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纸上“谈兵”是我小学至初中阶段最痴迷的游戏,我觉得肯定还有很多人在童年有过这种游戏体验,可浏览了很多回答都没有出现,那就让我来作一个例子吧。
这张“地图”算是一个典型代表,不过这应该是第几十个我画的纸上游戏了,已经到达第三阶段,而我想从我的第一个“作品”开始说起。
那天是小学二年级的一场数学考试。卷子已做完,结束的铃声却未响起,于是我就在草稿本上画画玩儿。可能是由于理科考试时的“严谨性”、“逻辑性”,我灵感迸发,画的武器按顺序画在了格子里,还标上了伤害值。(到了收卷的时候,老师差点以为我没做完试卷)
后来一想——怎么可以只有武器,没有其他装备呢?于是就又添上了护具、徽章、法器等等,再后来又画上了人物,标上了“价格”。最后大功告成,疾走奔呼,广而告之,让朋友们一起来玩。结果我们一下便达到了武侠的最高境界——“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每个人代表一个我所画的人物,至于装备的强弱就由大家浮夸的演技表现出来。这便是我纸上“谈兵”的第一阶段:一半现实一半纸上的游戏。
后来,我又画了几个这类游戏。
画质虽然略有提升,但自从上了三年级以后,我们一致认为:在教室旁边的空地玩这游戏有损我们在隔壁二年级眼中的高大形象。于是我把游戏的战场挪进了本子里,进入了纸上游戏的第二阶段。
之后我尝试了口袋妖怪的风格,
也尝试了暗黑破坏神的风格,
而最最成功的、玩了近半个学期的还是一个我称之为“死亡岛”的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我首次加入了地图、加入了情节对话、引入了骰子——骰子掷到的点数代表你要移动几步,会遇到什么宝物或怪物,如此一来就增添了运气的成分,再也不是谁在现实中拳头大,在游戏中便能力大了。
现在看来,这些都不算是“死亡岛”的精华,真正的神来之笔是我竟然加入了充值体系:5角=10个游戏币,1元=21个游戏币。从此便是谁在现实中钱包大,在游戏中能力大了。想想那些年用别人的零花钱买着零食,真是一种罪过……
再后来是对红警系列的尝试,我又改进了地图,将其分为大地图和小地图,体系更为复杂。
而后是对魔兽的喜爱——这波热潮持续了非常久,
除三国题材之外,魔兽题材算是尝试最多的内容了。在创作过程中我发现,不论是什么题材,可玩性和平衡性是最重要的,是维持“运营”的关键所在。
秉着这个原则,我又构思了几个游戏,甚至还想把它转成彩色的。
不过,“岁月催人老”,到了五年级,因为即将要读初中的缘故,参与者寥寥。从当初十几个男生像聚众赌博般围在一张桌前玩,到只剩3人偶尔登录签到一下——想来这应试升学可比抓赌的警察威力大多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淘去了我4年来与同学们休闲娱乐的方式。到了初中,没有人来参与了,只有我仍像非遗传承人一般地在坚持,似乎这是一门古老技艺,我不做下去就要失传似的。但我并没有精神分裂,也不会左右互搏,所以再设计多人游戏是不可能的了。于是乎就进入了第三阶段:自己画给自己玩。
开头那张“地图”便是第一次这样的尝试。由于我最喜欢三国,接下来我就专门构想三国的题材,而我主要向的是策略游戏方向发展,殊不知这里面“学问”颇深。比如说一些不是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人物,如何为他们设计不同的技能?地图如何画各位合理?以及官位、武器、策略等等,都至少要考察一下。就是从那时起,我买了一本《三国志》以及后来其他的三国资料。
