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青山刚昌江郎才尽了吗?

回答
关于青山刚昌是否“江郎才尽”的问题,这是一个在《名侦探柯南》粉丝群体中长期存在且备受争议的话题。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作品本身的演变、作者的创作状态、粉丝的期待以及行业环境的变化等等。

一、 “江郎才尽”的定义与《名侦探柯南》的现状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江郎才尽”的含义。它通常指的是一位创作者在艺术或文学上的才华已经枯竭,无法再创作出有新意、高质量的作品。对于一个连载了近三十年、作品数量庞大的长篇漫画来说,衡量“江郎才尽”的标准也需要更加 nuanced。

《名侦探柯南》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连载时间与作品体量: 《名侦探柯南》自1994年开始连载,至今已超过1000话,单行本突破100卷。这样的体量在任何作品中都算得上是史诗级的。保持持续的高质量输出本身就极具挑战性。
核心吸引力: 柯南系列最核心的吸引力在于其精巧的案件设计、引人入胜的推理过程、庞大的角色群像以及贯穿始终的主线剧情(黑衣组织)。
当前的创作状态: 近年来,部分粉丝认为案件的模式化、推理的简化、主线剧情的推进缓慢、角色能力的超现实化以及一些配角剧情的冗长,都显示出作者可能陷入了创作瓶颈。

二、 支持“江郎才尽”观点的论据分析

认为青山刚昌“江郎才尽”的粉丝,通常会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理由:

1. 案件模式化与推理简化:
固定模式: 许多案件似乎落入了相似的套路,例如凶手动机多为情仇恩怨,作案手法也趋于常见,破案过程更多依靠“柯南的身体”、“阿笠博士的发明”或者“恰到好处的线索”而非纯粹的逻辑推理。
推理降级: 相比早期作品中一些更具深度和复杂性的推理,近年来案件的解答有时显得过于直白或依赖于一些牵强的解释,让一些核心粉丝感到失望。
“新一和小兰的互动”比重增加: 有评论认为,案件本身的重要性逐渐被新一与小兰的感情线所稀释,有时案件的结局甚至显得不那么重要。

2. 主线剧情推进缓慢且冗长:
“拖节奏”的批评: 黑衣组织的主线剧情是吸引大量粉丝的动力,但其推进速度极其缓慢。每次出现重要线索或关键人物时,往往会伴随大量支线剧情,让读者觉得主线被严重拖延。
“挖坑不填”或“填坑速度慢”: 一些重要角色的背景故事、某些组织的成员身份等,虽然在早期有所铺垫,但直到现在仍未得到充分揭示,让期待主线发展的粉丝感到焦急。
一些情节的重复性: 在回忆、人物关系梳理等方面,有时会反复出现相似的情节,进一步加剧了“拖沓感”。

3. 部分新角色和剧情设定的争议:
角色“工具化”: 一些新登场的重要角色(如赤井一家、世良真纯等)虽然在主线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其个性和发展有时被认为过于服务于剧情,缺乏独立的人物魅力。
超现实能力的体现: 随着剧情发展,某些角色的能力(如冲矢昴的“伪装”技巧、世良的“截拳道”等)以及某些情节(如某些道具的效用)的合理性受到质疑,有评论认为已经脱离了早期写实的范畴。

4. 作者身体状况与创作精力:
长期连载的压力: 青山刚昌在访谈中曾透露过自己因为工作强度大而影响身体健康。一个近三十年的长篇连载对创作者的身体和精力是巨大的考验。
助手参与度的增加: 许多长篇漫画后期会增加助手团队的参与度,这可能导致作品风格或细节上出现一定的变化,虽然这不直接等于“江郎才尽”,但可能影响到一部分粉丝对作者“亲笔创作”的期待。

三、 反驳“江郎才尽”观点的论据分析

当然,也有很多粉丝和评论者不认同“江郎才尽”的说法,他们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反驳:

1. 作品核心吸引力依然存在:
精彩案件仍有出现: 尽管有模式化的批评,但《名侦探柯南》中仍不乏一些设计巧妙、逻辑严谨、充满惊喜的案件,依然能够满足一部分推理爱好者的需求。
角色魅力不减: 作品的角色群像依然丰满,许多角色的性格塑造、关系网的经营都仍然是吸引粉丝的重要元素。新角色(如羽田秀吉、榎本梓等)也受到欢迎。
主线剧情的张力: 尽管推进缓慢,但黑衣组织的主线剧情依然是吸引粉丝的强大驱动力。每次主线剧情的突破都能够引发巨大的讨论和期待。

