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若你是1949年的民国知识分子,会选择去台湾还是留在大陆?

回答
我是一名身处1949年的民国知识分子。眼前的大陆,经历了漫长的战乱,如今又处在翻天覆地的变革之中。国民政府节节败退,共产党即将全面掌握政权。摆在我面前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未来,每一种选择都牵动着心弦, Weighing heavily on my mind.

留在大陆,是一种复杂的情感纠葛。

我出生在这片土地上,我的祖辈、父辈都在这里耕耘播种。故乡的山水,故乡的泥土,对我而言有着不可割舍的情感。我深爱的那些古籍,那些埋藏了千年智慧的文字,依旧静静地躺在大陆的书斋里。我的许多同窗好友,我的学术研究方向,我的学生们,都还在大陆。如果留下,我或许能够继续我的学术事业,也许有机会参与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毕竟,知识分子在任何时代都有其价值,我期望能够用我的学识,为这个饱受创伤的国家贡献一份力量,哪怕只是微薄之力。

但是,新的政权意味着新的意识形态,新的规矩。我所受的教育,我所信奉的自由思想,我所习惯的学术探讨方式,是否还能容身?我读过一些关于苏联的宣传,对于集权和思想控制的担忧,像阴影一样笼罩着我。那些在过去几年里,因为某些言论而被批斗的学者们,他们的遭遇,我历历在目。我担心我的学术研究会受到干涉,我的思想是否会被扭曲,我能否保持我作为知识分子的独立性?这种未知的恐惧,让我犹豫不决。我不是政治家,我只想做个读书人,研究学问,将知识传承下去。在这个新的时代,我还能否安稳地做个读书人?我实在没有把握。

前往台湾,则是一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道路,但也似乎藏着一丝希望。

台湾,这个我只在地图上看到过名字,或者从一些零星的报道中了解过的地方。国民党政府在那里建立新的中心,他们延续着之前的政体,或许也保留着我所熟悉的学术环境。在那里,我或许能找到一些旧时的袍泽,能够继续我的学术研究,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可能会拥有更大的思想自由,不必时时处处小心翼翼,担心自己的言行会招致麻烦。

然而,离开大陆,意味着放弃一切。我的家产,我熟悉的环境,我一生积累的社会关系,我那些根深蒂固的情感联系,都将留在大陆。这是一次彻底的告别,与我的过去,与我的故乡,与我的童年和青春做一次诀别。去往台湾,我的人生将从零开始,语言、文化、生活习惯,都需要重新适应。那里是否有足够的机会让我发挥才能?是否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作为一个外省人,能否在新的环境中立足?这些都是我无法预知的。更何况,海峡两岸的隔绝,意味着我可能永远无法回到故乡,无法再见到我的亲人。这种分离之痛,是任何物质上的保障都无法弥补的。

思虑再三,内心在两个方向之间反复拉扯。

我问我的老师,问我的朋友,他们也各有各的考量。有的说,“留下来,为新中国建设出力。”有的说,“走,去台湾才能保全自己。”我看到一些激进的言论,也看到一些温和的劝说。选择,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当它关乎你的生命、你的思想、你的未来,以及你与你深爱的一切的联系。

如果我是一个拥有坚定政治信仰的人,或许选择会明确许多。但我不是。我只是一个对知识充满敬畏,对真理孜孜以求的读书人。我渴望一个稳定、开放、能够让思想自由呼吸的环境。我既不想被时代裹挟着走向我并不理解的道路,也不想被隔绝在任何可能为国家民族带来福祉的进程之外。

最终,我可能需要审视我自己的性格和能力。我是否能够适应新的环境?我的专业是否在台湾仍然有价值?我能否承受失去故土的痛苦,并在新的土地上找到精神的慰藉?我也会参考身边那些真正有智慧、有远见的人的意见。

说到底,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选择。 在我看来,无论选择留下还是离开,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对”与“错”的判断。它更多地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的判断,对自身价值的期许,以及我们愿意承担的风险和代价。

