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元一位,想请南大学生做群演,真特么笑死。
你去横店看看,100以下不管饭能请得到群演不?
反映他们真不红
认识你这个人≠愿意在你身上花时间花钱
真逗。
仔细看一下问题里点出的人名吧。
我看到小视频了,也不算遇冷,在边上举着手机拍的女生还是很多。
某tok上的标题直接写明了这几个明星的名字,还说什么X生代顶流。
作家郑渊洁说,“有钱人贪得无厌,连艰苦朴素都不放过”。听过当年的各种李嘉诚故事的心里了然。
我只能说,
现在娱乐资本和传媒勾结的是如此之深刻,
明星连所谓遇冷的流量都不放过。
说的不尊重些,对不是明星粉丝的普通人而言,围观明星其实也就凑个热闹,跟去动物园看猴区别不大。
那么问题来了——你见过有谁考试周去动物园看猴的么?
这几个名字在国际上几乎都没有什么热度。
甚至连游戏《原神》虚拟的5星角色都能超过他们。
这种虚拟NPC人气都干不过的程度自称“顶流”,真正的大佬面子往哪儿搁呢?
不是原神特别厉害,真换上几位国内外名气更火爆的大佬,游戏的5星角色甘雨除去刚出那就是被吊打。
近日,张一山、范丞丞、关晓彤等明星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拍《曾少年》遇冷,南大学生不围观,不追星,路上遇到各走各的,网友感慨这才是当代大学生的素质。
南大学生也是正常人,跟其他同龄的孩子一样,也会有喜欢的明星,也会喜欢流行音乐、潮牌等等。
但是身为名校的学生,他们有和很多其他孩子不同的一点:
他们知道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他们永远知道自己在什么样的时候该做什么样的事。
这也是他们能考入名校的原因。
反映了再南大学生的眼里,你们啥也不是!
说明现在的年轻人比较正常,有主见。那么问题来了,那些明星的脑残粉,又是一些什么人???
nju的同学普遍还是比较富的,有这个群演的机会,他们大概是去学习去了。
你在这种学校兼职一天给不出400日薪就不要出来说了。免得大家都尴尬。
顺带,鼓楼校区没记错的话,硕博为主了,人家就更不可能出来了。
有那个时间刷菊花或者tsmc面经不香嘛?
反映了微博饭圈主流群体里,理论上不存在优秀高校学子,至于到底什么成色,自己推测咯。
俺大学时候当保安团群演,背着枪强抢了个民女,还180块管顿饭呢。
哈哈哈,这个节目组再次刷新了我对于内娱降智程度的认知。
你们把中国的大学生当成什么了?!他们是国家的未来,社会的栋梁。不是你们的nc粉。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你们可能是有点儿钱。一天可能能挣个200多万。但是,你们离王侯还差的远呢吧?大学生们凭什么敬重你们?大学生们不搭理你们,就已经很给你们面子了。没给你们骂的妈妈认不出来,就已经很客气了。
你们如果真想得到大学生们的尊重,那就请你们表现出对他人,对社会,对知识的尊重。人必自重而后人重之。
其实就是内卷了。。。
随着娱乐业的发展,一批一批的明星被批量生产。导致现在大陆明星太多了。。大家见怪不怪。不信你让美国队长过来试试。。
还有就是在互联网的运作下,很多明星的知名度被夸大了。。说白了,电视剧拍的再多,也不能证明一个明星有多么有名。大家电影院见。毕竟电视剧收视率是可以造假的。
还有就是综艺节目的泛滥透支了明星的咖位。明星天天在各种综艺节目里面直播自己的日常。即使明星站着你面前,你也没啥感觉。
问:如何看待某剧组在南京大学拍戏遇冷,学生不围观、不追星?
答:这些明星当年考多少分进入影视学院的?南大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问:这一现象反映了什么?
答:鸡立鹤群,尴尬的应该是鸡。
问:75块雇佣南大学子做群演。
答:100块在横店都喊不来人。
综上所述,题主您明白了么?
