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和维希时期的皮埃尔.赖伐尔?

回答
评价皮埃尔·赖伐尔(Pierre Laval)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和维希法国时期(Vichy France)的角色,绝非易事,他是一个充满争议、复杂且往往令人不安的人物。要理解他,我们必须将他置于那个动荡不安的法国历史背景下,审视他政治生涯的起伏,以及他那极具毁誉参半的执政。

在第三共和国晚期:一位务实的政治家,但并非无懈可击

在进入维希法国之前,赖伐尔在第三共和国的政治舞台上已经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始于社会主义,但很快就转向了更为保守和务实的路线,尤其是在外交政策上。

从左翼到务实主义: 赖伐尔最初是一位社会党人,但他对激进的革命思想持怀疑态度,更倾向于通过渐进式的改革来改善工人阶级的生活。他曾担任总理,并在19351936年间再次短暂出任总理,其政治生涯充满了从左翼到中间派的摇摆,这本身就反映了法国政治的复杂性和分裂性。
对苏联的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赖伐尔曾试图与苏联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并在1935年与斯大林签署了法苏互助条约。这在当时被视为一项重大的外交策略,旨在制衡纳粹德国的崛起。然而,这一举动也招致了不少批评,有些人认为他过于天真,低估了苏联的真实意图。
经济和社会政策: 在国内政策方面,赖伐尔也曾推行一些改革,例如旨在稳定经济和改善社会福利的措施。但他并非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政策往往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有时甚至被批评为机会主义。他的一些经济和社会政策也引起了争议,尤其是在农业领域。
对战争的疑虑: 尽管他曾参与签署法苏条约,但随着1939年战争的临近,赖伐尔对法国参战的必要性和后果持保留态度。他倾向于避免与德国的直接冲突,认为法国尚未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这种立场在战前激起了相当大的分歧。

在维希法国:合作者的深渊

当法国在1940年被纳粹德国击败并签订停战协定时,赖伐尔的角色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也从此将他推向了历史的审判台。

支持菲利普·贝当元帅: 赖伐尔是支持贝当元帅组建新政府、并最终颁布宪法赋予贝当几乎无限权力的人之一。他相信,在战败的情况下,与德国合作是法国唯一的出路,能够避免更大的灾难,并保留法国的主权。他认为,与一个强大的德国为邻,法国别无选择。
“国家革命”的推动者: 在维希政权早期,赖伐尔是“国家革命”(Révolution Nationale)的坚定支持者。他认为法国需要一次深刻的改革,摆脱第三共和国的“腐朽”和“自由主义”弊端,建立一个更权威、更团结、更保守的社会。他推行了一系列措施,例如解散政党、限制自由、强调家族和传统价值,这些都与纳粹意识形态有相似之处,尽管其动机和具体内容有所不同。
与德国的合作: 赖伐尔最受争议的,也是最致命的,是他与纳粹德国之间进行的合作。作为维希政府的实际领导人(他两次担任总理,一次是1940年,一次是19421944年),他积极与德国勾结,将法国的经济资源、工业生产和人力投入到德国的战争机器中。
引渡犹太人: 赖伐尔在引渡犹太人问题上的角色,是其历史罪责中最为黑暗的一页。他主动提出帮助德国搜捕并引渡居住在法国的犹太人,特别是法国籍犹太人,尽管当时德国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外国犹太人。他认为这是“以实际行动”支持德国,以换取德国的善意和对法国利益的保护。他在1942年7月16日17日期间,下令搜捕了13,000多名犹太人,其中许多人被送往奥斯威辛集中营。这一行为,即使在当时的法国内部,也引发了强烈的道德谴责。
“亲德”外交: 赖伐尔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是以“合作”为名,与纳粹德国的利益高度一致。他曾多次向德国表达对击败英国和苏联的支持。他的目标似乎是希望法国能在纳粹主导的欧洲新秩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甚至寄望于德国最终能够赢得战争。
个人动机的争议: 关于赖伐尔的个人动机,一直存在争议。有些人认为他是机会主义者,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有些人则认为他真心相信与德国合作是拯救法国的最佳选择,尽管这种选择最终将法国引向了深渊。还有人指出,他的反共主义情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决策,使他倾向于与反共的纳粹德国合作。

