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可以控制黄河长江全境,而埃及不能控制尼罗河全境?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究的问题,它涉及到地理、历史、政治、经济以及技术等多个层面的因素。为什么中国能够对黄河、长江这两条母亲河实施相对有效的全境控制,而埃及却难以做到对尼罗河的全境掌控?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详细分析。

一、 地理与河流特性:黄河、长江 vs. 尼罗河

河流长度与源头控制:
黄河与长江: 这两条河流虽然在中国境内都非常漫长,但它们的绝大部分源头和主要流经区域都位于中国。长江是中国境内最长的河流,其源头在青藏高原。黄河也发源于青藏高原。这意味着,中国对这两条河的水源、上游水系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虽然有邻国,但大部分重要的支流和水源地都在中国境内。
尼罗河: 尼罗河则是一个跨国河流的典型代表。它分为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两条主要支流,这两条支流的源头分别位于非洲东部的维多利亚湖和埃塞俄比亚高原。这意味着,埃及并非尼罗河的唯一“主人”,甚至在水源的源头上,埃及处于下游,其用水量和水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游国家(如苏丹、埃塞俄比亚、乌干达等)的决策和水文状况。

河流流态与地形:
黄河与长江: 黄河以“地上河”和“黄”著称,这意味着它的下游河道经常高于周边地面,泥沙淤积严重,容易泛滥。为了治理黄河,中国历史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修建了无数的堤坝、水库,通过工程手段不断加固河道、控制泥沙。长江虽然流态更为稳定,但其流域面积广大,水量丰沛,同样需要大量的工程来开发利用和防洪。中国在水利工程方面的投入巨大,修建了三峡大坝、小浪底水利枢纽等一系列巨型工程,这些工程对河流的流量、水沙控制起到了关键作用。
尼罗河: 尼罗河的下游流经撒哈拉沙漠边缘,形成了狭长的绿洲地带。埃及对尼罗河的利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河水的引流和灌溉。历史上,埃及的农业文明就建立在尼罗河定期的泛滥之上。然而,现代化的水利工程,例如修建阿斯旺大坝,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尼罗河水量的调控,但其根本性的问题在于,它只是在埃及境内对河流进行“节流”和“储蓄”,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上游国家对水源的控制权。

二、 历史与政治因素:国家意志与区域合作

中国:集权与国家主导
强大的中央集权: 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对于黄河、长江这样的“国之重器”,历代政府都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去治理和利用。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水利事业的投入和支持是无与伦比的,可以将全国的资源集中起来,用于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制定和执行全国性的水资源管理政策。
国内统一的市场与政策: 在中国境内,黄河和长江的治理与开发,是在一个统一的法律、政策和经济体系下进行的。这意味着,无论河流流经哪个省份,都必须服从国家层面的规划和管理。这种“自上而下”的控制力,是埃及无法比拟的。

埃及:跨国合作的难题
上游国家的主权: 尼罗河流域涉及多个主权国家,包括苏丹、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厄立特里亚以及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及虽然是尼罗河最大的受益国,但它在上游水源地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并没有主导权。
利益博弈与国际条约: 尼罗河的水资源分配,一直是埃及与上游国家之间(尤其是埃塞俄比亚)的焦点问题。历史上,埃及曾试图通过条约来巩固其在尼罗河水资源上的优先权,但随着上游国家自身的发展需求和人口增长,它们也开始积极开发利用尼罗河水资源,修建水坝以满足国内的能源和农业需求。例如,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Grand Ethiopian Renaissance Dam, GERD)的建设,就极大地引发了埃及的担忧,因为该大坝将显著影响下游尼罗河的水量。
区域合作的复杂性: 跨国河流的管理,本质上需要区域内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协商。然而,这种合作往往充满挑战,因为各国的国家利益、发展阶段、政治意愿和历史遗留问题都可能存在差异。虽然有“尼罗河盆地倡议”(Nile Basin Initiative, NBI)这样的合作框架,但其成员国之间在水资源分配和管理上的分歧仍然很大,埃及在这其中往往处于被动和协商的地位,难以实现“全境控制”。

三、 经济与技术能力:投入与成果

中国的经济实力与技术积累: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来支撑其大规模、高成本的水利工程建设。从勘探、设计、施工到后期维护,中国在水利技术和工程能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完成像三峡这样的世界级工程。这些工程不仅是为了防洪,更是为了发电、航运、灌溉等综合利用,这些都是对河流进行“控制”的具体体现。

