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印度2019年GDP跃居世界第五,超过英国,法国?

回答
2019年,印度GDP超越英国和法国,跃居世界第五,这一消息无疑是当年全球经济领域的一大亮点。它不仅标志着印度经济实力的显著提升,也为我们观察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

要评价这一成就,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深入分析:

一、 经济增长的基石:长期的结构性改革与人口红利

首先,印度GDP的跃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以来一系列经济改革的累积效应。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逐步推行市场化改革,开放经济,吸引外资,制造业和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营商环境优化、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努力,为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更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拥有庞大且年轻的人口结构。大量年轻劳动力的涌入为经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尤其是在服务业和IT等领域,印度已经形成了显著的比较优势。这种人口红利如果能够得到妥善利用,将是印度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引擎。

二、 超越英法的意义: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塑

将印度与英国、法国进行比较,更能凸显这一成就的重要性。英法作为老牌发达经济体,拥有成熟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印度能在经济总量上超越它们,说明:

印度经济的崛起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印度已经不再是那个仅仅依赖农业的国家,而是正在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体。其庞大的国内市场和不断增长的消费能力,使其在全球贸易和投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全球经济重心正在东移: 印度GDP的增长是亚洲经济整体崛起的一个缩影。这预示着全球经济的重心正在从西方传统强国向东方新兴经济体转移。
挑战与机遇并存: 对于英法等国而言,这既是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是与印度合作、分享发展机遇的新契机。

三、 数据背后的挑战:人均GDP与发展不平衡

然而,在为印度经济成就喝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的挑战。

人均GDP的差距: 尽管GDP总量可观,但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印度的人均GDP仍然远低于英法等发达国家。这意味着,虽然整体经济规模在增长,但平均到每个人身上的财富和发展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发展的不平衡: 印度国内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阶层分化。一些大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高度发达,而广大农村地区和内陆省份依然面临贫困、基础设施落后、就业机会不足等问题。
就业压力与技能错配: 尽管人口红利是优势,但如何为庞大的劳动力提供充足且高质量的就业机会,以及解决技能错配的问题,一直是印度面临的严峻挑战。大量的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市场,但他们是否具备现代经济发展所需的技能,是影响未来经济可持续性的关键。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虽然政府在努力改善营商环境,但官僚主义、腐败、土地征用等问题依然是阻碍投资和效率的因素。

四、 未来展望:印度经济的潜力和风险

展望未来,印度经济的潜力依然巨大。其年轻的人口、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以及政府在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和制造业升级的政策,都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但是,印度经济的未来也并非一片坦途。如何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都是印度需要持续面对的课题。

总结来说,印度2019年GDP跃居世界第五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它充分展现了印度经济的活力和潜力,也反映了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相比,印度在人均发展水平、内部平衡性等方面仍有显著差距。印度能否将这份经济成就转化为全民共享的发展成果,并应对好未来的挑战,将是观察其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根据评论反馈修改了两次作答的先后顺序,显得文更对题一些。)

由着意气说了这么多答不对题的话,现在来补充下印度GDP的意义。

平心而论,实际上中国官方和大部分群众从不否认印度的成就,不管印度心气有多高,他的事实都决定了他仍旧处在第三国家世界的位置,那么他好一分,广义上讲第三世界的实力就强大一分。哪怕是西方出于遏制中国的目的来援助印度,也不免会造成此消彼长。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总归是对我们有利的。但我们所反感印度,就是因为他的高调甚至张扬跋扈,处处试图压中国一头却处处不如。因此指责中国的人从一开始就错了,要是真为了中印友好考虑,你应该去试着劝说印度人放平心态而不是劝我们。当然,谁要是真能办成,也算功德无量了。