结论:一个悲剧性的、被历史审判的人物

总而言之,评价皮埃尔·赖伐尔,我们必须承认他作为第三共和国时期政治家的复杂性,他务实、有时也充满争议的政策。然而,当他步入维希法国的权力中心,他选择了一条与纳粹德国全面合作的道路,尤其是在引渡犹太人等问题上的行动,使其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受谴责的人物之一。

赖伐尔并非一个简单的“卖国贼”标签可以完全概括,他的政治生涯横跨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法国时代。他是一个试图在极端困境下寻找出路的政治家,但他的选择,无论出于何种动机,都导致了他和他的国家走向了历史的深渊。最终,他在法国解放后被判处叛国罪并被处决,这成为他复杂政治生涯的最终句点,也成为了对维希时期合作者的一种历史审判。他的名字,至今仍然是法国人心中关于战败、屈辱和道德困境的沉重记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赖伐尔早年他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他属于左转右。他在1903年加入中央革命委员会(CRC)。赖伐尔开始了解乔治·索雷尔( Georges Sorel)和休伯特·拉加德尔( Hubert Lagardelle)的左翼学说。“我从来就不是一个非常正统的社会主义者”,四十多年后的 1945 年,他宣称,“我的意思是我从来都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我的社会主义更像是一种内心的社会主义,而不是一种教条主义社会主义……我对男人、他们的工作、他们的不幸和他们的冲突比对伟大的德国教皇的离题更感兴趣.”。

1903年被征兵入伍,1907年退伍。1913年,赖伐尔这样描述军队。“以军营为基地的军队 是无能为力,因为他们训练有素,最重要的是,指挥很差。” 拉瓦尔赞成废除军队,代之以公民民兵。

赖伐尔放弃自然科学研究,转向法律。1909年成为律师,赖伐尔替罢工者、左翼分子、工会成员闻名。

在工会会议上,赖伐尔说:

我是同志中的同志,工人中的工人。我不是那些即使在试图否认他们的资产阶级出身时也会注意其资产阶级出身的律师之一。我不是那些参与学术争论并冒充知识分子的高尚律师之一。我很自豪能成为我自己。为体力劳动者服务的律师是我的同志,像他们这样的工人,我是他们的兄弟。同志们,我是一名手工律师。

使他成名的第一个案例是 Gustave Manhès 的无罪释放,Gustave Manhès 是一名革命工会主义者,被控拥有炸药和无政府主义者手册。

1911 年,他在塞纳河畔讷伊选区的补选中作为社会主义党候选人落选。在1914年立法会选举,召开三个月爆发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工会寻求赖伐尔作为社会党候选人,拉瓦尔被选为圣丹尼第二选区的下议院议员。

1917 年 1 月 30 日,拉瓦尔在国民议会中呼吁供应部长爱德华·赫里奥(Edouard Herriot)解决巴黎煤炭供应不足的问题。当赫里奥特说:“如果可以的话,我会自己卸掉驳船”,赖伐尔反驳说:“不要在无能中加上嘲笑”。这番话让议会高兴并引起了乔治·克列孟梭的注意,但让拉瓦尔和赫里奥之间的关系开始紧张。

1917年11月克列孟梭成为总理,并提供拉瓦尔在他的政府中的职位。拉瓦尔拒绝了,因为社会党拒绝进入任何政府,但他在社会党议员会议上质疑这种政策是否明智。

在1919 年的选举中,社会主义者的和平主义记录、他们对克列孟梭的反对以及对俄罗斯布尔什维克革命过度的焦虑导致他们被保守的民族集团击败。拉瓦尔失去了在众议院的席位。

拥有 2,400,000 名成员的总劳工联合会 (Confédération Générale du Travail - CGT) 于 1920 年发起了总罢工,随着数千名工人被解雇,罢工逐渐平息。作为回应,政府寻求解散 CGT。拉巴尔与约瑟夫·保罗·邦库尔担任首席法律顾问,为工会领导人辩护,通过向部长西奥多·斯蒂格和奥古斯特·艾萨克上诉来拯救工会。

