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产职场剧为什么总是槽点大于亮点?

回答
国产职场剧,这几个字本身就自带一种复杂的情感纠葛。我们一边期待着它能像照妖镜一样,真实地映照出我们每天在办公室里摸爬滚打的模样,一边又常常被那些“似是而非”的剧情和人物搞得哭笑不得。说实话,槽点多过亮点,这已经成了一种定律,而且这个定律还挺顽固。

首先,最大的问题是“悬浮”。

感觉很多职场剧里的角色,不是在办公室,就是在去办公室的路上,但就是活脱脱地不像在“工作”。他们身上的衣服永远光鲜亮丽,妆容精致得仿佛随时要去拍杂志封面。即使是加班到深夜,第二天依然神采奕奕,黑眼圈?不存在的。更别提那些为了剧情需要而出现的、动辄价值连城的装备,仿佛职场是一场大型的奢侈品展示会。

这种“悬浮”还体现在剧情设计上。为了制造冲突和戏剧性,编剧们似乎总喜欢把事情往极端了推。一个新人,第一天上班就能提出颠覆公司战略的绝妙想法,然后迅速获得老板赏识,这合理吗?一个普通职员,为什么总能因为一点小事就和高层直接对峙,而且还能全身而退?职场里的沟通成本、层级关系、人际博弈,这些最真实的东西,在很多剧里都被简化成了“个人能力爆棚”或者“纯属巧合”。

其次,剧情逻辑和人物动机经常“下线”。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情节,看完之后只剩下“为什么?”的疑问。比如,明明是公司的重要项目,但整个团队仿佛都在“摸鱼”,只有主角一个人在拼命。或者,一个关键人物,为了完成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竟然犯了低级到让人发指的错误。更让人费解的是,很多角色的人设前后矛盾,上一秒还在大义凛然,下一秒就为了点小恩小惠出卖朋友。

人物动机更是捉摸不透。有时候,你会觉得他们做某些事情,完全是为了推进剧情,而不是出于自身合乎逻辑的思考。比如,有些反派角色,坏得那么纯粹,那么没有缘由,让你怀疑他们是不是就是为了“衬托”主角光环而存在的。而有些配角,辛辛苦苦为主角铺路,最后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反而被主角的“光环”顺手带走一切,这种“工具人”的命运,也让人感到不舒服。

再来,职场“小白”式的成长线,看得人血压升高。

很多职场剧,尤其是以新人成长为主题的,往往会把职场新人描绘成一个完全不懂事、什么都要从零开始教的角色。但这并不代表他笨,而是他“纯真”得不谙世事。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奇遇”,他会快速学习、成长,最终超越所有人。

这种成长模式,虽然有一定的励志色彩,但它往往忽略了职场中最核心的“沉淀”和“积累”。真正的成长,不是靠一两次的“灵光一闪”或者“贵人相助”,而是通过无数次的尝试、失败、复盘,以及与同事、领导的日常磨合。剧里那种“开挂式”的成长,与其说是职场成长,不如说是“升级打怪”,少了几分真实,多了几分童话。

还有,过度强调“职场恋爱”,模糊了核心价值。

不得不承认,职场恋爱是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元素,毕竟谁不想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谈一场浪漫的恋爱呢?但问题是,很多剧把这份“浪漫”放得过重,甚至成了主线。原本应该是探讨行业发展、团队合作、个人价值的职场剧,最后变成了一出出“办公室恋情指南”。

为了给男女主角创造机会,编剧会安排各种“巧合”,让他们在会议上、在加班时、在出差中,不断地产生交集,然后因为一点小小的误会,或者一个小小的帮助,就迅速擦出火花。这种“因公生情”的模式,虽然有市场,但往往冲淡了职场剧本身应该有的深度。你看着看着,就忘了他们是为了什么项目而努力,只记得他们又对视了,又牵手了。

剧本的“惯性”和“套路”也是一大顽疾。

国产剧似乎总有一种“惯性”,一旦某个模式火了,大家就趋之若鹜。比如,前几年流行“霸道总裁爱上我”,后面就出现了一堆类似设定的剧。现在职场剧火了,大家就开始扎堆拍,但很多剧组似乎并没有深入研究职场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而是简单地套用一些“通用模板”。

“创业套路”、“公司内斗套路”、“职场小白逆袭套路”,这些套路就像是给职场剧打上了烙印。你基本上可以猜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会背叛,谁会成为主角的助力,谁又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这种可预见性,让观众失去了探索的乐趣,也让剧本身的“新鲜感”大打折扣。

最后,我们期待的“真实感”,往往被“好看”所牺牲。

观众看职场剧,其实是想看一些 relatable(能产生共鸣)的东西。我们想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我们遇到的困境,以及我们如何应对。但很多剧为了追求“好看”,牺牲了真实感。

比如,职场里的沟通,往往是冗长、重复、充满隐喻和试探的。但剧里为了快节奏,直接把沟通简化成几句精炼的台词。职场中的“丑陋”,比如办公室政治、人际关系的拉扯、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潜规则,这些才是职场最真实的部分,但很多剧却避而不谈,或者用一种“脸谱化”的方式来呈现。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亮点的存在。比如,一些剧在特定行业(如医疗、金融、科技)的细节处理上,确实下了功夫,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相对真实的行业生态。一些演员的演技也在线,能够撑起人物的复杂性。但总体来说,当亮点被密集的槽点淹没时,我们只能叹息,为什么职场剧,总是这么“不职场”呢?