正常现象。
1,很多时候拍摄,一堆粉丝围观,下飞机一堆粉丝接机,是雇的人,类似于一个微信群200人,190个托,忽悠十个脑残粉,外加制造有人气感觉忽悠流量和广告商。
2,多数喜欢追星的基因,在考大学时候被筛选掉了,考不上南大和其他好学校。所以反推一下,绝大多数南大同学在追星上比较理性。
3,氛围很重要,在一个成熟的成长学习氛围中,年轻人不会把八卦追星当正事,传播者没有正反馈和社会认同。所以把自己和孩子置于优势环境很重要,孟母三迁的道理现在仍然有效。
4,工作没有贵贱,但眼光有高低。
5,明星如果当不了极客,成不了被尊重的艺术家,那么所有的追捧都是钱带来的虚幻,意义不大。
不认识为啥要去围观
这不很对么?
南大好歹也是中国大学排名前10吧,里面出来的毕业生在各行业的起薪都不会太低,扔下一天的时间,课不上、书不读,研不考,实习不做,跟你这玩一天75块?
当南大和一些三流大学一样?学生除了打游戏谈恋爱就不干别的了?
南大里面有多少国家重点研究项目?有多少是要形成技术突破打破国外壁垒的?大学大学,闲着没事儿陪你拍戏玩呢?
来,这样,我给你剧组一人一天75块,你麻利的换个地方拍戏,别打扰了我在大学里的心情。不管张一山也好,关晓彤也好,人民群众再喜欢的年轻演员,再怎么一个合同一亿,也抵不上个机床对国家更重要。
知道什么样的人,会在完全不平等的恋爱关系里,无偿无悔为对方付出,还自认为乐在其中吗?
往往是极其自卑或缺爱的人。
而不少明星圈养的粉圈里,就不少这样的人。
为什么说不少这样的人,因为还有一批人是以榨取这样的粉丝赚钱的人。
喜欢明星和见了明星就和苍蝇一样飞过去围着,区别还是挺大的。
我可没说明星和某种排泄物一样。
明星也就是在粉圈里搞得特别高大上。
其实怎么回事,懂的人自然懂。
和当代大学生的素质高低没什么关系。
这件事的实质是智商鄙视链在发挥作用,如果再说深一点——人很难对智商和学识远远低于自己的人产生什么兴趣。
当年盛传牛顿对女人没兴趣,有一位美女不信邪,跑去勾搭牛顿,结果牛顿让美女把手伸过来,而后把自己抽完的烟卷头子掐在美女手心里。
(哦,这条是有人提醒了,说是牛顿那时候没有卷烟,那就是我记错了,搞不好是烟斗,不好意思我说烟卷说惯了)
福尔摩斯系列《波西米亚丑闻》中的结尾,也是这样的。
这就是波西米亚王国怎样受到一桩大丑闻的威胁,而福尔摩斯的杰出计划又是怎样为一个女人的聪明才智所挫败的经过。他过去对女人的聪明机智常常加以嘲笑,近来我很少听到他这样的嘲笑了。当他说到艾琳·艾德勒或提到她那张照片时,他总是用“那位女士”这一尊敬的称呼。
思想境界差距过大,向下兼容势必就成为一件极难的事情了。
大人物的思想境界也许很难共情,那么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小学没毕业的女孩子哪怕长得再漂亮,你会不会有兴趣和她约会呢?
智商的鸿沟不如财富的鸿沟那样显而易见,但很多时候,它却比财富带来的区隔更为致命,一个普通的正常人可能会有贵贱之交,但绝不会和一个弱智成天泡在一起的。
陈道明当年看了钱钟书满屋子多到吓人的书之后,就感慨“在学问面前自己什么都不是”。
以前我不理解为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总觉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凭什么读书要高人一等?后来,我才越来越觉得这句话太对了,贫瘠者在聪明人眼里是很可怜的存在,他们说什么做什么,在对方看来都是错的——谁能去追捧一个比自己浅薄得多的人呢?
关晓彤,张一山,范丞丞,什么明星都好,他们在普通人的眼里,可能的确是明星,但在南京大学这个level的群体看来,就是一群碌碌庸才罢了。如果换成陈省身、杨振宁、霍金这样的顶尖学术大师去南大开讲座,照样拥堵,所以说和素质没什么关系。
只是智商学识差距,衍生出来的价值取向不同罢了,人家认为傻逼才举着灯盘,成天大呼小叫的干这个呢,这种情况下哪有往那儿还凑合的,避嫌还来不及呢。
最后放上一句陈丹青对这种事的评论吧。
——我每讲演,年轻人就上来要签名,要拍照,我只好陪着耍,不然伤了年轻人的自尊心。现在容我说句重话,真有出息的青年,不做这类事。
哦,对,给中国最顶尖的南大学子开一天75这个价格,你们懂吗?
