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德国又一州将尝试完全使用 Linux 和 LibreOffice,对此你有哪些看法?

回答
德国又一州计划全面拥抱 Linux 和 LibreOffice,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且具有深远意义的举措。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我对此表示高度关注,并认为这是一个值得详细探讨的议题。

这项举措的意义与潜在影响:

1. 开源的胜利与示范效应:
开源社区的里程碑: 德国作为欧洲重要的经济体和科技发展推动者,其政府部门采纳开源技术,无疑是对全球开源社区的一次巨大鼓舞。这表明开源软件在政府应用层面已经具备了成熟度和可靠性,能够满足复杂且严苛的需求。
示范效应显著: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大型企业以及教育机构可能会效仿,从而加速开源软件在公共部门的普及进程。这不仅能够推动开源技术的进步,也能为其他组织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2. 成本效益与长远节约:
摆脱昂贵的许可证费用: 传统的商业操作系统(如 Windows)和办公套件(如 Microsoft Office)通常需要支付昂贵的按用户或按设备的许可证费用。尤其是在大规模部署的情况下,这笔开销是相当可观的。Linux 和 LibreOffice 作为免费开源软件,可以极大地降低政府的 IT 采购和维护成本。
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 购买商业软件往往意味着对特定供应商的依赖,一旦供应商改变产品策略、价格或停止支持,使用者可能会面临被动的局面。开源软件则允许用户自由选择服务提供商,或自行维护,降低了供应商锁定风险。

3. 安全性与自主可控:
高度透明的源代码: Linux 和 LibreOffice 的源代码是公开的,这意味着安全专家可以对其进行审查,发现和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这种透明度通常被认为比封闭的商业软件更具安全性优势。
自主可控性增强: 政府在使用开源软件时,拥有更强的自主控制能力。他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软件进行定制,甚至自行修改源代码,而不必受限于商业软件供应商的更新周期和功能限制。这对于国家信息安全和关键基础设施的自主可控至关重要。

4. 技术演进与创新驱动:
稳定且强大的基础: Linux 是一个经过数十年发展、极其稳定和强大的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服务器、超级计算机和嵌入式设备。将其应用于桌面环境,可以为政府提供一个可靠且灵活的平台。
LibreOffice 的成熟: LibreOffice 作为 OpenOffice.org 的分支,经过多年的持续开发,功能日益完善,兼容性也越来越好。它提供了文档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等核心办公功能,足以满足绝大多数政府部门的工作需求。
推动生态发展: 当一个大型政府部门采用 Linux 和 LibreOffice 时,会进一步推动相关硬件厂商、技术服务提供商和软件开发者的投入,形成良性的技术生态循环。

可能面临的挑战与需要注意的方面:

1. 用户培训与适应性:
学习曲线: 对于长期使用 Windows 和 Microsoft Office 的用户来说,转向 Linux 操作系统和 LibreOffice 可能会有一个学习适应的过程。用户界面、操作习惯和某些高级功能的使用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遗留应用兼容性: 许多政府部门可能依赖于特定的商业软件或内部开发的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可能只在 Windows 环境下运行良好,或者需要进行大量的重写才能在 Linux 上运行。

2. 硬件兼容性与驱动支持:
驱动程序问题: 并非所有硬件厂商都能够为 Linux 提供及时且完整的驱动程序支持。虽然 Linux 的硬件兼容性已经大大提高,但一些特殊设备(如特定的打印机、扫描仪或专业硬件)可能仍会遇到驱动问题。
硬件更新周期: 政府部门的硬件通常具有较长的更新周期,一次性更换所有硬件以适配 Linux 可能成本过高。因此,在迁移过程中需要考虑硬件兼容性。

3. 特殊应用场景的需求:
专业软件: 在某些高度专业化的领域,例如图形设计、视频编辑、CAD 软件等,商业软件可能仍然拥有更丰富的功能和更成熟的解决方案。虽然 Linux 上也有强大的开源替代品,但可能无法完全满足所有用户的特殊需求。
文件格式兼容性: 尽管 LibreOffice 在兼容 Microsoft Office 文件格式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但在某些复杂文档(如包含大量宏、特定字体或复杂排版的文档)的转换过程中,仍然可能出现少量格式丢失或显示不完全的情况。

