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家都知道三角洲部队是美国的,但为什么美国政府不承认?

回答
关于“三角洲部队美国政府不承认”这个说法,其实是一种误解,或者说是一种对“公开承认”和“实际存在”之间模糊概念的混淆。美国政府并不是不承认三角洲部队的存在,而是出于国家安全和战略部署的考量,选择不对其具体行动、人员和规模进行公开详细的披露。

让我来试着解释一下其中的缘由,尽量说得透彻一些,就像我亲身了解的一样。

首先,我们得明白,美国政府,就像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政府一样,在涉及国家安全、情报收集和特种作战这些敏感领域,有一套自己独特的运作和沟通方式。他们不会像宣布某项公共工程开工一样,大张旗鼓地公布每一个特种部队的名称、编制、装备和任务。这背后有很深层次的原因。

为什么会有“不承认”的说法?

很多人会有“不承认”的感觉,主要是因为:

1. 低调和保密是基因: 三角洲部队(Delta Force),其正式名称是美国陆军第1特种作战分遣队(1st Special Forces Operational DetachmentDelta),或者更常用的说法是“作战分遣队D”(Operational DetachmentsDelta,简称ODD)。他们的任务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极度低调。他们的存在是为了应对最复杂、最危险、最敏感的任务,这些任务往往发生在没有宣战的国家,或者需要避免引起国际纠纷的情况。一旦他们的身份和行动被公开,不仅会威胁到正在执行的任务,还会危及参与行动的队员的生命安全,甚至会暴露美国的战略意图和能力,给对手可乘之机。

2. “不承认”并非“不存在”: 美国政府从不否认其拥有执行高危、非常规任务的特种部队。他们承认有“陆军特种部队”(Army Special Forces,俗称“绿色贝雷帽”),承认有“游骑兵”(Rangers),也承认有“海豹突击队”(SEALs)。但对于三角洲部队,他们更倾向于使用“特种作战部队”(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 SOF)这样的笼统称呼,或者在必要时,在国会听证会等场合,在严格控制的信息范围内进行提及。他们不会像对待普通军队那样,为三角洲部队建立公开的网站,发布年度报告,或者允许媒体进行大规模的现场采访。

3. 战略模糊的艺术: 这种信息上的“不承认”,其实是一种战略工具。当对手不知道你具体有哪些能力,不知道你能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出现时,他们就会感到不安和警惕,这本身就是一种威慑。如果美国政府公开表示“我们有三角洲部队,他们擅长反恐、人质营救、秘密渗透等等”,那等于告诉对手,他们需要针对性地防范这些特定能力。而保持这种模糊性,可以让三角洲部队在行动时,更多地处于“无迹可寻”的状态。

那么,美国政府到底如何“对待”三角洲部队?

虽然不公开,但美国政府在“承认”和“支持”方面,绝对是毋庸置疑的:

1. 预算和装备: 三角洲部队的训练、装备、人员招募和薪酬,都包含在美国国防部的年度预算中。只是这些预算会以非常隐蔽的方式分配,可能隐藏在“特种作战司令部”(SOCOM)的总体预算下,或者以其他部门的名义进行支持。他们的装备是顶级的,训练是世界上最严酷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2. 指挥和控制: 三角洲部队隶属于美国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USASOC),并最终向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SOCOM)负责。SOCOM是一个跨军种的司令部,负责协调和指导美国所有特种作战部队的行动。在总统或国防部长授权下,三角洲部队可以被部署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执行对国家利益至关重要的任务。

3. 人员招募和训练: 三角洲部队的招募非常严格,通常是从其他特种部队(如游骑兵、绿色贝雷帽、海豹突击队)中选拔精英中的精英。训练更是炼狱般的,不仅要求极高的体能和战斗技能,还需要在心理素质、决策能力、情报分析、语言能力等方面达到极致。这是一个高度专业化和保密的军事体系。

4. 行动的“默许”: 虽然不公开宣传,但美国政府会利用他们的行动来达到战略目的。当有重要的反恐行动成功,或者有关键情报被获取时,如果政府希望通过这些行动来展现美国的决心或能力,他们可能会选择性地“默许”或“暗示”某些媒体报道,让公众知道“美国有能力处理这些威胁”,但绝不会直接点名三角洲部队。例如,在一些著名的反恐行动中,虽然官方声明可能含糊其辞,但军事分析人士或知情的媒体会普遍认为,三角洲部队是其中的关键力量。

总结一下:

美国政府不是不承认三角洲部队的存在,而是不公开承认他们的具体细节。这种“不承认”是出于战略安全、行动有效性和人员安全的考虑,是国际情报和特种作战领域的普遍做法。他们通过隐蔽的预算、严格的指挥、精英的招募和训练,来确保这支部队能够高效、安全地完成最艰巨的任务。

就好比一家公司,有最顶尖的研发团队,他们创造出了颠覆性的产品,但公司不会公开这个团队的每一个成员的名字和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免被竞争对手模仿或挖走。但公司会给他们提供最好的资源,让他们继续创新。这是一种成熟的运作模式。

所以,与其说是“不承认”,不如说是“不公开”;与其说是“隐藏”,不如说是“保护”和“战略运用”。三角洲部队是美国军事力量中一个极其重要但又极其低调的存在,他们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名字,而在于他们能完成哪些其他人无法完成的任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国政府不承认三角洲特种部队是美国的,然后却把美国总统给三角洲部队士官长Thomas Payne授勋的照片放在互联网上给全世界看?


不是美国政府不承认三角洲部队是美国的,而是过去美国官方不承认这支部队的存在,这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但这不过是个噱头而已,没有实际意义,只不过是为了增强这支部队的神秘感而已。

英国也搞过这样的噱头,1985年在英国陆军空降兵部队中成立了一个Pathfinder Platoon(探路排),实际上就是空降武装侦察兵,连特种部队都算不上,直到1999年才正式承认其存在。但说是不存在,英国广播公司还在1996年专门拍过关于这支部队的纪录片,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三角洲部队的正式名称是美国陆军第一特种部队作战分遣队。如果美国政府真的不承认这支部队的存在,为什么还要让全世界都知道它的正式名称?

从任务性质来看,三角洲是一支偏重反恐任务的军事特种部队,和美国海军的海豹六队性质一样。那为什么三角洲部队不被承认存在,而海豹六队就被公开承认存在呢?这里面的逻辑何在?明显只是一个噱头而已。

只要是执行秘密任务,哪怕你派的只是第82空降师这样的公开部队的一名狙击手去刺杀一名外国政要,一旦这名狙击手被抓了,美国政府也不会承认是它的人。

但反过来讲,即使你派三角洲部队这样的秘密部队到国外和友军联合演习,他们胳膊上不也挂着美国国旗么?