随着布尔什维克胜利,以及党内改组。社会党内分成两个意识形态,一个受莫斯科启发的法国共产党(SFIC)。另一个是温和的工人国际法国支部(SFIO),1923年离开党内,在第二轮竞选中成为奥贝维利耶市长。

1924年选举法共(sfio)和激进派组成联盟,最终该联盟获胜。赖伐尔得到国民议会议员席位,赖伐尔帮助前总理、内阁成员和国民议会成员、曾经是激进党明星的约瑟夫·卡约。克列孟梭在战争即将结束时逮捕了卡约,罪名是勾结敌人。他在监狱里呆了两年,失去了公民权利。拉瓦尔代表卡约的赦免并获胜。卡约成为有影响力的赞助人。


赖伐尔在1925 年 4 月被任命为保罗·潘莱维政府的公共工程部长。六个月后,政府垮台。从那时起,赖伐尔就属于前任部长俱乐部,新任部长就是从该俱乐部中选出的。1925 年至 1926 年间,赖伐尔三度参加了阿里斯蒂德·布里昂( Aristide Briand)政府,一次担任总理的副部长,两次担任司法部长 ( garde des sceaux )。当他第一次成为司法部长时,拉瓦尔放弃了他的法律实践以避免利益冲突。

赖伐尔的势头在 1926 年之后因激进社会党市长和里昂副市长爱德华·赫里奥特( Édouard Herriot)策划的卡特尔多数席位重组而被冻结。成立于 1901 年的激进党成为第三共和国的枢纽派系,其支持或叛逃往往意味着政府的生存或崩溃。通过最近的一次变动,拉瓦尔被法国政府排除在外四年。作者加斯顿·雅克明建议赖伐尔选择不参与赫里奥特政府,他认为该政府无法应对金融危机。1926 年标志着拉瓦尔和左翼之间的彻底决裂,但他与左翼保持着朋友关系

1927年,赖伐尔被选为塞纳河参议员,他退出了众议院的政治斗争,并将自己置于多数派之上。他渴望进行宪法改革,以加强行政部门并消除政治不稳定,这是第三共和国的缺陷。

1930 年 3 月 2 日,拉瓦尔返回安德烈·塔尔迪厄第二届政府担任劳工部长。塔尔迪厄和拉瓦尔从克列孟梭时代就认识,并且开始欣赏彼此的品质。他需要他可以信任的人:由于劳工部长路易斯·卢切尔离开,他的前政府在一个多星期前就垮台了。但是,当激进社会主义者卡米尔·肖滕斯未能组建一个可行的政府时,塔迪厄被召回。

1931年赖伐尔组建起他的政府,用莱昂·布鲁姆( Léon Blum)的话来说,社会党反对派对塔尔迪厄政府的幽灵在以拉瓦尔为首的几个星期内重新出现感到惊讶和失望,“就像一只夜鸟被光惊到了”。拉瓦尔被提名为总理引发猜测,新任农业部长塔迪厄在拉瓦尔政府中拥有真正的权力。尽管拉瓦尔对塔迪厄和白里安的评价很高,并采取了与他们一致的政策,但拉瓦尔并不是塔迪厄的代言人。组成拉瓦尔政府的部长大部分是组成塔尔迪厄政府的人,但这是拉瓦尔在国民议会中可以找到的复合多数的职能。雷蒙德·庞加莱、阿里斯蒂德·布里安德 而在他之前的塔尔迪厄曾向赫里奥特的激进派提供部长职位,但无济于事。