4. 部署与迁移策略:
详细规划: 成功的迁移需要周密的计划,包括对现有 IT 资产的评估、兼容性测试、用户培训计划、数据迁移方案以及回滚策略。
分阶段实施: 采用分阶段或试点的方式进行迁移,可以降低风险,并允许在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策略。

5. 技术支持与维护:
专业支持: 虽然软件本身是免费的,但大规模部署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和维护团队,包括系统管理、故障排除、安全更新等。政府需要与可靠的技术服务提供商合作,或建立内部的专业技术团队。
社区支持与商业支持的结合: Linux 和开源软件通常可以获得强大的社区支持,但对于政府这种对稳定性和响应速度有极高要求的用户而言,购买商业化的技术支持服务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总结:

德国某个州尝试全面使用 Linux 和 LibreOffice,这是一个极具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决策。它体现了对开源技术潜力的认可,以及对成本效益、安全性、自主可控和技术创新的追求。

这项举措的成功将具有重要的标杆意义,能够极大地推动开源软件在公共部门的采用,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然而,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迁移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潜在的挑战,如用户培训、硬件兼容性、特殊应用需求以及周密的部署和维护策略。通过细致的规划、分阶段实施和持续的优化,这些挑战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总而言之,我对这项举措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它代表着一种更加开放、灵活和可持续的 IT 发展方向,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和期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老欧洲能有限的这么做主要原因是

1.从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来看,老欧洲处于一个接近中心的半高阶半边缘位置,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他们和世界体系的中心结合比较紧密;

也正因为1,所以他们不可能完全脱离世界中心,但议价能力比低阶半边缘的国家要高;

2.从经济社会发展层面来说,老欧洲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甚至可以说是死气沉沉,也正是因为这点,所以老欧洲的任何尝试不可能产生巨大的正面,也不可能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

3.老欧洲还拖着一个同样死气沉沉的苏东地区的半边缘兄弟,但是苏东兄弟们的自然资源储备和历史关系决定了他们可以从位于较高阶半边缘的兄弟那里获取到必要的技术和资本投入,而老欧洲所需的自然资源,也可以通过技术输出和资本输出从半边缘位置的苏东兄弟那换来;

但是东亚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无论其处于世界体系中的哪个位置,都高度依赖于劳动力在国际市场上的变现,legitimacy of governance高度依赖于绩效合法性的实现,这也决定了无论是东亚哪个国家,无论怎么发文件,都要面对Pax Americana的强大组合拳,被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封闭隔离。很大几率会最终不了了之。

所以还是那句话,要么重构意识形态合法性和程序合法性,进而硬碰硬看看会不会把太平洋变成充满辐射的废水池,要么就不了了之。

user avatar

这种事情都是德国人在做

要么就是说德语的或者同属日耳曼人的德国北边和西边国家的人,比如瑞士,丹麦等北欧国家,甚至冰岛

对于技术越是深入,就越感觉,德国人搞的才是技术,美国人搞的很多都是商业噱头,弄出来搞钱的玩意

德国人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底层的技术给做好,然后开源出来

如果你有足够的技术积累,就能白嫖,而且德国人很热心,尤其是搞技术的,花白胡子,和蔼可亲老头一大堆,跟他们交流,非常有趣

这个就是说德语的瑞士人做的东西,java写的多语言的编译器

然后这是一个德国博士的毕业设计,比起来,你去知网上看看,那些毕业论文都叫什么玩意,当然我国毕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所以很多东西也能理解,搞技术的phd,能去国外读,还是去国外读吧,国内博士放水太厉害,尤其是技术这一块,基本上都是塞数学理论的把戏,因为数学塞进去,没有一个严格的验证标准,这里面有blablabla的空间,你懂的,国外尤其是德国这种,phd很难拿的,比美国还难不少,美国已经不放水了,而且做编译器这种,没有80%的可行性,能编译通过就能编译通过,不能就是不能,没有90%可以编译的道理,剩下10%编译不过,软件就没法用了