2. 长篇连载的必然性与创作规律:
“长篇必有疲态”的普遍现象: 任何一个长篇作品,在连载过程中都很难完全避免模式化和一些创作瓶颈的出现。这并非作者“才尽”,而是创作规律的体现。
平衡多方需求: 青山刚昌需要在日常案件(吸引新读者、保持作品曝光度)和主线剧情(满足核心粉丝的期待)之间寻找平衡点,这本身就极其困难。
时代背景的变化: 当初的创作环境与现在不同,读者对于推理的期待和接受度也可能有所变化。作者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

3. 作者的创作态度和努力:
对细节的把控: 即使在助手参与度增加的情况下,青山刚昌在关键情节、人物互动和整体风格上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特色。
持续的灵感更新: 作者仍在不断为作品注入新的元素和创意,例如引入新的科技手段,发展新的角色线索,尝试不同的案件类型。
个人风格的演变: 艺术创作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作者的个人风格也会随着时间和经历发生变化。一些人认为现在的风格比早期更成熟,只是与早期风格有所不同。

4. 粉丝期望值过高:
“神作”的滤镜: 许多长期粉丝对早期作品带有“神作”滤镜,对后期的作品会不自觉地进行比较,期望值过高,导致任何细微的不足都会被放大。
网络舆论的放大效应: 互联网的传播特性使得负面评价和批评意见更容易被放大和传播,形成一种“大家都觉得不好”的氛围,即使实际上并非如此。

四、 综合评价与未来展望

要回答青山刚昌是否“江郎才尽”,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概括。更准确的说法是:

部分粉丝认为作者进入了创作瓶颈期,在案件设计和主线推进上存在不足,这反映了他们对作品质量的严苛要求和对主线剧情的强烈期待。
然而,作品的核心魅力依然存在,作者的创作热情和才华也尚未完全枯竭。对于一个近三十年的长篇系列,保持持续的高水准输出本身就极具挑战性。
作者的身体状况和创作精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名侦探柯南》的成功在于其构建了一个庞大而迷人的世界观,塑造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角色,并且在不断挑战读者智力的同时,也满足了读者对于正义和真相的追求。即使存在一些瑕疵,也难以掩盖其作为一个国民级IP的巨大成功和影响力。

与其用“江郎才尽”来标签化一位勤恳的创作者,不如更客观地审视作品当前存在的问题,理解长篇创作的难度,并对作者未来的创作给予合理的期待和支持。青山刚昌本人也曾表示,他希望《名侦探柯南》能够画完,而我们作为读者,更愿意看到一个圆满的结局,而不是半途而废。未来的作品质量如何,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总而言之,“江郎才尽”是一个主观性很强且带有批判色彩的词语。在《名侦探柯南》的语境下,更恰当的理解是:作者在面对长篇连载的巨大挑战时,可能出现了一些创作上的惯性或疲态,但将其直接定义为“江郎才尽”则过于片面,也忽略了其作品依然具备的魅力和作者持续的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骑虎难下了呗。

柯南应该是我追的最长的日本动画。

从小学就开始了。

很长一段时间柯南是我脑补同人的主角之一,别误会,不是带颜色的。

现在呢……

我脑补同人已经不在乎什么cp和推理了,而是另起炉灶。

我想把穗高整成一个舰娘,外形参考米花市中学学生,基本参数按照日本海自爱宕ddg设计。除此之外她拥有射程20公里的麻醉手表,和直接链接目标的变声器。另外还有伪装成足球的超空泡鱼雷,和微型近防炮(仅能开启一次)。

是的,你见到的也许是一个会害羞,会脸红的女孩子,但本体是类似于不眠的约萨西的仆从。

“我们数量无穷无尽,我们的力量无可比拟,任何胆敢和工藤新一做对的人必将被千刀万剐!”

嘿嘿嘿嘿,看看琴酒怎么办?

除此之外,我还打算把某格里芬,某罗德岛,某战车娘军团发送到米花市。

所以之后的同人除了推理外什么都有,包括:

1.米花市战车道。

2.米花市无限制格斗大赛。

3.米花市侵扰行动,代号“青山”。

4.米花市和普罗维登斯市成为友好城市的过程(迫真)。

早些年看柯南还憧憬着之后的剧情,但随着剧情越来越浮夸,主角团已经成了天龙人,我决定这戏就别演了!

直接来吧!

