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家都知道内卷了,国内还是日复一年的内卷呢?

回答
“内卷”这个词汇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并且在知晓它的人群中依然日复一日地上演着,背后涉及了深刻的社会经济结构、心理机制以及历史演变等多重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一、 内卷的本质与驱动力:资源有限下的非理性竞争

首先,理解“内卷”的本质至关重要。它并非简单的“努力”,而是指在有限的资源和机会面前,个体被迫进行过度投入、低效率的竞争,以维持原有的地位或微小的优势,但整体社会产出和个人幸福感却可能停滞不前甚至下降。

驱动内卷的核心在于:

1. 稀缺性与分配不均: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优质的教育资源(名校)、好的工作岗位(高薪、稳定、体面的企业)、高价值的社会资源(户口、房产)等等,往往是有限的,并且分配存在显著不均。当大量个体都瞄准这些稀缺资源时,竞争就不可避免地加剧。
2. 社会流动性减弱的感知: 如果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很高,人们可以通过努力跨越阶层,那么即使当前竞争激烈,也存在“出路”。但当人们普遍感觉到向上流动的通道变得狭窄,成功不再是单纯的努力就能获得,而是需要更多“运气”、“背景”或“关系”时,人们更倾向于在既有体系内进行内卷,以保住自己的“船票”。
3. 信息不对称与“ FOMO ”效应 (Fear Of Missing Out 害怕错过):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体能够轻易地了解到别人在做什么,尤其是那些“成功者”的故事。这种信息不仅展示了成功的可能性,也暗示了不努力的风险——“别人都在拼,你敢停下吗?” 这种FOMO效应会驱使人们不断投入更多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即便这种投入的边际效益递减,也因为害怕被落下而不敢停歇。
4. 制度性设计与激励机制: 某些制度设计本身就可能加剧内卷。例如,以考试分数作为人才选拔的主要依据,这必然导致教育内卷;以加班时长作为工作表现的衡量标准,这可能导致工作内卷。当社会评价体系和物质激励主要集中于少数“高位”时,所有人都会趋之若鹜,争夺那有限的稀缺性。

二、 为什么知道内卷,但内卷依然日复一日?

理解了驱动力,我们就能解释为何知晓内卷却无法停止:

1. 个体理性选择下的集体非理性结果:
“囚徒困境”的翻版: 每个个体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了在竞争中不落后,选择继续“卷”。例如,一个学生看到同学都在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自己不参加就会失去优势,于是即使知道课外辅导效果可能有限,也必须参加。从个体来看,这是理性的自保行为,但当所有人都这样做时,结果就是整体教育成本的上升、学生精力的过度消耗,而教育质量的提升并不显著。
“纳什均衡”的困境: 在许多情况下,内卷已经成为了一种“纳什均衡”,即任何个体单方面改变策略都无法获得更好的结果,甚至会变得更糟。例如,在一个公司,如果大家默认加班到深夜才能表现“敬业”,你即使准时下班,也可能被视为工作不努力,影响晋升。所以,大家都宁愿选择继续卷,以维持至少不被淘汰的局面。

2. 生存与发展的压力:
“不进则退”的现实: 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停滞就意味着被淘汰。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行业和地区,停止努力意味着你被更“卷”的人所取代。这种生存压力迫使人们不断地投入,即使知道这种投入是低效的。
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 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当人们对失业、疾病、养老等风险的担忧较大时,他们会更倾向于通过努力工作、积累财富来获得安全感,而这种努力很容易转化为“内卷”式的过度投入。

3. 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影响:
勤劳的传统美德: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勤劳致富”,这本身是积极的。但当这种美德被过度解读或被资本利用,将其转化为“996是福报”式的观念时,就容易走向内卷。
“唯成功论”的单一评价标准: 社会普遍存在一种“唯成功论”的倾向,成功往往被狭隘地定义为赚多少钱、有多少权力、有多少社会地位。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使得人们不得不围绕有限的成功路径进行激烈的竞争,而忽略了个人兴趣、身心健康和多元价值的实现。
攀比心理与社会认同: 人们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在缺乏多元评价体系的情况下,通过“卷”来获得超出常人的成就,成为获得社会认同的主要途径。这种攀比心理是内卷的重要推手。