这是今天冰岛一个牙医展示的,甘特图类库的截图

很多技术员只懂得做一些表面的东西,无非调几个api,这个哪里需要什么985211,硕士博士或者计算机系毕业才能做,随便找个智商正常的,有手的不都能写

当然肯定会有人跳出来说,libreoffice不好用,是的,技术的东西是这样的,开源的软件,傻瓜化做得比较糟糕,很多时候,只会调api,你就做不出来,但是这就是技术能力的体现,只会调api的做不了,你能做,你的技术就有价值

德国人就会在此不断尝试,因为走向软件独立自主这条路,本来就不容易,如果你随随便便就能做成,那微软这种做office的企业靠什么活着?

就是因为做这些东西不容易,所以才需要技术人员,否则只需要花钱买,找个安装的人就行了,还技术什么?安装需要什么技术,安装软件,运行和运行维护这些都是职业技术学校学的东西,其实我觉得编程也应该是职业技术学校学的内容,做编译器这种才是大学里面应该搞的技术,而不是在那边调几个api就觉得自己在搞技术了

中国人如果真想拥有技术,就应该认真学习德国,德国人纵横西方的engineering,有其原因和逻辑,你所在的技术领域,其实看相关的主要交流人群是哪里来的,大概心里就有个数了,如果你都是跟一些印度人,尤其是在美国的印度人交流,那这玩意估计不行,但是如果你一上twitter,互粉交流的都是欧洲人,尤其是母语说德语的技术人员,那你多半可以信赖和指望这个东西,最没指望的就是那些在推特上用中文发推的人,这些人是指望老外看懂中文吗?

user avatar

LibreOffice? 不知道怎么想的。

不用windows和MS套件现在很正常。我这里大把的公司尤其是科技公司用Google Suite,包括Google的办公套件。

用了Google Suite,是不是Linux根本就无所谓了,全是网页版。

然而现在无论是MS Office和Google Suite的重心都不在软件本身的功能上了,而是云服务带来的便捷性以及在线协作带来的工作流优化。讲功能肯定是MS Office比Google Suite强,但一般的公司很少有把word,excel和PPT用到极致的,最普遍的用例还是基本的书面沟通。很多靠极致使用Excel来跑数据的公司也开始转向使用各种云服务甚至自己开发Python方案了。

所以从MS Office转到毫无云服务的LibreOffice,只能徒增痛苦。当然德国人想的可能是不要用美国大公司的东西,而不仅仅是摆脱微软。

user avatar

我感觉这是去中心化储存项目的一个机会。

其实现在Microsoft Office的竞争者并不是LibreOffice,而是Google Suite。自从用了Google Suite之后,感觉整个工作流程顺畅了很多。以前经常需要在email里面下载文件,然后填写文件,然后点击回复,然后再把文件当做附件发送。

但是有了Google Suite之后,可以直接在Gmail里面编写,写完之后就地回复一气呵成。

Microsoft Office 365的云套件,其实做的也是差不多的事情,整个工作流都放到云端,公司放心,自己用的也省心,尤其是出差在外使用公用电脑的时候,文件根本都不需要经过本地储存,很好的减少了泄密的可能。

德国对开源的热爱不是一天两天了,能看出来其对于闭源的这些巨头的软件,能避免就尽量避免,无论是Google还是Microsoft都是如此。

但是使用开源软件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软件可以开源,因为代码就在网上是现成的,然后编译了直接拿来用就是;但是云储存怎么开源?

