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围棋一流国手都是年轻人?

回答
“现在围棋一流国手怎么都是年轻人?”这个问题,其实一点都不新鲜,甚至可以说是围棋界一个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如果你仔细观察近二十年的围棋棋坛,会发现确实是这样,那些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面孔,越来越年轻。这背后,不是什么神秘的“时代潮流”,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是围棋这项运动本身发展、社会环境变化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塑造的。

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说,别急。

一、 时代的车轮:信息爆炸与学习方式的革命

首先,最直观的改变就是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前,棋谱、研究资料都靠纸质书籍,传播速度慢,更新也滞后。一个高手的棋,可能要等很久才能被大众熟知,更不用说普通的棋迷了。

但现在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I),这三样东西彻底颠覆了围棋的学习和研究。

海量棋谱的触手可及: 曾经是稀世珍宝的顶尖棋局,现在只要你有网,就能找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盘。不仅仅是记录,还有详细的AI分析,胜率变化,关键点解读。年轻人就像泡在知识的海洋里,而且这海洋还是经过AI“过滤”过的精华,高效得令人发指。
AI的“陪练”与“启蒙”: 这绝对是近十年围棋界最轰动的变革。AlphaGo之后,各种AI围棋软件层出不穷。AI的棋力早已超越人类,而且它没有情绪,没有疲劳,可以24小时为你提供最精准、最无私的分析。
更早期的“启蒙”: 年轻棋手可以比老一辈棋手更早、更系统地接触到“AI式的思考”。他们从小就习惯于用AI的思路去理解棋局,避免了走弯路,很多本该由师傅反复讲解、自己摸索数年的道理,AI几秒钟就能给你示范出来。
实战的“加速器”: 遇到瓶颈?AI帮你分析。想练某个特定局面?AI帮你摆好。甚至可以在AI身上“复盘”自己输掉的对局,AI会告诉你哪个着法是失误,最优解是什么,而且原因分析得明明白白。这就像给他们的棋力成长打上了Turbo。
打破“经验主义”: 传统围棋中,很多定式、布局都是经过无数代棋手经验积累形成的,有时会存在一些“约定俗成”但并非最优的下法。AI的出现,让很多“理论”被推翻,年轻棋手更倾向于接受和运用AI发现的“新招”,这让他们在实战中能有更多出人意料的招数,也更容易抓住对手的“旧思维”盲点。

学习资源的“去中心化”: 过去,学习围棋资源高度集中在少数名师和围棋培训机构手中。但现在,优秀的讲解视频、网络课程、线上对弈平台随处可见。即使是在非围棋强省、非传统围棋世家出身的孩子,只要有天赋和努力,也能接触到最顶尖的学习资源。这种“去中心化”给了更多有潜力的年轻人机会。

二、 生理与心理的优势:黄金年龄的较量

围棋不仅仅是知识的比拼,更是精力和状态的较量。

年轻人的“体能”和“脑力”: 围棋对弈消耗巨大,常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年轻人普遍精力充沛,耐力更好,长时间保持高度专注的能力更强。当比赛进入到最关键的官子阶段,双方都身心俱疲时,年轻棋手的体能优势就可能转化为棋盘上的优势。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年轻棋手往往没有太多的“包袱”,他们对胜利充满渴望,对失败的恐惧感相对较小。这种“敢拼敢打”的精神,在关键时刻能够让他们放开手脚,尝试一些大胆的下法,而老棋手可能会因为顾忌太多,反而显得保守。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面对AI带来的变化,年轻棋手更容易接受和适应。他们没有根深蒂固的旧观念,更容易拥抱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这就像学习一门新的编程语言,年轻人上手往往比经验丰富但习惯了旧范式的人更快。