除了皮埃尔-艾蒂安·弗兰丹、安德烈马奇诺和保罗.雷诺之外, 还引进了朋友,例如来自 Aubervilliers 的 Maurice Foulon 和 Pierre Cathala,他在巴约讷的日子就认识了他们,他们曾在拉瓦尔的劳工部工作。卡塔拉开始担任内政部副部长,并在1932年一月被任命为内政部长布莱斯迪亚涅的塞内加尔, 第一位非洲代表,在1914年与拉瓦尔同时当选国民议会议员。拉瓦尔邀请迪亚涅加入他的内阁,担任负责殖民地事务的副部长他是第一位被任命为法国政府内阁职位的非洲黑人他是第一位被任命为法国政府内阁职位的非洲黑人。Laval 还拜访了Jacques Rueff、Charles Rist 和 Adéodat Boissard等金融专家。安德烈·弗朗索瓦-庞塞被任命为总理的副部长,然后被任命为驻德国大使。拉瓦尔的政府包括一位经济学家克劳德-约瑟夫·吉尼奥 (Claude-Joseph Gignoux),当时在政府部门任职的经济学家很少。

1931年的法国没有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拉瓦尔在 1931 年 10 月 16 日启程前往美国时宣布,“由于工作和储蓄,法国保持健康。” 农业、小工业和保护主义是法国经济的基础。凭借控制工资和有限社会服务的保守政策,法国积累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储备。法国从庞加莱策划的法郎贬值中获益,这使得法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在整个法国,有 12,000 人失业。

赖伐尔和他的内阁认为经济和黄金储备是达到外交目的的手段。拉瓦尔离开前往伦敦、柏林和华盛顿。他参加了关于世界危机、战争赔款和债务、裁军和金本位制的会议。

1931 年,奥地利经历了一场银行业危机,当时其最大的银行Creditanstalt被揭露几乎破产,威胁到全球金融危机。世界领导人开始就向奥地利中央政府提供国际贷款的条件进行谈判,以维持其金融体系;然而,拉瓦尔出于民族主义原因阻止了提议的一揽子计划。他要求法国获得一系列外交让步以换取其支持,包括放弃未来的德奥关税同盟。这对谈判来说是致命的,最终以失败告终。因此,Creditanstalt 于 1931 年 5 月 11 日宣布破产,引发了一场迅速蔓延到其他国家的经济危机,银行倒闭开始蔓延到德国和英国等地。

胡佛禁令(1931 年 6 月 20 日)

1931 年的胡佛禁令是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提出的将所有政府间债务偿还期限冻结一年的提议,据作家兼政治顾问麦乔治·邦迪称,这是“美国总统为欧洲采取的最重要的行动”。自伍德罗威尔逊政府以来。” ]美国在德国拥有巨大的利益:德国长期借款人欠美国私营部门超过 12.5 亿美元;短期债务接近10亿美元。相比之下,1931 年整个美国的国民收入仅为 540 亿美元。从长远来看,作者沃尔特·李普曼( Walter Lippmann)和威廉·O·斯克罗格斯 (William O. Scroggs) 在美国的世界事务中指出,“美国在德国政府和私人义务中的利益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总和的一半”。

提议的暂停贷款也将有利于英国对德国私营部门的投资,从而更有可能在公共债务被冻结的情况下偿还这些贷款。鉴于英国欠美国的债,向陷入困境的英国经济提供援助符合胡佛的利益。另一方面,法国在德国私人债务中的股份相对较少,但对德国的赔款有着巨大的兴趣,在胡佛的暂停付款下,对法国的付款将受到损害。

由于时机不当,该计划进一步复杂化。美国、英国和德国之间的勾结,以及违反杨计划的事实。这种违规行为只能在法国获得国民议会的批准;赖伐尔政府的生存取决于立法机构对暂停的批准。从提案到法国立法者的信任投票经过了 17 天。这种延迟被归咎于胡佛禁令未能取得成功。在美国国会没有批准,直到1931年12月。为支持胡佛禁令,拉瓦尔进行了一年的个人和直接外交,期间他前往伦敦、柏林和美国。虽然他在国内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但他的国际努力却缺乏成效。英国首相 拉姆齐麦克唐纳和外交大臣 亚瑟亨德森- 专注于内部政治分歧和英镑的崩溃- 无能为力。德国总理 海因里希·布吕​​宁和外交部长朱利叶斯·库尔蒂斯都渴望法德和解,四面八方围攻。他们面临着非常疲软的经济,这使得每周都能满足政府的工资单成为奇迹。私人破产和不断裁员使共产党人处于短暂的导火索中。在政治光谱的另一端,德国军队正在监视布吕宁内阁,并向德国钢铁侠和国家社会主义者提供信息,有效地冻结了对法国的任何示好。