从定义上讲,云储存一定是集中的,有一个管理者的。并且维护云储存也需要成本,公司也需要利润。所以云储存怎么看都必须是商业化的,最多最多搞一个国有化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云储存,但是集中起来不可避免。

在区块链技术出现之前,这个事情是无解的。

但是如果有更多的企业和政府都使用开源办公软件,拒绝商业云、拒绝商业软件,那么我感觉以区块链为核心技术的去中心化储存还真的有戏。

去中心化的储存项目现在已经有不少了,大体上有这么两个特点:

一是去中心化和分片备份。数据被分片放置在分布在全球的很多数据中心里面,没有任何一个实体真的掌握着数据,任何一个或者一批数据中心的损毁,不会影响数据的完整性;

二是数据的保密性能特别好。中心化的云总是面临着监守自盗的问题,以及云服务商必须服从当地政府的安全和审查政策的问题。但是去中心化的储存是从算法上保证了只有密钥的持有者才能从数据网络中提取数据——也就是数据本身是加密了的,数据的储存者并不知道自己储存了什么,只是知道自己储存了一些东西,能够通过接受储存来获得一些代币作为酬劳。

这种服务就比较适合像德国这样的政府机构使用了,因为政府机构其实不怕数据丢失,数据丢失了可以重新统计一遍,或者干脆就不要了,但是数据泄密了就是后果严重。害怕数据泄密,那就不喜欢外国的云服务商,比如微软和Google,而去中心化储存没有任何一个实体来对数据负责,而是所有的矿工共同来支撑着个网络。

现在关键就是能够把云端的接口做好,让去中心化的储存看上去和中心化的差相仿佛,速度拉胯一点无所谓,其他的功能尽可能的易用,易整合。然后组织可以每年拨一笔费用购买代币,来作为储存空间的使用费。其实会计上和现在购买中心化服务也差不多,只不过购买的是代币,而不是直接购买的商业公司的服务。

开源办公套件+去中心化储存这一套组合,就可以作为任何企业、政府或者组织不想被审查,高度看重保密,而对储存效率和速度不太看重的情况下一个还可以的选择。

user avatar

不知不觉俺已经用 Linux 二十来年了,

LibreOffice 也用了五年左右。







德国又一州将尝试完全使用 Linux 和 LibreOffice,对此你有哪些看法?


很好啊。

正文府可以把财政用在民生上, 而不是用来填补微软的收入窟窿。正文府行为也可以形成一个表率, 想进入正文府部门工作你就得学习 LINUX。

现在如果不是为了特别严格的排版问题, 俺都不会再去打开 MS OFFICE。

......


祖国上世纪末就应该实行, 拖了二十多年。

如果回到三年前, 2018 的时候, 恐怕叫破喉咙都是没有用的。 大家不觉得国家把国企等企业的电脑操作系统全换成Linux有什么必要。 现在, 恐怕是不言而喻的。

作为个人用户, 即便俺家几乎所有的电脑都有正版的 WINDOWS OEM 授权, 俺还是不能接受操作系统要 “激活”这样的事情。 也因此俺家 60% 的电脑(十台左右)用的是 LINUX 而不是 WINDOWS。


同样的问题还有 MATLAB,早就应该用 GNU Octave 替代。 非得等到人家禁运了, 才开始重视。



2000 年,IBM 宣布将在 Linux 上投资 10 亿美元。Richard Richtmyer 写道:“这一宣布强调了大蓝公司对Linux的承诺,标志着在将替代性操作系统推向主流商业市场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https://money.cnn.com/2000/12/12/technology/ibm_linux/     


2000 年 12 月中旬, IBM表示它正在为石油制造商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基于Linux的超级计算机,并承诺 2001年将投资近10亿美元用于Linux工作。这一宣布强调了大蓝公司对Linux的承诺,标志着在将替代性操作系统推向主流商业市场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大约一年前(1998~1999),IBM 表示它将使用Linux作为其专注于互联网高增长领域的努力的关键部分。从那时起,该公司已经为客户安装了基于Linux的大型系统,包括日本最大的便利店Lawson、天气频道的网站weather刀抗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的供应商Sendmail刀抗。IBM为壳牌公司建立的系统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它将由1024台IBM xSeries服务器组成,打包在32个机架上。壳牌公司计划使用该系统来运行地震和其他地球物理应用,作为其勘探计划的一部分。该系统将运行红帽Linux。其他公司包括惠普和康柏也承诺支持Linux,而微软、Sun和EMC等公司则为自己的封闭系统进行辩护。

