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武评时经常有人持“反定位论”的观点?

回答
在武术评论中,经常有人持“反定位论”的观点,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且这种观点往往带有其自身的逻辑和出发点。为了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一、什么是“反定位论”?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反定位论”的核心含义。在武术评论中,“定位”通常指的是对某个武术流派、武术家、或者某一种武术技法的基本属性、核心特点、实战价值、历史地位等进行明确的界定和归类。比如,我们会说“咏春拳以近身短打为主”、“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某位拳师是实战搏击的高手”。

而“反定位论”则是一种质疑、挑战、甚至颠覆传统或者主流定位的观点。持有反定位论的人不满足于现有的标签和界定,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准去审视,试图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揭示被忽视或者被曲解的真相。

二、为什么有人会持“反定位论”观点?

持“反定位论”观点的人,通常是出于以下几种动机和思考:

1. 对武术真相的追求与辨伪:
过度包装与神化: 许多传统武术在传播过程中,为了吸引弟子、维持声望、甚至出于商业目的,会对技法进行过度包装,甚至神化。例如,将一些相对简单的技法描述得玄乎其玄,将其实战效果夸大到不合逻辑的程度。反定位论者往往是对这种“包装”感到不满,希望回归武术的本质,剔除那些虚假的成分。
历史演变与现实脱节: 一些武术的技法和理念形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其设计是为了应对当时的战斗方式和环境。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武器的变革、格斗规则的出现,这些技法可能已经不再适用,或者需要进行大量的改良才能在现代实战中发挥作用。反定位论者会指出这种历史与现实的脱节,质疑其在现代的有效性。
概念混淆与误读: 有时,某些武术的名称或核心概念被广泛误读或曲解。例如,“内功”在一些传统武术中被描绘得神秘莫测,但实际上可能更多是身体的协调性、力量的控制和呼吸的运用。反定位论者会试图澄清这些概念,揭示其真实的内涵。

2. 对主流认知的挑战与反思:
避免思维僵化: 固定的定位容易导致思维的僵化和群体性的盲从。当一种观点成为主流,人们就容易不加思考地接受。反定位论者往往是那些思维活跃、不愿随波逐流的人,他们希望通过挑战主流来激发更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发现被低估的价值: 有些武术可能因为不符合主流的审美标准、缺乏强势的推广、或者被误认为“花架子”,而长期被低估其价值。反定位论者可能看到了这些武术中被忽视的闪光点,试图将其重新定位,使其得到应有的认可。
追求客观与全面: 任何一种武术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它的价值也往往取决于使用者、使用环境和使用目的。反定位论者反对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式定性,认为应该从更全面、更客观的角度去审视,承认其适用性同时也要指出其局限性。

3. 个人实践与经验的印证:
实战经验的对比: 很多反定位论者的观点,来源于他们自己多年的武术训练和实战(或者对他人实战的观察)。当他们的亲身经历与主流的定位不符时,他们会更倾向于相信自己的经验,并尝试去解释这种差异。
跨流派的比较: 许多练习者会接触和学习不同的武术流派。通过横向比较,他们会发现不同流派之间可能存在共性、共通的原理,也可能发现某些流派在某些方面的优势或劣势被夸大或缩小了。这种跨流派的视野容易让他们产生反定位的思考。

4. 辩论与批判性思维的乐趣:
智力挑战: 对于一些人来说,参与武术评论本身就是一种智力活动和社交互动。挑战主流观点,提出新的解读,是一种激发思想碰撞和辩论的乐趣。
“叛逆”的姿态: 有时候,持反定位论也是一种“叛逆”的姿态,是对权威、对既定规则的挑战,表现出一种独立思考和不畏质疑的精神。

三、反定位论在武评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反定位论者在武评中通常会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