反正我是不懂。
以上。
这不是很正常吗?
我说句特别特别特别难听的话。
这些所谓的明星、
但凡是像我这种踏上了社会,体验了人情冷暖,为了自己未来去奋斗到夜不得寐的平民百姓眼中。
他们算什么?
就是逗个乐。
更难听点,可能跟动物园的猩猩没区别。
我呢,就不说南京大学。
就问,任何剧组,带着流量去任何一个不是野鸡大学的校园,是不是这个反应。
你去清华,你去北大,你去复旦,你去交大。我估计门都不给你进!
所以看下热闹可能还行。
异想天开,让人做群演,居然给的出75块,打发叫花子?
也就是南京大学的同学素质好,换成我,早就发帖骂到他们怀疑人生了。
我大学出去家教,一小时都要150呢,何况这还是好多年前。
其实,也别说线下。
就说网络上吧。
微博是一群水军在那营造气氛。
你再看看知乎。
我就试问,哪个明星来知乎,会被追捧呢?
跟任何学院一样,就不是明星该来的地方。
你让关晓彤,你让范丞丞来知乎?我看粉丝都好几千万吧?来了照样怼到他们怀疑人生。就算张一山来,最新演得鹿鼎记被喷成什么样子心里没数?
所谓明星,除了发发照片,他们能干嘛?
说肚子里几两墨水都有鄙视他们的嫌疑。
甚至估计还会有人会说我戾气很重。
那客气点,他们能把语言组织的让人产生共鸣,教授教授他们在演员这份岗位上,有什么值得我们称颂的成绩,那我分分钟路转粉了。
所以你看,就算疯魔成郑爽这样的,说话有多不着调。
没出事前,来知乎卖书,不照样乖乖的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其他明星,来宣传个电影,不都是一个比一个谨言慎行。
周冬雨算是小花里牌面了吧?
知乎最新回答的点赞数惨不忍睹。
张译算是知乎里粉丝最多的吧?
他有些回答照样也就几千赞。
所以,
一句话,明星的光环再耀眼,也抵不过一个人骨子里的底蕴。
任何流量,在微博放个屁都能上热搜,到了知乎上绝对会被拎出来挨骂的。
这就是小学生和大学生的区别。
这个网站的第一个字叫:知。
而南京大学的最后一个字叫:学。
寒窗苦读这么多年,要是连知书知礼,以学愈愚都不明白,还要去围观偶像,去追捧明星?
吃他的颜,没问题,你说把他当成神,想多了吧?
没什么可叫好的,如果事情反过来,一帮学生尖叫追星,也没什么可鄙视的。一群娱乐明星而已,不去追星也不见得就为中华之崛起读书了,喜欢他们也不至于就不好好学习将来误我民族复兴可见这是境外势力煽动……哦嘴顺说远了。这才是“人民群众爱喜欢不喜欢,你算老几”的正确用法。
我很想知道近年来高考作文是不是平均成绩有了很大提高,“什么都要寻出个意义”比以前更加深入人心了。可是明明越来越多的人读不懂中文乱抬杠呀?
大概中学作文还是提高了吧,肉眼可见,连没人逼你说官话的社交网络上都到处是八股文,还很受欢迎
~~
哈哈顺便补充一下我当年上学时见的名人吧。
陈省身:跪
范曾讲辞,叶嘉莹点评:叶老用十分钟让我知道了什么叫 真女神,八十岁的老太太,简直是浑身闪光。我哥们狂呼要时光机去老太太年轻的时候。
金庸讲座…妈的作为大一新生不知道这事!
江南:面相好凶,其实我就是想去催他:能不能把《此间的少年》写完?此时他坑王的大名还不著。
张朝阳讲座:最讨厌,拿“我觉得自由交流更有意思”当借口,连稿子都不准备,全程内容水逻辑乱,外加鼻塞不停抽鼻子,卧槽清华+有钱(那时互联网2000派是有钱又潮的代表)就觉得可以来这儿装逼了?