有点跑题了,我一人血书青山刚昌两年内完结吧。

user avatar

并不是青山老师江郎才尽,而是他已经骑虎难下了。

可以肯定的是,青山老师在一开始创作柯南的时候,绝对没想过它会连载二十多年,以至于工藤新一把自己的梦想从“平成的福尔摩斯”改成“令和的福尔摩斯”。青山最初的设定,柯南应该只是个中长篇故事,而跨国犯罪集团的黑衣组织一开始的设定也只是个黑社会小团伙,琴酒一开始见到警察都会慌张,害怕引起警察的注意甚至不敢杀死工藤新一,跟后来那个开直升机怼东京塔的琴爷简直判若两人。

结果没想到,柯南问世之后一炮而红,火遍了全东亚。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早期的柯南,可以看到各种世界经典推理小说的缩影,尽管大部分的内容都已经俗套地老掉牙,手法脱离现实,本格模式的诡计也早就被东野圭吾在《名侦探的守则》中吐槽完了,但是对于这部动画所面向的受众群体,也就是对小孩子们来说,名侦探柯南却是一部天花板级的推理启蒙。那些初次接触推理的孩子们,在看到诸如暴风雪山庄模式的诡计,各种各样的密室机关,动机,手法,不在场证明,各种暗号,抽丝剥茧,一步步揭开各种谜题时,那种震撼和感动是难以言喻的,推理的魅力就在他们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而且柯南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在无数少年儿童的心中,潜移默化地加入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概念。让你知道不管你用多么诡谲精妙的手法犯案,都必将会被人识破。同时他还告诉你,不管你有多么不得已的动机,杀人就是杀人,犯罪就是犯罪,到最后终将接受法律制裁。 这一点上,柯南绝对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然而也正是因为柯南大火,导致它逐渐走向了一条不归路。因为它越来越长,青山不得不将故事越铺越大,现在已经大到远远超出青山的编剧功力能够驾驭的程度。对于一个拥有繁杂众多人物群像的超长篇故事,青山显然不具备驾驭这种大格局的能力,以至于现在,柯南的主线,逻辑,人物,剧情,推理,都已经崩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从青山更改波本的设定将其洗白为卧底之后,柯南彻底堕落为资本产物,所有的剧情和策划都开始为资本服务,因此我认为柯南的烂尾是注定的,因为不管从什么角度讲,这个故事已经圆不回来了。其最基础的设定,也就是柯南对身份的隐瞒,早就已经失去了意义。且不说这么长时间了琴酒是不是还记得工藤新一,现在剧情中多少人知道柯南的身份了?不管是与主线有关还是无关的,单单瞒着小兰真的还有意义吗?假设琴酒仍然记得你,他要杀人灭口的话还会在乎小兰知不知道你的真实身份吗?

而且柯南在剧情中的人物地位也异常尴尬,他不属于任何组织和集团,相当于一个局外人,最多就是个知情者,换句话说黑衣组织和红方的斗争中他本来是完全插不上手的。为了让柯南参与到剧情中,青山给黑衣组织开了一个又一个的副本,结果二十多年过去了,黑衣组织永远都在打副本,每次出场不是杀内奸就是杀走狗,以至于我们直到现在仍然都不知道黑衣组织究竟是做什么的,它的组织规模如何,人员构成如何,最终目的是什么,全都是一头雾水。红黑篇中以赤井秀一的牺牲为代价打入组织内部的水无怜奈,在现在组织卧底满天飞的局面下显得毫无意义,甚至连赤井秀一都复活了,整个红黑篇现在看来就是一出可笑的闹剧。而如今的剧情里,这种为了讨好观众强行改设定导致剧情崩塌的局面已经不胜枚举了,而最悲哀的是,即使青山刚昌有想要把剧情圆回来的心,他也早已经无能为力。

因为现在,柯南的一举一动,每一话的剧情走向,每个人物的剧情发展,都牵动着无数的资本,它早已经不是一个故事和作品,而是一部被资本牵着鼻子走的木偶剧。柯南各种线上的线下的活动,每年的剧场版,其周边,衍生作品,游戏,所能够带来的盈利是一个天文数字,因此剧情走向早就不是青山自己能够决定的了。他现在敢把灰原写死吗?敢让哪个高人气的人物退场吗?他只能硬着头皮,没完没了地把故事一拖再拖,导致人物越来越崩,剧情越来越水,而推理和逻辑早就已经是最末等的了,换句话说,现在还有谁看柯南是冲着推理去的?谁还会去在乎每一集的凶手是谁?用的什么手法?