但另一个残酷的事实可能被大家所忽略,就是印度GDP跃居第五的实际意义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大,甚至可以说即便印度超过了日本到达世界第三,也达不到当年中国超越日本的程度。现在经济发展已经不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的“黄金时代”了,第一等集团的美国凭借其恐怖的总量、次一等集团的中国凭借稍差一点的总量但更恐怖的增量,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差距其实是越来越大的。我们身在中国可能“不识庐山真面目”,但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印度立志于超越中国,就应该感觉绝望而不是现在的欢欣鼓舞。


~~~~~~~~~~~~~~分割线下原回答~~~~~~~~~~~~~

证明事实真相往往和大众意识不相一致。

哦,你以为我是在评价印度GDP?不,是在评价“印吹”。

印吹嘴里总念念不忘的一点就是“西方鄙视我们,他们错了。所以我们不应该鄙视印度,否则就是夜郎自大、鼠目寸光,自以为是。”

但拜托,西方看轻我们和我们看轻印度根本是两回事好吧。

西方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吃饱撑着了,开始对自己看不顺眼的挑挑拣拣;我们完全是一门心思谋发展、力争上游,偶尔听身后一个比不上自己偏偏嗓门特别大、自己还不喜欢的家伙在叫嚣,本能反应当然是甩他一个白眼后继续向前奋起直追。

真的,仔细考证就能发现,印吹的思路和正牌印度人在某些方面惊人一致,就是急于在中国面前证明自己的精神祖国和祖国很牛逼,有什么发展成果都立刻掀出来大喊大叫:我们没这么落后!哦,对,你是没这么落后——和第三世界比。请问你有三峡吗?有北斗吗?有量子吗?都没有,那你印度崛起个鬼!中国以上都有,先承认中国崛起了怎么样?

说实在的,其实中国对印度的真实态度,还真不是鄙视,真的就是轻视甚至无视。你有点好我应付性鼓鼓掌,出太大错误我也不怎么损你。有人会说:不对,我们贬损印度还少吗?请问怎么贬损了?强奸大国?恒河水?这都是你主观印象!不信你自己去找媒体,除开乐意搞大新闻的自媒体哪个一天到晚就盯着印度了?但是对欧洲、俄罗斯、美国、日本甚至韩国,任何稍大一点的风吹草动我们报道的时间恨不能是精确到分钟的。

至于说印度取得了成就后能不能再接再厉?不得而知。但个人观点:印度需要的不是改革是革命!

有人说土地改革、集全国之力那是中国发展的源动力,印度可以不用这样就能走出新路,谁敢反对谁就是井底之蛙、谁就犯了教条主义。无语,就算印度人有多少聪明才智、发明了什么奇特道路,纵观整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发展史,想要发展都必须集中全部国有资源才能进行高效率分配和大规模投资,这就像是一加一等于二一样,用手指头算和用算盘、计算器都是一个结果,不可反驳的。

把工业化比作一块肥美的肉食的话,英国就是仗着自己下手早先吃到了一块肉;美国看新家邻居太弱小,几乎兵不血刃把对方家里的肉都抢走了;日本拼死拼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隔壁抢了一小块肉;俄国本来都要饿死了,硬是在临死关头逼得自己潜能爆发,吃到了一大块肉;中国看自己又瘦又弱,觉得俄国的办法不错,学着潜能爆发后肉也是越吃越多,身体越来越壮。

就在世界各国都在抢肉吃的时候,猛然回头一看,发现印度居然在吃草!中国好奇上去问了一句:你为什么要吃草啊?印度把嘴里的草咀嚼了两下,咽下去后回答:你们懂什么!只要我吃下足够的草,总有一天也能得到充足的能量,不比你们吃肉差!

面面相觑下,各国继续吃肉,不忘送给印度一句话——

好自为之!

——————————

额外再补充一点:如果把印度GDP超越英法看作是中国超越日本一样具有重大意义,那么以2010年为节点对比一下中印两国的GDP发展成果。在网上查到的数据,2010年中国GDP总量6.06万亿,世界排名第二,印度GDP总量1.71万亿,世界排名第九,彼时中国的GDP大概是印度的3.5倍;而刚刚过去的2019年,中国GDP为14.24万亿,印度的GDP为2.93万亿,两者间的差距为4.8倍

能猜到肯定会有人跳出来说:不应该这么比,印度只要做好自己就行了。

哎,这还真说到点子上了,从一开始揪着不放非要分高下的难道是中国?

user avatar

2008年:GDP4.3万亿美元。

2007年:GDP3.4万亿美元。

2006年:GDP2.68万亿美元。

上面是中国的GDP,按照美元计算,印度的经济大约相当于2006年的中国,当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还差不多是1:8,这么多年过去,经济会出现通货膨胀的,因此可能还会提前几年,就像今天生产的价值是否真的6倍于15年前。

有知友在评论区有补充,以不变价格计算,印度2019年的GDP约相当于2003/2004年的中国。

个人感觉印度的统计数字是可信的,至于牛粪计入GDP更多的是个梗而已。

上图中的出现错误,直接取用网上的资料,已修改,请谅解。

印度的经济还处于极低的水平,未来印度经济的增长预期是乐观的,这几年的增速甚至超过中国,但因为和中国巨大的体量差距,影响力较小罢了,如果发展的比较顺利的话,大约2030年左右就可以赶超日本。