埃及的经济局限与发展压力: 尽管埃及是北非地区的重要国家,但其经济体量与中国相比差距巨大。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埃及确实投入了大量资金,如阿斯旺大坝的建设,但与中国在黄河、长江上进行的“全流域”的、多层次的工程建设相比,其能力和范围都受到限制。此外,埃及自身也面临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短缺的压力,这使得它在与上游国家进行水资源谈判时,也需要考虑其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

总结来说,中国能够控制黄河长江全境,是因为:

1. 地理上的相对封闭性: 主要源头和流经区域在中国境内,为国家主导治理提供了基础。
2. 强大的国家能力: 历史上形成的中央集权传统,以及新中国时期强大的国家动员和资源调配能力,使得国家能够集中力量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和政策执行。
3. 统一的国内管理体系: 在统一的国家法律和政策框架下,可以实现对河流全流域的规划和管理,各地方政府服从国家整体部署。
4. 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 支撑起覆盖全流域的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

而埃及不能控制尼罗河全境,则是因为:

1. 跨国河流的属性: 河源与主要流经区域分布在多个国家,埃及处于下游,对上游水源没有控制权。
2. 区域合作的复杂性: 尼罗河流域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利益和发展需求存在差异,难以形成统一高效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国家间利益博弈常常使得合作受阻。
3. 经济与技术能力的相对局限: 相比中国,埃及的经济体量和在水利工程上的投入能力相对有限,无法进行如同中国那样覆盖全流域的、多维度的工程控制。

因此,这是一个典型的“主权与合作”、“地理优势与跨国挑战”的对比。中国在“内”部拥有强大的掌控力,而埃及则身处一个需要“外”部国家合作才能有效管理的复杂区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黄河与长江,基本大体上来讲是东西向的同纬度河流。好操作。

南北向的你怎么操作?