也许,要拍出一部真正出色的职场剧,需要的不仅仅是资本和明星,更需要的是对现实世界的深刻观察,对职场生态的细致洞察,以及敢于触碰和展现那些不那么“光鲜亮丽”的真实。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在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不是被那些“悬浮”和“虚假”的角色,看得一愣一愣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像很多人都说,在大学里教你如何择业的指导老师,他们可能一毕业就留到了大学,从来没有在求职的大军中真正去求过职,可能还写不好一份非常亮眼的简历,却一年一年的上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

编剧和导演们可能也很少或者没有真正去体会过各个阶层的职场是什么样的。

电视剧中的职场白领,小裙子,细高跟,妆容精致,走路带风,咖啡小资,下午坐在透明窗前来个下午茶,谈个项目,再谈个美美的恋爱,然而自从北漂后,自己经常跟朋友吐槽,那些穿着卫衣牛仔裤,素面朝天,早上拿着豆浆油条走进各个写字楼的,正是现实中的白领大军,哈哈。

电视剧终究是电视剧,不是纪录片,所展现出来的不过是理想化的场景,职场剧也就是一个噱头,看个热闹就好

真正的职场,比电视剧普通的多,苦逼的多,辛苦的多,真正的商场厮杀,比电视剧更可怕,然而真正的职场斗争,也许比电视剧中单纯透明的多,也许比剧中宫斗的狗血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都是真实的生活,都是真实的职场,不是电视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国产职场剧,这几个字本身就自带一种复杂的情感纠葛。我们一边期待着它能像照妖镜一样,真实地映照出我们每天在办公室里摸爬滚打的模样,一边又常常被那些“似是而非”的剧情和人物搞得哭笑不得。说实话,槽点多过亮点,这已经成了一种定律,而且这个定律还挺顽固。首先,最大的问题是“悬浮”。感觉很多职场剧里的角色,不.............
  • 回答
    国内职场剧,哎,说起来真是让人又爱又恨。说实话,大部分职场剧,看的时候图个乐呵,但真要说它贴近咱们在真实职场里摸爬滚打的日子,那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为啥呢?这事儿说起来,可就有点门道了。首先,最直接的,就是戏剧化的冲突和为了“好看”而牺牲的真实感。职场剧为了吸引观众,总得有点跌宕起伏,有点小人使绊子.............
  • 回答
    在国企里,职场失意这事儿,说起来真是五味杂陈。就拿我一个老哥们儿,李明来说吧。他在单位里也算是个老黄牛了,勤勤恳恳干了十来年,技术岗位,能力没得说,活儿干得漂亮,领导也经常表扬。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好几次晋升的机会,都让他给错过了。第一次是部门经理的位置空出来了,他觉得自己的能力够,也准备了大半年,把.............
  • 回答
    国家卫健委宣布“5月31日后均可生三孩,享产假98天”,这无疑是国家层面为应对人口结构变化、鼓励生育释放出的又一个积极信号。对于职场妈妈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政策调整,意味着她们在生育选择上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并且在产假待遇上得到了保障。然而,要想让这一政策真正落地生根,惠及每一个有生育意愿的职场妈妈,.............
  • 回答
    这件事情实在让人感到痛心和愤怒。国台酒业前女员工自曝酒后被性侵,涉事男同事已被抓,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再次将职场性骚扰和性侵的阴影笼罩在女性头上。在这样的事件发生后,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后续的处理,更重要的是思考,职场女性到底该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落入类似的危险境地。首先,我们要明白,受害者绝.............
  • 回答
    好,咱们聊聊90后刚步入职场,手里没啥“关系”、“后台”,是闯荡国企,还是扎根私企,哪个路子更靠谱些。这事儿啊,确实是不少刚毕业的小伙伴心里头的大石头。我尽量给大伙儿掰扯清楚了,争取说到大家心坎儿上。先说国企。国企给人的感觉,就像是那个稳稳当当的大家庭,日子过得踏实,不容易出大风大浪。对于90后这帮.............
  • 回答
    2002年韩日世界杯(第17届国际足联世界杯)是中国男足历史上首次参加的世界杯赛事,尽管最终止步八强,但这一届比赛对中国足球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以下从背景、晋级过程、关键事件及历史意义等方面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1. 东道主与参赛资格 2002年世界杯由韩国和日本共同举办,这是历史上首次.............
  • 回答
    如果90年代中国国有企业(国企)没有进行大规模下岗改革,其后果将极其复杂且深远,可能对中国经济、社会、政治乃至国际地位产生根本性影响。以下从经济、社会、政治、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经济层面:计划经济的延续与效率危机1.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如果国企不进行下岗改革,计划经济模式.............
  • 回答
    航空航天领域在待遇和职业环境上确实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国家在该领域取得的飞速发展,主要源于多方面的国家战略、技术积累和系统性支持。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国家战略与长期投入:推动技术突破的核心动力1. 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 航空航天技术往往与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密切.............