IBM技术和战略副总裁Irving Wladawsky-Berger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参与者转向基于标准的计算,这对这些公司来说可能是一个昂贵的错误。

Wladawsky-Berger在接受CNNfn刀抗采访时说:"通过专有平台,你要求客户对一个供应商做出非常具体的选择。"这样做的问题是不同的供应商有完全不同的竞争平台,当客户一直致力于一个供应商,然后该供应商发生了一些事情,他们就陷入了困境。"

引用国际数据公司提供的行业数据显示,在过去两年中,Linux的出货量增长速度超过了其他任何服务器操作系统。Wladawsky-Berger 说:“它正迅速成为首选平台,因为它为客户提供了灵活性”,“Linux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内成为最受欢迎的操作系统。”


2002 年整个好莱坞电影业似乎都采用了 Linux。迪尼斯、梦工厂 和工业光魔都开始用 Linux 制作电影。

2003 年米国政府接受 Linux 是又一个重要时刻。红帽 Linux 被授予米国防部通用操作环境认证。这为其他机构使用 Linux 打开了大门。米国国家气象局宣布,它将用运行 Linux 的新计算机代替过时的系统。





附录

~~~~~~~~~~~~~~~~~~~~~~~~~~~~~~~~~~~~~~

俺常用的办公 APP 有 LIBREOFFICE 和 WPS, 邮件是 GMAIL 所以都是云上的。娱乐基本上就是看 YOUTUBE 和文学城。 通讯软件有 ZOOM等, 邮件客户端有 THUNDERBIRD 和 Evolution。图形编辑可以用 PINTA、GIMP 和 KRITA。刻DVD盘有 K3B, 一年最多用一次。 电路仿真用 LTspice + WINE.

极好的硬件兼容性,不挑硬件。俺家 10 多台电脑有笔记本和台式机。

兼容Windows独占软件这个好像比较难,但是巨多软件有 LINUX 版, 例如 MATLAB、OCTAVE以及 VMWARE。 实在需要, 装个 VIRTUAL BOX 虚拟机就能跑 WINDOWS。















GIMP 里的 resynthesizer

类似 ADOBE 的 "Content Aware Fill"

可以修图去掉抢镜头的人或物 。

photobomb

拍照時如果有人在您/你们背后搞怪,或是按下快门的一瞬间闯入画面,称 to photobomb. 就象一个炸弹一般破坏了整个构图或者意境。



GIMP 是一个免费的软体。


GIMP是 GNU Image Manipulation Program 的缩写,用GTK编写的图像编辑处理程序。有Windows 版。 免费的GIMP很多时候可以替代 ADOBE PhotoShop。

PhotoShop DC 很大很烦人,不得已的情况下,俺用上世纪末的 Photoshop 7.0 来修图。

gimp.org/downloads/





俺就不多提 GIMP 的优点了, 根本提不完。

拍照時如果有人在您/你们背后搞怪,或是按下快门的一瞬间闯入画面。
在 GIMP 里面, 怎么用 “內容感知填充” (Content Aware Fill) 来修复呢?

当然, “內容感知填充” 是 Adobe 的提法,

GIMP 里面叫 Heal 或者 gimp-resynthesizer。







GIMP RESYNC




去水印也是易如翻掌





[SPACE HOLDER]


完全放弃 Windows 操作系统而使用 Linux 需要多少勇气?


关键不是勇气, 而是业务流程的需要。如果祖国的决策者决定把 WINDOWS 赶出市场。

一夜之间就能发生转变。


上世纪末, 方兴东喊破了喉咙都没有用。

2022, 加上卡脖子带来的机会, 也许这个契机就真的来了。



腾讯不积极开发 Linux 版微信和 QQ 是否阻碍了国内 Linux 用户群的发展?


微信的 PC 版能在 WINE 下面运行。

俺也是挠破后脑勺也想不通腾讯干嘛不干脆一点,

学学 WPS 做个 Linux rpm 给祖国人民献礼。

说起来腾讯也是够短视的。

ZOOM 的功能如果 WECHAT 有的话, 现在全国的网课甚至整个第三世界的网课都会在腾讯的 WECHAT 上跑。

那是多厉害的市场份额额鸭。

哀~~~




       https://pc.weixin.qq.com/?lang=en_US https://im.qq.com/linuxqq/download.html     






///////////////////////////////////////////////////////////


有哪个Linux操作系统推荐?


Ubuntu 用的人很多, 因此不妨试用。

俺从上世纪末开始用 RED HAT, 不想重新学习记忆不同的东西, 所以没有用 Ubuntu。完全是个人习惯问题。APT-GET 什么的每次都比 YUM 或者 DNF 多动几次手指,费劲。