在美国,胡佛和拉瓦尔之间的会议是一次相互挫败的演习。胡佛削减军队的计划遭到了拒绝——尽管是温和的。但泽走廊问题的解决方案已被撤回。为离开金本位制的国家引入银本位制的概念被拉瓦尔和弗朗索瓦·阿尔伯特-比松视为一项轻率的提议。胡佛认为这可能对“墨西哥、印度、中国和南美”有所帮助,但拉瓦尔认为白银解决方案是一种通货膨胀的主张,并补充说“使纸张膨胀更便宜”。

赖伐尔没有达成安全协议,否则法国人永远不会考虑解除武装,他也没有获得政治暂停的支持。公报中没有承诺将德国赔偿的任何减少与法国债务的减少相匹配。联合声明宣布法国和美国加入金本位制。两国政府还同意法兰西银行和美联储在黄金转移前相互协商。这是在前几周美国黄金大跌之后的好消息。鉴于金融危机,领导人同意在胡佛暂停执行之前审查德国的经济形势。

这些都是微薄的政治结果。然而,胡佛与赖伐尔的相遇还有其他影响:它使赖伐尔更加广为人知,并提高了他在美国和法国的地位。美国和法国媒体都被打动了。他的乐观与他那冷酷的国际同时代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至于《时代》杂志将他评为 1931 年的年度人物,这一荣誉从未授予过法国人。他跟随莫罕达斯·K·甘地 (Mohandas K. Gandhi)并在富兰克林·D·罗斯福( Franklin D. Roosevelt)之前获得此殊荣。

赖伐尔于1934年2月6日辞职,赖伐尔跟贝当等人有所接触,赖伐尔在皮埃尔·保罗·亨利·加斯东·杜梅格政府下先后担任殖民地部长和外交部长。此时的赖伐尔还是反德人士赖伐尔推行反德同盟。他在罗马会见了墨索里尼,并于 1 月 4 日签署了 1935 年的法意协定。该协议将法属索马里兰的部分地区割让给意大利,并允许她在阿比西尼亚自由支配,以换取对任何德国侵略的支持。赖伐尔否认他在阿比西尼亚放任墨索里尼;他甚至就这个问题写信给Il Duce。1935年4月,拉瓦尔说服意大利和英国加入法国的斯特雷萨阵线,以对抗德国在奥地利的野心。1935 年 5 月 2 日,他同样签署了法苏互助条约。

1935年6月成为总理,但因为霍尔—拉瓦尔条约被谴责,被迫在1936年1月22日辞职。

维希法国时期,赖伐尔立场转向国家社会主义和亲德。赖伐尔跟贝当关系并不好,贝当非常不喜欢赖伐尔。

赖伐尔的行为是他于 1940 年 12 月 13 日被免职的一个因素。贝当在内阁全体会议上要求所有部长签署集体辞职信。赖伐尔这样做是认为这是摆脱劳工部长贝林先生的一种手段。因此,当元帅宣布“接受了 MM. Laval 和 Ripert 的辞职”时,他感到震惊。那天晚上,拉瓦尔被捕并被警察驱赶到他在沙泰尔登的家中。次日,贝当宣布决定将拉瓦尔从政府中除名。拉瓦尔被解雇的原因在于与贝当的根本不兼容。在贝当精确的军事头脑看来,拉瓦尔的工作方法显得很懒散,他表现出明显的不尊重,例如在贝当的脸上吹香烟烟雾的习惯。他这样做激起了贝当的愤怒和整个内阁的愤怒。

赖伐尔于 1942 年 4 月重新掌权。在 1942 年 6 月 22 日的一次广播演讲中,他概述了他的政策目标,表达了他“希望与德国和意大利重新建立正常和互信的关系”。他补充说,他“希望德国取得胜利”,否则“布尔什维克主义(将)在各地建立起来”。当赖伐尔面临向德国提供强迫工人的决定时,他执政仅两个月。由于需要在俄罗斯前线更换部队,帝国缺乏熟练劳动力。与其他被占领国家不同,法国在技术上受到停战协议的保护,其工人不能简单地被围捕用于运输。在占领区,德国人通过恐吓和控制原材料制造失业,从而为法国劳工自愿到德国工作创造了理由。纳粹官员要求赖伐尔立即向德国工厂派遣超过 30 万名技术工人。赖伐尔延迟了,以一名工人的还价换取一名法国战俘。提议被送到希特勒那里,并达成了妥协:

赖伐尔在驱逐犹太人方面的确切作用一直受到指控者和捍卫者的激烈辩论。德国人从未告诉维希法国当局关于灭绝营的事情。相反,法国人被告知犹太人作为轴心国战争努力的强迫劳动而被驱逐出境。当下令将所有在法国的犹太人集中起来运往德国占领的波兰时,拉瓦尔通过谈判达成了妥协。他只允许那些不是法国公民的犹太人被德国控制。据估计,到战争结束时,德国人已经杀死了其他被占领国家 90% 的犹太人口,但在法国,战前法国和外国犹太人口的 50%,可能还有 90% 的纯法国人犹太人口还活着。赖伐尔超越了德国人给他的命令,因为他将 16 岁以下的犹太儿童(德国人允许他放过他们)包括在驱逐出境中。在他的书教会和大屠杀,莫迪卡伊·帕尔迪尔声称,当新教领袖马克·博格纳参观拉瓦尔劝谏,拉瓦尔声称,他已下令子女与父母被驱逐出境一起因家庭不应该分开,“孩子应该保持与他们的父母”。根据帕迪尔的说法,当博格纳争辩说孩子们几乎肯定会死时,赖伐尔回答说“没有一个[犹太孩子]必须留在法国”。

赖伐尔还创建STO既强制劳动服务,大力人镇压抵抗运动。

1943 年,赖伐尔成为新成立的Milice的名义领导人,但其行动领导人是秘书长约瑟夫·达南德( Joseph Darnand)。

当盟军在法属北非登陆(火炬行动)开始时,国防军占领了自由区。希特勒继续询问法国政府是否准备与他并肩作战,要求维希向英国宣战。。在此期间以及1944 年诺曼底登陆期间,赖伐尔与极端合作主义的部长们进行了斗争。

在诺曼底登陆登陆日的演讲中,他向全国呼吁:你不在战争中。你不得参加战斗。如果你不遵守这条规则,如果你表现出不守纪律的证据,你就会激起报复,政府对此无能为力。你会遭受身体和物质上的痛苦,并且会增加你国家的不幸。您将拒绝听取将向您提出的阴险呼吁。那些要求你停止工作或邀请你造反的人是我们国家的敌人。你将拒绝用内战的恐怖加剧我们土地上的外国战争......在这个充满戏剧性的时刻,当战争已经在我们的领土上进行时,用你值得和纪律的态度表明你正在考虑法国,只有她。”

大约两个月后,他和其他一些人被德国人逮捕并运往贝尔福。鉴于盟军推进的速度,1944 年 9 月 7 日维希政府的剩余部分从贝尔福转移到德国的西格马林根飞地。贝当在西格马林根的霍亨索伦城堡居住。起初拉瓦尔也住在这座城堡里。1945 年 1 月,拉瓦尔被分配到位于西格马林根飞地外12 公里的威尔夫林根的施陶芬贝格城堡。到 1945 年 4 月,美国将军George S. Patton军队逼近西格马林根,维希政客们被迫寻求庇护。拉瓦尔获得了进入西班牙的许可,并乘坐德国空军的飞机飞往巴塞罗那。然而,90 天后,戴高乐向西班牙施压,要求驱逐拉瓦尔。将他带到西班牙的同一架德国空军飞机将他带到了奥地利的美国占领区。美国当局立即逮捕了赖伐尔和他的妻子,并将他们交给自由法国人。他们飞往巴黎被监禁在弗雷斯内斯监狱。赖伐尔夫人后来被释放;皮埃尔·赖伐尔因叛国罪仍在狱中受审。

尽管莱昂·布鲁姆 (Léon Blum) 和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François Mauriac) 等不同人士向戴高乐将军提出赦免请求,但赖伐尔最终被处以死刑。