发电量

电力是各国经济生产的重要指标,而2018年印度发电量世界第三位,已经与日本俄罗斯拉开差距,是英国、法国、德国三国的总和。

发电量印度是中国的23.2%,GDP印度是中国的20%,这一项比较符合。印度2018年的发电量约相当于中国2002年的发电量,而印度的发展水平也差不多相当于15-20年前的中国。

中国自一开始就是制造业优先,工业是经济的骨架,按照道理来说同等经济水平下发电量应该是高于印度的。


钢铁

2018年印度钢产量超过日本,仅次于中国,并且印度的钢产量依然在快速增长,是德国的2.5倍。

毫无疑问,印度的钢产量是一个大国,2019年印度的粗钢产量也超过了1亿吨(同比增长1.8%),约为1.112亿吨,日本的粗钢产量约为9930万吨,同比下降4.8%,欧盟的粗钢产量为1.004亿吨,同比下降了0.5%。

钢产量印度是中国的11%,远没有GDP占中国的比例高,差不多相当于中国1998年的钢产量,但印度的钢产量却相当于整个欧盟。


煤炭

印度煤炭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5% ,而中国占世界总产量的46%。

印度还大量进口煤炭,其煤炭消费量更高,达到4.52亿吨油当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2%,中国占比50.5%。

煤炭始终是印度进口量排名前五的大宗商品,其中约1/5来自于煤炭出口大国印尼,约1/6来自于南非。

印度的煤炭消费当量是中国的23.7%,和中国1988年的消费量基本持平,但印度与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很大的不同,除去中国,印度煤炭消费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4。


水泥

2018年,全球水泥产量约39.5亿吨,中国占据的绝对的优势地位,几乎达到了全球产量的60%。

印度的水泥产量仅此于中国,相当于中国的12.5%,水泥印度与中国也差距巨大,仅仅相当于中国1993年的产量,但远远高于第三名的美国,是美国的3.27倍。


石油

2018年印度石油消费量达到2.45亿吨,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并且增速极快,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最大的石油消费增长地区。

中国历年石油消费量(百万吨)

1999:200.0
2000:241.0
2001:231.9
2002:245.7
2003:275.2
2004:291.8
2005:317.0
2006:346.5
2007:365.7
2008:389.6
2009:391.8

印度的石油消费量超过中国的1/3,达到中国的37.8%,达到了2002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相当于德国和法国的总和。


汽车

印度汽车产量增长迅速,2016年汽车产量达到448.9万辆,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7%。

印度2016年汽车产量是中国的16%,但超过了英国和法国的总和。

到2018年,印度汽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8%,相当于中国的18.6%,与2004年的中国汽车产量相差仿佛。

印度汽车产量已经十分接近德国,预计2020年超过德国,而中国汽车产量到2008年超过德国。


印度的经济是否很虚,我个人认为还是比较实在的,印度的主要工业品的产量基本上远远高于和其经济总量差不多的英国和法国。当然有许多方面还不能与中国相比,但印度与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也大不相同。

虽然印度经济相当于中国的16、17年前,并不意味着印度能有同样的发展速度,但如果没有太大的意外,印度生产力的释放是一个必然的事件。

user avatar

印度GDP就算丧心病狂的注水,经济总量超越英法德也是迟早的事,毕竟体量摆在这,但如果有些人因此而推算未来印度能超越中国,就未免太乐观了,要知道印度被美国推出来作为新兴玩家代表就是西方国家用尽最后一口气维护民主优越论而已,结果印度GDP增速才被国际媒体吹几年?就从8降到了5.几,还不得不让世界各国经济观察组织对未来从新进行预测。

别说中国,能不能超越日本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9年统计,印度失业率升至7.2%,创下了45年的新高,城市男性失业率高达7.1%,郊区也达到了5.8%,女性失业率更高,城市为10.8%,郊区为3.8%。

相较之下越南和印度人均GDP、经济增长率几乎一致,失业率却只有2.16%,让人严重怀疑莫迪经济数据造假。


莫迪上台后,印度国家统计局(Central Statistics Office, CSO) 几次调整与经济产出有关的数据,每次都引发了从政界到学界的争议,连带着它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也受到质疑。