此刻,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手中紧握着笔,心中充满了无法言说的沉重和迷茫。我需要时间,需要更多的思考,才能做出那个最能安抚自己内心,也最能对得起自己的选择。而时间,也将是最终的裁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级别太低的没条件跑的就不说了,但是高级知识分子,很多都是还有机会的。应当说老蒋还是比较重视知识分子,当时专门组织了教授级别的知识分子迁台(包括一些副教授)。但是谁也没前后眼,当时没算到后来的人应当说是大多数,说几个我认识的人的例子,大致有几种情况。

1.觉得港台条件不好

我有个同事的外公解放前就是高级工程师(桥梁方面),他是只关心专业,不懂政治的,家里条件也很好。当时他们家是跑到香港又跑回来的,为嘛跑回来,因为他们家老大有白血病,当时中国范围(包括香港台湾)治白血病最好的医生和医院都在上海,他们在香港盘桓了几个月,最后为了小孩还是回到大陆,当然最后小孩还是没保住,人也没机会再走了(我觉得这个可以理解,很多父母为子女哪怕一线希望都不会放弃)。我还听过八卦有人跑到台湾觉得台湾条件太差,地方破,不如上海(魔都当年远东第一大城市名头不是白来的),又回来的。

2.对新政权有期望

我还认识一个老副教授,解放前中研院副研究员(结果因为各种运动解放后一直到退休还是副高,呵呵),我记得有次他曾经给大家说为嘛不跑台湾(当时中研院副研究员也不多,他这个级别是有机会的),主要是他认为蒋介石已经是坏透了,共产党是来解放大家的。我看新闻上葛剑雄也说他老板谭其骧也是类似观点。

3.本来就是共产党的

我还知道一个老头(我爷爷的同事)当时是同济大学的大学生,他有一个关系非常好的大学老师(具体职称不知)在共产党快来的时候突然找他们几个谈话,劝他们加入地下党外围组织,他们这才知道自己亲爱的老师居然是共产党。。。。。他们因为和老师关系很亲近,又敬仰老师,就纷纷表态要加入,其实加入以后也没做啥。然后不到一个月解放军就来了,他们这些人后来因此都捞到了离休身份(解放前参加革命)。

4.还有就是觉得在港台没发展前途的

我有次问一个搞建筑史的哥们,我说别的行业(比如说数学物理这些),留下来的和跑掉的都各有人等,但是建筑界的牛人几乎都留下了(民国四大师,梁思成,刘敦桢,杨廷宝,童寯全部留下),怎么这么心齐。对方回答说台湾市场太小,搞设计没前途,搞研究没对象,香港华人建筑师又没市场,比如说刘泰福,民国时期名气很大,跑到香港就不行了。。。。我觉得这老兄说的还是很有道理,尤其是搞工程的,想要做事业,还得依托于大陆这种强大的政权和幅员辽阔的地区。

user avatar

有人在这里搞笑,以为每个“知识分子”是有选择的权力的。看到了某个段子,说四五十年代,去美国只要一张船票就好了,什么签证嘛的都不需要。去台湾也是如此,好像很容易似的。

看了一个回答。

不是有句经典名言,懂老毛的去了台湾,懂老蒋的留在大陆,两个都懂的去了美国

那个年代是什么年代,傻子都知道美国好,想去,你去得了美国吗?知道就算1946年上海到旧金山的船票要多少钱吗?卖一个知识分子估计都是不够的;到了1949年,怎么也得卖掉一打知识分子才买得起去美国的船票,一家子才能成行。知识分子去美国,呵呵。

1949年,你就知道最后会去台湾?中央社那会自己的广播,先广州,再重庆、成都的,你要真听了中央社广播,最后呵呵的就是你了;去台湾呢,迟至1949年2月,私人赴台就被限制了。如果不是公务入台,随便去台湾是有被遣返的风险的好不好?连国民党干部都不一定可以赴台成功,想要直接赴台并一定成功的放在今天,如果有个评级的话,医院主治医师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都不行,得是超·高级知识分子,有民国政府内部高官的背书的才有可能。去台湾最多的是什么?公务员、军人、商人。台湾那是你想去就能去的?