刘长乐(凤凰卫视老总):几乎就是张朝阳的反面,处处透出重视,讲话又亲民又和很厚重,最后再把影视系(正名忘了,我没泡过这个系的女生)学生留下座谈。
鲁豫:替我高中女同学要了个签名,特别瘦,问我:“你是学新闻的吗?”“我是学金融的”“哦…”没下文了,我觉得她可能克制了一下没说“真的吗?我不相信”
六小龄童:好像去了很多人都挤不进去,我没去,我觉得猴有什么好看的。
欧盟央行行长让-克洛德·特里谢:就记得有个女生用法语问了问题,然后她就坐下了……卧槽你不会用中文复述一遍?于是我提问的时候就先说了一句:听说在法国,用英语问路会被鄙视,我觉得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然后再问正经经济问题。那女生听没听懂我不知道,翻译是一直乐来着。
裘英俊:还没成名,光看他在我后排睡德挺香。
一下就想起这几个。
证明了当年的一项研究。
在这项研究里,学者证明,人群是无主见的。只要有5~15%的狂热者鼓吹,其他人就会习惯性跟随。
当然,具体数字我忘了,论文也懒得找。大概就这么个意思。
换句话说,没有那么多的追星者,人民群众也并不喜闻乐见那些流量明星——就好像真正喜欢玩那种氪金手游、砸进去成千上万眼都不眨的家伙只是极少数一样。
这种伎俩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能够在网上发声的人是少数;发声后有人捧场、能上热搜,这种在自然条件下仍然是少数。
但在资本作用下,大量抱团的水军很容易就能硬生生鼓噪出一种“大势”。这种“大势”里,理性是要不得的,追星是必须狂热的,烧钱是必须果断无节制的……
一小撮人带头傻,带的一大群人跟着傻。这就是事情的本质。
而在南大,恰遇考试周,一小撮带头的骗子不好找,一大坨跟风的傻子就没了。
说明网络世界真的只是这个社会的一部分缩影。
在网络世界蓬勃发展的时代,人人皆可构建自己的小世界,更多的人人聚到一起,会形成一种幻觉:当代青少年都是这个样子,追星、打榜、围着哥哥们转。
这种现象不可能杜绝,但媒体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把更广阔的世界呈现给大众,比方说像这样的问题,就值得好好品评。
希望在未来,网络上的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化。
我女儿就在南大上学。
南大的学习氛围确实是非常浓厚的,孩子们也一个比一个努力,要不然,NJU也不会被称为内卷大学了。
但要说孩子们除了学习什么其他事也不做,那也是不客观的。
且不说日常的各种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孩子们自己的业余时间也都有自己喜欢的事做。
当然孩子们很多也有自己喜欢的明星。
我女儿其实也挺喜欢关晓彤的,三月份听说关晓彤范丞丞拍戏去了鸡鸣寺,她当时是这样说的
我女儿是不会为了追星去凑这个热闹的,她只是早就计划那天去鸡鸣寺看樱花。
前两天我告诉他题主说的事之后,她的反应是这样的。
没有一点点惊诧,只是像日常听到一条段子一样,甚至仅有的不多的遗憾是为了那些明星来得不是时候,连群演都找不到。
结合对女儿的了解,和日常听她说起的室友和同学的一些小事,
我的分析是,南大学生也是正常人,跟其他同龄的孩子一样,也会有喜欢的明星,也会喜欢流行音乐、潮牌等等。
但是身为名校的学生,他们有和很多其他孩子不同的一点:
这也是他们能考入名校的原因。
“剧组好尬”就离谱,75一位群演,一天耽误得啥也做不了,学生们的时间这么低廉啊?
不围观明星?这几位姓甚名谁啊?什么云上之腕值得被围观?
让袁隆平先生来,看围观不。
让钟南山先生来,看排队签名不。
让杨利伟同志来,看学生们激不激动。
醒醒吧,流量什么的,戒了还能高看你们剧组一眼。
流量们,欢迎来到现实世界。
感谢南大同学,这才是当代大学生的素质!!!
倒牛奶,一帮校外人员闯进川美非法集结,给韩国军队募捐,网上谩骂,控评,恶意举报,故意给竞争对手抹黑,各种应援,抢热搜,霸占社会资源,甚至鼓动未成年的小学生为他们所谓的偶像捐钱,这些疯狂无脑的行为太多了,太污浊了,太让人窒息。
感谢南大同学,让人看到了年轻人的希望。
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少年!
谁尴尬?不应该剧组尴尬吗?
十年前俺在俺们大专读书的时候,给营业厅兼职一天都有150,人家还送雨伞送体恤衫啥的。
你这就出75,别的啥也没有,就想让人985的学生,顶着南京的大太阳站一天,还得受你气,真把别人当傻子了是吧?