质疑某流派的实战性: 例如,当主流认为某个传统武术非常能打时,反定位论者可能会质疑其在现代搏击规则下的有效性,或者认为其所谓的“绝招”是脱离实际的。
挑战某项技法的原理: 例如,当某个技法被宣传得非常神奇时,反定位论者可能会从物理学、人体力学等角度去分析其原理,指出其中的不合理之处。
重新解读历史人物或事件: 例如,对于一些武术大师的战绩,反定位论者可能会提出新的解读,认为其成功的原因并非仅仅是武术本身,还可能包括运气、时代背景、对手的水平等多种因素。
强调某个被忽视的方面: 例如,当大家都在关注某个武术的“刚猛”时,反定位论者可能会强调其“巧劲”或者“身法”的重要性。
将不同流派的技法进行融合性分析: 例如,他们可能会发现某个看似毫不相关的流派,在某些发力方式或步法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从而挑战原有的流派划分和定位。
用现代科学或竞技体育的眼光去审视: 例如,将传统武术的训练方法与现代科学的训练方法进行对比,指出其可能存在的不足。

四、反定位论的潜在风险与局限

虽然反定位论有其积极意义,但如果运用不当,也可能带来一些风险和局限:

走向极端与偏激: 有些反定位论者可能为了挑战而挑战,将某个武术或技法全盘否定,忽视其可能存在的价值。
缺乏客观性与全面性: 过分强调某个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也可能导致新的片面化。
误导非专业人士: 对于缺乏武术基础的观众来说,反定位论的观点可能更加具有迷惑性,容易让他们对武术产生错误的认识。
成为“喷子”或“杠精”: 有些人仅仅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优越感或博取关注,用尖酸刻薄的语言进行攻击性评论,而非真正为了探究武术真相。
忽略文化传承的价值: 有些传统武术虽然在现代实战性上有所减弱,但其蕴含的哲学、文化、健身价值依然值得肯定和传承。过度强调实战性,可能会忽视这一点。

总结

在武评中出现“反定位论”的观点,是武术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它反映了人们对武术真相的不断追求、对传统认知的反思、以及个人实践经验的驱动。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很多是出于对武术的热爱,希望通过批判性思维来拨开迷雾,找到更真实的武术面貌。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任何一种论点都有其两面性。反定位论虽然有其积极意义,但同时也需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极端化、片面化和误导性。一个健康和有建设性的武术评论环境,应该鼓励各种不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但同时也要秉持客观、理性、尊重的态度,共同推动武术文化的健康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此处附议 @起名烦无名字 的观点,晕轮效应和恶魔效应在原著普及程度有限的情况下,可太x了。回头看看,不止四大名著,乃至金庸小说,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这类情况,与之相似的典型,莫过于各种阴谋论。造成这类成见、刻板印象的根由,还是盲目跟风不看原著,算是碎片化阅读、浅阅读等方式带来的弊端。

从我2011年混贴吧的时候开始,到眼下的知乎,这类例子见得太多了。

拿《三国演义》来说,11年那时候各大论坛都流传着“一吕二赵三典韦”这种说法,加上一大批网文、百家号推波助澜,导致当时我在学校里都能听到同学说关羽只有前三刀厉害、关羽全仗着马快力猛,停下来僵持就不行了……不是我吹牛,看官,信不信现在随便找个三国视频底下,都大概率还能看得到这类观点……

水浒方面我同样感触颇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吕方进步论”,大概15.16年的时候,我认识的几个水浒方面的前辈,一狼一熊,所识本远胜于我,竟也认同这一点。去年有个我挺认可的水浒答主,平时看着鹰视狼顾老奸巨猾的,也如此说。等到前几天,有路人知友还跟我如是说,我回想下来,也不觉意外了。

事实上吕方就没有可以定位其水平的战绩。协斩祝虎只是锁定了一个极低的下限,斗郭盛与曾涂,对手均为x,无人知其实力如何。直到江南遇到石宝,才勉强能进行推测。而造成“吕方进步论”的元凶是什么?