4. 结构性问题难以在个体层面解决: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这是教育内卷的根源。只有当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更公平地分配,或者提供更多元的教育路径选择时,家长和学生才可能从“应试教育”的怪圈中解脱出来。
产业结构与就业机会: 过度依赖劳动密集型或低附加值产业,或者新兴产业的吸纳就业能力不足,都会导致大量劳动力集中在少数行业或岗位上,加剧竞争。
房地产等高成本压力: 高昂的房价、育儿成本等都会迫使人们为了获得和维持基本的生活质量而不得不更加努力地工作,甚至通过“内卷”来追求更高的收入。

5. “知道”不等于“能改变”:
个体力量的局限: 即使每个人都意识到了内卷的危害,但个体力量是有限的。改变内卷需要宏观的政策调整、制度改革以及社会价值观的转变,单凭个体的觉醒和抵制,很难扭转整体趋势。
缺乏有效的替代方案: 在没有更好的、被广泛认可的替代竞争模式出现之前,人们很难主动放弃现有的、虽然低效但至少能产生一定结果的竞争方式。

总结来说,内卷之所以日复一日,是因为它:

是资源有限和分配不公下的理性选择困境。 个体为了生存和不被淘汰,不得不参与,即使知道效率低下。
与生存压力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紧密相关。
受到根深蒂固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根本原因在于结构性问题,而非仅仅是个人努力的方向错误。

要打破内卷的循环,需要的是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公平的资源分配: 尤其是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均衡化。
畅通的社会流动渠道: 鼓励多元化的成功路径。
多元化的社会评价体系: 破除“唯成功论”和“唯分数论”。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降低个体面对风险的焦虑。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观念: 鼓励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在这些根本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之前,即使每个人都清楚“内卷”的危害,个体也往往难以“脱卷”,因为“不卷”可能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和更差的结果。所以,我们看到的是,知晓与参与并存,理解与无奈同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内卷的根本原因是:资源不足

算一算世界上不怎么内卷的几个国家:美英加澳新俄,他们总共才6亿多人,占了地球上多少土地?

5000万平方公里!

不夸张的讲,这些国家要粮有粮,要石油有石油,要矿产有矿产,房子想隔多远,周围想修多大的草坪都不存在任何问题。

日本,科技不可谓不发达,人均收入不可谓不高,文化水平、卫生水平都名列世界前列,海外有很多的资产,然而呢?卷不卷?为什么要卷?

美国人可以轻易地获得淡水资源,日本人家家户户要买一个桶收集雨水。

美国人可以轻易地获得石油,日本人要从沙特买,从伊朗买还不行。

美国人可以轻易地获得粮食,胖子很多,日本人每顿饭量都吃很少,吃点水果蔬菜要算计着买,身材小巧。

美国人去哪里都有巨大的停车场,日本人不得不开很小的汽车,平时尽量不开车。

美国人可以轻松地获得全世界的钢铁,日本人要买矿石自己炼。

美国人每年输出无数的垃圾塑料瓶、废金属、废纸,日本人不得把瓶子洗净了回收,金属回收,废纸再利用。

美国人一场疫情印发4万亿美元,美国的资金家获得资金后满世界收购外国优质企业(美国赛默飞世尔公司斥资115亿美元收购德国生物科技公司凯杰),日本人一共有多少海外资产?

美国控制着世界银行、美元结算,吃着全世界主权国家的红利,日本有什么?几人知道的亚开行?