2019年初正当大选进行得如火如荼时,印度国家统计局将2016/2017财年经济增长率从7.1%提升至8.2%,将2017/2018财年经济增长率从原来的6.7%提升到7.2%。

今年7月,印度财政部前首席经济顾问苏布拉玛尼安(Arvind Subramanian)发表了一篇质疑印度GDP统计方法的论文,引起多方关注。他认为印度经济增长率在2011年-2017年间被高估了2.5个百分点。

苏布拉玛尼安综合了其他国家信贷额、用电量、进出口额指标与GDP变化的关联性以及在印度这种关联性可能存在的正常波动范围,推算出2011年-2017年间印度GDP的实际增长率应该在3.5%-5.5%之间。

在8月15日的独立日庆祝活动上,成功连任不久的莫迪,谈及了第二任期(2019-2024年)五年的国家远景,再次宣布“五年内将印度建成5万亿美元经济体”。

这一口号瞬间成为最具煽动性的发展目标,但相较于理想的口号,骨感的现实给了莫迪当头一棒,走上下坡路的GDP增速或许会让莫迪离“5万亿”越来越远。

按照印度2018年的GDP规模,需要每年保持10%以上的经济增速,才能如期实现其到2024年成为一个5万亿美元经济体的目标。


为什么说印度GDP注水?2016年印度与2005年的中国相当,可两国同时期的基本数据印度一方就存在太多猫腻之处。






以上数据来自观察者网。

这图为截止2016年两国GDP的增速和总量变化,可以说增速变化相差无几,甚至印度的更不稳定,但总量在时间轴距上却一目了然。

user avatar

我在印度待了四年,亲眼见到印度这四年的飞速发展,在知乎上我一直强调印度不是我们眼中的脏乱差的印度,可是中国人不相信啊。

在公众媒体上一提到印度就是恒河水,火车挂人,吃饭用手抓,上茅房没手纸,随地大小便

这让我想到了‘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事件。

我记得有个帖子我说印度农村有4G,网速也挺快,评论区把我骂的不轻啊,最后为了证明印度农村真的有4G,而且能刷新浪微博,看视频不卡顿。我每到一个地方就打开手机定位,然后录屏,录屏当中有谷歌定位,有周边景色,亲身实测网速。去了有10多个城市,录制的视频有50多个片段,然后发表了一个文章,本来准备把所有的视频全都放上去,这样更有说服力,但是最终只放了几个。因为我发现即使放这些视频也没用,因为大家总会抓住印度的弱势,不去看你其他方面,的确印度经济发展再快,还是有些人上厕所不用手纸。

我在Jaisalmer的沙漠之旅中和几个外国人坐在一起,有日本的,芬兰的,美国的。一共9个人,挤在一个小面包车里,我说我来自中国,那个欧洲的就说我们现在挤在这个小面包车里是不是和中国的火车车厢很像,我很诧异。我说你是说中国的火车吗?还是印度的火车?他说是你们国家啊,我在网上见到过,你们国家火车很拥挤。我当时就反驳,我说我们有高铁,时速300千米每小时,一个人一个座位,而且实名制,你看到肯定是假新闻,那几个欧洲的应和着说,假新闻,假新闻。然后一路上就没再和他们说话了。尔后,我又仔细想想上年暑假回家做的火车硬座,从广州回老家,15个小时,夏天,并不是春运时间段,候车大厅,火车车厢内,在广州站,没有电梯,拉着大箱小箱从候车大厅去上车,胳膊酸疼,人潮涌动,到了晚上过道里躺满了人。我才意识到,不应该那么着急证明自己的国家有多么优越。

他们说中国火车很拥挤,他们说的没错,他们看到的视频也是真实的。当然我说的也没错,高铁一个一座,速度飞快,干净整洁。

产生这种信息不对称,难道是网络不发达吗?恰恰是网络发达,让我们看到了印度的脏乱差,让他们看到了中国拥挤的火车。之所以产生这种原因是信息传递过程中经过了筛选,编织,而一手信息就是自己亲眼所见,亲自去过这个国家的很多地方,要不然就是不信。但是即使我上传了亲身经历的视频,仍然有人说,我去的只是大城市,只是旅游景点... ...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去印度留学?我只想说留学已经不重要,出国,可能学不到知识,但是能改变人的眼界,能改变你的认知,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道听途说。

关于印度的飞速发展也得力与互联网的崛起,但愿印度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把“寺庙”推了盖“高楼”,仍然有信仰,而不是只追求钱。

user avatar

自古富庶的印度,在英国殖民统治和倾销税制下,手工业枯萎,饥荒遍地,并不比曾经的我们好多少。

如今,他们只是走自己的方式去恢复旧日荣光而已。

虽然印度自身问题很多,包括跳过了大工业积累过程,外包型第三产业的对外依附性;社会革命和基层组织现代化的严重不足;用宗教黏合掩盖地域民族冲突带来的世俗化困局;年轻人口过多可能带来的高失业率动荡等等。

但,谁又能说他们一定找不到出路呢?

崛起的印度,当然会和我们在印度洋沿线展开博弈。

但这种博弈如果是零和乃至负和的,那说明我们陷入了美国式的思维惯性——而崛起的中国,是要超越这种对待世界的模式。

让这一带一路重新繁荣起来!

Make Asia Great Again!

MAGA!

user avatar

怎么“又”超过英国了???

我为什么要说“又”呢?哦……我还曾经回答过这个问题:

如何看待印度 GDP 在 2016 年首超英国?
