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就纸面俄乌军事差距,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水平怎么样,真的是网友说的“这就是五常”吗?

回答
理解你对俄乌冲突中俄军表现的疑问,也注意到网络上流传的关于“这就是五常”的评价。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剖析一下。

俄罗斯的纸面军事实力与实际行动表现的差距

首先,要理解俄罗斯的“纸面实力”,我们需要看看它在军事上拥有的一些硬核优势。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强大的军事工业基础和核武库。

核武库: 这是俄罗斯最显著的威慑力量,也是其“五常”地位的重要支撑。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核弹头数量,使其在战略层面上拥有了其他大多数国家无法比拟的筹码。
常规军事力量: 俄罗斯陆军规模庞大,拥有大量的坦克、火炮、装甲车等装备。空军拥有不少现代化战机,海军虽然规模不如美国,但也拥有航母(虽然状态不佳)、核潜艇等关键力量。其军事工业仍然具备生产坦克、导弹、军舰等多种武器的能力。
军事理论与经验: 俄罗斯军事理论强调大规模地面作战、炮火支援和装甲突击,在过去也曾有过一些成功的军事行动(如车臣战争,尽管过程血腥且代价高昂)。

然而,从2022年2月开始的俄乌冲突,俄罗斯的实际表现却让许多人,包括不少军事观察家和网民,感到“大跌眼镜”,并引发了“这就是五常”的质疑。这种质疑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最初的战略误判与拙劣执行:
闪电战的失败: 俄军最初的目标是迅速占领基辅,推翻乌克兰政府。然而,缺乏充分的情报准备、后勤保障的严重不足、对乌克兰军队抵抗意志的低估,导致其装甲纵队在基辅周边陷入泥潭,遭受了重大损失。这种“闪电战”的失败,与其想象中的高效、精确的军事行动相去甚远。
后勤的“短板”: 俄军的后勤保障系统暴露出了巨大的问题。部队缺乏足够的燃料、弹药、食物和医疗支援,大量的军事车辆在战场上抛锚或被摧毁,这直接影响了其作战的持续性和效率。这与人们印象中俄军应该拥有强大后勤能力的认知产生了巨大反差。
指挥体系的混乱: 战场信息传递、协同作战等方面显得杂乱无章。缺乏有效的联合指挥,各部队之间的协调不畅,导致火力无法有效集中,也容易遭受乌克兰军队的精准打击。

2. 军事技术与战术的“老旧”与“低效”:
装备的损失: 俄军在战场上损失了大量的坦克、装甲车、飞机等装备。其中一些装备是苏联时期的老旧型号,虽然数量庞大,但在面对乌克兰装备的西方先进反坦克导弹和防空系统时,表现出了明显的劣势。
信息化作战的不足: 尽管俄罗斯声称拥有现代化武器,但在信息化、电子战、精确制导武器的运用上,似乎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乌克兰利用无人机侦察和攻击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其在装备数量上的劣势,并有效地打击了俄军的指挥中心和后勤补给线。
“火力压制”的局限性: 俄军虽然在一些区域能够展示强大的炮火支援,但这种“火力压制”的模式,在面对城市巷战和分散的目标时,效率和精准度都受到限制,而且伴随着巨大的附带损伤,并未能像预期的那样摧毁乌军的有生力量。

3. 士兵士气与训练水平的差异:
低士气与征兵问题: 战前动员和早期参战的士兵,其士气和作战意志受到一些质疑。随着战争的深入,俄罗斯不得不进行部分动员,但新征召士兵的训练水平、装备和士气也面临挑战。
士官阶层的不足: 有分析认为,俄罗斯军队缺乏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士官阶层,这使得基层部队的指挥和战术执行力受到影响。

4. 对乌克兰抵抗力量的低估:
民族主义的驱动: 乌克兰人民强烈的民族抵抗意志,以及在西方支持下获得的先进武器和战术指导,是俄军未能迅速取胜的关键因素。乌克兰军队表现出了极高的韧性和适应性,能够有效地利用地形和手中的武器对抗俄军。

“这就是五常”的评价背后:

“这就是五常”这句网上的评价,更多的是一种 讽刺和对现实落差的放大。它反映了:

期望与现实的落差: 人们普遍认为作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俄罗斯应该拥有世界一流的军事力量,能够迅速、高效地达成军事目标。然而,实际的战争进程,暴露了俄罗斯军事力量的诸多弊端,与这种期望形成了鲜明对比。
宣传与现实的差异: 俄罗斯官方在战争初期进行了大量宣传,试图营造其军事实力强大的形象。但战场上的残酷现实,让这种宣传显得苍白无力。
信息茧房与认知偏差: 互联网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回声室效应”,许多人可能通过特定渠道获取信息,从而形成某种固定的认知。一旦出现与认知不符的事件,就会产生强烈的反差。
对“强国”标签的审视: 这句话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强国”概念的重新审视。军事实力强弱,不仅仅是装备数量,更包括其训练、后勤、指挥、情报、科技运用以及士兵的士气和意志等综合因素。