顶流明星一天208万,到了学生这连一百块都没有,就算横店群演也没这么便宜吧?
好久之前某剧组来山大拍戏,大中午的占着去食堂的路不让走,让学生们绕半个学校去吃饭。
还有去年某剧组在南航拍戏,不让人拿外卖不让人晒衣服,大半夜还整个大灯在宿舍楼外面。
这是阳间能干出来的事?
不止是我说的这两个例子。
但凡是个剧组,只要进了学校,不是堵着宿舍楼,就是堵着图书馆。
你们这已经影响到学生生活了好嘛?
不把你们指名道姓地挂在网上已经不错了,还想用白嫖的价格请学生来参演??
更可恨的是,影响就影响了,影响完还借着南大学生的表现给自己搞营销,什么少年感,什么剧很好。
你们搁这贴金呢?
讲真,你们已经影响到学校里的正常少年了好嘛?
真的是有点过分了。
以上,我是 @Puddle ,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自古以来,知识分子,就看不起戏子。只是中间有一段时间,无产阶级有了定义社会地位的权力,才有了“臭老九”和“表演艺术家”这两个头衔。
可以用这个数据估算一下饭圈里自称的“名校生”数量到底溢出了多少
感觉到了中国的未来。
改变了我对年轻人一成不变的看法。
我觉得这才是成熟的,理智的新一代青年。感觉很欣慰。
现在娱乐至上,没有信仰,没有追求,无脑追星,终于遇到克星了。虽然是在南大,天之骄子……也将会逐渐扩散开来。
让我们拭目以待。
脑残粉也上不了南京大学啊
作为剧组从业者来看,哎哟喂,学生不围观,不拍照,不追星。那对于我们来说,那可太棒了,给制片组的场务兄弟以及录音组的杆爷那省了多少事啊。也给我这个摄影省了多少事啊…再也没有突然闯入画面冲着我的镜头傻乐的路人,也没有手机闪光灯干扰,也没有正同期声录着呢,旁边有人突然喊一嗓子导致拍摄中断的情况。没人围观,通告单上的戏一会会就拍完了。有人围观,我们半天都拍不完一场戏,所以没有哪个剧组愿意有人围观自己拍戏,因为太耽误工作了,所以也不存在尴不尴尬。
一个剧组百八十号人,人员工资,器材租赁费用,车辆租赁费用,住宿费用等等等等,这分分秒秒都在花钱,快一点拍完,那得省多少钱啊!
让我说,那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素质真好。自觉的不干扰剧组工作。再说拍戏嘛,有嘛好围观的?那有嘛好看的?等播出了回家窝在沙发上看不舒服?
学生当群演才给75?这个演员副导简直屁眼都黑透了,这个价格侮辱性级强!你打发要饭的呢?去横店扫听一下,75这个价格,鬼才来给你当群演,就连三和大神都不会去干,这点钱还不够人家玩一天的。
学生和剧组其实谁都不尴尬,就是那些啥球不懂,为了博眼球写出这种烂稿子的人才尴尬。
75元找南京大学的栋梁给戏子做陪衬?打发要饭的呢??
这也是我们一定要考上一个好大学的原因之一。
假设同样的事发生在某些“大学”,早就围得水泄不通了。
考什么学校不只是因为学校的牌子,更多的是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和一群自律,有追求,有自我价值的人在一起,哪怕庸才也能很快成长。
如果你身边都是些天天应援,打投,接机的数据女工,那别怀疑,你正身处一个粪坑里。
这人箕鼥谁啊,流汗黄豆
反映了年轻人有出息啊!
中国披着影视皮的低俗娱乐产业就是一团翔,诚然,由于我国经济文化不够发展,这团翔赚钱赚的飞起,但这并不是说它们不是翔。
群众知识水平上去,思想境界高了,自然对翔就不感兴趣了,翔就应该在厕所里,只有印度才会到处是翔。
我们的未来充满希望!
