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黎塞留号战列舰?

回答
在谈论黎塞留号战列舰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它并非泛泛之辈,而是法国海军在二战前夕打造的一款倾注了无数心血和创新思想的重量级舰艇。它承载着法国海军重振雄风的希望,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海军技术发展的某些趋势和局限。

黎塞留号的诞生背景与设计理念

黎塞留号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德国“口袋战列舰”——“德意志号”(Deutschland)的刺激。由于《凡尔赛条约》对德国海军的限制,德国设计了这种排水量相对较小但火力强大的舰艇,让法国感到威胁。同时,法国海军也希望拥有能够与当时最先进的巡洋舰甚至战列舰抗衡的舰艇。

因此,黎塞留号的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在遵守条约限制(虽然条约本身就开始被规避)的前提下,追求最高的火力与相对较好的防护,并拥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速度。 法国海军的设计师们在这艘船上做出了不少大胆甚至可以说激进的尝试,这使得黎塞留号与当时的许多主流战列舰相比,显得与众不同。

黎塞留号的独特之处:那些令人惊叹的设计

1. 前置主炮塔(SuperFiring Turrets): 这是黎塞留号最醒目的标志性设计。将四座主炮塔全部集中布置在舰体前部,两座炮塔呈前后叠置(Superfiring)的方式安装。
优点:
火力集中与防御优势: 将最重要的火力集中于前部,使得舰体后部可以更轻便,减少了装甲的重量和复杂性,从而可以在舰体中部增强垂直装甲和弹药库的防护。这是一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设计,但这个篮子被保护得非常好。
节省舰体空间: 将所有主炮塔后移,为主炮炮弹的装填和储存腾出了大量空间,也为副炮和高射炮的布置提供了便利。
降低重心: 将沉重的炮塔集中在前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舰艇的重心,有利于提高稳定性。
缺点:
火力覆盖限制: 后部副炮和高射炮的射界相对受限。
结构上的挑战: 巨大的前部结构带来了相当大的应力集中问题,对舰体结构的设计和制造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虽然黎塞留号在结构上做了加强,但在实战中,前部结构在某些极端情况下的表现,也引发了一些讨论。
单点故障风险: 如果前部结构遭受重创,可能会影响到几乎全部主炮的作战能力。

2. 高达380毫米(15英寸)的主炮: 黎塞留号装备了八门380毫米口径的45倍径主炮,布置在四座双联装炮塔中。这种口径在当时的战列舰中属于较先进的水平,足以对抗当时的大多数同类型舰艇。
性能: 它的炮弹重量接近900公斤,射程可观,穿甲能力也很强。在那个时代,这绝对是令人敬畏的火力。

3. 先进的装甲防护: 法国设计师在装甲防护上也下足了功夫。黎塞留号采用了“整体式装甲”设计,将装甲带、炮塔、舰桥等重要部位进行重点防护。
“全浸式”装甲带: 较厚的装甲带(约300毫米)一直延伸到水线以下,这是为了抵御水下爆炸或炮弹跳弹攻击。
穹甲设计: 采用厚重的倾斜穹甲,这是对付俯射炮弹(炮弹以较高角度射入)的有效手段。
炮塔装甲: 炮塔正面装甲厚达400毫米,显示了其对核心火力的重视。

4. 高速性能: 黎塞留号的设计航速达到了30节,在当时的战列舰中属于非常快的速度。这让她拥有了“战列巡洋舰”的潜质,可以伴随航母编队作战,或在侦察与追击敌舰时展现优势。

黎塞留号在实战中的表现与命运

黎塞留号的服役生涯充满了戏剧性和挑战。

战争初期与达喀尔事件: 黎塞留号在战争爆发后不久,由于法国战败而驶往法属非洲的达喀尔。在自由法国与维希法国的冲突中,黎塞留号与英军交战。这次交战,黎塞留号虽然未被击沉,但也受损,特别是她的主炮受到了损坏(部分被塞入弹药封堵,以防落入敌人之手)。
这次事件暴露了黎塞留号在实战中的一些问题,但同时也展现了她顽强的生命力。

