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相较于美日等国,中国每年的流感能控制的这么好?

回答
中国在流感控制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与美日等国相比,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虽然简单地说“控制得好”可能过于简化,因为流感本身是一个季节性、全球性的传染病,各国都面临挑战,但中国在某些方面的策略和执行力确实为其在流感防控上提供了优势。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为什么中国在流感控制方面可能显得更有效,并与美日等国进行对比:

一、 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动员能力

集中统一的领导和指挥体系: 中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在国家层面有明确的领导和统一指挥。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流感大流行)时,能够迅速启动国家级的应急响应机制,协调全国的资源,制定统一的防控策略并强力推行。这种集中决策和执行力在应对大规模疫情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基层医疗卫生网络: 中国拥有庞大且覆盖广泛的基层医疗卫生网络,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这些基层机构是流感监测、病例发现、早期干预和健康教育的最前线。在流感季节,它们能够相对有效地进行监测、诊断和治疗,并将信息向上反馈。
强烈的集体主义和国家责任感: 强调集体利益和国家责任的社会文化,使得在需要时能够更容易地动员民众配合各项防控措施,如接种疫苗、保持社交距离、居家隔离等。

对比美日:

美国: 美国的公共卫生体系更加分散,由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虽然有疾控中心(CDC)等权威机构,但具体执行很大程度上依赖各州和地方的政策和资源。这可能导致在防控策略上出现一定程度的差异,也可能在某些地区出现响应迟缓的问题。
日本: 日本的公共卫生体系也相对发达,但其治理结构更强调地方自治和专业领域的独立性。虽然在流感防控方面有成熟的体系和高疫苗接种率,但其应对大规模疫情的动员能力可能不如中国集中化体系。

二、 流感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

全面的监测网络: 中国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流感监测网络,包括哨点医院监测(报告病例)、病原学监测(采集样本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暴发监测(收集零散的流感聚集性疫情信息)等。这些监测数据能够帮助及时了解病毒的流行株、传播趋势和耐药性情况。
快速的病原学诊断能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中国医疗机构的流感病毒检测能力不断提高,能够快速确诊病例,这对于早期的疫情控制至关重要。
大数据和信息化应用: 近年来,中国在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加强流感监测和预警方面投入巨大。通过整合医疗记录、疫苗接种数据、甚至与疫情相关的大数据,可以更早地发现疫情苗头。

对比美日:

美国和日本 同样拥有成熟的流感监测系统,并且在病原学研究和预警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例如,美国的CDC在全球流感监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它们在病毒溯源、疫苗株选择等方面具有深厚的积累。
差异可能在于: 中国的监测网络覆盖范围更广,能够更早地发现一些偏远地区或基层出现的新变化。同时,信息整合和向上汇报的效率在集中式体系下可能更高。

三、 疫苗接种推广策略和覆盖率

国家免疫规划的推动: 虽然流感疫苗不是强制接种,但中国政府通过各种方式推广流感疫苗接种,尤其是在重点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医务人员、慢性病患者)中。例如,许多城市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或低价的流感疫苗接种。
疫苗生产能力: 中国拥有强大的疫苗研发和生产能力,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出口。
公众的疫苗认知: 尽管存在波动,但近年来公众对流感疫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有所提高。

对比美日:

美国和日本 在流感疫苗接种率方面通常高于中国。日本的流感疫苗接种率一直很高,尤其是老年人。美国的流感疫苗接种率也在持续提升,通过各种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宣传来鼓励接种。
可能的原因: 中国在疫苗接种推广方面虽然投入很大,但由于人口基数巨大,以及存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因素,整体的接种率可能仍有提升空间。然而,中国在强制性疫苗接种(如儿童的常规免疫项目)方面的成功经验,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公众对疫苗接种的整体态度和信任度。

四、 流感防控措施的执行力

早期干预和隔离: 一旦发现流感聚集性疫情或疑似流感爆发,中国的基层医疗机构和疾控部门能够迅速启动应对程序,对病例进行隔离、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健康监测,并对疫情发生场所进行消毒。
健康教育和公众参与: 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社区宣传栏等多种渠道,持续开展流感预防的健康教育,包括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咳嗽礼仪等。在疫情高发期,会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抗病毒药物的使用: 在医疗机构层面,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的可及性和规范使用也是流感控制的重要一环。

对比美日:

美日 在这些方面的执行也非常到位,拥有成熟的公共卫生指南和医疗实践规范。
中国可能的优势: 在大规模疫情面前,中国强大的行政干预能力和基层动员能力,可以确保某些措施(如临时性停课、社区封闭管理等)能够更快速、更普遍地得到执行,从而在早期阻断疫情的扩散。例如,在COVID19疫情中展现出的强力封锁和追踪能力,也为流感等其他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了经验和基础。