无非是成见。前期吕方“地煞水平”的印象先入为主,潜移默化的把地方武装小于正规军的概率从百分之八九十更为百分百。莫非曾涂就不能胜过石宝么?须知便是史文恭、琼妖纳延,似也平平无奇。莫非地煞就不能具备与一流高手激战五十合方落败的实力么?奇奇怪怪的不说,起码孙立就有这个本事。

也就是因为成见,所以才会有人堂而皇之的说梁山五虎仅是地方偏将水平,说梁山相当于黄巾军的定位,而这些观点,但凡看过原著都知道不值一哂。

说到这,还是希望武评众能认真阅读原著,保持审慎与谦逊,既不盲目跟风,也不跳进自身潜意识所预设的成见中。

user avatar

人气问题或者人的第一印象

无论秦明还是其他五虎将比如呼延灼败给史文恭别人都只说他们垃圾,哪怕呼延灼五十回合平手林冲,而如果是林冲二十回合败于史文恭,别人要么像林冲平祝龙一样址林冲假打,要么像林冲平山土奇一样扯武力怪圈全水浒传没有比林冲更吊的人,要么阴谋论林冲不敢自己抓史文恭,林冲放水下大棋让给宋江。尽管事实上林冲还不一定能顶史文恭二十回合,《水浒传》几乎所有武力怪圈都和林冲有关,只要承认林冲没那么历害就行了啊,然而林冲天下无敌的印象就是深入人心。