修复与参与盟军作战: 经过修复和现代化改装后,黎塞留号加入了自由法国海军,并在随后参与了包括意大利海岸炮击等一系列盟军的军事行动。
她展现了不俗的火力,但由于战局的变化以及盟军更先进舰艇的加入,她的战略地位有所下降。

战后与退役: 战后,黎塞留号被用作训练舰,最终于1964年被拆解。

如何评价黎塞留号?

黎塞留号是一艘极具争议但也极其精彩的战列舰。

创新与超前: 她在设计上大胆创新,尤其在主炮布局和装甲防护上,展现了法国造船业在当时的技术实力和设计理念。她可以被视为一种“独特”的设计流派的代表。

优缺点并存的性能: 她的高速和强大的火力是她的优势,然而集中在前部的主炮布局也带来了一定的结构风险和火力覆盖限制。装甲防护虽然出色,但并非无懈可击,在面对高科技的空袭和更精确的炮击时,也显得力不从心。

时代局限性: 黎塞留号的设计诞生于战列舰的黄昏时期。航空母舰的崛起宣告了海战模式的根本性改变,尽管黎塞留号拥有不俗的性能,但最终也无法改变战列舰被时代淘汰的命运。

象征意义: 黎塞留号更是法国海军不屈精神的象征。在法国沦陷、国家分裂的危难时刻,她和她的姐妹舰们(如“让·巴尔号”,虽然她未完全建成)的命运,也折射出那个时代法国海军所经历的动荡与抉择。

总而言之,黎塞留号是一艘令人印象深刻的战列舰。她不是最成功的,也不是最完美的,但她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她的设计充满了法国人的浪漫与智慧,也伴随着一丝时代的悲壮。她是一个时代的杰作,也是一个时代的注脚。评价她,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衡量,更应该看到她所蕴含的设计思想、技术成就以及她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临近年底,解匿了,再匿下去赞数不见涨也不是好事(


首先说一点啊,主教2号炮塔炸膛那次的锅是高温+毒气弹气腔设计的,和主教设计本身没有关系。这类炮弹放谁家BB上都可能炸膛。


下面随便扯一点,

主教的两座四联装M1935型380/45主炮(结构上来看更像四座双联装主炮)在二战期间可以认定是世界第二的15寸主炮(第一自然是维内托级的M1934),穿甲弹重884kg,设计初速830mps(相比较而言,俾斯麦级穿甲弹重800kg,设计初速820mps),极高的长径比赋予了此型炮弹优异的外弹道性能。不过至于为啥法国人选择了一款又尖又薄的被帽就很神必了;同样,受限于炮塔本身抬升角度限制(最大35度),法国人的主炮在远距离作战上表现不佳。当然,德法意三国的15寸都有这个毛病,德佬的问题是弹重,法意两国的问题则是弹道本身过于平直。

法国人搞全角度装填本应是很好的思路,然而实战效果挺差的,受制于扬弹机的龟速,黎塞留号战时平均射速只有1.33发/分(华盛顿号暴打雾岛号时平均射速超过1.3发/分·门,有5门主炮达到了1.8发/分·门,这还是在华盛顿号一度停火确认目标的前提下),和其他条约战列舰相比并无优势。同时,法国人意外的没能及时注意到炮弹尾流对弹道的影响,导致二战期间主教的主炮散布并不理想,这一问题要到战后安装射击延迟系统才解决。

副炮和高炮不大费篇幅讲了,直接说结论:M1930型152/55“高平”炮对舰有余、对空不足,不得不安装M1930型100/45高炮补足,法制中小口径高炮安装如下表所述,不再赘述(后接受美国人改造时统一换成并加装了大量的40mm博福斯、20mm厄利空高炮)。