界面来说,俺比较恋旧, GNOME 就很好, 不追求 KDE。 WINDOWS 10 如果能倒退回去用 WINNT 4.0 的界面, 俺也会双手赞成。 太多自然资源的浪费就来自所谓的 “美观”的要求。 2000年最顶级的家用个人电脑也不会超过 2GB 内存, 您认真想一下, 这些多余的“资源”都用在什么 ** 地方了。

*** 是的, 虚拟机里面跑的是 WINDOWS 95 第一版。 闪电一样飞快。




祖国就算完全禁止微软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体, LINUX 平台上也能找到替代品。

这可是至少上百亿美元的生意啊。


服务器市场可以说是 LINUX 一支独大。

只要 LINUX 上的桌面应用蓬勃发展起来, 多一些类似 WPS 的良心应用。

LINUX 取代 WINDOWS 是指日可待的。



前天俺帮女儿装好了 WINDOWS 10 PRO, 可是她不喜欢,

逼着俺装回 FEDORA 34.


把她的激活好的 WINDOWS 10 连根铲除以后

dd if=/dev/zero of=/dev/sda bs=4096 status=progress

       dd if=/dev/zero of=/dev/sda bs=4096 status=progress     

再装好了 FEDORA 34.


看着女儿雀跃的样子,

俺叹了口气。


LINUX 后继有人了。



20 多年来俺坚持用 LINUX。

俺认为不能改变别人, 但可以改变自己, 以及自己的下一代。俺在公司强推过 LibreOffice 代替 Microsoft Office, 得罪了几乎 95% 的人。因为他们害怕变革。



为什么说linux桌面不稳定、差呢?


俺只是 END USER 而不是开发人员, 基本上是伸手党。所以感觉没多少批评的资格。“不稳定” 倒是不觉得。 不夏姬霸更新或者升级就没事。“差”也不觉得太明显。

但新的东西例如蓝牙耳机的支持稍微差一点点。音频设备的设置很迷茫,不象 WINDOWS 里面那么容易找到问题的所在(当这种问题来源于自己的愚蠢或者误操作的时候, #id10T 错误 )。 也就是说用户自我纠正的难度提高了。

字体也许不够漂亮。


另外, 初学者要自己做一个自带 GUI 的小应用。感觉要比 WINDOWS 复杂几倍 (用时间来衡量)。 Windows 里面(Visual Studio)要做一个自带安装的GUI hello world 只用几分钟。俺用 LINUX 来架个WordPress网站 ,抓包破个WIFI密码不算难事。但是 LINUX 下面,做一个自带安装的GUI hello world ,说实话俺曾经折腾了几个星期,还找不到北。

网上还是较少类似鳥哥那样,无私地手把手地给初学者传播知识的人。当然,也可能是文章写得和俺一样又散又烂,最后因为读者寥寥而罢写了。


顺便提一下:

Canon 对 LINUX 的支持是出乎意料地好。 MFC4770N 打印机竟然提供正式的 LINUX 驱动。



       https://www.usa.canon.com/internet/portal/us/home/support/details/printers/black-and-white-laser/mf4770n?tab=drivers_downloads     


WPS 的下载地址

       https://wdl1.cache.wps.cn/wps/download/ep/Linux2019/10702/wps-office-11.1.0.10702-1.x86_64.rpm  https://www.wps.cn/product/wpslinux     



########################################################################

关于这个话痨的答主以及它的很散的散文:


【未完待续】


“老麦, 大家都说你是笑话、论坛孤儿和神棍。”

“没错。 只有万分之0.5的读者赞同俺的观点。”

。。

user avatar

支持,很多东西只有试了才知道。而且欧洲本身对Linux以及开源生态的贡献也不小。

要实施这种计划,肯定是要找Linux社区或者服务提供商购买服务与技术支持的,相当于赞助开源社区了。

至于预算跟开销问题。。。反正花的又不是我的钱。

有地区愿意付出自身努力为开源生态添砖加瓦,当然是欢迎啊。

user avatar

感觉这个问题下面没多少真对linux有了解的人啊,还是说大家都觉得这事很正常懒得回答么。


德国是一个开源商业和自由软件事业很繁荣的国家,有非常庞大的开源社群,主流发行版之一opensuse就是来自德国的,而同样来自德国的distro还有很多,这次无论是哪个distro骗来的经费都不奇怪,虽然我希望是suse。。。讲真慕尼黑那次要是suse绝对没那么多妖蛾子。

还有,libreoffice的维护者文档基金会就在柏林,德国政府这波支持自研办公软件天经地义好吧。