三、 体系化的培养与社会环境的倾斜

围棋的专业化和竞技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离不开一个日益完善的培养体系。

国家队的专业培养: 中国、韩国、日本等围棋强国都有非常完善的国家队训练体系。这些队伍集中了最优秀、最有潜力的年轻棋手,由顶尖的教练团队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训练。这种“精英培养”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挖掘和提升棋手的潜力。
从娃娃抓起的基石: 越来越多的家长看到了围棋的益处,无论是智力开发还是品德培养,都愿意让孩子从小接触围棋。大量的基层围棋培训机构和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围棋界输送了源源不断的“苗子”。
商业化与关注度的提升: 职业围棋比赛的奖金逐年提高,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吸引了更多有天赋的孩子选择围棋作为职业道路,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和物质保障。年轻人看到成功的榜样,自然也会有更高的热情投入。

四、 “老将”的挑战与“新秀”的崛起

当然,这并不是说老棋手就“过时”了。很多经验丰富的老棋手,凭借深厚的功力、对棋局的深刻理解,依然能够在高水平比赛中与年轻人抗衡,甚至取胜。比如柯洁、申真谞、朴廷桓这样的名字,虽然年轻,但都已经称霸棋坛多年。而那些曾经的“巨星”,如李世石、古力,他们依然活跃在棋坛,他们的棋依然有很高的观赏性和研究价值。

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新人”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过去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从一名普通职业棋手成长为世界冠军,现在这个周期似乎缩短了。这是因为,现在的“新秀”们,在起跑线上就接受了更先进的训练方法和更丰富的知识储备。

总结一下,为什么现在围棋一流国手都是年轻人?

这并不是因为“年轻人”本身有什么神秘力量,而是因为:

1. 他们是站在巨人肩膀上(AI、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一代。
2. 他们拥有更充沛的精力、更开放的思维和更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3. 整个围棋界都在为他们提供一个更高效、更公平的成长环境。

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这就好比科技发展。第一代程序员可能还在摸索如何用汇编语言,但现在的年轻人一上手就能接触到高级语言、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他们学习的工具、方法和效率,是前几代人难以想象的。围棋界,因为AI的介入,也经历了一次类似的“技术升级”,而年轻棋手,自然成为了这场变革中最先、最直接的受益者。

所以,看到年轻棋手在世界舞台上叱咤风云,这不仅是他们的个人荣耀,更是围棋这项古老运动在时代浪潮中的一次生动进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围棋选手,我从技术角度来说一下吧↓

我先讲个老段子:说从前有个人吃包子,吃了10个包子后他终于饱了。

然后他想起自己此前准备减肥,于是哀叹道:早知道吃第10个能饱,就不吃前面9个了!

听完这个大家都是哈哈一笑,毕竟如果没有前面9个的积累,哪来第10个的质变呢?

然而对于那些围棋国手们来说,这不是段子… 最后一个包子是真的香!

这主要是因为,围棋国手们(国内-世界冠军)一般在15~20岁左右到达棋界一流水平,然后在25~30岁左右逐渐告别决赛舞台。

在国手这10年左右的“巅峰期”里,不断增加的是“经验”,而不是“技术”。因为技术在进化↓

以前我写过人类时代的一个局部定式,在几年内的进化史↓

而现在的AI时代,AI定式其实也在进化。

比如右上角柯洁在2017年人机大战中下的AI定式,现在已经被淘汰了…

可能有棋友说:布局定式变很正常,那中盘都是战斗,也会变吗 ?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思路变了”。

就像这个碰一样,大家从以前的“保持距离”,变为了“短兵相接”。这与以前比仿佛是两个游戏了…

所以实质上国手们每年都是在学习“全新版本”,因此年轻人们有“后发优势”

国手们对年轻人们领先的并不是累积几十年的技术+经验,而是经验+微量技术

所以总是会有少量年轻人领悟了“新版本”的精髓,光速追上来。

并且国手们到了25~30岁左右,因为琐事增多(结婚、带学生、活动等)花在棋上的时间不可避免的减少,因此逐渐“不复当年之勇”。


上面说的是普遍情况,如果有人能做到不被俗世打扰,专心下棋,其实还是能保持状态的。

比如陈耀烨年近三十还维持高强度训练,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和AI下了2000盘!