  • 回答
    俄罗斯将美国、乌克兰等列为“不友好国家和地区”的表态,以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干预,确实会对俄乌谈判产生深远影响。以下是对此问题的详细分析: 一、俄罗斯将美国、乌克兰列为“不友好国家”的背景与含义1. 政策意图 俄罗斯的这一表态并非单纯的政治宣示,而是其在国际关系中“去西方化”战略的延续。2022.............
  • 回答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在乌克兰发动全面军事行动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草案,要求俄罗斯立即从乌克兰撤军、停止军事行动,并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决议的通过过程和结果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1. 俄罗斯的军事行动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在.............
  • 回答
    普京的表态反映了俄罗斯对西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可能采取的军事和政治行动的强烈警惕,这一立场具有多层面的含义,涉及地缘政治、军事战略、国际法和外交博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可能的含义和影响: 1. 对“禁飞区”立场的解读:俄罗斯的军事与安全逻辑普京将“在乌克兰设立禁飞区”视为“对俄开战”的信号,这一表.............
  • 回答
    要让素食文化深入中国民众的观念,减少对蛋奶肉的依赖,从而缓解地球温室效应,需要从教育、政策、经济、文化、技术等多个维度展开系统性工作。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分析框架和可行性建议: 一、教育与意识提升:从认知到行动1. 学校教育体系的渗透 课程设置:在中小学开设“环境科学”“营养学”课程,结合素食.............
  • 回答
    关于乌克兰首都基辅的撤离计划及多国公民撤离行动,以下为详细分析: 背景:2022年俄乌冲突期间的撤离计划1. 撤离计划的背景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基辅成为战略目标。乌克兰政府宣布首都进入紧急状态,并启动撤离计划,以保护平民安全。此时,基辅面临来自俄军的持续轰炸和.............
  • 回答
    泰国国王的权力和地位在泰国社会、法律和文化中具有极高的象征性与实际影响力,因此在十年内被推翻的可能性极低。以下是详细分析: 1. 泰国君主制的法律与宪法框架 宪法地位:泰国现行宪法(1973年修订)明确将国王确立为国家的象征和精神领袖,其权力受宪法严格约束。例如: 非政治性:国王不得直接参与政治.............
  • 回答
    阎学通教授对00后大学生以“居高临下”心态看待世界这一批评,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其背后既有学术视角的考量,也涉及代际差异、教育体系、社会环境等复杂因素。以下从观点解析、合理性分析、现实背景、潜在影响及改进方向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阎学通教授的核心观点与逻辑1. “居高临下”的具体表现 .............
  • 回答
    在考虑购买卢布(俄罗斯货币)并等待其价值恢复时,需要综合分析经济、政治、地缘政治和市场风险。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策略的可行性及潜在风险: 一、当前卢布的贬值原因与未来恢复的复杂性1. 短期原因 西方制裁:2022年俄乌冲突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金融、能源、技术等多领域制裁,导致俄罗.............
  • 回答
    普京宣布以卢布结算向欧洲供应天然气的政策,将对俄罗斯、欧洲国家以及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涉及能源、货币、地缘政治、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对俄罗斯的经济与地缘政治影响1. 减少对美元和欧元的依赖 外汇储备与资本流动:传统上,俄罗斯依赖美元和欧元进行.............
  • 回答
    俄罗斯总统府发言人称“如果国家生存受到威胁,俄罗斯可以使用核武器”的言论,是俄罗斯在俄乌冲突期间对国际局势的强硬表态,也反映了其国家安全战略和核威慑政策的核心逻辑。这一表态背后蕴含着多重信息,涉及地缘政治、核战略、国际关系和军事威慑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语境背景:俄乌冲突与俄罗斯.............
  • 回答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称“如果国家面临‘生存’威胁,俄罗斯可以使用核武器”的表态,涉及国际安全、核战略、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需从历史背景、军事逻辑、国际法、政治意图及现实风险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背景与历史语境1. 俄乌冲突的升级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多次强调“生存威胁”,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