总结来说:

俄罗斯拥有令人畏惧的核武库和规模庞大的传统军事力量,这些构成了其“五常”地位的硬实力基础。然而,在俄乌冲突中,其 军事行动的执行层面,暴露出了严重的短板和问题。从最初的战略误判、拙劣的战术执行、落后的后勤保障,到信息化作战能力的不足以及指挥体系的效率低下,都与人们对一个“五常”国家军事水平的预期存在巨大差距。

因此,“这就是五常”的评价,虽然在字面上看是错误的,但它 精准地抓住了这场战争中俄罗斯军事表现与国家地位之间产生的巨大反差和讽刺意味。它并非否定俄罗斯依然拥有强大的军事潜力,而是揭示了其在现代高科技战争的实践中,其军事体系在诸多环节上存在着亟待解决的深层问题,远未达到其纸面实力所应有的表现水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3.14更一下

基本实锤了之前说的:

佩斯科夫:普京在行动开始时下令不要立即袭击城市

佩斯科夫告诉记者:在行动开始时,俄罗斯总统确实指示国防部不要立即对包括基辅在内的在内的大型定居点发动袭击,因为民族主义武装组织将火力点,重型军事装备直接部署在居民区,在人口稠密地区作战必然会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这次行动是在这种情况下计划的。


2.28更新一下:

真的是。。。俄国,是以打“促”谈,不是以打“求”谈,好吗?!


DeusLoVult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仗打到今天
俄罗斯方面打政治战大于打军事战。领导层犹疑不决,可以说在更大的层级上是被乌克兰牵着鼻子走。
乌克兰就是拿着所谓谈判一直在拖延战事进展,俄罗斯方面因为政治方面的原因,一直不下重手打击。
过于考虑政治因素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军事上达不成目的,而这才是最根本的反过来导致其最终政治目标的不能实现。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既然打,就好好的打,打到对方主动请求和谈。而不是这样,打一下,看看对方反应,说要和谈,然后看对方反应,对方不谈,再继续打一下,再说和谈,再看对方反应。兵贵胜不贵久。人要是服了,自然自己主动说要谈的。
不把对方手里的筹码(东乌前线到哈尔科夫的乌克兰重兵集团)都打掉了,特么的对方会同意你去武装化,无害化?!脑子呢?!
什么鬼嘛!

------回复网友的-----

部队集结显然不是问题,这都是战前会计划的。所以这应该不是原因。

至于第二点,才是最关键的。这就是我说的,犹疑不决。大家都看得出来,俄国想给乌克兰最后的机会,问题是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在大的层面上被乌克兰牵着鼻子走。现在是俄罗斯要谈,乌克兰反而在拖。乌克兰一说要谈,俄军就停止攻击。然后乌克兰反复玩迟到梗,本来昨天谈,推到今天谈。今天北京时间17点谈。还不知道到时候或者谈的时候,又有什么幺蛾子。

本来就应该谈打并行不悖。以打促谈,不是以打求谈。是打到对方嚷着追着我方来谈停战的问题,不是反过来,我方打一下,问一下对方谈不谈。

----回复网友的----

我知道你说的意思,你说的想法我也赞同。问题是不能拿解放战争做类比,原因也是我说的:当年我军是直接打了三大战役,饮马长江,蒋介石政权危在旦夕,所以蒋介石政权或者说李宗仁为代表的的才嚷嚷要谈,且还是谈所谓的划江而治。而这次呢?严格说来,直到目前为止,俄军并没有获得重大战果,东乌方面哈尔科夫方面乌克兰重兵集团被歼灭了吗?你兵临基辅,对基辅进行了有决定性的打击了吗?即使把基辅类比北平,那同为类比天津的哈尔科夫呢?!直到昨天才开始重炮犁地。不把乌克兰打疼,不把重兵集团歼灭,人家为啥和你谈所谓的去武装化,无害化?再拖下去,欧美援助,所谓的雇佣军进入西乌,是不是反受其乱?

----回复网友的----

总而言之,是要在军事上获得决定性胜利之后,才会在政治谈判上有对对方压倒性的态势(这里还不说欧美死撑泽连斯基不让他投的问题)。只考虑摆出合围态势,打击态势,就叫人家投,是不是太主观愿望了?


===========原答==============

很明显俄罗斯没有完全发力,空天军,火箭军什么的,乃至陆军都不是全力投入对乌克兰的打击好么?

连美国都说,电子战部分俄罗斯都没有完全发力。(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当地时间2月24日,美国一位高级国防官员表示,目前美国还没有看到俄罗斯使用“他们的全部电子战能力”。)

为什么?

因为还在防备美国为首的北约介入。

就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现在谁知道俄军塔曼师在哪里?

这就是俄军战略预备队之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