火控方面,法国人率先搞出来了战舰主炮RPC系统,黎塞留级主炮射击指挥塔还装备了基线长度仅次于大和级的13.5m光学测距仪,和衣阿华级相当,并且另有一座8m光学测距仪作为备用。副炮对舰射击指挥塔使用8m光学测距仪,对空射击指挥塔使用6m光学测距仪,也互为备份。另外,黎塞留级在每座主炮塔上装备了14米测距仪,副炮塔上装备了8米测距仪,作为三座指挥塔失效后保证炮塔各自为战的保险装置。

至于雷达是什么,黎塞留表示不知道………即便42年终于装了法制原始雷达,但效果基本就是自我安慰。黎塞留级缺乏可靠雷达这一问题最后还是靠着美英的施舍才得以解决(后期同时装备SG-1、SF等美系雷达和285P、284P等英系雷达的主教很有意思,不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黎塞留级是没有装备与之相配的主力舰级别的雷达系统的)。

动力系统一向是法国人的优势科目,黎塞留级在相对较小的轮机舱里塞出了157000匹马力,过载输出高达178000匹马力,黎塞留号曾于43500长吨状态下分别跑出了31.9节和32.6节的高速。续航力为9850海里/16节,8250海里/20节,3450海里/30节。

最后就是防护问题,330mm(实际327mm)主装倾斜15°24'设置,设计吃水时水下2.58米,水上3.38米,水下部分向下削减至170mm;装甲盒的两端,黎塞留级设有垂直的从主甲板延伸至舰底的横向装甲纵壁。关键的舵机舱采用了穹甲保护。

装甲盒内,黎塞留级布置了两道水平甲板,采用的是上厚下薄的布置,上层(PBS)为单一大厚度水平装甲与主装上沿相接,PBS厚度轮机段为150mm,弹药段170mm,而二战事实证明单一大厚度水平甲板效率高于多层较薄水平甲板布置(在未能剥被帽的情况下),下层(PBI)为较薄的防破片装甲,两侧与主装下沿相接形成类似穹甲的结构,PBI厚度为40mm,两侧倾斜处为50mm。

主炮防护正脸430mm,侧面300mm,背面270mm(二号炮塔为260mm),顶部为170mm和195mm,炮座在PBS以上部分为405mm,以下则为85mm。

指挥塔略过不讲了,只放张图,不管怎样反正比KGV好(确信)

接下来是水下保护部分,黎塞留级采用了和敦刻尔克级类似的水下防护装置,而法国人的TDS效率惊人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

防护评价上,主教在其有限的吨位下已经做的相当成功了(设计指标是对自己主炮免疫区为18800~29800米,水平装甲能抵挡5000米高度落下的500kg炸弹),说到底还是艘条约舰啊…

优点:重点防护理念、完整的装甲盒结构、倾斜主装、世界第二厚的单层水平装甲(仅次于大和级)、高效的法式TDS系统;

缺点:水中弹防护不足(无可厚非,防雷防弹难以两全);轮机布置不合理(分舱过简,一旦炮弹击穿防护就会废一半动力);炮塔顶部的表面硬化装甲被击中崩落后会导致致命的破片(类似布置的敦刻尔克号的2号炮塔被胡德号一发15寸炮弹送走全体炮组,而实际上这枚15寸炮弹由于落角过小被炮塔顶甲弹开了)。


