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法兰西王国首相黎塞留?

回答
红衣主教黎塞留,这位名震法兰西乃至欧洲的政治巨匠,他的名字与强大的法兰西王国密不可分。要评价他,绝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他是一位极其复杂而又极富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的执政理念和实际行动,深刻地塑造了近代法国的格局,并对欧洲政治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首先,从巩固王权的角度来看,黎塞留是当之无愧的“国家之父”。 在他登上政治舞台时,法国正饱受内乱、宗教冲突以及各地封建势力割据的困扰。胡格诺派(新教徒)拥有自己的军队和自治领地,构成了对中央王权的严峻挑战。地方贵族则依仗其封建特权,常常与王室离心离德,甚至拥兵自重。黎塞留深知,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是国家繁荣和稳定的基石。

他以坚定而不留情面的手段,逐渐瓦解了胡格诺派的政治和军事力量。虽然他并非要消灭新教信仰本身,而是要剥夺其政治实体——《阿莱公约》的签订,既保障了新教徒的宗教自由,又取消了他们独立的军事组织和政治自治,将他们重新纳入王权的管辖之下。这一举措,极大地削弱了国内的分裂势力,为日后王权的集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黎塞留也毫不手软地压制了那些挑战王权的贵族。他建立起强大的、直属于国王的官僚体系,削弱了贵族的传统权力,剥夺了他们的封建特权。他对那些煽动叛乱的贵族施以严惩,不论其身份高低。在许多情况下,他会采取将贵族召来巴黎,将其置于国王的监视之下,或者通过收买和安插亲信的方式来控制他们。这种对地方势力的逐步蚕食和中央集权的强化,是黎塞留政治手腕的集中体现。

其次,在外交政策上,黎塞留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战略眼光和实用主义精神。 他的核心目标是提升法兰西的国际地位,对抗当时的欧洲霸主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他深谙“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甚至不惜与同为天主教国家的哈布斯堡王朝为敌,转而支持新教诸侯对抗皇帝。

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黎塞留外交政策的集中体现。起初,法国在战争中扮演着幕后资助者的角色,支持新教国家对抗天主教的哈布斯堡王朝,以削弱其势力。当战争的局势对新教国家不利时,黎塞留毫不犹豫地将法国直接卷入战争,派遣军队参战。这种看似“背道而驰”的举动,在当时引起了不少争议,因为法国本土也存在宗教矛盾。但黎塞留坚信,只有通过在欧洲战场上削弱哈布斯堡的势力,法国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和发展空间。

他对普鲁士、瑞典等国的支持,以及最终法国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获得的领土和影响力,都证明了他的外交战略的成功。这场战争不仅是宗教战争,更是欧洲政治格局重塑的战争,而黎塞留正是这场重塑的关键人物之一。他所建立的强大、统一、对外扩张的法兰西,为后来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奠定了基础。

然而,黎塞留的政策并非没有代价,他的一些手段也引发了争议。 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他有时显得冷酷无情,不惜采取铁腕手段,镇压异己,甚至牺牲个体的自由来换取国家的稳定。他对国内反对派的压制,也导致了一些人认为他破坏了法国传统的自由精神。而且,他将法国拖入漫长而昂贵的三十年战争,也给法国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和人员伤亡。

总而言之,黎塞留是一位将国家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政治家。 他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家,能够准确判断国际局势,并制定出长远的国家发展蓝图。他更是实践家,用坚定的意志和果断的行动,将他的构想变为现实。他巩固了王权,为法国的统一和强大铺平了道路;他重塑了欧洲的政治格局,确立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中心地位。

评价黎塞留,就如同评价一个伟大的建筑师,他可能并不在意施工过程中的砖石是否有缝隙,或者一些工人的抱怨,他关心的是最终这座建筑能否坚固、宏伟,并抵御时间的侵蚀。黎塞留无疑是一位伟大的“国家建筑师”,他用自己毕生的精力,为法兰西王国建造了一座更加强大和统一的坚固堡垒。他的名字,至今仍回荡在法国历史的长河中,作为一位无可争议的、塑造了法国命运的关键人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黎塞留时期的法国,跟90年代的美国一个概念。。。。