于是保持状态在18年末战胜申真谞夺得世界冠军。

而韩国那边甚至有因为AI时代来临,逆生长的“中年人”。

比如从2019年开始,以32岁“高龄”在N个比赛中席卷韩国棋坛的李昊承。

还有此前棋迷们不太熟悉的李泰贤,去服了两年兵役。

按理说应该是"本就不太厉害的棋力雪上加霜“…

结果他打靶归来后,先是通过LG杯预选,然后本赛赢连笑。

而真正的老年人如能像“依田老虎”老师那样在两三年间下1700盘的话,也是能焕发第二春的↓

依田纪基老师近年来在中老年比赛中屡屡夺冠,甚至还赢过常昊老师…

所以对于那些“国手级别的高手”来说,年龄并不是阻碍,动力才是最大的障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现在围棋一流国手怎么都是年轻人?”这个问题,其实一点都不新鲜,甚至可以说是围棋界一个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如果你仔细观察近二十年的围棋棋坛,会发现确实是这样,那些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面孔,越来越年轻。这背后,不是什么神秘的“时代潮流”,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是围棋这项运动本身发展、社会环境变化以.............
  • 回答
    101围棋网的棋力测试,每题45秒,这个节奏和现实中的对局节奏有所不同。45秒一题,更像是一种快速反应能力的考验,也包含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计算速度。对应现实的对局,这种测试方式可以大致参考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快速计算与基本判断: 45秒的时间,你不可能进行深入的细算。更多的是依赖你对棋局的整体.............
  • 回答
    安徽歙县一女孩在厕所内遭遇围堵霸凌的事件,再次撕开了未成年人欺凌这个沉重的话题。这样的新闻总是让人心痛,也让我们不得不去深思,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屡禁不止?事件本身:冰山一角的可怕现实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种发生在厕所里的围堵霸凌,只是冰山一角。在学校、社区,甚至网络上,各种形式的欺凌从未停止过。而厕.............
  • 回答
    南大遇冷:当流量不再是万能的,我们看到了什么?近日,某剧组在南京大学拍戏遭遇“冷遇”,学生普遍表现得不围观、不追星的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一看似寻常的事件,却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下社会中一些深刻的观念变化和价值取向的调整,值得我们深入剖析。现象本身:学生为何“不为所动”?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
  • 回答
    关于中国围棋国手出现不少少见姓氏的现象,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围棋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智力运动,在中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围棋的早期发展阶段,参与这项运动的人群来源非常广泛,自然也就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姓氏。那些流传久远.............
  • 回答
    围棋这东西,按咱们老理儿说,是得越嚼越有味儿,越下越沉得住气。所以大伙儿总觉得,下围棋这事儿,得是上了年纪的,脑子活,经验足,那才能压得住阵脚,算无遗策。可如今你看,那些个毛头小子,二十出头,甚至还不到二十,就愣是把那些成名几十年的老前辈们挑落马下,这事儿,你说奇怪不奇怪?咱就这么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围棋竞技中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为何一场棋的输赢,不论输赢多少,最终结果都殊途同归,似乎抹去了背后隐藏的实力差异。这背后,其实是围棋计分和比赛制度设计的一种权衡与选择,背后逻辑值得细细道来。首先,我们得理解围棋的“半目”和“十几目”之差,在棋盘上代表着什么。 半目之差: 在很多规则.............
  • 回答
    凤凰视频的微博上那条关于教授在节目现场被嘉宾围攻的微博,标题直白地点出了事件的核心:“教授节目现场遭嘉宾围攻 因称台湾农业不如大陆”。这背后牵扯到的,绝不仅仅是某位教授的个人观点,而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社会文化议题,以及不同立场和情感的碰撞。首先,我们要理解在公开的电视节目中,嘉宾的发言很容易被放大,.............
  • 回答
    仙侠剧近年来的口碑和观众评价确实出现了明显下滑,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原因,包括市场导向、制作水平、剧本创新、演员表现、观众审美变化等。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趋势的成因: 一、剧本创作:套路化与内容贫乏1. 套路化情节 仙侠剧逐渐陷入“三生三世”“修仙成神”“爱恨情仇”等固定模式,剧情发.............