南京大学一直这样的啊。
主要是价值观和生活圈子不一样。
比如提到的两个人名,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他们干嘛的。虽然我已经离开南京大学很多年了。
我记得以前鼓楼校区经常拍电影的,我们路过,最多看一眼。也没什么好围观的。
我那时候偶尔电视台采访我,校园找个角落,也从来不会有人看的。
都是以后要去拿诺奖,引领世界的人,电影、影星,跟南大学生有什么关系呢。不过如果是伍迪艾伦过来,人肯定也多的。
不过2000年代初,杨振宁来的时候,把报告厅的玻璃门给挤掉了。金庸讲座的时候,也是人山人海。还有一次老布什来,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当年创办,他出了很大力。所以也是人山人海。
但1990年代,诺奖来的时候,一般不拥挤。那时候各个系还很欢迎外系的去听讲座、参与。
当年五台山100周年校庆,说南大定位的时候,还当场嘘呢。呵呵。大不了像我现在一样,拾荒为生。只要不靠人脸色吃饭,做自己哪有那么难哦。
时代不一样了,现在很多讲座还是人太多。学校还是人太多了。不过我也老了。我有一次去东南大学做讲座,人倒是蛮多的。还有一次在南图。
顺祝母校121周年生日快乐。
当年我带着剧组在一个小城拍城管戏,本来想拍个寂静的街头,主人公和同事谈话,结果围上来一圈人,一群人开心的看着我们的热闹,好好的同期声,最后必须进录音棚。
这些年演员们最爱的12345678对白大法,开始没怎么普及,直到大量古装戏被横店低价和专业吸引过去,横店不乱收剧组费,价格低廉,这比长期被黑社会把持的其他影视城划算的多。可是横店以游客收入为主,于是横店大量游客被剧组的噱头吸引过去。
每一组戏拍摄现场都有大量游客围观,声音极其嘈杂,冯小刚曾经在横店取景拍过几场戏,差点被横店气晕,现场大量游客围观,每次演员酝酿好情绪,现场再三声明不要出声的时候,一开机就有游客开始说话,冯小刚怎么暴骂都没用。
一般影视剧组就直接让演员说台词,回棚里配音,这样流程下,不管现场怎么演,后期都配音。台湾的12345678大法普及,很多电视剧组也习惯后期配音流程,不管现场什么样,演员带着情绪就是123456,回棚里配音,一群小演员们喊着123开始爆火,几年因为演技烂被淘汰。
被围观是每个剧组的宿命,难以摆脱的宿命,可是在南大,宿命竟然是可以被打破的。这可真是好消息,时代终于让这群年轻人展现出还有的姿态。
剧组可以正常工作,路人们无视剧组的存在,这是多么完美的情况。
前几天和一个00后聊天,他们只喜欢自己打投出来的偶像,他们对于明星资源、运作、话题等等营销手段了如指掌,明星在他们那里和之前已经不一样了,意义也不同,之前的明星偶像和今天以粉丝力量打造的方式完全不同。在粉丝心里地位也不一样。
偶像明星们就像一波波的庄稼,收割一个茬还有下一茬,年纪稍微过三十,新诞生的偶像们已经认不全了,搞不懂谁是最火的顶流,而年轻人们对于张一山、关晓彤这些稍微“显老”的明星是无感的,他们心头好可能大部分知乎用户都不知道。
时代在向前,偶像们也是给年轻人准备的,年轻人也在成长,时代是他们的,偶像在按照他们喜好诞生。
难道不是因为牌面不够大么?
也别说75块一天不够打发了,有本事把权游那帮人请过来一天,让你见识什么叫人山人海
反映了他们不红……
对南京大学的学生而言,这几个明星,算老几!
2017年去中科院上海生命所买细胞系,恰好遇上某剧组在拍抗日题材的剧集。
那边的老建筑比较多,估计主要还是图用这里的实景。路上研究生和其他科研人员行色匆匆,甚至没有一人停下来驻足围观。我作为军迷,忍不住拍了一张照片留作纪念。
当天晚上才知道,那天晚些时候有几个挺有名的影星在那边拍戏,同样是没有人围观。
严肃的科研院所和高校里追星族的密度确实是很低。
我们日薪208w的人民巨星,给你们当群演亲近我们的机会,不收钱甚至还倒!给!75!块!
你们居然不领情!这届学生素质不行
去985是需要智商的。
另外,怎么范丞丞都算到明星里去了?明星虽然不咋地,但也得有基本的尊重吧。
一是这三个人的名声还不够被人去围观。
二是75一天埋汰谁呢?
你要换个周杰伦林俊杰王力宏陈奕迅过来,学生可以每天给剧组75块……
我为什么要亲手捧红“别人家的孩子”来给自己添堵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