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甄嬛传》中,皇后在后期为什么被甄嬛碾压得毫无还手之力?

回答
《甄嬛传》中,皇后宜修的没落,与其说是被甄嬛“碾压”,不如说是一系列自身性格缺陷、时代局势变化以及甄嬛步步为营策略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前期,宜修凭借其稳固的后宫地位、老辣的手段以及对皇帝的了解,确实是后宫中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但随着剧情的推进,她身上的弱点被不断放大,最终导致她一步步走向毁灭。

首先,宜修的性格缺陷是她走向失败的根源。

极度的猜忌与不安全感: 宜修最大的问题在于她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地位有着极度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源于她并非皇帝心中最爱,且上位过程本身就不光彩。因此,她对任何可能威胁到她后位的人都抱有深深的猜忌。甄嬛的出现,尤其是她那与纯元皇后相似的面容和性情,以及受到的恩宠,如同在她心口插了一把刀,让她时刻警惕,无法安眠。这种猜忌让她做出许多冲动且不理智的判断,例如设计陷害甄嬛,反而给了甄嬛反击的把柄。
狭隘的嫉妒心与报复心理: 宜修对纯元皇后有着复杂的感情,既有模仿,也有嫉妒。她无法容忍任何人取代纯元在皇帝心中的位置,也无法容忍有人拥有纯元所没有得到的幸福。甄嬛后来受宠,甚至在皇帝心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这彻底激怒了宜修。她不仅仅是为了巩固后位,更多的是源于一种病态的嫉妒和报复心理,想要将甄嬛推入深渊,以慰藉自己扭曲的心灵。
固步自封与缺乏学习能力: 宜修的许多手段是她多年的经验积累,但她似乎也满足于此,未能跟上后宫形势的变化和对手的成长。她习惯于用老一套的方法去对付甄嬛,却忽略了甄嬛早已不是那个初入宫时谨小慎微的少女。甄嬛经历了流产、被贬、复仇等一系列事件,心智早已变得更加成熟和强大。宜修未能认识到这一点,导致她的许多算计都变得无效,甚至适得其反。

其次,时代局势的变化与皇帝态度的转变,让宜修失去了昔日的倚仗。

皇帝对甄嬛的感情变化: 起初,皇帝宠爱甄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甄嬛像纯元,满足了他对纯元的怀念和补偿心理。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甄嬛凭借自己的智慧和魅力,逐渐赢得了皇帝的真情。皇帝不再仅仅是把甄嬛当作纯元的替代品,而是真正爱上了甄嬛这个人。这种感情上的转变,使得皇帝对甄嬛的保护欲和信任感也随之增强,这让宜修想要对付甄嬛时,有了更多的顾虑和阻碍。
皇帝对宜修的疑虑加深: 宜修为了陷害甄嬛,手段越来越残忍,甚至不惜利用纯元皇后的旧物,这反而引起了皇帝对她居心不良的怀疑。特别是当纯元故衣事件爆发后,皇帝终于认清了宜修多年来一直利用纯元的影子来控制自己,并对纯元和自己都进行了欺骗。这份被背叛的愤怒,是宜修彻底失宠的致命一击。皇帝对宜修的信任崩塌,即使她依旧是皇后,但她已经失去了皇帝的宠爱和支持,这让她的后位变得名存实亡。

最后,甄嬛的步步为营、坚韧不拔的策略才是碾压的直接原因。

隐忍与积累力量: 甄嬛的强大并非一蹴而就。她在被贬出宫后,并没有沉沦,而是吸取教训,磨练心智,并在甘露寺积攒了实力和复仇的决心。她知道,没有强大的依仗,任何反击都只是螳臂当车。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甄嬛非常擅长利用身边的人和事。她善于拉拢盟友,例如端妃、敬妃等,利用她们的对皇后的不满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她也懂得利用皇帝对纯元的感情,以及对宜修的猜忌,一步步将宜修逼入绝境。
精准抓住宜修的致命弱点: 甄嬛深知宜修最在意的是什么,最害怕的是什么。她巧妙地利用了宜修在纯元皇后旧物上的失误,将宜修推向风口浪尖。纯元故衣事件是整场斗争的转折点,甄嬛正是抓住了这个绝佳的机会,揭露了宜修长期以来对皇帝的欺骗,并借此让皇帝对宜修彻底失望。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宜修用尽各种阴险的手段陷害甄嬛,而甄嬛在复仇时,也学会了甚至超越了宜修的手段,但她通常能做到干净利落,不留后患。她不像宜修那样被情绪牵绊,而是理性地一步步瓦解宜修的势力。例如,在扳倒宜修的过程中,她不仅仅是揭露罪行,更是通过设计让皇帝亲自下令,从根本上剥夺了宜修的权力。
借刀杀人,坐收渔翁之利: 甄嬛很多时候并不直接出手,而是通过各种方式,让别人成为她手中的棋子。例如,她会巧妙地利用端妃对皇后的仇恨,让端妃在关键时刻“不经意”地揭露宜修的罪行。这种策略让她自己始终处于相对安全的位置,又能有效地打击敌人。