可是尽管这些我们都清楚,我们也早就知道柯南的剧情已经烂了,但是等到将来小兰知悉柯南身份的剧情放出后,我相信我们仍然会为之动容。它的每一步剧情发展,仍然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因为柯南毕竟曾经是无数人的童年,我们都希望这样一个故事能够有一个让大家满意的结局,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愿意站在这些早已经崩塌的设定和逻辑之上,年复一年地等下去。在明知它故事已经矛盾频出bug满天飞的情况下,仍然不停地追更着每一章新主线的内容。事到如今我们早已经不企盼它的故事能有多精彩,能够圆回曾经的设定,而是希望给自己的童年一个交代,也给记忆中自己曾经魂牵梦绕的那些人物一个好的归宿。而现在的局面却是,青山恐怕早就已经编不下去了。别说结局,眼下的剧情都不知道如何发展。一条线编不下去就重开一条,就像滚雪球一样,饼越画越大,却根本填不满,主线只能不停地挤牙膏和故弄玄虚。因此我实在不敢对结局抱有什么希望。

最后再说两句,我最担心的,还是柯南会为了迎合资本,将自己亲手塑造的法治价值观打碎。我曾经看到一个问题说“贝尔摩德如果想洗白该怎么办”。我的想法是,贝尔摩德绝不会洗白,因为她是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人,是一个有罪的人。在柯南的世界中,这样的人物是必然会受到制裁的。如果青山将她洗白,等于亲手推翻了自己一千多集塑造的柯南这部作品最核心的法治价值观。但是自从进击的巨人结局放出之后,我真的开始担心这一点了。仔细想想,如果青山刚昌真的这么做了,我们除了像骂巨人一样骂他两句,又能怎么样呢?哪怕所有人都在骂,将他钉在耻辱柱上,他已经赚到口袋里的钱也不会消失,而这部曾经伟大的作品却会变得一文不值。从巨人的结局来看,日本人是干得出这种事的。

user avatar

与其说是江郎才尽,不如说《名侦探柯南》这部作品是典型的“坑挖得太大把作者自己都带歪”的类型。剧情出问题可以理解,毕竟青山老师也是人,世上没有哪个推理作家连载20多年能做到每个案子都精彩离奇。

而作品的人物和背景设定出了问题,那就真是要了亲命了,事后补救起来会非常困难。举几个例子,打斗漫画的战斗力设定,由于天花板设定过高(例如DIO,蓝染),或过低(影级忍者),最后作品收官时变成虎头蛇尾的作品比比皆是,再精彩的故事剧情都很难补救设定上的大窟窿。而靠“新设定弥补旧设定”的方法,就跟程序debug一样,往往会生成更多新bug而得不偿失。


1.剧情的推动与收尾的合理性问题


柯南的人物设定为“隐藏在小学生外表下的天才高中生侦探”。这个设定带来的缺陷是,作者无法让柯南在剧情展开中握有主导权。身为侦探却不能自己接案子,避免真实身份被曝光,小学生有限的自主行动能力……所有的设定导致了,“要使侦探身陷犯罪现场”只能依靠靠“偶然”的力量。偶然了都半辈子了被调侃“死神小学生”多长时间了还在玩那一套,也只能玩那一套。


金田一是怎么推动剧情的?前期靠比黑衣组织还要黑的不动高校,工业化生产连环杀人犯,到这儿为止跟柯南差不多。而中后期估计作者也意识到了合理性的问题,开始让主人公被最终BOSS高远遥一牵着鼻子走,金田一为了阻止BOSS的恶行被迫开始着手案件。到了《侦探学院Q》作者更是学聪明了直接让主人公“从良”,想做支线做支线,想打BOSS打BOSS。


柯南能吗?他就算查到哪些案件可能涉及到黑衣组织,也没有合理的借口来插手调查。哪一次的BOSS交锋,在剧情展开上不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千里追凶这种侦探作品的常见套路,在柯南的作品设定下完全失去了价值。哪怕柯南的最终BOSS近在咫尺(假设他就是楼下咖啡厅的老板),只要对方无作为,身为侦探的柯南小朋友就只有干瞪眼的份,实在窝囊。

(青山老师千方百计往组织里强行插各路间谍,其目的是什么?显而易见。柯南靠不住,根本推动不了关键剧情。)