同样如果和李严平手的是赵云,会有人觉得李严弱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武术评论中,经常有人持“反定位论”的观点,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且这种观点往往带有其自身的逻辑和出发点。为了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什么是“反定位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反定位论”的核心含义。在武术评论中,“定位”通常指的是对某个武术流派、武术家、或者某一种武术技法.............
  • 回答
    李渊在武德后期之所以大规模重用前隋遗老,这并非一时兴起的决定,而是基于多方面考量,深思熟虑后的战略选择。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目光投回到唐朝建立之初,那个风云变幻、百废待兴的时代。首先,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才的断层与经验的稀缺。李渊虽然雄才大略,也招揽了不少人才,但唐朝毕竟是个新生的政权,在一系列战.............
  • 回答
    鞍钢、武钢、二汽这些地方,都是过去那种国家大力发展重工业、高度集中的时期建立起来的大型企业。那时候,国家把很多资源都投到这些地方,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职工。所以,这些大型工业区的生活着的人,构成了一个很复杂的人口结构。想想看,刚开始建厂的时候,从全国各地来的技术工人、干部、还有他们带来的家属,这些人.............
  • 回答
    在中国,传武(传统武术)之所以吸引骗子,并且依然有相当的市场,这背后其实是多种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1. 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情结: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武术的传统,武术与侠义精神、民族自豪感紧密相连。这就像我们骨子里的一种文化基因,大家对“武”本身就有一.............
  • 回答
    “下盘稳固”是传统武术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听起来就给人一种不动如山、扎实可靠的感觉。但如果我们观察一些传统武术练习者在现代搏击擂台上的表现,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口口声声强调“下盘稳固”的选手,有时反而会因为这个“稳固”而吃亏,甚至被对手轻易打翻在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背后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
  • 回答
    提起中国历史上的帝王,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这几位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名字。他们的功绩、争议,乃至戏剧性的人生,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大众熟知的历史符号。然而,在历史学界,光武帝刘秀的评价之高,几乎可以与上述几位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方面,如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等评价维度上,刘秀的.............
  • 回答
    关于武磊的足球生涯和联赛水平,需要澄清几个关键点,以避免误解:1. 武磊从未在西乙联赛效力过 武磊是中国足球运动员,目前效力于中超球队上海海港。他曾于2021年被租借至西班牙西甲球队皇家社会(20212022赛季),但并未在西乙联赛(西班牙第二级联赛)长期效力。西乙联赛与西甲存在显著差异,且.............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三国演义》这部文学作品的核心魅力之一:英雄塑造的艺术和历史叙事的演变。要详细解答,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层层剖析:一、 历史真相与文学演绎的界限:首先,我们要明确,《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是罗贯中先生在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基础上创作出的文学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文献。虽然它以.............
  • 回答
    武田信玄在三方原之战中重创了德川家康,这无疑是其辉煌军事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然而,在如此巨大的胜利之后,他却选择了撤军,未能乘胜追击,一举攻克德川的核心据点浜松城,这一决定至今仍是历史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引发了诸多猜想。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首先,.............
  • 回答
    “武”字在古代帝王谥号和庙号中的用法,确实存在着令人玩味的反差:作为谥号,它通常被视为褒义的“美谥”;而作为庙号,它更多时候则带有了贬义的色彩。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古代谥法和庙号的规则,以及汉字“武”本身的含义在不同语境下的演变。一、 “武”字在谥号中的“美”意:开疆拓土,功业彪炳首先,我.............
  • 回答
    很多人觉得中华传统武术打不过西方搏击,这个观点确实流传甚广,也确实有一定现实基础。 但有趣的是,即便如此,仍有大批外国爱好者对传武趋之若鹜,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有着多重、深邃的原因。要说透这个问题,咱们得一层一层剥开来看。首先,得正视“打不过”这个论断。确实,在纯粹的竞技格斗层面,规则明确、训练系统.............
  • 回答
    唐朝的国都历来都是围绕着“长安”与“洛阳”这两个城市展开的,但两者在不同时期以及大唐统治者心中的地位和作用却有着微妙的差异。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历史的纵深处去挖掘。长安,大唐的“正宫”与“心脏”首先,毫无疑问,长安是唐朝最主要、最核心的首都。 从唐朝建立伊始,太宗李世民便将长安定为国都,并且在此.............
  • 回答
    说实话,习武这事儿,刚开始纯粹是觉得身体太弱,老是生病,想着练练筋骨,没别的什么宏图大志。但日子久了,你就会发现,这玩意儿,跟你的生活,尤其是你如何看待和处理那些不顺眼的事儿,联系得可紧密了。我记得有一次,是在一个很小的公共场合,可能是个社区活动吧。当时人不少,大家都在排队领东西。前面有个人,大概四.............
  • 回答
    在汉代,冠军侯的级别是最高的列侯之一,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冠军”。至于“冠军”这个名号,它并非一个真实存在的地名,而是汉武帝为了表彰卫青的赫赫战功而特别赐予的。这背后蕴含着汉武帝对这位年轻将领的极高评价以及他本人对于功业的追求。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这个问题。一、 冠军侯在汉代的级别汉代的侯爵制度相当复.............
  • 回答
    王霜的人球结合和细腻小技术之所以让人感觉比武磊出色,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交织,绝非简单的“谁比谁好”能概括。我们不妨从她们的成长环境、技术特点、比赛风格以及足球理念的差异来细致地剖析一下。成长环境与足球文化的影响首先,要明白男女足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不同土壤。 女足的精细化培养: 相对来说,中国女.............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很多人都想知道,武磊作为中国最知名的留洋球员,为什么在西班牙赛场上,尤其是西乙,出场时间并不像大家期待的那样稳定,甚至连打满全场都显得有些奢侈。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聊,这样才能说得清楚。1. 实力与适应性:硬道理是基础首先,最绕不开的还是硬实力。西甲和西.............
  • 回答
    武磊的跑位和射门,就像一条精美的项链,项链的主体——跑位——闪耀夺目,但那颗坠饰——射门——总让人觉得少了点“点石成金”的火候。这其实是很多优秀前锋都会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并非武磊独有,但放在他身上,又格外值得说道道。跑位:球场上的“影子杀手”要说武磊的跑位,用“出神入化”来形容绝不为过。这可不是瞎.............
  • 回答
    看了汲黯传,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洞察力,也触及到了汉武帝时期对外政策一个核心的矛盾和复杂性。武帝宁愿“损民以优抚归降匈奴”,看似不近人情,甚至会引起百姓不满,但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和战略考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战略压制与“长治久安”的根本需求: 匈奴的长期威胁: 在汉武.............
  • 回答
    关于传武体术表现不如武器方面强劲的观察,这其实触及了武术发展和传承过程中几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想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区分“传武”的概念。 quando parliamo di "傳武" (Chuán Wǔ), non ci riferiamo a un singo.............
  • 回答
    传武电影里的主角,往往更侧重于“意”、“气”、“功”的体现,而非单纯的“力”。这其中的原因,说来话长,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传武的本质是什么? 它不仅仅是肢体上的搏斗技巧,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哲学和人生观。传武讲究“以柔克刚”、“借力打力”,强调的是内敛、含蓄、顺势而为。你看那些传武大师,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