不要被英美史观骗了(中国人普遍受英美史观毒害),当年真正的霸权国是法国,英国才是挑战者。说句难听的,当年的小英只是法国扶起来给哈布斯堡/荷兰上眼药的副产品而已,跟后来给大英上眼药的北美反贼是一丘之貉。。。。

user avatar

首先商务出过两本一套的黎塞留传写的和翻译的都不错值得一看。

其次黎塞留原本是不需要去当教士的,他爸爸在家乡决斗还是报仇杀了人,被判刑还是追杀没办法流亡到波兰去,正好赶上去当波兰国王的亨利三世,两个人同是天涯沦落人亨利又有点那方面的倾向于是成了亨利三世的宠臣,亨利当上法国国王之后黎塞留他爹成了法国宫廷大元帅,如果你们经常看关于三亨利之战的电影,那么一定记得亨利三世遇刺的时候亨利四世抱着亨利三世说“国王死了”然后有个人站出来喊“国王万岁!”那个人就是黎塞留他爸爸。他对波旁王朝是有佐命功的元勋。

但是那个时代从国王到贵族都缺钱,作为赏赐国王承认了黎塞留家族对吕松主教管区的独占权,也就是允许黎塞留家族世袭吕松主教区,然后从主教区的收入里分成。老黎塞留跟着亨利四世干了一辈子,死的时候家里贫穷不堪因此吕松主教区也被搜罗的一贫如洗。连大教堂都残破不堪。因此教区提出要么赶快任命一个主教,这个条件不能同意的话好歹你们出钱把主教座堂修一修。但是黎塞留家族对这个是有准备的,另一位日后的黎塞留红衣主教就是为这个准备的,他就是红衣主教的兄弟日后的里昂大主教。他是要被送去当教士替家里保住这份收入的,而未来的红衣主教人家是富二代兼红二代,可不用去当什么教士,他已经得到一个侯爵爵位准备去当军人了,没有意外的话会跟很多后来被他杀掉的贵族一样有一个打打仗、推推姑娘、造造反、听听音乐写写情书和日记的快乐人生。

结果悲剧来的这么快他兄弟被虔诚的冲动打动了不要当主教了去当修道士了,于是黎塞留那个跟他爹一样传奇的妈,你想想三亨利之战时代的传奇英雄的老婆,红公爵的妈,把快乐的红二代富二代叫去告诉他,你收拾一下准备去趟罗马,见教皇让后弄一份特许回来准备当吕松主教吧。于是红衣主教横空出世。

所以黎塞留其实是一个三亨利时代的贵族,或者说一个宗教战争时代的人物,有激情有欲望有艺术鉴赏力会享受,他在早期受的教育也是要他成为一个这样的人,亨利四世治下的晚期波旁王朝刚刚建立,法国贵族在战场上、在宫廷里拔刀相向都不是什么久远的回忆,你看看法国浪漫派何等偏爱查理九世、亨利三世、三亨利之战就知道那一代人的风尚如何了。尤其是梅里美的《查理九世时代逸事》。黎塞留是那些大事的当事人的儿子,而且是其中一个传奇人物的儿子,他虽然不是很强壮,而且后来一直穿着主教袍子,但他在精神上完全不是一个教士,而是一个佩剑贵族。他能打着响板穿着小丑的衣服跳萨拉班德舞去勾引王后,就说明了这一点,如果还不够的话,他的灰衣主角约瑟夫神父死的时候,他抱着约瑟夫神父说的最后的安慰的话是“约瑟夫神父!约瑟夫神父xxx(一座城市还是一座要塞我忘了手边也没有书)是我们的了”一个红衣主教对一个神父的最后的话是这样的可见其作风如何。

黎塞留的有意思之处在于他在财政优先的法国成为首要大臣或者说宠臣的同时却几乎完全不懂财政,这一点根俾斯麦有类似之处,他不了解或者不愿意去了解法国的财政,他作为路易十三的首要大臣在财政方面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贡献,他主要忙于搞外交,这算是他贵族偏见的表现。他不屑于去搞钱,但是他自己却没少捞。他死后把所有的财产都捐给法国国王,然后国王再赏赐给他的继承人,他签署捐赠的遗嘱的时候毫不犹豫,而另一个法国红衣主教马萨林签署类似的协议的时候据说到咽气的时候都闭不上眼。