忽然想起韩寒《三重门》里的一段话:“作文里’我用三寸不烂之舌说得他痛入骨髓’,别人可以这么写,林雨翔迫于颜面,只能查典后写成:’我用《史记•平原君列传》里毛先生的三寸不烂之舌说得他像《战国策•燕策三》那样的痛入骨髓。’”
我查《三国志》时便十分同情林雨翔的境遇(当然现在不时地翻阅《三国志》那是后话)。
自己给自己设计的游戏,总想着越细致越好。于是在地图上又有城池内部地图、不同地行有不同的战场地图(后用跳棋代表不同的兵团,可在战场地图上移动)、抽奖机制……有时能思考一个下午。此时,思考这游戏如何设计的乐趣已经远大于玩它的乐趣,因为基本上玩的时候总会发现问题。问题一多,我便会推倒原来的而设计全新的,此时乐趣便又有了。
然而,八年级的时候,《三国杀》的流行再次给班里带来了欢乐的气氛。既然都是三国题材,既然班级里的男生又会聚一起玩,我独乐乐的纸上游戏就渐渐失去了意义,不再推陈出新。直到初三,我暂且定义为第3.5阶段,我最后一次在本子上写下了一个“三国杀校正”,想要丰富和“完善”平时玩的《三国杀》,也算是一个纸上游戏吧。
多年以后,我仍会想起这些“纸上谈兵”的消遣。那时候只用笔和纸所做的游戏,远远比不上电脑游戏那般精良,但乐趣却胜之。现在走在街上,小孩拿着iPad或手机习以为常,他们或许不会屑于我以前玩的这些,毕竟游戏方式更新换代、再也回不去了。
关于
@Thinkraft的高票答案,我和朋友当天就试了一局。 并稍微修改制定了如下规则。
规定:
一、1架飞机一共10点血
击中头扣10点血 击中身体扣5点血 击中尾部扣3点血 击中翅膀扣2点血。
各个部位判定如下:
二、双方交替进攻,被攻击者要告知攻击者是否攻击中(不必告知部位)
三、攻击者的某次攻击 击落敌机时,被攻击者要告知,同时攻击者可继续进攻1次。
四、一个坐标只能攻击1次
五、击中已被击落的飞机残骸时,回答为击中(此条可以修改,以增减游戏难度)
六、10x10格子中设定1格为弹药包,当对方击中己方弹药包时,被击中者要告知击中者,下次对方进攻可以攻击2个坐标。被攻击者要分别告知两个坐标知否被击中。
七、三架飞机全部被击落则游戏失败。
下面是跟朋友的游戏过程。。
blabla游戏规则
几个回合之后,其实可以推测对方的飞机排布了。这时候我就有点蜜汁自信....
再往后。。。
游戏还是挺有意思的,需要一些推理和判断。
比如
在此规则的血量条件下,当某一架飞机被击中3次时依然没死,那么这3点的位置是否能确定该飞机的坐标分布等等等等。
以此规则,一盘的时间在20~30分钟左右。
最终我的战场笔记:
发散性思考:
1 弹药包可以修改为医疗包,击中对方医疗包后,可以修复己方受伤而未坠毁的某飞机的一个坐标的血量。
2 弹药包可以修改为隐形油漆,击中对方油漆后,可以让己方某一家飞机的某一个坐标隐形,对方击中该位置时可以回答为“未击中”
3 游戏难度可以继续提高,比如修改击中各个地方的血量,使推理过程更为复杂。
嗯,再玩几把看看有没有补充的。
补充:
噗。。 评论节奏跑偏了。
海战棋还真没玩过,所以突遇此游戏觉得还挺有意思。
我女朋友棒棒的,谢谢大家鼓励!
不过我还是把一开始的那句删了吧。。 = ̄ω ̄=
看到很多很棒的回答,那我就站在一个桌游玩家的角度,补充一些桌游里的“纸笔游戏”吧~
“Paper-and-Pencil”是登记在BGG的51种桌游机制之一,在本文中,我们将其简称为纸笔游戏,对于纸笔游戏,BGG上面的解释是:利用纸和笔标记、保存游戏中玩家的操作和属性,进而在游戏终盘时转化为分数并决出胜负。”
摘录自BGG
Paper-and-Pencil:The game is developed using paper and pen to mark and save responses or attributes that, at the end of the game, are used to score points and determine the winner.