年轻时候年轻有为,为劳苦大众的权益争斗。中年时候背叛自己曾经的信仰,自身能力不错仕途算稳定,也曾经为了针对德国做出过努力。维希法国时期,不折不扣的屑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评价皮埃尔·赖伐尔(Pierre Laval)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和维希法国时期(Vichy France)的角色,绝非易事,他是一个充满争议、复杂且往往令人不安的人物。要理解他,我们必须将他置于那个动荡不安的法国历史背景下,审视他政治生涯的起伏,以及他那极具毁誉参半的执政。在第三共和国晚期:一位务实.............
  • 回答
    要评价法国总统马克龙支持率从当选时的66%骤降至36%,成为第五共和国历史上支持率跌幅最大的总统,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导致这一现象的诸多因素,并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这并非单一事件的结果,而是多重社会、经济和政治动能交织作用下的必然产物。一、 当选时的“蜜月期”与最初的期望值马克龙在2017年以“变革者”.............
  • 回答
    环法自行车赛,这项享有盛誉的自行车盛事,在观众体验和赛事安全之间,似乎总是在走钢丝。特别是今年,第八赛段出现车手与观众的肢体冲突,以及第十二赛段的严重摔车事故,都让人们对赛事组织和观众管理模式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审视。首先,我们来谈谈观众站位不设限制这一问题。环法赛事的魅力之一,正是那种全民参与、近距.............
  • 回答
    要评价世界杯夺冠赔率,特别是巴西以第一力压德国,法国列第四的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赔率并非一成不变,它反映的是博彩公司和市场对各支球队夺冠可能性的评估,而这种评估是基于球队实力、近期状态、历史战绩、球员阵容、潜在对手以及比赛进程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一、 赔率如何形成?在深入评价之前,了.............
  • 回答
    2019年,印度GDP超越英国和法国,跃居世界第五,这一消息无疑是当年全球经济领域的一大亮点。它不仅标志着印度经济实力的显著提升,也为我们观察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要评价这一成就,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深入分析:一、 经济增长的基石:长期的结构性改革与人口红利首先,印度GDP的跃升并非一.............
  • 回答
    红衣主教黎塞留,这位名震法兰西乃至欧洲的政治巨匠,他的名字与强大的法兰西王国密不可分。要评价他,绝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他是一位极其复杂而又极富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的执政理念和实际行动,深刻地塑造了近代法国的格局,并对欧洲政治产生了长远的影响。首先,从巩固王权的角度来看,黎塞留是当之无愧的“国家.............
  • 回答
    殖民野心的碰撞:法兰西帝国对刚果的入侵及其影响19世纪末,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的狂潮席卷大陆,法兰西帝国也不例外。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殖民扩张浪潮中,法兰西将目光投向了广袤而资源丰富的刚果盆地。法兰西帝国对刚果的入侵,是一场复杂而多层次的历史事件,它既是欧洲殖民主义扩张的缩影,也深刻地塑造了刚果的未来,留下.............
  • 回答
    说起法兰西国王查理十世,这可是一位相当有意思的人物,他的统治虽然短暂,却在法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是那场轰轰烈烈的“七月革命”。要评价他,得从多个维度去审视,毕竟他身上的标签太多了:波旁王朝的残余、渴望恢复旧秩序的国王,以及一位最终被人民推翻的君主。继承了一个烂摊子,却抱着复辟的旧梦查理.............
  • 回答
    拉纳,这位被拿破仑誉为“法兰西之光”的元帅,在那个辉煌而血腥的时代,无疑是一位闪耀的将星。他的军事生涯,与其说是某种宏大战略的策划者,不如说是一场场勇猛无畏的冲锋的象征,是他那颗火热的、忠诚的心跳动的节奏。他的崛起,并非出身于显赫的贵族家庭,而是源自于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裁缝的儿子。这种草根出身,反而.............
  • 回答
    絮絮叨叨的怀旧曲,又甜又酸的记者情——《法兰西特派》私人品鉴聊到韦斯·安德森,你脑子里大概率会浮现出那些对称到强迫症都要发作的画面,鲜亮得有些过分的色彩,以及一群自带复古滤镜的古怪角色们,语速快得像机关枪一样念出那些精心雕琢、充满哲思又略带神经质的台词。而他最新一部作品《法兰西特派》,简直就是把这些.............
  • 回答