黎塞留是那种脑袋可以砍但是气概不能输的典型法国佩剑贵族,但是他却毫不犹豫的镇压法国贵族,他爸爸决斗杀人,他却禁止贵族决斗,而且有意思的是,死在他手里的两个著名贵族,一个姓佩里戈尔是瘸子塔列朗佩里戈尔的祖宗,另一个是卢森堡元帅的爹。

user avatar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也是第一流——真正意义上的现民族主权国家外交大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红衣主教黎塞留,这位名震法兰西乃至欧洲的政治巨匠,他的名字与强大的法兰西王国密不可分。要评价他,绝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他是一位极其复杂而又极富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的执政理念和实际行动,深刻地塑造了近代法国的格局,并对欧洲政治产生了长远的影响。首先,从巩固王权的角度来看,黎塞留是当之无愧的“国家.............
  • 回答
    关于法官王静宏的详细评价,目前公开可查的信息较为有限。根据现有资料,王静宏可能是一位在中国司法系统中工作的法官,但具体信息需要结合其所在地区、专业领域以及案件处理情况来分析。以下从几个方面尝试提供可能的评价框架,但需注意信息的局限性: 1. 职业背景与专业领域 任职单位:王静宏可能隶属于中国某.............
  • 回答
    提起玛丽·安托瓦内特,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个住在凡尔赛宫、钟爱华服珠宝、生活奢靡的法国王后形象。然而,将她简单地标签化,无疑是对她复杂人生的片面解读。要评价这位命运多舛的女性,我们需要深入她的人生轨迹,从她来到法国的那一刻起,细致地梳理她所经历的转变,以及她对法国历史进程所带来的影响。奥地利公主.............
  • 回答
    评价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及其七月王朝(奥尔良王朝)路易·菲利普及其七月王朝(18301848),是法国近代史上一个复杂而充满争议的时期。它发生在波旁复辟之后,在七月革命中诞生,最终又在二月革命中被推翻。评价这个王朝,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包括其政治遗产、经济发展、社会影响以及最终的衰落原因。一、王.............
  • 回答
    巴伐利亚的伊萨博,作为百年战争时期法国王后,她的名字常常与混乱、背叛和政治阴谋联系在一起,她的评价也因此变得扑朔迷离,充满争议。要理解她,我们得把她放到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下去审视,去看看一个女性在那个男权至上、战乱频仍的时代是如何挣扎求生,又是如何被历史的洪流所裹挟。伊萨博出生于1371年,是巴伐利亚.............
  • 回答
    王座上的悲歌:评价《艾尔登法环》中的“赐福王”蒙葛特蒙葛特,这位屹立在王城罗德尔中心,以“赐福王”自居的半神,无疑是《艾尔登法环》中最令人难忘的角色之一。他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张扬跋扈、血脉高贵的黄金律法守护者,也不是单纯的疯狂暴君。蒙葛特的形象,更像是一曲在破碎黄金律法下独自吟唱的悲歌,一位被历史洪.............
  • 回答
    评价皮埃尔·赖伐尔(Pierre Laval)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和维希法国时期(Vichy France)的角色,绝非易事,他是一个充满争议、复杂且往往令人不安的人物。要理解他,我们必须将他置于那个动荡不安的法国历史背景下,审视他政治生涯的起伏,以及他那极具毁誉参半的执政。在第三共和国晚期:一位务实.............
  • 回答
    殖民野心的碰撞:法兰西帝国对刚果的入侵及其影响19世纪末,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的狂潮席卷大陆,法兰西帝国也不例外。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殖民扩张浪潮中,法兰西将目光投向了广袤而资源丰富的刚果盆地。法兰西帝国对刚果的入侵,是一场复杂而多层次的历史事件,它既是欧洲殖民主义扩张的缩影,也深刻地塑造了刚果的未来,留下.............
  • 回答
    说起法兰西国王查理十世,这可是一位相当有意思的人物,他的统治虽然短暂,却在法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是那场轰轰烈烈的“七月革命”。要评价他,得从多个维度去审视,毕竟他身上的标签太多了:波旁王朝的残余、渴望恢复旧秩序的国王,以及一位最终被人民推翻的君主。继承了一个烂摊子,却抱着复辟的旧梦查理.............
  • 回答
    .......
  • 回答
    絮絮叨叨的怀旧曲,又甜又酸的记者情——《法兰西特派》私人品鉴聊到韦斯·安德森,你脑子里大概率会浮现出那些对称到强迫症都要发作的画面,鲜亮得有些过分的色彩,以及一群自带复古滤镜的古怪角色们,语速快得像机关枪一样念出那些精心雕琢、充满哲思又略带神经质的台词。而他最新一部作品《法兰西特派》,简直就是把这些.............
