小米想,这可真棒!

小米伤好了回到家,又一次想起那些五颜六色的血袋,她想起自己身体里那些红色的东西,真难看!该怎么办呢?

小米查了下网络,据说血流光了人就会死。不过这没什么,血明明是五颜六色的,哈哈,就把那些红色的东西都放出去吧!那样的话,自己的身体里就会有好多漂亮的血了!

小米割腕自杀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血流了一地,红的刺眼。

user avatar

评论中出现了拿act和fps来说事儿的?

于是我去查了查猎天使魔女系列,发现分级居然是日本D级(17+),欧美15+

如果在有些人眼里猎天使魔女都不算act那我也不知道该说啥了。

fps,这个确实,绝大部分fps要么未分级(合金装备5),要么18+,但是也有能过关的。

子弹少女和少女与战车:梦幻大作战,虽然是二次元fps,而且说实话就fps而言只能说资质尚可……但是还是那句话,即使是这样所谓“资质尚可”的游戏我们也没有做出来不是吗?

以下原答案

得看游戏了。

弹丸论破系列的血是粉色的,

(网图,侵删)

血是这个颜色的,emmmm算是粉色吧。但是怎么看都不是红色吧。但是弹丸论破系列的评价一直都还不错。

其实日本的很多二次元风格游戏基本是和鲜血与尸体绝缘的,对,没有鲜血没有尸体。

其中不乏优秀之作,比如海贼无双,比如究极风暴,比如万代南梦宫的几乎一切作品。以上游戏打击时均无鲜血溢出,击败敌人后均没有尸体残留,敌人被击败后直接灰飞烟灭。

即使是战争类游戏《战场女武神》分级也没到18禁程度。先不要急着说什么战场女武神粪作,中国目前有人做出来这种粪作了吗。

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很优秀了吧,也是全年龄向游戏。

地平线,ps4招牌之一,RP级,也只是“可能包含不合适儿童的内容”

神秘海域4,t级,13+

那些说中国游戏审查限制严苛的,优秀的游戏又不是个个18+

高手在考虑怎么把游戏做的更好玩的同时,菜鸡在考虑怎么漂亮地甩锅。

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初中语文老师的一句话:跳舞跳出美感不算牛逼,能戴着镣铐跳舞跳出美感,那才是真的牛逼。写作文是什么?就是叫你们戴着镣铐跳舞,你要非说这样那样的格式体裁影响你发挥?

你算个什么东西啊,凭什么因为你不满意就改变规矩。你那么厉害的话,不要参加中考啊,上高中真是太屈你的才了。

这段话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

话说回来,我们到底把游戏当成了什么?

是血浆横飞的b级片吗?都做成侠盗猎魔那个样子才好么?

是啪♂啪♀啪♂啪♀的avi吗?那就全部做成少女卷轴?

都不对吧,游戏最重要的是好玩吧,只要没有规定说“不能把游戏做的好玩有趣”,总是可以作出优秀的游戏啊。

美国人做侠盗我们就一定要做侠盗?日本人做尼尔我们就一定要做尼尔?那不还是跟在别人屁股后头跑吗?