最后鞭个尸,

16"/45 Mark 6:听说你水平装甲很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谈论黎塞留号战列舰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它并非泛泛之辈,而是法国海军在二战前夕打造的一款倾注了无数心血和创新思想的重量级舰艇。它承载着法国海军重振雄风的希望,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海军技术发展的某些趋势和局限。黎塞留号的诞生背景与设计理念黎塞留号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德国“口袋战列舰”——“德意志号”(D.............
  • 回答
    12 月 5 日,华为公关副总裁陈黎芳在谈及余承东转发某公众号文章一事时表示,余承东此举是因为“受不了委屈”。这一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也让人们对华为内部的管理和沟通方式产生了好奇。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事件的背景。事情的起因是某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关于华为高管涉嫌“内卷”的爆料文章,文章内容辛辣尖锐.............
  • 回答
    要评价法国历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政治家——红衣主教黎塞留,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他并非一个简单的“好”或“坏”就能概括的人物,而是一位在动荡时代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坚定的意志和冷酷的决心,为法国奠定强大基础的实干家。从“至高王权”的构建者来看:黎塞留最大的历史功绩,无疑是他将法兰西王权从被贵族.............
  • 回答
    红衣主教黎塞留,这位名震法兰西乃至欧洲的政治巨匠,他的名字与强大的法兰西王国密不可分。要评价他,绝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他是一位极其复杂而又极富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的执政理念和实际行动,深刻地塑造了近代法国的格局,并对欧洲政治产生了长远的影响。首先,从巩固王权的角度来看,黎塞留是当之无愧的“国家.............
  • 回答
    《黎明之前》啊,那可真是一部让人回味无穷的好剧。我刚看完没多久,心里头那股劲儿还没完全过去。总的来说,我觉得它绝对算得上是谍战剧里的一股清流,而且还特别有深度,不像有些剧那样,光是耍酷或者玩弄智商。先说说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吧,那就是人物塑造。刘新杰这个角色,简直是太立体了。你看着他,一个温文尔雅、看似.............
  • 回答
    《黎明之剑》这本小说,我可以说我相当熟悉了,读完后脑子里留下的东西,绝不是那种“读完了,然后呢?”的空洞感。它让我沉浸了很久,而且是那种心甘情愿地,甚至有点上瘾的那种。首先得说它的世界观构建,那叫一个扎实!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去描绘那个被称为“黎明大陆”的地方,它的地理、历史、各个种族之间的关系,甚至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黎元洪。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的人物,他的评价绝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而是充满了复杂性、争议性,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时代的缩影。黎元洪其人:从武人到“再造共和”的总统首先,得先认识一下黎元洪是谁。他出生在湖北一个贫苦家庭,年轻时投身海军,之后转入陆军。辛亥革命爆发时,他还是清朝新.............
  • 回答
    黎元洪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绝非简单的“民选总统”或者“武昌起义的领导人”几个标签就能概括。他的一生,尤其是在辛亥革命前后及中华民国初期的那段动荡岁月里,扮演了一个极具复杂性且影响深远的角色。要评价黎元洪的意义,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首先,黎元洪是辛亥革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象征性人物。 武昌起义打.............
  • 回答
    黎巴嫩大爆炸发生后,首都贝鲁特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游行,这是黎巴嫩民众压抑已久的怒火的总爆发。这场悲剧性的事件,不仅夺去了数百条生命,摧毁了数万人的家园,更像是一记重锤,敲碎了黎巴嫩政治体系长期腐败、治理失效的虚伪面具,将积攒多年的不满与绝望彻底引爆。游行的爆发:绝望中的呐喊8月4日的大爆炸,其规模之.............