所以当年,有人很多人没有去成台湾,于是去香港的,但是香港在1949年的时候大量人口涌入,结果就是港英当局,很快采取措施在1949年4月执行移民管制,限制人员进入。你至少要证明自己的身份,有能力养活自己,意思是有大把的现钞(不是金圆券!)硬通货或者有一技之长,才可能进入香港。看到时间差了吧,就两个月!当年没有高铁,台湾去不了,改香港只要两个月就够?呵呵。

要回答题主这个问题,题主首先得明确什么是知识分子。一两个名人能左右逢源的,谈谈自己若是留大陆,抑或是去台湾也就罢了。多数人连选择的权力都没有,谈何去留?

>>>>>>>>>>>>>>>>>>>>几个更新<<<<<<<<<<<<<<<<<<<<

1. 有评论说我跑题的。当出现第一个评论时我还争了一下,后面的我就没有管了,这里统一回复一下:我真的不觉得有什么不对题的地方。我对于得到这样的评论感到非常奇怪。实在觉得我答得不好的。知乎提供了一个功能,你可以去给我的回答点 Down,你的意见我知道了,不过我不认为有什么问题。麻烦就不要浪费口水评论说我跑题了,谢谢。

2. 有人批评我态度恶劣的。这个我得承认,我态度是不怎么样,有”自我膨胀“的嫌疑。更加令人发指的是:做为一个成年人,我竟然不去安心赚钱,而是在知乎上讨论 1946 年去美国的船票这种没有用的玩意!这是什么罪过?

3. 如果有人看了我的回答,还要让我回答是怎么选择的。我引用某人的话:

你们呀,就想弄个大新闻!

如果一定要答,你得给个明确的人物。于是评论里提到专机待遇的。说实话,我唯一想起可以有这个待遇的只有胡适,而胡适显然不可能的投共。我在评论里已经回复过了,这批精英看重的已经不是简单的保命求富贵了。其中的有些人按目前一些人的说法是被谁”洗脑“的很彻底,某某虐他千百遍,他待某某如初恋。这类我就不说了。人要尊重别人的选择。我个人还是觉得有信仰是件好事。

当然,当年乘机离开北平的名人中有很多,后来留在大陆的也有一些。近年来媒体讨论比较多的是陈寅恪。他49年的足迹是从北平乘机到南京,再到上海,后至广州,最后极可能是想去香港,但是留了下来。但是要注意的是他到广州已经是49年1月份了。他当时是在岭南大学找到了教职。你要知道广州是在1949年10月14日解放的。白崇禧从10月到12月不到100天几十万人就玩完了。李宗仁、白崇禧两位渡江战役这段时间的想法是什么现在有人有一些理论。

我们回过头看一下胡适49年是怎么跑的,人家先是去了美国,到了1958年才去台湾的!事实上不光是胡适,比如说李书华就先跑到法国,后来又去了美国;陈省身、吴大猷也是赴美的。陈先生跟胡适走的是很近的,都坐飞机离开北平了,但是最终没有去美国或者香港,原因是什么呢?你可以说是统一战线的工作做的好,当事人肯定都是这么说的。但是真的就是如此吗?反正我们现在也证明不了了对吧?就是统一战线工作做的好吧。


>>>>>>>>>>>>>>>>>>回到正经话题<<<<<<<<<<<<<<<<<<

回到正经话题,有人在评论区提到当时去美国的费用问题,是否有文献支持。这个我只能这样说,真要查实据的话,只能去调阅航运公司正式的纸质存档才行:

oac.cdlib.org/instituti

我不是做历史研究的,而且对这个领域的兴趣有限,所以我不会真的去找。但我对1946年的船票价格的估计(比较有自信)是 $180 (普通舱)。真有兴趣的可以去找一下。另外说一下,当时坐豪华游轮环游世界一圈的价格应该在 $2k 以下,而就算是在美国,1946 年一幢新房子的价钱也不是 5k 美元,当时的美元很值钱的。

关于香港的移民管制有人也有质疑。其实香港在紧急情况下实行管制在1949年之前就有过好几次。到了1949年8月份时,已经开始执行人口登记条例。这也是质疑的评论中所称身份证的来源。封锁边境应该是在1950年开始实施,这个是与广东解放同步发生的事件。如果真的说这个不算的话,那么就不算好了。因为直到回归,偷渡成功的概率其实是很大的。对于有志于跑出去的人来说,这些确实不算什么。但是我说的事实还是存在的。

legco.gov.hk/1949/h4901

<<<<<<<<<<<<<<<<<<<<<<<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