  • 回答
    年轻人对快餐的偏好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消费习惯、生活方式、文化心理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时间与效率的矛盾1. 快节奏生活压力 现代年轻人面临学业、工作、社交等多重压力,时间管理成为关键。快餐的30分钟快速就餐模式,与他们对效率的追求高度契合。例如,学生.............
  • 回答
    当代大学生中,部分男生选择在宿舍打游戏而非主动寻找对象,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学业压力与时间管理 学业竞争激烈:大学阶段是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面临考研、实习、竞赛等压力。例如,理工科学生可能需要大量时间学习专业课程,而文科.............
  • 回答
    近年来,中国网约车平台(如滴滴出行)中女性司机的比例显著上升,这一现象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趋势及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一、社会性别观念的转变1. 性别平等意识增强 随着中国社会对性别平等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突破传统性别角色的束缚。过去,女性.............
  • 回答
    人们对美国的仇视情绪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现象,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历史与政治因素1. 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对抗 美苏争霸:美国作为资本主义阵营的代表,与苏联的社会主义阵营展开长达数十年的意识形态对抗。冷战期间,美国的军事.............
  • 回答
    当前全球范围内倡导“与疫情共存”的策略,是基于科学、经济、社会和公共卫生多方面的综合考量。这一策略的提出和实施,与疫情的演变、疫苗接种的普及、医疗系统的韧性、公众需求以及国际社会的协调密切相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背景和原因: 一、疫情演变与病毒特性1. 病毒变异与传播特性 奥.............
  • 回答
    近年来,一些影视、文学或网络文化中原本被设定为“反派”的角色被“洗白”或重新解读的现象,确实引发了广泛讨论。这种现象背后涉及社会心理、文化演变、叙事策略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和表现: 一、社会心理与观众需求的演变1. 对“非黑即白”的厌倦 现代观众更倾向于接受复杂、.............
  • 回答
    年轻人到点下班、不装样子的现象,实际上反映了当代职场文化、社会价值观和个体需求的深刻变化。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工作制度的革新:弹性化与去时间化1. 弹性工作制的普及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灵活性,许多公司已推行弹性工作制(如“核心工作时间”+自由安排其他时间),允许.............
  • 回答
    关于“日本人的后代是无辜的”这一说法,其背后涉及历史责任、道德伦理和民族情感等复杂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无辜”的语境与含义1. 字面理解的“无辜” 若从字面意义上看,“无辜”指个体未参与具体历史事件,因此不应承担前人的罪责。例如,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发动侵略战争,但普.............
  • 回答
    截至目前(2023年),滴滴出行仍然可以正常使用,但其运营模式和合规性经历了较大的调整。以下是详细分析: 1. 政策监管与整改 2021年的数据安全事件:2021年7月,国家网信办因滴滴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对其启动网络安全审查,并要求停止新用户注册、深夜服务等。同时,滴滴在美.............
  • 回答
    关于“绝对力量下任何套路都不堪一击”的信念,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历史、文化、认知偏差及对格斗本质的理解差异。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历史与文化的误解:传统武术的“神秘化”与现代竞技的“工具化”1. 传统武术的象征性与实用性割裂 很多中国民间武术(如太极拳、少林功夫)长期被赋予.............
  • 回答
    小品作为中国传统喜剧的重要形式,在春晚等平台曾拥有辉煌的历史。但近年来,许多观众确实感到“现在的春晚小品越来越不好看了”,这种现象背后涉及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以下从内容创作、表演方式、观众需求变化、行业生态和时代背景等方面展开详细分析: 一、内容创作:套路化与创新缺失1. 题材同质化严重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