另外人已经试用libreoffice有一段时间了发现能用才准备换的,你们这里虚空黑libreoffice不好用是干嘛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德国又一州计划全面拥抱 Linux 和 LibreOffice,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且具有深远意义的举措。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我对此表示高度关注,并认为这是一个值得详细探讨的议题。这项举措的意义与潜在影响:1. 开源的胜利与示范效应: 开源社区的里程碑: 德国作为欧洲重要的经济体和科技发.............
  • 回答
    一战后如何惩罚战败的德国,既能避免其再次挑起战争,又能防止法国一家独大,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历史的发展证明,凡尔赛条约的设计虽然试图达成这些目标,但最终却适得其反。如果我们要设想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权衡。核心矛盾与历史教训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核心的矛盾: .............
  • 回答
    .......
  • 回答
    一战结束后,德国经济确实一团糟,赔款、巨额债务、战争破坏,再加上国内政治的不稳定,让这个国家喘不过气来。希特勒上台后,他最看重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德国经济重新站起来,并且为他未来的军事扩张打下基础。重振就业:让德国人重新找到工作希特勒上台后,最显著的一个经济政策就是大规模的公共工程项目。这可不是修修补补.............
  • 回答
    针对德国柏林一名区长不愿女友独立隔离,故意感染新冠病毒的做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的来说,这种做法不值得肯定,并且存在严重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事件背景(根据公开信息推测): 区长身份: 作为一名公众人物,尤其是一名区长,其言行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监督。 女友情况: 可能是.............
  • 回答
    很多军迷朋友们可能都有一个疑问:既然虎式坦克如此强大,那为什么它一开始就没有像后期的坦克那样采用倾斜装甲的设计呢?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改进方向,但军事装备的设计从来不是一个拍脑袋的决定,背后牵扯着无数的技术、战术和现实考量。虎式坦克之所以没有一开始就采用倾斜装甲,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而.............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颠覆性的假设,如果一战前德国不为奥匈帝国背书,反而与俄国联手肢解奥匈帝国,历史的走向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可能出现的后果:一、 联盟格局的剧变与欧洲政治版图的重塑 三国同盟(德、奥、意)的瓦解: 这是最直接和最核心的改变。德国抛弃奥匈帝国,意味着三国同盟的基石.............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和匈牙利的复仇情绪确实比奥地利要强烈得多,这背后有多方面复杂的原因,需要从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维度来深入分析。一、战争的性质与战败的后果 德国:作为核心战败国,承担最严厉的惩罚。 《凡尔赛条约》的严苛性: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德国被条约认定为.............
  • 回答
    一战后德国人对《凡尔赛条约》的强烈不满,源于该条约对德国的严厉惩罚,既打击了德国的经济基础,也严重损害了民族自尊心和国家尊严。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德国人感到屈辱的原因: 一、领土割让与民族认同的崩塌1. 领土被肢解 德国被迫割让阿尔萨斯洛林(1919年归还法国),失去东普鲁士和西普鲁士的.............
  • 回答
    一战前德国海军是否应该将重心放在海外掠袭舰而非与英国皇家海军进行海军竞赛,这是一个颇具争议但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若德国将海军战略转向侧重海外掠袭,其潜在的效益和可行性,以及可能带来的战略影响,都值得细致分析。掠袭舰战略的潜在优势与逻辑:从历史和战略逻辑上看,将海军资源优先投入发展一支强大的掠袭舰队,.............