貌似埃及在尼罗河的下游,往上游走,难度也大。埃塞俄比亚建了一个水坝,就把埃及闹得要死要活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究的问题,它涉及到地理、历史、政治、经济以及技术等多个层面的因素。为什么中国能够对黄河、长江这两条母亲河实施相对有效的全境控制,而埃及却难以做到对尼罗河的全境掌控?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详细分析。一、 地理与河流特性:黄河、长江 vs. 尼罗河 河流长度与源头控制: .............
  • 回答
    中国在新冠疫情初期能够取得显著的控制成效,这背后是一系列综合性措施的有力执行,以及中国特有的社会结构和治理模式的体现。这绝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而是多方面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一、果断且迅速的封锁与隔离措施:这是中国控制疫情最核心、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手段。当疫情在武汉爆发初期,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了史无前例的.............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中国为啥要控制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人口,明明地好像还有不少能盖房子的地方。这事儿可不光是房子够不够住那么简单,里头牵扯的可多了,得从宏观到微观,一点点给你掰扯清楚。首先,你说的“还有很多土地可以用于建住宅”,这话说对也不全对。咱得明白,北京和上海这俩城市,尤其北京,它的土地规划其实.............
  • 回答
    黄岩岛,在菲律宾被称为斯卡伯勒礁,是南中国海中的一个环形珊瑚礁。关于它是否由中国实际控制,以及中国为何不在那里进行大规模填海造陆并驻军,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历史、法律和地缘政治因素。中国是否实际控制黄岩岛?从地理上看,黄岩岛位于中国宣称的“九段线”内,中国政府声称对包括黄岩岛在内的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
  • 回答
    在乔治·奥威尔的《1984》中,缩小词汇表,也就是“新话”(Newspeak),其核心作用在于控制思想,而且这个控制方式比我们直接想象的要深入和巧妙得多。它不是简单地阻止人们表达某些观点,而是从根源上剥夺了产生这些观点的可能性。想象一下,我们的大脑思考,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语言作为工具的。我们接触到的词.............
  • 回答
    元朝入主中原后,之所以能有效控制草原,而北魏却被柔然崛起釜底抽薪,失去草原控制,这其中涉及到一个复杂的多重因素的交织,而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我们可以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地理等方面来剖析。一、 政治基础与统治模式的差异: 元朝:草原帝国的一脉相承与“大一统”理念的强化 元朝本身就是蒙.............
  • 回答
    美媒称“中国可能成为第一个控制住德尔塔疫情的国家”,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全球疫情的严峻态势以及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要详细解读这句话以及各国如何应对德尔塔毒株,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美媒称“中国可能成为第一个控制住德尔塔疫情的国家”说明了什么?这则报道在当时(主要指2021年下半.............
  • 回答
    奥迪近年来在内饰设计上,尤其是中控屏幕的取向上,确实经历了不小的调整,从过去标志性的可升降式设计,逐渐转向了如今更集成化的固定式屏幕。要说“逐步取消”可能有些绝对,但趋势确实如此,这背后有其必然的考量和演变。曾经的“升降奥秘”:为啥要这样?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奥迪当年为什么热衷于可升降式屏幕。这背后.............
  • 回答
    福建莆田疫情的源头,中疾控的最新说法令人警醒:疑似源头病例在隔离期被感染。这绝非小事,它牵扯出几个深层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审视和反思。这反映出哪些问题?首先,隔离措施的有效性受到了严峻考验。 疫情溯源是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而如果作为“源头”的病例在隔离期间发生感染,那就意味着我们现有的隔离体系存在漏.............
  • 回答
    这则消息,来自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说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最初的疫情,存在“冷链引入病毒的可能”。这句话里学问可就大了,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白,说“可能”,并不是说“一定”或者“百分之百”。科学研究,尤其是在疫情初期,很多事情都是在摸索中前进。专家这么说,是在他们综合了病毒基因测序、流行病学调查等.............
  • 回答
    中国能够维持统一中央政府的稳定运作,而罗马帝国却需要设立副帝或分割为两个部分,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制度设计、地理环境与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政治体制与权力结构的差异 1. 中国:中央集权与官僚体系的高度统一 郡县制与科举制度 自秦始皇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深度,涉及到中国历史上几个非常关键的节点和地缘政治的复杂性。说“保不住蒙古”可能有些绝对,但相对而言,清朝末年对蒙古地区的控制力确实大大减弱,甚至可以说失去了实际的控制权,而新疆在左宗棠等人的努力下得以重新纳入中国版图。这两者之间的差异,绝非仅仅是“缺少一个左宗棠”那么简单。.............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军事技术发展、国家战略、知识产权以及国际合作等多个层面,要说清楚它背后是怎么回事,咱们得一点点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苏27和F22,一个是咱们国家通过合法途径,在引进技术后自主研发的,另一个则是美国的核心战略装备,两者在技术上有着天壤之别,而且最重要的,咱们获取它们的方式和原因也完全.............
  • 回答
    中国在疫情初期能取得如此显著的防控成效,确实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而与其他国家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其中的原因也相当复杂,并非简单的“可以”或“不可以”就能概括。如果我们深入剖析,会发现背后涉及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政治体制以及民众的认知和行为模式,都存在显著的差异。首先,从社会治理层面来看,中国长期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冷战时期东西方阵营对峙的核心差异。中国和曾经的苏东集团在对外开放的态度和模式上确实存在根本性的不同,这背后是它们各自的经济模式、政治体制以及全球战略考量的结果。首先,咱们得聊聊中国的情况。改革开放这四个字,可不是白叫的。中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决定走“改革开放”的路子,很大程.............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论神话底蕴,咱们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可比很多西方奇幻要扎实多了,什么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后羿射日、精卫填海,还有西游记、封神演义里的种种神仙妖魔,随便拎出来一个都能撑起一部大作。可奇怪的是,直到现在,我们好像还没见到一款真正意义上以“上古神话”为核心,并且口碑炸裂的独立游戏。这.............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一些深层现象和文化思考,非常值得探讨。 “一年出一个暴发户,十年培养不出一个有贵族精神的人”这句话虽然带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情绪色彩,但它确实反映了一些人在观察中国社会发展时产生的疑问和感受。要深入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分别解析“暴发户”和“贵族精神”,以及它们在中国.............
  • 回答
    中国古代文明之所以能够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洗礼,在遭遇蒙古灭宋、满清入关、日本侵华等一系列剧烈冲击后依然能够传承至今,并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并非单一原因所能解释,而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层层叠加的结果。这其中既有其自身文明特质的韧性,也有历史进程中的巧妙融合,更有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一、.............
  • 回答
    说中国人食材比外国人“更”丰富,这个说法其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不同饮食文化的核心。与其说是“更”丰富,不如说我们对食材的理解和利用方式 更宽泛、更具独特性。外国人不吃内脏,而中国人可以,这只是冰山一角,背后是深厚的历史、地理、经济以及哲学观念在起作用。一、 历史的烙印:从生存到技艺的演变1. .............
  • 回答
    作为一个对中国足球充满疑问和困惑的门外汉,你提出的“中国足球为什么这么烂”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中国足球发展背后一系列复杂而深层的原因。这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历史、体制、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你解读。一、 历史原因:断层与失落的根基 早期足球的辉煌与中断: 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