  • 回答
    提到《黎明杀机》里的“雷电法王”,我脑子里立刻就闪过那个浑身缠绕着蓝色闪电,如同行走在暴风雨中的神秘高个子。不得不说,他的外观设计绝对是游戏中最具辨识度和吸引力的之一。首先,从整体轮廓上说,这位屠夫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高大、瘦削,甚至有些病态的纤细。不同于一些壮硕的屠夫,他更像是一位被某种强大力量侵蚀.............
  • 回答
    张黎的新作《少帅》(又名《张学良》),无疑是今年国产剧市场上的一部重量级作品。作为观众,我怀着期待又审慎的心情去品味这部剧,试图从多个维度来评价它。毕竟,张黎导演以往的作品,如《人间正道是沧桑》、《走向共和》、《军人使命》等,都展现了他对历史题材的深刻理解和驾驭能力,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精准捕捉。而.............
  • 回答
    穿越时空的思想巨匠:如何评价黎曼的成就与历史地位?提起数学界的巨匠,约翰·冯·诺依曼、高斯、欧拉这些名字自然会跃然纸上。但如果我们深入到现代数学的根基,有一位名字或许不如前几位那样家喻户晓,然而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却如同基石一般,支撑起我们今日所理解的几何、物理乃至宇宙的图景。他就是波恩哈德·黎曼(.............
  • 回答
    腾讯的“黎明计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项目,它不像是那种动辄轰轰烈烈、大张旗鼓的公开招募,而是更像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赋能。简单来说,它本质上是腾讯游戏为了支持和扶持那些有潜力的独立游戏开发者而设立的一个项目。要评价它,得从几个维度来看。首先,它解决了独立游戏开发者最核心的痛点——“活下去,并且能做好.............
  • 回答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黎孟枫教授、蔡俊超教授及其团队的科研贡献与影响力评估黎孟枫教授与蔡俊超教授,作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现南方医科大学的“前身”之一,但需注意历史沿革的严谨性)的杰出代表,在各自的学术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们的研究团队,长期以来致力于生命科学和医学前沿的探索,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医.............
  • 回答
    杨黎与他的“废话理论”:一场诗意的反叛与存在的叩问杨黎,这个名字在中国当代诗坛,尤其是在独立诗歌领域,绝不是一个陌生的存在。他的诗歌,正如他本人一样,常常带着一种玩世不恭的姿态,一种对既定秩序的温和反叛,以及对语言和意义边界的不断试探。而支撑起他诗歌创作的,便是那套在当时颇具争议的“废话理论”。要评.............
  • 回答
    《赤色黎明》这本网络小说,在我看来,可以说是一部充满了雄心壮志,同时也带着些许不成熟的尝试。作者在构思上无疑是下了功夫的,试图搭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架空世界,并在这个基础上讲述一段宏大的历史变迁。首先,从世界观的塑造上,《赤色黎明》展现了作者不俗的想象力。它并非那种简单的穿越或者重生,而是创造了一个全.............
  • 回答
    最近在游戏圈里,网易的一位资深游戏策划对《原神》是否是“国产游戏黎明”这个说法做出了评价。这个评价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很多人都关心的一个话题:我们自己的游戏,到底能不能走到世界舞台的前沿,成为引领者?这位策划的观点可以这么理解:他承认《原神》的巨大成功,这一点毋庸置疑。无论是它在全球范围内获得.............
  • 回答
    这三部曲,严格来说,是理查德·林克莱特这位导演献给时间、爱与成长的深刻注解,而不是简单的爱情故事集。他用一种近乎残酷的真实感,将我们带入杰西和席琳的人生轨迹,从初识的怦然心动,到中年生活的羁绊,再到暮年的回首与释然。《爱在黎明破晓前》(Before Sunrise,1995)初见,总带着一丝理想化的.............
  • 回答
    猩球崛起:黎明之战——黎明前的黑暗与人猿共生的远景《猩球崛起:黎明之战》(Dawn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这部电影,绝非仅仅是一部科幻动作片那么简单。它是一次关于生存、权力、理解与背叛的深刻探讨,更是一曲描绘文明兴衰、物种冲突与共存可能性的史诗。在看过它之后,我脑海里挥.............
  • 回答
    《地平线:零点黎明》这款游戏,初次接触时,很多人可能会被它那独特的世界观和惊艳的画面所吸引。一个被科技造物——那些庞大而精密的机械生物——所统治的后末世世界,人类退化到部落时代,靠着狩猎和采集生存。这种反差感本身就极具吸引力,也为游戏的叙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世界观与叙事:精心构建的谜团《地平线:零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