当你打开一盒纸笔游戏的时候,通常第一个映入眼帘的一般是厚厚的一沓纸,这就是游戏的本体了,另外,有的游戏配上几个骰子,有的游戏配上一些卡牌,就这样简单的配件,再搭配一个简单的规则,通常就能组成一个有趣耐玩的游戏。
接下来就让我给大家介绍几款纸笔游戏吧。
快可思(Qwixx)
提起纸笔游戏,第一个让人想到的大概就是快可思,当然这也是我接触的第一款纸笔游戏。
那是一次约局等人的时候,一位玩家拿出如下图所示的笔、纸和几个骰子,就带我们玩了起来。当时的我初入桌游圈,为设计师的精彩设计惊叹不已。游戏玩法十分传统,扔骰子,把选择的骰子点数“×”掉。可是每回合只要摇摇骰子,就能形成这么一个有趣的游戏,大家也都玩得十分欢乐。又好DIY,又好推新。
同时,快克思其实有一系列的游戏,他们玩法有所类似,但是各有各的乐趣,当然,最有名的还当属下面这两款。
绝顶聪明(That's Pretty Clever) & 多倍聪明(Twice As Clever)
去年,Wolfgang老师的绝顶聪明可谓红极一时,好多玩家没事就会掏出手机刷两把,根本停不下来。
你只需要把上面这张图打印下来,拿一支笔,六个不同颜色的骰子,就可以开始玩这款游戏了。每回合都会重扔骰子,你只需要选择一个颜色,把数字按照规则填在对应位置就可以了。之后,每个位置都会有对应的奖励和不同的计分规则。同时游戏还有对应的APP,虽然在app上只能单人游戏,但是无事时掏出手机来一把只要不到十分钟。虽然在玩了几十上百遍之后大家都能摸清楚游戏的最佳套路让游戏变成一个纯看运气的游戏,但是那又如何呢,有多少游戏可以让人如痴如醉地玩几十上百遍呢。
最近Wolfgang老师又推出了绝顶聪明的加强版——多倍聪明,同时也直接推出了对应的手机APP。游戏看起来和前作相差不大,但是相比起来,加入了灰色骰子和回手的机制,为游戏带来了更多的变化,提高了游戏的思考量,也让游戏变得更加耐玩。
游画小城(Doodle China)
了解这款游戏的玩家比较少,但是设计师合作设计过的《圣玛利亚》《圣光之城》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游戏有两种地图,苏州和上海(后者更为复杂)。
每回合起始玩家掷骰,之后轮流选择白色骰子来在纸上画道路。蓝色骰子决定了画在哪一列,白色骰子决定了画在哪一行,而船、旅馆、民居都会有不同的计分方式。游戏可以说非常简单,但是仅仅是每次游戏起始设置(图中绿色区域上的道路方向会在游戏开始时随机决定)以及每回合骰子带来的随机性,就可以为这个游戏带来足够的耐玩性,更不用说更加丰富的上海版图了。
写着文章的我忍不住又打开游戏玩了一盘~
骰越世纪(Roll Through the Ages: The Bronze Age)
虽然这个游戏中包括“Through the Ages”的字样,不过似乎和历史巨轮没有半毛钱关系,骰越世纪的设计师是著名的设计出了大名鼎鼎的瘟疫危机系列的Matt Leacock。
别看这是个纸笔游戏,他还有木制配件,还是文明题材,还能发展科技,竟然还可以造奇观(陛下,奇观误国啊!)。
首先还是用纸笔游戏的好搭档骰子来获得资源,工人可以用来建造奇观(获得分数)和城市(城市数量决定你每回合骰子数量),钱和货物可以用来发展科技(十多种科技各有功能)。
可以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啊。虽然笔者没有玩过实体版,但是在在线游戏平台yucata上有这款游戏。只需要不到半小时就可以玩一把的文明游戏,让人无论如何都把持不住。
欢迎来到......(Welcome To...)
最近刚在KS上结束众筹的一款纸笔游戏,每位玩家在游戏中要尝试建立自己的小屋。
和大多数纸笔游戏不同的事是,这款游戏并没有使用骰子作为辅助,而是使用卡牌。每张卡牌的正面是1-15的数字,背面是不同的图案。每回合会翻出三张,玩家要从面前的三组数字+图案中选择一组。数字要填在自己的房子里(要求只有一条,从左到右越来越大),而对应的符号,就是有不同的特殊功能和计分规则了。
游戏的人数写着1-100,其实如果有足够的计分纸和笔,多少人玩都是可以的,因为这个游戏除了竞争谁先完成目标卡以外,互动性是0!但是所有的玩家每次都是在相同的情况下进行选择的,所以这时候抄别人的也成为了一种选择(雾~),所以游戏也被一些玩家戏称为“抄作业”~
千墨纵横(Railroad Ink)
这又是一款玩出花来的纸笔游戏,因为这游戏中,你要在纸上画画(考验画工的时候到了)~
这回我们的骰子变成了铁路和高速公路,你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路画在你的版图上,最后通过连接出入口得分、最长高速公路得分、最长铁路得分等等不同规则进行计分,分高者获得游戏胜利。
当然这仅仅是基础的规则,红蓝两盒游戏还各带来了不同的扩充。红盒带的是陨石扩和火山扩,蓝盒带的是河流扩和湖泊扩。不同的扩充分别为游戏带来了不同的扩展规则,让游戏更加丰富有趣。不过这下不是逼死全扩党,不得不买两盒。
另外这款游戏据说马上有中文版了,可以期待一下。
其他的纸笔游戏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很多好玩的纸笔游戏,比如Wolfgang老师去年推出的俄罗斯方块题材的Brikks,比如知乎问答点赞数超高的《乌托邦引擎》等等,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纸笔游戏大多有着游戏简单,时间短,DIY容易等特点,手中备个一两种,拿来推新、暖场或者旅途中玩耍都是可以的,而且好多还都支持SOLO,也是SOLO玩家的福音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