  • 回答
    法兰克·杰克·弗莱彻上将,在美国海军历史上,尤其是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早期岁月,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职业生涯横跨了两次世界大战,但他最令人难忘的贡献,无疑是在珊瑚海海战中担任指挥官,以及在随后中途岛海战中的关键角色。要评价弗莱彻,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他的军事生涯轨迹、他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他做出的决策。早.............
  • 回答
    说到《帝国时代2》里的法兰克,那可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文明。从我个人玩过的经验来看,法兰克绝对是游戏里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容易被玩家理解和发挥的文明之一,尤其是在早期和中期作战中,他们能给你带来一种特别的“爸爸”感。总的来说,法兰克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 强大的骑兵文明: 这是法兰克最核心的标签。他们.............
  • 回答
    要评价法国元帅让·皮埃尔·弗朗索瓦·布朗·德·拉萨尔(JeanPierreFrançois Honoré Braun de La Salle),得把他放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去审视,一个被拿破仑的光芒几乎吞噬一切的时代。拉萨尔并不是那种坐拥显赫头衔、影响整个欧洲格局的巨头,但他在法军骑兵队伍中,.............
  • 回答
    法国在 9 月 17 日宣布召回驻美国和驻澳大利亚大使,这无疑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外交举动,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法国在国际关系中对于尊严、自主以及战略利益的极度重视,以及对盟友之间信任崩塌的愤怒。要评价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首先,这并非一个冲动的决定,而是法国对一个重大国际协议被单方面撕毁.............
  • 回答
    《师父》(Sifu)这款由法国独立游戏工作室 Sloclap 开发并发行的一款功夫动作游戏,可以说是近年来功夫题材游戏中一股强劲而又独特的新势力。它以一种近乎狂热的专注度,将中国传统功夫的精髓、复仇的叙事以及独树一帜的成长机制融为一体,带给玩家前所未有的沉浸感。评价《师父》不能仅仅停留在“好不好玩”.............
  • 回答
    如何评价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夏尔·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是20世纪法国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他的一生与法国的命运紧密相连,是一位充满争议但无疑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对他的评价,往往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涵盖他的军事才能、政治理念、领导风格以及他对法国和世界格局的影响。一、军事才能与抵.............
  • 回答
    乔治·雅克·丹东:法国大革命中的巨人与悲剧乔治·雅克·丹东(Georges Jacques Danton),无疑是法国大革命中最具争议和影响力的领导人之一。他是一位性格复杂、极具魅力、勇猛果敢,同时又充满矛盾的巨人。评价丹东,需要从他在大革命中的多重角色、他的政治理念、他的影响以及最终的悲剧性结局等.............
  • 回答
    将路易十六推上断头台是法国大革命中最具象征意义和争议性的事件之一。要评价这一行为,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其历史背景、政治动机、法律程序以及深远影响。历史背景:革命的酝酿与升级法国大革命并非一蹴而就,其根源在于法国社会长期积累的矛盾。 封建特权与社会不公: 法国社会被森严的等级制度所分割。第一等级.............
  • 回答
    法国大革命:一场深刻改变世界的历史洪流法国大革命(17891799)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标志性和变革性的事件之一。它不仅彻底颠覆了法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更深刻地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塑造了现代民主、民族主义和人权观念的基石。评价这场革命,需要从其多重维度、复杂性以及深远影响来审视。 一、 革命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