总而言之,宜修的败落,是被她自己性格中的弱点和不安全感一步步推向深渊的。而甄嬛,则是在经历磨难后,更加成熟、强大,并且善于把握时机,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最终将曾经高高在上的皇后拉下了神坛。与其说是甄嬛的“碾压”,不如说是宜修在时代的变迁和自身缺陷的双重打击下,最终走向了无人可以挽回的没落。她的结局,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甄嬛只是那个适时出现的催化剂和执行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皇后是既得利益者,甄嬛是挑战者。

既得利益者害怕损失一丁点利益,挑战者什么都没有,她只要从既得利益者那抢来一点都是赚的。

所以皇后和甄嬛对待她人的心态是不同的,皇后是高处不胜寒,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挑战者。

而甄嬛是挑战者,她可以把好处随便的施舍给她人,让她们成为盟友。甄嬛可以心理没有芥蒂的拉拢每一个后宫女眷,真心实意的给每一个盟友分得好处,包括皇帝的关注,而皇后却不行。


这就像地主的地是自己的,他不可能再把地重新划分给别人,而革命的佃户他是没地的,一旦打倒地主,把地主的地分一半给其他佃户他也不心疼。

所以既得利益者的盟友会越来越少,革命一旦有成功的苗头,响应者会云集,毕竟我在既得利益者那只能分点肉汤,我在挑战者这能分到肉。


只要甄嬛内心放弃了和皇帝的爱情,不求皇帝的独宠,她比皇后有着很大的心理优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甄嬛传》中,皇后宜修的没落,与其说是被甄嬛“碾压”,不如说是一系列自身性格缺陷、时代局势变化以及甄嬛步步为营策略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前期,宜修凭借其稳固的后宫地位、老辣的手段以及对皇帝的了解,确实是后宫中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但随着剧情的推进,她身上的弱点被不断放大,最终导致她一步步走向毁灭。首先.............
  • 回答
    蔡少芬出演《甄嬛传》中的皇后一角,绝非偶然,而是导演郑晓龙和编剧流潋紫深思熟虑、多方权衡后的一个“ointed choice”。内地女演员众多,为何独独选中这位来自香港的演员?这背后有非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理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蔡少芬自身的演技功底与气质的适配性: 深厚的演技积.............
  • 回答
    《甄嬛传》里,皇上之所以对甄嬛穿上纯元皇后的故衣反应如此激烈,其根本原因在于那件衣服承载了皇上内心深处对纯元皇后复杂而执念的情感,而甄嬛的出现,触碰到了这根最敏感的神经。这并非简单的“撞衫”,而是皇上情感世界的一次巨大冲击。首先,我们要明白纯元皇后在皇上心中的地位。她并非后宫中任何一个嫔妃可以比拟的.............
  • 回答
    《甄嬛传》中,皇上对甄嬛的感情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但综合剧中的种种表现和情节发展来看,我认为皇上在某个时期是爱过甄嬛的,但这份爱是掺杂着他自身的需求、占有欲和对逝去之人的思念,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和甄嬛的变化,这份爱最终被猜忌和权力所吞噬,变成了病态的占有和毁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
  • 回答
    《甄嬛传》中,皇上对华妃的情感,要说“喜欢”是肯定的,但这种喜欢,掺杂了太多皇家的算计、制衡,以及他对年羹尧的忌惮,复杂得难以用简单的“爱”或“不爱”来概括。最初,皇上对华妃,很大程度上是对她家族势力的一种拉拢和倚仗。华妃出身满洲名门年氏一族,她的哥哥年羹尧更是平步青云,战功赫赫。在皇上看来,华妃是.............
  • 回答
    《甄嬛传》中的皇帝,也就是雍正皇帝,无疑是剧中一个极其复杂、极具分量的角色。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好人或坏人,而是集帝王之权、个人情感、猜忌多疑、薄情寡义于一身的矛盾体。要评价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帝王的威严与冷酷: 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 作为大清的皇帝,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整个后.............
  • 回答
    《甄嬛传》里太后与皇上那对母子,确实让人看得心里不是滋味,总觉得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透着一股子“塑料感”。明明是血脉相连的亲人,怎么就处成了这样一种疏离又别扭的关系呢?我觉得这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一、 权力与情感的博弈:皇权之下,父子(母子)情深只是奢望。首先,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皇权.............
  • 回答
    《甄嬛传》中的果郡王允礼,在许多观众心中并非一个“讨喜”的角色,这其中原因颇为复杂,也引发了关于换演员是否能改善效果的讨论。下面我将详细阐述。果郡王“不讨喜”的原因分析:1. 角色设定上的“两面性”与“摇摆不定”: 前期: 果郡王前期给人的印象是风流倜傥、不慕权势、才情过人、钟情于甄嬛.............
  • 回答