问题描述:2016年末,当《福布斯》杂志发布的报告显示印度的GDP总量已经超过英国时,印度媒体用骄傲的语气宣布:“这是150年来首次,印度经济超越了殖民时期的英国宗主国。”
据《印度时报》12月20日报道,印度内政部国务部长基伦 里吉朱(Kiren Rijiju)当天在个人Twitter上发表推文称,印度已经超越英国,成为继美国、中国、日本和德国之后,GDP全球排名第5位的国家。

三年后,我的看法仍旧:

只要纳伦德拉·莫迪不能在农村破开这个局,不能为以亿计数如潮水般涌入城市的文盲破产农民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不能在工业化的基础上提升和发展经济,印度 GDP超过英国、日本、美国都毫无意义。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就是“工业结构陷阱”,以原始粗糙的工业、农业产业结构为基础的国家永远也没法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如果不能工业化,即使沙特、巴西这样资源极为丰富的“神赐之国”,未来也只能是革命和动乱。

更进一步,事实上中国也同样,如果不能搞好第二次土改,搞好工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GDP超过美国同样毫无意义。所以,现在对小米的营销极为反感!

希望小米拥有真正自己的核心科技,成为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典范。这应该是所有中国人,包括米粉,都最期望的。

希望更多、更多的中国企业拥有真正自己的核心科技,实现工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科研层次的整体提升,这才是真正最值得期待的。


=====

春过雪消:工业化之前的全国平均粮食亩产最高能有多少?

春过雪消:地主阶级是怎样阻碍生产力发展的?

春过雪消:如何评价人民公社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春过雪消:小农经济(包产到户)是否已到最后的末路?

春过雪消:我国农业改革的逻辑以及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春过雪消:194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水平和规模在世界上能排到什么等级?

春过雪消:如何评价建国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工业体系?(近现代史之核心:国家工业化——不能理解工业化的重要和困难的人,没有资格评论中国近现代史)

春过雪消:如何看待印度 GDP 在 2016 年首超英国?

春过雪消:为何印度耕地面积世界第一而粮食年产不足中国一半?

春过雪消: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讨厌日本?单纯因为历史?

春过雪消:为什么一些人觉得美国是中国的敌人而不是朋友?

春过雪消:如果你可以改变你的国家一个政策或者法律,你会改变什么?

春过雪消:有哪些农业上的事实,没有一定农学知识的人不会相信?

user avatar

毕竟印度在体量上是世界大国,而法国、英国近年来深陷经济困境,印度超过他们也是应有之意。印度拥有13.8亿人口,而法国、英国均为6600万,仅为印度的4.8%,他们很难长久维持经济优势

到2030年,印度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毕竟印度目前经济活力高于德国、日本等老牌发达国家。即便是经济减速,印度目前4.9%的增速也是德国所望尘莫及的(德国才0.6%)。按照正常发展,德国只能被印度追上,然后甩远。

体量大的发展中国家超过体量不足的发达国家在未来是大趋势,印度超过德、日,巴西超过法、英,墨西哥超过澳、韩都是以后必然发生的事情,无需大惊小怪。这个时代不可能出现相邻国家发展相差百年了,随着技术普及化,落后的人口大国依靠体量也足以战胜富裕但体量不足的国家。未来英国即便被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超过都很正常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钢铁生产国(欧盟不是一个整体国家)。人均钢产量在2026年之前必然会超过英国,钢产量至少说明印度的基础工业水平在不断提升。

钢铁是工业的根基,印度钢铁工业(以塔塔集团为首)年增速为5.7%,这在当前世界主要国家中是首屈一指的。莫迪总理提出的Made in India并非只是口号,而是真的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除了钢铁产量,另一个能反应工业的就是发电量,印度本身就是世界第三大发电国,而且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