五、 流行病学特点和时间差

区域性差异: 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流感流行的时间和强度也会有所不同。这可能使得在某些时间点,全国范围内的流感活动强度相对较低,或者疫情主要集中在特定区域。
季节性优势: 虽然流感在全球范围内流行,但不同国家或地区受季节性影响的峰值可能有所不同。如果中国的流感季与美日等国在某些时间段上存在错峰,可能也会影响整体的数据对比。

需要注意的局限性和挑战:

数据可比性: 不同国家在流感病例报告、监测标准和数据统计方法上可能存在差异,直接比较数据需要谨慎。
隐匿性: 流感病例中有许多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可能未被完全纳入监测体系。
病毒变异: 流感病毒本身变异速度快,每年流行的优势株都可能不同,给防控带来持续挑战。
抗生素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问题对流感继发细菌感染的治疗也构成了威胁。

总结来说,中国在流感控制方面取得较好成效,主要归功于其:

1. 强大的国家级公共卫生体系和高效的执行力,能够迅速动员全国资源。
2. 广泛而深入的基层医疗卫生网络,构成了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3. 不断完善的流感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了对疫情变化的敏感性。
4. 持续推广的疫苗接种策略和不断提升的疫苗生产能力。
5. 以及在必要时能够实施的、覆盖面广的社会干预措施。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流感防控方面没有挑战。但与美日等国相比,其在集中领导、基层网络和动员能力上的独特优势,可能是在某些方面显得“控制得更好”的关键因素。同时,也需要认识到流感防控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的事,中国在流感控制上不如美国和日本。


美国CDC和中国CDC国家流感中心提供的都是真实数据,没有毛病。之所以病死率有这么大差异,主要是两国在判断标准上的不同。

中国计算的是流感直接死亡率,美国计算的是流感全因死亡率。我举个栗子,一位75岁的老年人,既往有高血压和慢阻肺,在感染流感后10天,因为慢阻肺加重出现呼衰死亡。这个患者在美国就算流感相关死亡,中国就不算。

客观来说,两种统计方法都有道理,学术界也存在争议,目前倾向于使用全因死亡率的更多一些。如果按照美国的算法,中国的65岁以上老年人的流感全因死亡率是75-186/10万人,跟美国和欧洲其实差不多。

为啥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因为90%的流感相关死亡都在65岁以上。


说完统计方法,再说如何控制的问题。

预防流感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流感疫苗。勤洗手、患者戴口罩也可以预防,但是预防效果远不如打疫苗。

当然流感疫苗也不是万能的,流感有很多类型,每年都会变化,流感疫苗的有效率大概在40%~60%之间。

就接种疫苗这一点,日本不少医生和流病专家经常批评日本在流感防控上做得不到位,流感疫苗接种率不如其他国家。

这是OECD国家65岁以上人群的流感接种率,2013年,日本的接种率是50%,没有达到OECD国家的平均线。

根据美国CDC的数据,2016-2017年美国未成年人的流感疫苗接种率是43%,成人是59%。


而中国内地的流感疫苗接种率不到是2%。


这个问题其实没什么好争论的,保护好自己和家人才是要紧事。如果你家里有以下人群,优先考虑接种流感疫苗。

1. 6个月~5岁儿童

2. 6个月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

3. 60岁及以上老年人

4. 慢性病患者、

5. 医务人员、

6. 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


建议最好在每年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一针大概100块钱上下。


你还有七个月的时间。

user avatar

您那是幻觉产生的自豪感。我们用喝酒举例:

A. 喝酒当场死在酒桌上了;

B. 喝晕了回家路上失足掉进河里淹死了;

C. 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把路人撞死了;

D. 长期过量饮酒导致酒精相关疾病最后病死了。

如果你说只有A才算是因酒致死,那自然很低;如果把BCD算上,数量就多得多了。

这不仅是统计指标选择的问题,要看哪个数字是领导喜欢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

网上有个数据,来自于一篇叫“Influenza-associated excessrespiratory mortality in China, 2010-15: a population-based study”的文章,分析2010~2011,2014~2015流感季,因流感相关的呼吸疾病死亡人数约88000人/年。

我是遵纪守法的良民,上不了Google Scholar,所以也给不出原文的链接了。

user avatar

没重视吧。

去年冬天某个时段,我儿子班级周一上课,至少有10来个同学请假,均有发烧、呕吐、肚子疼等明显的甲型流感的症状。然后这个流感就慢慢传染了全家,症状非常明显,非常难受,比一般的感冒严重的多。差不多一个星期才好,而且好了之后有明显的免疫力下降的症状,差不多一两个月才恢复。

今年新冠疫情导致学校关闭。我们家到现在一两个月了,没有得过一次感冒,就是小孩半夜没盖好被子也不会感冒。

通过这个疫情,希望学校和公共场合的流感控制要重视起来,别再搞带病上课上工了。

=======

硬广专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