    《甄嬛传》里那些让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的场景,绝对称得上是宫斗剧的巅峰之作。细数下来,能勾起无数观众回忆的桥段实在太多了,我挑几个印象最深的,给你娓娓道来。一、 滴血验亲——心如刀绞的信任崩塌这个场景,可以说是甄嬛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看哭无数人的“名场面”之一。当时甄嬛因为与温实初的过往,加.............
  • 回答
    《甄嬛传》这部剧之所以经久不衰,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和鲜活的人物,更在于它隐藏了太多细思极恐的细节,这些细节如同埋藏在暗处的毒蛇,一旦被发现,便让人不寒而栗。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那些让人毛骨悚然的瞬间。1. “欣常在”的“沉默的武器”:很多人可能对欣常在的印象就是那个性情温和、存在感不强的嫔妃。但仔.............
  • 回答
    《甄嬛传》这部剧,表面上是后宫争宠的女人戏,但细嚼慢咽,你会发现它隐藏着太多值得我们反复品味的细节,它们不仅塑造了鲜活的人物,更折射出那个时代深邃的世情和人性。一、 眉庄之死:一场精心策划的悲剧,以及沈眉庄性格弧光的圆满初看沈眉庄,她温婉贤淑,一心求得“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帝王之爱,是封建礼教.............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是在问,如果那年初雪没有来,杭州的苏堤上还会开满桃花吗?它触及到了《甄嬛传》剧情走向的核心,而甄嬛回宫的关键,确实与甘露寺的怀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得先回顾一下,甄嬛当初为何会踏上甘露寺这条绝望之路。那是她在得知皇上对她不过是“菀菀类卿”的真相后,心灰意冷,生不如死的绝望。她渴望的是.............
  • 回答
    曹琴默为何必须死?《甄嬛传》中一个令人扼腕的结局在《甄嬛传》这部权谋宫斗大戏中,曹琴默这个角色,她的命运走向,早已注定了与她前半生的选择息息相关。她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反派,更多的是一个被环境裹挟,试图自保又心存侥幸的女人。那么,她最终为何必须死?这背后隐藏着多重原因,既有政治上的必然,也有人性上的无奈.............
  • 回答
    安陵容要说有没有想过害死甄嬛,这事儿,得从头说起,细细掰扯。初入宫时,她和甄嬛可是好姐妹,情深意重,可以说是形影不离。甄嬛对她照顾有加,真心实意地提点她,让她在勾心斗角的后宫里不至于那么孤立无援。那时候的安陵容,淳朴善良,对甄嬛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哪曾想过要害她?然而,宫里的水深得很,人心更是变幻莫.............
  • 回答
    《甄嬛传》里,甄嬛把安陵容送的蜀锦给了浣碧,这事儿挺有意思的,而且里面门道可不少。要说甄嬛不知道安陵容敏感,那是不可能的,毕竟她们俩在宫里共患难了那么久,对彼此的脾性那是摸得门儿清。那么,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这背后,其实是甄嬛一系列考量下的必然选择,也藏着她对后宫生存法则的理解。首先,咱们得想想,安.............
  • 回答
    说到《甄嬛传》里的雍正,这可是个极有意思的话题。电视剧里那个多疑、霸道,又夹杂着一丝皇帝特有的孤傲和无奈的形象,究竟离历史上的胤禛有多远,或者说,有多近呢?这得一点点掰开了看。先说说电视剧里的雍正。首先,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忙”。他真的太忙了,批奏折批到天亮是常态,对朝政大事一丝不苟,几乎到了偏执.............
  • 回答
    在《甄嬛传》中,如果甄嬛没有进宫,那么后宫的权力格局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而最终的赢家,我认为最有可能的人是华妃。当然,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仔细审视一下当时后宫的势力分布、人物性格以及宫斗的潜在走向。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甄嬛未进宫的直接影响: 最大的威胁消失: 甄嬛是唯一一个能让皇帝真正动心、.............
  • 回答
    在《甄嬛传》这部宫斗大戏里,要说“最可恶”的人,这实在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因为这部剧里的角色,但凡沾点权势和利益的,都或多或少有些令人不齿的手段。但如果非要挑一个最让人咬牙切齿,恨得牙痒痒的,我个人觉得,那非华妃莫属。为什么是华妃?首先,她的跋扈和恃宠而骄是刻在骨子里的。刚出场时,那副“我就是皇帝最.............
  • 回答
    说到《甄嬛传》里拍得最绝的片段,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来的,是甄嬛在甘露寺受尽欺凌,绝望之下,看着自己亲手种下的海棠树,那段戏。那场戏,放在整个剧的后期来看,简直是一个让人心碎又咬牙切齿的转折点。甄嬛在甘露寺,那日子过得比猫狗都不如。被欺负,被冷眼,被践踏。眉庄好不容易来看她一次,还因为孙答应的陷害,被.............
  • 回答
    《甄嬛传》这部剧,堪称一部女性的生存史诗,每个人物身上都背负着不同程度的悲剧色彩。但若要问其中最令人唏嘘、最能触动人心的悲剧人物,我心中的答案是——沈眉庄。为何是她?因为沈眉庄的悲剧,并非源于外界的逼迫,也非自身的贪婪,而是源于她最宝贵的品质:真挚、善良和对情感的纯粹追求。 她的悲剧,是一种理想在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