印度的发电量超过了日本与俄罗斯,高于所有欧洲国家(但低于欧洲总和)。一方面,印度要「让所有村庄接入电网」,大大提升了居民用电量。另一方面,全球制造业大量迁入印度,也提升了印度的工业用电量。当前的印度是全球第二大手机制造国、第四大汽车制造国,到2025年,印度电子产品的总产值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4.4%。「印度制造」逐渐成为印度经济的支柱。

石油是现代社会的血液,石油消耗量直接体现了该国的经济活力。而印度目前是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耗国。

目前印度的人均汽车保有量还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未来随着印度民间需求的井喷,印度石油消耗量必然成倍增长。而且印度距离全球主要的石油产地——波斯湾沿岸很近,外交环境尚可,很难出现石油问题,这一点不会限制印度的发展。

除了石油,天然气也是目前主要的工业能源,以液化天然气的进口量而言,印度目前是世界第四,充分表明了印度对于能源需求的旺盛,经济蓬勃发展。

印度正在逐渐以天然气为首的清洁能源取代污染严重的煤炭。印度也是美国天然气的重要买家之一,近年来印度北部空气污染严重,PM10长期超标,印度农村地区正在减少焚烧农作物残留和垃圾,限制砍伐树木,接入天然气来替代燃烧植物生火,当前已取得了一定进展。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在2019年公布的统计数据,印度已出版超过13.5万篇科学论文,成为世界第三大科学和工程论文出版国。全球研究产出在过去10年里每年增长约4%,而印度年均增长为10.7%(增速全球第一),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相比美国主要偏向健康科学,印度的论文更集中于工程学,这表明了印度的增长是有科学理论基础的,而非仅仅是依赖外资涌入和出卖廉价劳动力。而且高速增长的科研力量也能够为印度国家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加强印度的科技基础。

从2020年起,AI技术将在全球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印度是这场游戏中的主力军,而不是很多人认为的「配角」。

上图是全球AI人才分布,可以看到印度拥有仅次于美国、英国的人才储备。印度本身也在大力发展云计算等新技术。Grey Orange、Flipkart、ShopClues、Flipkart等公司目前已经开始将其商用化,用于计算用户的喜好,来完善新一代网络推送机制。PayTM的电子支付、Ola Play的网上打车已经全面推向印度社会。像Infosys、Wipro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布局物联网与无人驾驶技术平台。「印度智造」并非只是空话,而是“正在进行时”


印度是一个积极拥抱新时代的国家,如果不能超过法国、英国这种旧时代的老古董,那才说明世界不公平。

到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会达到80%,包括南亚、中东、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内的落后国家也会迅速进入信息化时代,用旧眼光看他们是得不出真相的。

到2035年,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可以为印度经济带来9750亿美元的收入,间接提供150万个就业岗位。对GDP的贡献率为1.4%,带动第三产业的持续繁荣。

在过去4年里,全球电子产品需求饱和,仅有的市场增长就是印度。印度的内需市场已经是全球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毕竟那是一个有近14亿人口的国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9年,印度GDP超越英国和法国,跃居世界第五,这一消息无疑是当年全球经济领域的一大亮点。它不仅标志着印度经济实力的显著提升,也为我们观察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要评价这一成就,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深入分析:一、 经济增长的基石:长期的结构性改革与人口红利首先,印度GDP的跃升并非一.............
  • 回答
    2019年印度人民院(下议院)大选,纳伦德拉·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BJP)及其执政联盟——全国民主联盟(NDA)以压倒性优势获胜,莫迪成功连任总理。这次选举结果对于印度政治格局、莫迪政府的执政前景以及未来印度发展方向都具有深远影响,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一、 莫迪及BJP的政治遗产与战略胜利 .............
  • 回答