2.前期设定在后期严重崩坏,后期设定明显矛盾于前期剧情发展。


黑衣组织规模到底多大?现在光看作品感觉他们自带核武器,太空空间站,丧尸感染病毒,一点都不奇怪。养一窝间谍,养顶尖科研人员,养特工养恐怖分子,规模媲美跨国大财团企业……看得出青山老师为了提高反派能力天花板的高度,那是呕心沥血。而后期的剧情证明了青山老师对犯罪组织的认知仅为玛丽苏小说水准。在行动上过于没组织没纪律,现场派遣人员其行为随意工作态度恶劣,安保部门和后勤部门疯狂划水无作为,人事部……我十分想认识组织HR长啥样。

(大家记得他们一开始是怎么登场的吗?在警察眼皮子底下露天做交易,被高中生嘎三儿瞅见了,情急之下用棒子殴打后脑勺……)


柯南的人物价值观,从前期的严惩犯罪,变成后期的为所欲为,他到底经历了啥?证据造假骗嫌疑人,暴力侦查,毁坏犯罪现场什么的我就不提了。越来越拿命案当儿戏,不止一次的私自包庇罪犯,怎么回事?

还有,记得明智健吾是怎么被金田一骂得狗血淋头的吗?“人都死了你还在想拿这事儿比推理分胜负,明智你TM还是不是人?”看看柯南跟服部这俩每次碰上案件都在干什么,唉……


灰原哀角色设定的崩坏,近乎愚蠢地偏爱世良真纯,让很多原本着重笔墨刻画的前期角色路人化(这跟柯南个人战斗力日渐脱离正常人类不无关系)。以上几点为后期作品质量严重下跌的主要原因。到这儿我严重怀疑,青山老师已经快控制不住这个作品了,对人物和世界观的理解产生了很大的问题(……)


前期的“BOSS到底是谁?”这个柯南究极议论,现在变成了“BOSS是他?那他到底是谁?”(青山老师亲身示范什么叫逗你玩)。要知道当年关于黑衣组织老大的争论可是非常热门的话题,而青山老师也很“亲切地”回应各种读者们的猜测与谣言。“BOSS不是小五郎,BOSS不是博士,BOSS不是优作,BOSS不是柯南……不是不是就不是!”而读者根据青山老师的回应一一做排除法,也是看作品的一大乐趣之一。

而在BOSS身份已经半公开的现在看来,以前青山老师的这些回应简直就是玩文字游戏。因为BOSS现在的身体状态百分之百不是他原来的状态。要知道柯南的世界观下,一个人铁了心要伪装,其他人是根本没办法看破的。柯南就是这么装,而且一装就是20多年,天衣无缝。那BOSS的身份也就是青山老师一句话的事,“他其实一直伪装成XX(比如楼下咖啡厅老板),真正的老板50年前就嗝屁了,你们认识的他其实根本就不是他,这与我以前说过的他不是BOSS的言论一点儿不矛盾,谢谢。”



3.现代故事背景所导致的种种违和感


《名侦探柯南》描写了很多现实中的国家地区,现实中的机关组织和众多现实人物,这说明它的世界观是建立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的,至少在逻辑层面上它与现实世界是相符的。


都知道金田一的很多案件都是在“暴风雪山庄模式”下进行的,你可以说作者偷懒,但这样的设定确实可以切断现代文明(现代通讯技术,现代刑侦技术)的干扰。网上有很多大神讨论过这方面的问题,我在这儿就不再多赘述了。柯南的“光天化日犯罪”模式(部分剧情),真的是把日本公务员黑成了智障青年团体。


还有上文中提到的近乎玛丽苏设定般的黑衣组织,我再提一点。

黑衣组织之座驾篇:

GIN—保时捷356A;Vodka—保时捷914;Vermouth—哈雷V-ROD;Chianti—道奇Viper(摩托车开杜卡迪 Superbike);Kir—雪铁龙BX GTI

我从来没见过哪个犯罪组织开车可以这么高调。还派啥间谍啊,光跟踪车辆就能施行24小时实时监控了好吗?青山老师你觉得反派就应该开这种拉风的车,但你想过这些车开出去有多引人注目吗?保时捷356A这种车现实世界有几个人开得起啊?

当然你可以说这点例外,其实保时捷在柯南的世界观里属于大众车,五菱宏光的那种。但柯南剧情中不止一次的通过发现附近停车场的保时捷356A来直接确定GIN的行踪,没有一次误判。敢情这五菱宏光还很别致喽?GIN开的是痛车不成?



