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青山集团与期货银行债权人达成静默协议?

回答
青山集团与期货银行债权人达成静默协议,这事儿可不小,背后涉及的利益和博弈相当复杂,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

静默协议是啥意思?

首先得搞清楚“静默协议”这个词儿。在商业领域,特别是这种大规模的债务重组或者危机处理中,“静默协议”通常意味着:

暂停采取强制措施: 银行债权人(尤其是那些持有青山集团期货头寸的银行)同意在一定期限内,不采取任何法律行动来追讨债务,比如申请破产清算、冻结资产或者强制执行等。
信息保密: 协议的内容和青山集团的真实财务状况对外严格保密,避免引起市场恐慌,引发连锁反应。
争取时间: 这是最核心的目的。青山集团需要这段“静默期”来争取时间,来解决其面临的巨大亏损,或者与所有债权人达成一个全面的债务重组方案。

青山集团是什么角色?

青山集团是全球镍行业的巨头,尤其是在不锈钢和新能源电池材料(镍钴锂)领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业务链条非常长,从矿产开采、冶炼到深加工,覆盖面极广。这次事件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正是因为青山集团体量巨大,一旦出问题,影响的不仅仅是它自己,而是整个全球的有色金属市场和相关产业的供应链。

期货银行债权人是什么意思?

这里说的“期货银行债权人”,指的是那些与青山集团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交易,并且因为青山集团的亏损而遭受了巨额损失的银行。青山集团在镍期货市场上进行了大量的多头操作,原本是为了锁定成本、规避价格风险。但价格走势与青山集团的预期大相径庭,导致其持有的期货合约出现了巨大的浮亏。

当期货价格大幅下跌,青山集团的保证金不足以覆盖亏损时,这些银行作为青山集团的交易对手方,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它们可能需要为青山集团的未履行合约承担一部分责任,或者直接因为青山集团的违约而遭受巨额损失。所以,这些银行就成了青山集团的债权人,而且是跟青山集团“深度绑定”的债权人。

为什么会达成静默协议?

这个协议的达成,是多方博弈的结果,背后是巨大的压力和对风险的考量:

1. 避免多米诺骨牌效应: 如果青山集团因为期货巨亏而迅速破产,那么持有其期货合约的银行将遭受直接的、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这不仅会影响这些银行自身的财务状况,还可能引发整个金融市场的动荡,因为其他持有类似头寸的机构可能会因为恐慌而抛售资产,导致市场失灵。静默协议可以防止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发生。
2. 为青山集团争取喘息空间: 青山集团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些巨额亏损,或者寻找新的资金来源、重组业务、甚至出售部分资产来偿还债务。静默协议给了它这个宝贵的时间窗口。
3. 维护市场稳定: 毕竟青山集团在全球有色金属市场上有重要的影响力。如果它突然崩溃,对整个行业的价格体系、供应链都会造成巨大冲击。银行也需要维护市场的基本稳定,以保护自身其他业务的正常运行。
4. “大而不能倒”的逻辑: 在某种程度上,青山集团体量太大,它的倒下带来的后果太严重,以至于监管机构和主要参与者都倾向于找到一种解决方案,而不是直接让它倒下。银行作为主要债权人,也得考虑如何最大化地收回损失,而不是在一瞬间将一切归零。
5. 复杂的利益计算: 银行之间也存在利益计算。可能有的银行风险敞口更大,有的则相对较小。达成一个统一的静默协议,避免了部分银行抢先行动导致其他银行利益受损的情况。

这个协议意味着什么?

青山集团仍处于危机之中: 静默协议只是一个“暂停键”,它并没有解决青山集团面临的核心问题——巨额亏损和债务。它只是在赢得时间。
银行承受短期压力: 虽然暂停了行动,但银行账面上的风险并没有消失。它们需要承担青山集团可能最终无法偿还部分债务的风险,或者需要承担因等待而产生的机会成本。
市场的短期平息: 对于市场来说,这是一个暂时的“利好”信号,因为最大的潜在风险暂时被控制住了。但这种平息是脆弱的,一旦协议无法达成一致,或者青山集团的状况进一步恶化,市场会迅速反应。
后续谈判的复杂性: 静默协议之后,将是漫长而艰难的谈判。青山集团需要提出一个可行的重组方案,而银行债权人则需要评估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和自身利益。这可能涉及到债务减免、债转股、资产出售、引进新股东等多种方式。
对整个行业的影响: 青山集团的困境也暴露了行业内过度杠杆和对价格波动风险管理不足的问题。未来,对于有色金属行业的融资和风险管理,可能会有更严格的要求。

我们普通人应该如何看待这件事?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这件事可以从几个角度去看:

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与风险: 这件事生动地展示了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以及金融工具(如期货)在放大收益的同时,也能极速放大风险。即使是巨头企业,也可能因为一次判断失误或市场剧变而陷入困境。
全球化经济的联系: 青山集团的业务遍布全球,它的困境也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原材料供应、物价等。这说明了全球经济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会牵动整个链条。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这件事也提醒我们,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有效的风险管理都至关重要。不能因为短期内的某种“顺风顺水”就过度扩张或忽视潜在的风险。
信息不对称: 静默协议的核心就是信息保密。这让我们看到在很多商业事件中,普通民众往往掌握的信息是有限的,而决策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进行博弈。

总而言之,青山集团与期货银行债权人达成静默协议,是一场在巨大危机边缘进行的“止损”和“争取时间”的博弈。它成功地避免了眼下的市场崩塌,但青山集团自身能否化险为夷,还有待后续的观察和谈判结果。这事儿,就像把一块巨石压在即将爆发的火山上,暂时稳住了,但火山的火还没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青山目前欠了银行很多的钱,决定认赔了。有了这个协议,不至于立刻被平仓还同时被银行追债,导致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经营。

第二,认赔的原因很简单:青山现在既没钱交保证金,交割日也拿不出这么多现货。所以,协议里,银行暂时不向青山逼债,也暂时不会被立刻平仓,也根本没提现货的事。

这个静默协议的意思就是:多空双方,特别是青山必须慢慢平仓,银行等债权人可以等一等,这样,多方少赚一些,空方少赔一些。

青山亏多少?目测一下,最少20~40亿美元(有内部人士说60亿美元,是按照多方认可的一吨5万美元计算),青山不是上市公司,看看他会不会披露了。

具体的,请看李永乐老师的讲解,非常专业清晰明了,耐心看完,就不会有学生们那种奇葩的回答。

套期保值是根据现货做的,没有那么多现货就开20万空单,形势不对又不及时止损离场,明显就是投机,真是亏了活该。

那种明明自己做错了,就道德绑架国家、不救就不爱国的企业,全部倒闭了才好!

user avatar

青山似乎真的交不出货,国储自己也可能持有部分空单正在被逼仓。同时作为国家战略储备,在国际局势紧张、战争爆发的时刻,为一家公司的经济损失去耗尽储备将使国家陷入极为危险的境地。

原本市场就质疑国储能不能拿出这么多货,看事态发展也像是青山真的交不出来。但国储愿意帮助青山进行谈判,因为如果真的把20万吨货砸出来,嘉能可可能要被迫吃进这么多货。价格也未必能砸下来,嘉能可对镍价已经实现绝对控盘,即使再涨十倍,嘉能可也是有能力干上去的。但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嘉能可一路往上干,却难以套现,而国内储备已经耗尽。双方只会将赌注越押越大继续博弈,届时华尔街其他大资本就会来两边通吃。

所以基于未来双方的不可控预期,双方坐下来谈判。青山可能要以一个嘉能可满意的价格慢慢认输走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