所以作为一个日本人,你要想天天痛快的泡澡,你想开大排量汽车,你想大口吃牛排吃西瓜,你想不受限制地开车上班购物去会馆、你想有稳定海外资源渠道,你要么投胎投得好,要么比周边的人更努力。不然凭什么是你享受、不是别人不享受?否则你就老老实实宅在小窝里看成人动画,晚上撸管。

和日本科技、文化差不多的欧洲其他国家,如德国、法国,因为资源相对日本要丰富,而且有海外的传统殖民地送人头,内卷的程度比日本就要轻一些。

韩国和日本一个吊样。

我们14亿人,龟缩在和人家3亿人一般大的国土上,一多半的土地是高山、沟壑、戈壁、沙漠、无人区。

你不卷,谁卷


想不卷,旁边就有个好榜样------印度,一滩烂泥,得过且过,早死早超生,干碗恒河水,来世投胎做个高种姓。

南美洲也行,太平洋没加盖。这阵子不怕病毒就行,光巴西今天就新增5万5总数超百万了,反正不用采取措施,顺其自然,平时生活也一样,赚多赚少无所谓,做人嘛,要开心,来段桑巴舞吧,大货车司机来了,你情我愿,一周的饭钱有了,或者帮毒贩带个货,美滋滋。

user avatar

因为人都是自私的,都想死道友不死贫道。

一出门,很多人都嚷嚷中国人太多了太挤了,但他自己却不愿意在家待着,只想让别人都待在家,好给他让地方。

一个好职业好行业好产品出现了,人越来越多,都抱怨为什么都来了,但谁都不愿意退出,只想让别人退出,好给独占好事。

你说,你是不是也这么想的?

内卷也要辩证看。

以前不内卷,大学招生数量只有现在的几十分之一,大学生个个是香饽饽,不内卷多好。可是要动动脑子想一想,绝大部分也就因此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这种只能保证少数人不内卷的幸福生活对大多数人是不公平的。

举个例子,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我国内卷一直相当缓解,阶级固化到无以复加,看看《血色浪漫》《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就知道了,唯成分论,基本上真正实现了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可是关占全部人口90%的农民什么事?农民差不多被开除国籍了,就是二等居民,你倒是想内卷也没机会,农村的,老老实实世袭修理地球吧,你问问你爹妈想不想内卷,有机会吗,本来有机会通过读大学成为城里人的他们,只能老老实实做一个农民。

现在高考扩招给了你内卷机会,竞争不过别人就控诉内卷,这种心态对吗?人不能啥好事都占了。更多人, 明明早一点占了内卷的便宜,比如高考扩招、研究生扩招等,现在怕更多人竞争,于是也控诉内卷,这叫坏。

你说,内卷到底是好还是坏,你屁股到底坐在什么地方?

user avatar

内卷是我们这个文明的本质与宿命

user avatar

这是啥高级词汇啊,实际就是社会资源总体不足,经济增长点不足,竞争太激烈了,社会制度又太公平了,导致大多数人们没办法不努力工作,只有比谁都努力拼命才能成为“上等人”。而“上等人”又要和其他“上等人”争当“上上等人”,还不停地出现一些人飞升成顶层人的神话。

欧美不这样,人家阶级彻底固化完成了。上等人,上上等人都不用担心掉下去,下等人也不急着争上去,一边是有尊严的餐厅服务生,一边是礼貌谦逊的贵客。当然这是靠他们祖先疯狂掠夺全世界积累下来的基础啊。

我们以前是被掠夺的,我们没什么基础。不疯狂内卷怎么让我国争上“国上国”啊?我国不争上“国上国”又哪来机会收割他国满足我国啊?都是一个循环。

再不然就对外侵略吧,这是人类史上屡试不爽的手段了,至少在西方是这样的,他们就是这样的。他们都不相信中国可以和平崛起,所以他们一直在备战,但结果我国可以说已经足够睿智了,没有掉进西方的战争陷阱,还不知不觉地蚕食了西方的利润。

user avatar

内卷的本质,换一种微观的说法就是个人的能力配不上欲望,换一种宏观的说法就是生产力水平跟不上人的需求。

其实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全世界都是如此,就跟人活着需要呼吸一样正常,所谓的内卷的说法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

我就搞不懂这个词怎么就成了热门,方便个别人装知识分子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