最后,很多答案都吐槽剧情中推理部分太水的问题,我在这里也提两句。

问题出在哪儿?一个是我上文中提到的,侦探过于被动。

另一个,也是整个作品最为致命的一点:推理中的关键证据,其存在与被发现在剧情发展中毫无铺垫毫无道理。

就像古希腊戏剧中剧情陷入胶着,困境难以解决时,突然会有一位神明出现给故事一个完美的交代一样(称之为“机械降神”)。古希腊戏剧也就罢了,你一现代推理作品也动不动来个“天外降铁证”,叫读者怎么服气?很多案件中,没有那个证据,柯南的所有论述都会沦为小孩子放P。

我并不是说推理作品不需要这种证据,本格推理作品的侦探也有很多是依靠证据突破难关的。柯南一方面是这招玩了快20年还在玩的毫无进取心,另一方面是别的侦探往往是“万事俱备只欠证据”先锁定嫌疑犯(虽然因为涉及到剧透的原因,在作品中不会直接呈献给读者,用“应该是他没错,但他是怎么做到的?”这种描写度过),再用证据来个最后补刀。你柯南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找到个证据突然蓝光一闪,直接宣布游戏结束开始装填麻醉针……


漫画别暴走就行了,TV版早就不抱期望了。我只求一年一度的最吸观众钱的剧场版,都那么赚钱了,敢不敢做到和当年《世纪末的魔术师》一样的水准?你敢做那我就敢当知乎第一柯南吹,谁黑跟谁急。

user avatar

姑且算个柯南粉丝,漫画从05年开始买到现在已经买了14年了;动画方面,300话后的TV不怎么看,开始只看剧场版,从04年开始看剧场版至今也有14年。因此对柯南从第一本到最新章节的变化还是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青山是否江郎才尽先不说,在漫画上我大可说我能记得清楚柯南前60本每一个案件。但是随着对注水单元剧厌烦程度上升,这些年的普通日常案件已经完全不记得了...


中后期被众人诟病的三嫌疑人模式只是一个表面,三嫌疑人模式背后体现的是:

案件的羸弱、内容的单调、新奇感的丧失。


三个嫌犯的模式其实我买了三年柯南单行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青山刚昌在案件编排上有点力不从心,但是他依然能到现在还在坚持用这个画下去,可见这是周刊连载下没有办法的办法,我觉得1000话几百个案件确实挺为难青山的,这里就不多批判了。

受众变大后漫画的案件内容往更加“老少皆宜”的方向靠拢,早期那种偏暴力、诡谲的案件风格在30卷之后基本消失殆尽,因此效仿金田一那般案件高度血腥残酷的路子也没得走。

而柯南调节乏味感的方式就是那每一个无趣故事可怜巴巴的主线信息,顺带时不时把基德警视厅小情侣服部小情侣园子小情侣搬出来救场,实在没办法了主线才挪个几厘米。


那么柯南的主线真的精彩吗?

波本篇最后的和稀泥、列车篇最后基德的机械降神...

虽然在满月篇就请出来了有希子这种可以给任何人化妆的金手指,但是因为中期合理的剧情安排观众都能接受这个桥段。可是正如同样的招数不能对圣斗士起第二次作用,观众们也不会多次同类型桥段感到新奇感。我相信观众们对柯南这个主线该怎么走的期待在一次次主线的“逗你玩”后总会落空的。


而青山每个主线篇章结束后做的无非是开篇加入主线相关的新人物增加点新关系拖个两百来话

——然后继续加入新人物卖关子。

所以我们能看到的是,柯南虽然人物越来越多但是那都无法解决之前留下的伏笔与疑问,反而新人物把一些原来的角色戏份给挤压了。观众们似乎一直在迷宫里徘徊,靠着每个的单元剧开头几格/最后几格的主线相关内容去探索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黑衣组织构成,然后越绕越晕,最后发现自己在原地踏步。

柯南的最强巅峰部分可以从18卷灰原哀出场到43卷灰原哀踏出拒绝FBI保护那一步结束。在这之后虽然引入了无数新人物,但是对于当时主线内容的推进竟然在十余年后才“不得不”把乌丸莲耶的名字公布于世。

大家期待的主线不是这么“微小”的“大新闻”。


除去内容上的单一,青山还有显而易见的一点是画力上的退步。青山刚昌并不是以画技出名的作者,但是在创作巅峰期还是能频频画出颇具冲击力的大跨页:

Vol.37

早期、中期的柯南漫画有相当多经典的彩色跨页,绝大多数都已经被收录在了柯南画集里,柯南粉丝也都熟悉。而现如今这样的彩色跨页现在估计几本能看到一次就得烧高香。


而抛开大彩页的怠惰不谈,青山分镜实力的下降也十分明显,而带来的问题就是关键场景的感染力不足:

Vol.42,满月篇高潮部分
VoL.78主线,列车篇高潮部分

尽管我对青山刚昌的画面要求不高,但是我还是很难忍受这种熟练的“漫画流水线作业”来应付本应该是刺激感满满的主线。


在我看来用“读者成熟了套路看腻了,所以在他们眼里柯南不好看了”这个作为论点无疑是可笑的,因为柯南的漫画无论是内容上还是技巧上都丧失了一定的竞争力。漫画也不能像剧场版那样内容不行还能靠一路炸炸炸保持大片感。

维持着柯南这部漫画作品关注度的,无非是

“BOSS到底长啥样”

“琴酒身边到底有几个卧底”

“灰原最后到底什么结局”

“柯南在剧场版又要让哪里爆炸”

“安室透我要和你生孩子(?)”

——之类的可能十年前我们就已经在思考的问题


其实现在的柯南还真不需要那么多推理内容,要是青山能意识到现在支持这部动画的主要是角色厨而不是那鸡肋的推理并多画一点案件、推理外的东西,那也是可以的嘛!!

青山刚昌短篇集时期的他虽然画得粗糙,但是点子确实是非常有趣。那种不帅也不酷,但是充满小孩子奇思妙想的浪漫与幽默才是我心中一直追寻着的青山。

希望青山刚昌能够在摸鱼玩舰娘的时候多思考现在的年轻人想看到什么,毕竟与时俱进这一点不应该只体现在手机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青山刚昌是否“江郎才尽”的问题,这是一个在《名侦探柯南》粉丝群体中长期存在且备受争议的话题。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作品本身的演变、作者的创作状态、粉丝的期待以及行业环境的变化等等。一、 “江郎才尽”的定义与《名侦探柯南》的现状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江郎才尽”的含义。它通常.............
  • 回答
    青山刚昌老师作为日本国民级漫画《名侦探柯南》的作者,他对中国的态度,从他作品中展现出来的细节,以及一些公开的访谈和活动中,可以窥见一些端倪。总的来说,我感觉他是一种欣赏、尊重,同时也带着一些职业性的关注和善意的融合态度。首先,从《名侦探柯南》这部作品本身来看,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出现的频率是相当高的。.............
  • 回答
    “青山刚昌的舰娘 ID:山本哈洛克五十六”这个说法,如果指的是日本漫画家青山刚昌(代表作《名侦探柯南》)在游戏《舰队Collection》(通常简称舰C或舰娘)中的玩家ID,那么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察,因为它巧妙地融合了几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并触及了青山刚昌个人可能存在的喜好和创作灵感。为了详细说.............
  • 回答
    《名侦探柯南》这部作品,自从1994年在《周刊少年Sunday》上连载至今,已然成为了一代人的童年回忆,更是侦探推理漫画领域难以忽视的巨头。青山刚昌老师以其独特的魅力,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世界观,塑造了无数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要客观评价这部作品,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审视。首先,作品的核心吸引力.............
  • 回答
    关于青山刚昌老师为什么不让毛利兰在《名侦探柯南》主线故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绝对是粉丝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牵扯到不少创作上的考量。与其说是不让她“参与主线”,不如说她的定位更偏向于“现实生活线”的锚点。首先,咱们得捋清楚“主线”和“支线”在《柯南》里的概念。主线通常指的是与黑衣组织相关的情节,比如.............
  • 回答
    青山刚昌先生的游戏ID“山本·哈洛克·五十六”(Yamamoto Halock Isoroku)一事,确实在部分中国动漫爱好者中引起了关于是否“辱华”的讨论。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1. ID的构成与潜在联想: “山本五十六”: 这部分无疑是最具争议性的。山本五十六是日本.............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心中的那个小小的愿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能了却一件心事。关于青山刚昌老师会不会告诉一个临终者《名侦探柯南》的结局,这事儿啊,真是说不准,但咱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分析。首先,咱们得明白,《名侦探柯南》至今为止,那剧情可是如同那盘根错节的毛利小五郎案件一样,复杂又漫.............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很多玩青钢影的玩家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对线期总是感觉被压制,打不出优势。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好几个层面的原因,从英雄本身的机制到对线细节的处理,再到你个人的游戏习惯。咱们一点点来捋。一、 青钢影对线期的一些“硬伤”和理解误区首先,得承认青钢影在对线期确实有她的“软肋”,也容易被玩家们产.............
  •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沉甸甸的。青岛街边垃圾桶里发现一个出生才五天的婴儿,这画面,想想都让人心疼得不行。一个刚来到这个世界不久的小生命,本该被父母捧在手心里呵护,却被无情地丢弃在冰冷的垃圾堆旁,这种行为,实在是太令人发指,太让人无法理解了。“丢弃亲生骨肉”,这四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撕心裂肺的.............