    法兰克·杰克·弗莱彻上将,在美国海军历史上,尤其是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早期岁月,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职业生涯横跨了两次世界大战,但他最令人难忘的贡献,无疑是在珊瑚海海战中担任指挥官,以及在随后中途岛海战中的关键角色。要评价弗莱彻,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他的军事生涯轨迹、他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他做出的决策。早.............
  • 回答
    说到《帝国时代2》里的法兰克,那可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文明。从我个人玩过的经验来看,法兰克绝对是游戏里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容易被玩家理解和发挥的文明之一,尤其是在早期和中期作战中,他们能给你带来一种特别的“爸爸”感。总的来说,法兰克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 强大的骑兵文明: 这是法兰克最核心的标签。他们.............
  • 回答
    关于法官王静宏的详细评价,目前公开可查的信息较为有限。根据现有资料,王静宏可能是一位在中国司法系统中工作的法官,但具体信息需要结合其所在地区、专业领域以及案件处理情况来分析。以下从几个方面尝试提供可能的评价框架,但需注意信息的局限性: 1. 职业背景与专业领域 任职单位:王静宏可能隶属于中国某.............
  • 回答
    要评价法国元帅让·皮埃尔·弗朗索瓦·布朗·德·拉萨尔(JeanPierreFrançois Honoré Braun de La Salle),得把他放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去审视,一个被拿破仑的光芒几乎吞噬一切的时代。拉萨尔并不是那种坐拥显赫头衔、影响整个欧洲格局的巨头,但他在法军骑兵队伍中,.............
  • 回答
    法国在 9 月 17 日宣布召回驻美国和驻澳大利亚大使,这无疑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外交举动,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法国在国际关系中对于尊严、自主以及战略利益的极度重视,以及对盟友之间信任崩塌的愤怒。要评价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首先,这并非一个冲动的决定,而是法国对一个重大国际协议被单方面撕毁.............
  • 回答
    《师父》(Sifu)这款由法国独立游戏工作室 Sloclap 开发并发行的一款功夫动作游戏,可以说是近年来功夫题材游戏中一股强劲而又独特的新势力。它以一种近乎狂热的专注度,将中国传统功夫的精髓、复仇的叙事以及独树一帜的成长机制融为一体,带给玩家前所未有的沉浸感。评价《师父》不能仅仅停留在“好不好玩”.............
  • 回答
    如何评价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夏尔·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是20世纪法国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他的一生与法国的命运紧密相连,是一位充满争议但无疑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对他的评价,往往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涵盖他的军事才能、政治理念、领导风格以及他对法国和世界格局的影响。一、军事才能与抵.............
  • 回答
    评价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及其七月王朝(奥尔良王朝)路易·菲利普及其七月王朝(18301848),是法国近代史上一个复杂而充满争议的时期。它发生在波旁复辟之后,在七月革命中诞生,最终又在二月革命中被推翻。评价这个王朝,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包括其政治遗产、经济发展、社会影响以及最终的衰落原因。一、王.............
  • 回答
    乔治·雅克·丹东:法国大革命中的巨人与悲剧乔治·雅克·丹东(Georges Jacques Danton),无疑是法国大革命中最具争议和影响力的领导人之一。他是一位性格复杂、极具魅力、勇猛果敢,同时又充满矛盾的巨人。评价丹东,需要从他在大革命中的多重角色、他的政治理念、他的影响以及最终的悲剧性结局等.............
  • 回答
    将路易十六推上断头台是法国大革命中最具象征意义和争议性的事件之一。要评价这一行为,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其历史背景、政治动机、法律程序以及深远影响。历史背景:革命的酝酿与升级法国大革命并非一蹴而就,其根源在于法国社会长期积累的矛盾。 封建特权与社会不公: 法国社会被森严的等级制度所分割。第一等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