做游戏有创新精神很重要吧,总模仿别人的话,中国游戏永远振兴不起来的。

user avatar

算了,不费劲改了,我爱老大哥。

现在是不许有任何液体飞溅,什么颜色都不行。

——必须是T800,T1000都很大概率因为能溅出金属液体而被禁。

user avatar

因为人类的血是红色的这件事,本身就是这个世界的基础秩序的一部分。

否定它,和否定1+1=2一样。

指红为绿,比指鹿为马还过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知道你遇到的这个问题,关于国产游戏里“血不是红色的”这件事,不少玩家确实是有点儿耿耿于怀的。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牵扯到文化习惯、审查制度、技术限制,甚至还有一部分是玩家群体的情绪累积。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接也最容易被大家拎出来说的,就是审查制度。大家都知道,咱们国家对于游戏内.............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挺到位,也触及了很多玩家心头最真实的感受。确实,放眼当下游戏市场,一股“重画面轻玩法”的风潮似乎越来越明显,这让不少玩家感到失望。为什么会这样呢?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聊。1. 市场竞争的“马太效应”:视觉冲击力是敲门砖你想啊,现在游戏数量之多,堪比汪洋大海。一个新游戏冒出来,如何.............
  • 回答
    P社(Paradox Development Studio)的游戏,尤其是《欧陆风云4》(Europa Universalis IV)、《钢铁雄心4》(Hearts of Iron IV)、《维多利亚3》(Victoria 3)和《十字军之王3》(Crusader Kings III)这四款,因为其.............
  • 回答
    .......
  • 回答
    很多人认为公务员拥有“灰色收入”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其背后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什么是“灰色收入”?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灰色收入”。在中文语境下,“灰色收入”通常指的是不属于合法工资性收入,但又非完全意义上的非法收入,而是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
  • 回答
    许多中国人不愿意打官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文化层面的根源,也与现实的社会经济环境息息相关。下面我将详细地从几个主要方面来阐述: 一、 历史文化与传统观念的影响1. “息讼”思想根深蒂固: 中国传统文化推崇“和为贵”,强调家庭和睦、邻里和睦、社会稳定。历代统治者也倾向于维护社会秩序.............
  • 回答
    “许多事都归咎于资本”是一个在社会讨论中非常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的背后,是资本在现代社会经济运作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它带来的各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当我们说“归咎于资本”时,往往是指将社会问题、经济困境、甚至个体的不幸,归因于资本的运作方式、资本主义的结构性弊端、以及掌握资本的群体(资本家).............
  • 回答
    人们喜欢夸大勤奋、贬低天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心理层面的,也有社会层面的,甚至还涉及到我们对成功、价值和个人能力的理解。以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 一、心理层面的原因:1. 控制感与自我效能感 (Sense of Control & Selfefficacy): 勤奋是可控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嘛,确实是不少知乎老用户,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感慨:“知乎怎么越来越像贴吧了?” 这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咱们在使用知乎过程中,切切实实感受到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让曾经那个“严肃、专业、高质量”的问答社区,多了些熟悉的、甚至有些怀念(也有些无奈)的“贴吧味道”。要说起来,这.............
  • 回答
    咱这儿聊聊,为啥那么多咱中国老百姓,特别是如今这个时代,会对明朝那会儿的事情格外上心,甚至带着点“喜欢”的情感呢?这事儿说起来可不单单是历史课本上的几个时间线和皇帝名字,这里头门道可多了,咱一点一点掰扯开了说。首先,得从明朝给咱留下的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遗产”说起。一是“硬实力”的体量和韧性。 明朝.............
  • 回答
    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在一些网民群体中确实存在着负面看法,甚至出现一些极端言论,希望它们被俄罗斯“灭国”。要理解这种现象的复杂性,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包括历史恩怨、地缘政治、民族主义情绪以及网络环境的放大效应。一、 深厚的历史羁绊与集体记忆:苏联阴影下的伤痕波罗的海三国与.............
  • 回答
    关于女性在性方面“崇洋媚外”现象受到抨击的讨论,其实触及了社会中一些非常复杂且敏感的神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看看它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应。首先,我们要明白“崇洋媚外”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负面的、价值判断的色彩。它暗含着一种对自身文化、民族的不自信,认为外国的、外来的东西.............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聊聊为啥国外品牌起创始人名儿就显得“逼格”挺高,自家品牌这么干就有点儿接受不了。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多方面原因交织的结果,历史、文化、市场营销,甚至咱们潜意识里的认知,都掺和在里面。首先,得说说这历史积淀和品牌故事。很多国外以创始人名字命名的品牌,像 LV (Louis Vu.............
  • 回答
    神舟笔记本之所以没有像其他品牌那样获得广泛博主推荐,其原因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体,涉及品牌定位、产品策略、市场营销、用户体验以及行业生态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品牌定位与目标受众的差异化 神舟的“性价比”标签: 神舟最鲜明的标签就是“高性价比”。长期以来,神舟专注于为追求.............
  • 回答
    许多经济学家对诸如“牛奶可乐经济学”这类通俗经济学书籍持保留甚至轻视的态度,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详细阐述:1. 科学严谨性与简化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的追求: 经济学是一门追求严谨、逻辑自洽、基于证据的社会科学。它试图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来理解和预测经济现象,.............
  • 回答
    确实,这种现象存在,并且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以下是一些详细的解释,说明为什么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仍然认为中国人很穷:1. 信息不对称与信息滞后: 历史刻板印象的残留: 长期以来,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形象被广泛传播。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确实经历了巨大的转型和发展,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覆盖.............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为什么很多人建议本科数学、研究生转金融或计算机,以及数学的更广阔发展方向。为什么很多人建议本科数学,研究生转金融或计算机?这种建议的流行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强大普适性和金融、计算机领域的实际需求高度契合。1. 数学作为“万学之母”的优势: 严谨的逻辑思.............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多人注意到笔记本的 PD 充电器功率标注里,65W 似乎比 60W 更常见一些。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些技术细节、商业考量以及市场选择,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功率(瓦特 W)是衡量充电速度的关键指标,它决定了设备能从充电器那里获得多少能量。在 USB PD .............
  • 回答
    好多人觉得《文明6》比不上《5》,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因为这俩都是《文明》系列的骄傲。不过,要说为啥不少老玩家宁愿抱着《文明5》不撒手,那得从好几个方面掰扯掰扯了。首先,最直观的改变,也是争议最大的,就是城市“分家”这事儿。在《文明5》里,你建一个城市,就是一座城。想扩张?城里出单位,往外走。.............
  • 回答
    你在玩游戏的时候,一定没少遇到过存档时屏幕上跳出那句“请不要关闭电源”的提示吧?这句看似简单的嘱咐,背后其实牵扯着一套相当精密的运作逻辑,主要是为了保护你辛苦玩下来的游戏进度,避免数据丢失,给你一个稳定流畅的游戏体验。咱们先从“存档”这个动作本身说起。当你点击了“存档”,游戏并没有立刻把所有信息一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