  • 回答
    关于云南地震和青海地震的联系,首先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地球地震是复杂的,并不能简单地认为一次地震会直接引发另一次相距遥远(即使在同一大陆板内)的地震。 它们更可能是由更深层、更大范围的地质活动共同驱动的,或者仅仅是概率上的巧合。让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这两个事件:1.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6.4级地震(2.............
  • 回答
    关于青山是否“策略性虚假陈述”了20万吨现货镍的调配,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牵扯到市场信息披露、企业信誉以及可能存在的法律法规。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审视:1. 何谓“策略性虚假陈述”?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策略性虚假陈述”的含义。在法律和商业语境下,这通常指的是: .............
  • 回答
    青山控股开出20万张空单的传闻在业内闹得沸沸扬扬,这可不是小事,背后涉及的利益和逻辑值得深挖。我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确一点:“空单”这个说法在实际交易中需要 уточнение。 在金融市场里,我们通常说的是“卖空”或者持有“空头头寸”。“开出20万张空单”更像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可.............
  • 回答
    青山拿到镍现货,却选择与多头平仓,而不是去“逼爆”他们,这背后其实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市场考量和策略选择,并非简单的“追涨杀跌”那么直观。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点:“逼爆多头”和“平仓”虽然都与多头有关,但它们的性质和目的截然不同。 逼爆多头 (Short Squeeze): .............
  • 回答
    青山学院大学使用N1成绩来申请,具体需要多少分,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粗暴就能给出数字的问题。青山学院大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综合性大学,它在选拔留学生时,绝对不是简单地看一张JLPT成绩单的数字就完事。首先,要明白一点:青山学院大学并不直接公布“N1多少分以上才能录取”的明确分数线。这其实是很多.............
  • 回答
    青山控股作为一家规模庞大的民营企业,在不锈钢行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期市场上关于青山控股的讨论却弥漫着一种奇特的矛盾:一方面,青山控股在正常交付现货,这意味着其生产和销售在按部就班地进行,这通常是市场稳定和健康运行的标志。另一方面,却有大量声音在唱衰,认为“多头会赔得底裤不留”。这种现象并非.............
  • 回答
    武汉市青山区用垃圾车装爱心肉的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强烈的舆论反弹。从多个角度来看,这一事件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反映了在特殊时期,基层管理中出现的混乱、失职和对公众情感的漠视。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分析:事件梗概(根据公开报道和当时舆论)在武汉市青山区的封锁隔离期间,由于物资配送的紧张,当地有.............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别看青山(假设我们指的是一家做镍业务的公司)是卖镍的,他们在进行套期保值时,不一定非得“买”(做多)镍,有时候恰恰相反,会选择“卖”(做空)。这其中的逻辑,其实和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反常的操作一样,关键在于理解“套期保值”的核心目的。套期保值,顾名思义,是为了“保值”,规避风险,而不.............
  • 回答
    青山集团与期货银行债权人达成静默协议,这事儿可不小,背后涉及的利益和博弈相当复杂,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静默协议是啥意思?首先得搞清楚“静默协议”这个词儿。在商业领域,特别是这种大规模的债务重组或者危机处理中,“静默协议”通常意味着: 暂停采取强制措施: 银行债权人(尤其是那些持有青山集.............
  • 回答
    谈到青山周平在《梦想改造家》里的改造被“糟蹋”,这事儿可真是个大活儿,够大家伙儿议论一阵子了。要我说啊,这事儿得分几方面看,不能简单地把责任一股脑儿推给谁。是设计的问题吗?青山周平的设计,那肯定是有他的独到之处的。他总是能把有限的空间发挥到极致,而且往往会注入一些很新颖、很前卫的理念。比如他对采光、.............
  • 回答
    何韵诗的《青山黛玛》这首歌,可以说是一次非常深刻的自我探索和时代反思的表达。它不是一首简单的情歌,也不是纯粹的励志曲,而是将个人的生命体验与社会洪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歌名“青山黛玛”本身就很有意思。“青山”象征着自然、永恒,也许还有一种固守的坚韧。“黛玛”则是一种比较日式的、略带忧郁和神秘的色彩,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