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之争:大城市 vs 小城镇
整个故事,要从中国城市化的路线之争说起。
第一条路线,是发展大城市,这一派以经济学家为主。
城市越大越好,这是符合经济学规律的。从经济学角度,可以从“就业乘数”、“规模效应”、“产业链”、“正外部性最大化”、“高效率的公共服务供给”等等方面,论证大城市的好处,参见《城市的胜利》《大国大城》等书。
基于这样的观点,大多数城市管理者都希望看到纳税的市民增加。不少专家担忧北京上海的自我设限,影响未来的城市竞争力。例如2017年两会,蔡继明委员就提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未饱和,无需设上限”。
第二条路线,是发展小城镇,这一派以社会学家为主。
这一派扎根于中国的社会现实,特别是对三农问题有深刻的理解,认为遍地开花的小城镇更符合中国国情。相对的,对大城市抱着一种警惕的姿态,担忧大城市化带来的各类城市病、资源承载力限制、社会矛盾激化等问题。主张控制大城市规模。
现在的我们,并不比两派的前辈们聪明,但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可以得到稍微公允的态度:两种路线都有可取之处,也都不完全正确。
大城市路线支持者主要是基于西方国家经验,但是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走过了上百年、几代人的时间,而中国城市化在几十年、一两代人内就将完成大半,带来的社会剧烈变迁、贫富差距、地域差距、移民问题、就业问题都不是轻易能解决的。
小城镇路线是基于对沿海地区的调研(费孝通先生提出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然而这些小城镇的发展并不仅因为它们小,而更是因为它们的地理条件优越、民风开放,甚至本就处在城市连绵地带。中西部、东北小城镇则大多处于衰亡之中……并不是全国的小城镇都有条件在市场经济下发展壮大。
多年以来,中国城市化在两种路线当中摇摆,既曾经非常激进地赶城市居民下乡,也曾经毫不拒绝全国人民来北上广买房炒房。
那么,现在北京上海的选择,意味着中国又开始走小城镇路线了吗?
不,中国已经选择了路线——既不是发展超大城市,也不是发展小城镇,而是发展城市群。
(完整回答参见:北京为何要严控城市规模?-
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2858 7953/answer/150662976)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