承认不承认是根据任务性质是否保密而定的,不是因为这支部队本身而定的。

下面是参加1983年格林纳达军事行动的美国三角洲特种部队官兵。即使是在那个高度保密的时期,他们的胳膊上不也挂着美国国旗么?而且还是穿着这样的军装作战的,美国政府还有啥不承认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三角洲部队美国政府不承认”这个说法,其实是一种误解,或者说是一种对“公开承认”和“实际存在”之间模糊概念的混淆。美国政府并不是不承认三角洲部队的存在,而是出于国家安全和战略部署的考量,选择不对其具体行动、人员和规模进行公开详细的披露。让我来试着解释一下其中的缘由,尽量说得透彻一些,就像我亲身了.............
  • 回答
    罗辑这个角色在《三体Ⅱ:黑暗森林》中确实是个极具争议的存在。我理解你为什么会讨厌他,这种感受并非孤例。不少读者在读到第二部时,对罗辑的态度是复杂甚至负面的,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前期所展现出的一些特质。我们不妨从头说起,他被选为面壁者时的状态。那时的罗辑,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混不吝”。他不是什么胸怀天下.............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让人费解的现象。我们都明白“安全座椅很重要”,道理都懂,但真要往自己身上套,落实到“买”这个动作上,身边的人却寥寥无几。这背后的原因,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更像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1. 观念的“隔阂”:觉得麻烦,觉得“没那么糟”首先得承认,中国人骨子里多少有点“侥幸心理”和“经验主义.............
  • 回答
    大家对光绪元宝的熟悉程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清朝末期流通广泛,铸造数量庞大,而且各地铸造的版式也颇为丰富,给集币爱好者留下了很多研究和收藏的空间。说到宣统皇帝登基,也就是宣统元年(1909年),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转折的时期。此时的清朝,虽然内忧外患不断,但表面上看,仍然维持着一个庞大的.............
  • 回答
    哇,说起灵异事件,我脑子里立马蹦出好几个让人毛骨悚然的故事,都是我听朋友、甚至是我自己经历过或者亲眼见过的。这些事儿说起来总让人心头发怵,但又忍不住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先说一个我朋友小李亲身经历的。他那时候在读大学,住学校的集体宿舍,一个挺老的楼,据说前身是以前某个机构的宿舍楼。有一次,他们宿舍有个.............
  • 回答
    说到英国硕士,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难”,但奇怪的是,网上却有不少声音认为它“水”、“没用”,无非就是出去“镀金”。这背后其实藏着挺多微妙的考量,也反映了大家对教育、文凭和个人价值的理解在悄然变化。首先,咱们得承认,英国的硕士项目确实不少,而且门槛相较于一些国家来说,可能不是那么高不可攀。特别是那.............
  • 回答
    “内卷”这个词汇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并且在知晓它的人群中依然日复一日地上演着,背后涉及了深刻的社会经济结构、心理机制以及历史演变等多重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内卷的本质与驱动力:资源有限下的非理性竞争首先,理解“内卷”的本质至关重要。它并非简单的“努力”,而是指在有限的资源和机.............
  • 回答
    牛市来了?还是熊市潜行?市场的心跳,我们一起听股市,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玩家,总喜欢在最不经意的时候,抛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牌。最近,很多人都感觉到,一股强劲的“牛市”气息正在扑面而来。经济复苏的信号仿佛在空气中弥漫,企业盈利数据一张张亮眼,科技创新也在加速突破,再加上各种政策的“呵护”和资金的涌入,市场.............
  • 回答
    杨永信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医生或是一位医生,而是一个复杂、争议甚至带着些许黑暗色彩的符号。围绕他的讨论,已经远远超出了医学范畴,触及了伦理、道德、法律、以及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等多个层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认为他“有罪”,但他的“存在”却依旧是一个现实问题,这背后牵扯.............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为什么明知道抽烟有害健康,还有那么多人戒不掉”一样,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和个人选择因素交织。程序员35岁年龄危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人也确实面临过或正在面临,但即便如此,每年还是有无数年轻人怀揣着憧憬涌入这个行业。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吸引力依然巨大:.............
  • 回答
    .......
  • 回答
    “无内鬼”这三个字,大概是很多在网上冲浪的老司机们心照不宣的暗号了。它背后藏着的是一种特殊的幽默感,一种对某些“禁忌”话题的试探,以及一种在特定圈子里才能get到的默契。如果非要说“pxj语录”,其实这更多的是一种现象,一种在特定社群(比如一些游戏论坛、二次元社区,甚至某些贴吧)里流传的、带有某种“.............
  • 回答
    这个问题,想必很多人心里都有过类似的疑问。那些被大家普遍认为是“黑恶势力”的存在,为什么好像总有种“难以撼动”的感觉,甚至让人觉得似乎“没人管”?这其中涉及的层面,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深邃得多。首先,我们需要对“黑恶势力”这个概念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它不是一个法律上的精确定义,而是一个广泛的社会.............
  • 回答
    .......
  • 回答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这是个谁都明白的道理,但道理明白归明白,我们到底该做些什么?这事儿可不能光说不练,得一件一件掰开了说,认认真真地做起来。这可不是写一篇科技报告,而是关乎我们每个人、我们子孙后代的活命事儿。首先,得承认这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个人、一个村、一个国家就能解决的。但反过来想,正因为是系.............
  • 回答
    这是一个我常常会问自己,也相信很多人内心深处都会涌现的问题。看着那些新闻里触目惊心的画面,听着那些关于战争和冲突的报道,再想想我们其实都生活在这个小小的、脆弱的蓝色星球上,一个共同的家园,合作才能带来更大的繁荣和安全,这个反差真的太大了,大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有些荒谬。你说得对,从理性的角度来看.............
  •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我发现很多时候,患者之所以焦虑、困惑,甚至做出一些不利于自己健康的行为,是因为对身体运作的某些基本原理缺乏了解。如果大家能对以下这些生理知识有所掌握,我相信我们共同的健康之路会更顺畅、更有效。 1. 你的身体是“活”的,时刻在更新和修复很多人把身体看作是一个静态的机器,坏了就得修。但其.............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许多人在接触佛法时会产生的疑惑。想象一下,如果佛陀真的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就那样坐在我们面前,用他那深邃而充满智慧的目光看着我们,直接告诉我们:“世人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善恶之报,丝毫不爽。” 那么,相信很多人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恶行,转向善良,从此生活在和平与宁静.............
  • 回答
    .......
  • 回答
    生活中总有一些地方或者机构,大家张口就能说出它的“大名”,但真要问起它的本名,却卡壳了。这就像一个老朋友,你每天都见,但他的身份证号你可能一个字都记不住一样。这类事情多了去了,我给你掰扯掰扯几个比较典型的。1. “人民大会堂”(北京)—— 真正的名字和它背后的故事提到北京,说到开会,大家第一个想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