  • 回答
    腓特烈三世如果能活得更长,德国的历史走向,特别是能否扭转两次世界大战战败的命运,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但又极其复杂的历史假设。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当时的时代背景、腓特烈三世个人的特质和理念,以及他继位后可能采取的政策进行细致的梳理。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腓特烈三世的短暂一生和他的历史定位。腓特烈.............
  • 回答
    好嘞,既然您想听点“德吹”,那咱就聊聊德国车的性能优势,保证让您听着舒坦,不是那种干巴巴的AI味儿。说实话,日本车皮实耐用,经济实惠,这个谁都认。但要说到那种骨子里透着“劲儿”的东西,德国车那可是有自己的独门绝技。这可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几十年技术积累和“德国制造”这块金字招牌硬生生压出来的。一、 德.............
  • 回答
    德国领土是否能回到一战前,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国际法、民族主义、地缘政治以及德国自身的意愿等诸多因素。 从现实和可操作性的角度来看,德国领土“完全”回到一战前(即包含普鲁士东部和西部普鲁士省等前普鲁士领土,以及阿尔萨斯洛林等地)的希望,可以说极其渺茫,近乎不可能。然而,我们不能.............
  • 回答
    德国和中国在看待学历这件事上,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这背后是两国教育理念、历史发展、社会结构以及人才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深入了解这些原因,会发现这并非简单的好坏之分,而是两种不同文化土壤孕育出的不同价值取向。德国:强调“学以致用”与“工匠精神”在德国,学历并非“敲门砖”那么简单,它更多地.............
  • 回答
    德国在处理希特勒《我的奋斗》(Mein Kampf)一书的版权问题上,经历了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并且其处置方式随着时间、政治环境和法律的发展而变化。以下是详细的讲述:1. 版权保护的早期阶段(纳粹时期): 希特勒的个人著作权: 在纳粹德国时期,《我的奋斗》被视为希特勒本人的著作。根据当时的版权法,.............
  • 回答
    德国在2022年前关闭国内所有核电站的决定,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和复杂背景的现象。要全面看待这一举措,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历史背景与政治驱动 核能的兴衰起伏: 德国对核能的态度并非一成不变。在冷战时期,核能曾被视为清洁、高效的能源,能够提供稳定的基载电力,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西德在19.............
  • 回答
    一战前,如果德国将资源和精力倾斜于发展航空母舰,能否战胜皇家海军,这是一个颇具吸引力但又充满不确定性的“假如”。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穿越回那个时代,从当时的科技水平、海军战略思想、工业基础以及政治考量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时代的背景:海军的主导权与新生的航空力量一战前,世界海军的霸主毫无疑问是.............
  • 回答
    一战后的德国,虽然被凡尔赛条约的镣铐紧锁,却在短暂的动荡后,以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重新崛起,最终冲破了束缚它的凡尔赛体系。这绝非偶然,而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凡尔赛条约的沉重枷锁与德国的屈辱感首先,我们得理解凡尔赛条约对德国造成的创伤有多深。战败国德国被剥夺了几乎所有海外殖民地,莱茵兰地.............
  • 回答
    说到德国海军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命运,用“悲剧”二字形容,真是一点也不为过。这并非是夸大其词,而是历史的残酷写照。从辉煌的开端到凄凉的落幕,德国海军的历程充满了雄心壮志、战略失误,最终导向了毁灭。要讲清楚这份悲剧,我们得一点点剥开历史的脉络。一战:日德兰海战——胜利的黄昏一战爆发前,德国海军风头正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