    2019年亚洲杯A组小组赛,印度队与泰国队的这场对决,绝对是令人眼前一亮,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惊艳的表现。印度队以4:1这样的大比分击败泰国队,这在赛前可能很少有人能够预料到。这场胜利,充分展现了印度足球近年来的进步,也让人们对这支队伍有了全新的认识。开局的强势,展现出的战术纪律和个人能力比赛伊始,印度.............
  • 回答
    印度电影《杰伊·比姆》(Jai Bhim)是一部2021年上映的泰米尔语法律剧情片,由 T. J. Gnanavel执导,苏里亚(Suriya)主演并担任制片人。这部电影在上映后获得了极高的评价,无论是在评论界还是在观众中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以下是对《杰伊·比姆》的详细评价:核心主题与社会意义:《杰.............
  • 回答
    评价印度最新一季GDP增长8.7%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驱动因素、潜在风险以及对未来经济走向的影响。以下将进行详细阐述:一、 基本解读:8.7%的GDP增长意味着什么?首先,8.7%的GDP增长是一个非常亮眼的数字。它意味着在这一季度内,印度的整体经济活动规模相比去年同期有了显著的扩.............
  • 回答
    印度政府的这一表态,即特斯拉若想进入印度市场,必须在当地设厂生产,并且不接受“中国制造”的汽车,这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政策信号,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一、 政策动机分析: 推动本土制造业发展(“印度制造”倡议):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印度总理莫迪推行的“印度制造”(Make in In.............
  • 回答
    关于“印度120岁高僧谈长寿秘诀:不近女色”,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话题,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对长寿的普遍渴望,以及一些传统观念中认为的“养生之道”。要评价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可能性、科学依据、文化背景以及潜在的解读。一、 可能性与个案的局限性首先,我们需要承认,任何关于长寿.............
  • 回答
    印度史诗巨制《巴霍巴利王:开端》深度解析《巴霍巴利王:开端》(Baahubali: The Beginning),又译《印度超人:起源》,是印度导演 S.S. Rajamouli 在2015年推出的一部宏大史诗动作片。这部电影不仅在印度本土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观影热潮,被誉为印.............
  • 回答
    印度人口突破14.1565亿,正式超越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这一历史性的转变,无疑是对全球格局,尤其是对亚洲地区,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跃升,更是背后复杂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交织的体现,值得我们从多个维度深入审视。首先,印度人口增长的动力和特点是理解这一现象的关键。 .............
  • 回答
    印度电影《印度合伙人》(Padman,2018)是一部聚焦性别平等、女性自主权和社会变革的现实主义作品,由导演Gauri Shankar执导,主演包括Kabir Khan和Nida Mohamed。影片以真实事件为原型,讲述了印度女性创业者Padman(Sita)通过创立避孕药具公司,挑战传统观念、.............
  • 回答
    印度军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也是最多元化的军队之一,其整体实力和发展趋势值得深入分析。要评价印度军队,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包括其规模、结构、装备、训练、作战能力、军事战略、国防工业、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一、 规模与结构印度军队拥有庞大的兵源,是世界上拥有现役军人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陆军 (.............
  • 回答
    印度2020年的农业改革,是一系列旨在重塑国家农业体系的重大举措。这些改革措施,包括《2020年农民(赋权与保护)协议法》、《2020年农民(赋权与保障)定价保障与农业服务法》以及《2020年必备商品( संशोधन)法》,其初衷在于解放农民,赋予他们更大的市场选择权,吸引私人投资,并提升农业部门的.............
  • 回答
    印度奥委会(IOA)以“照顾公众情绪”为由与中国的体育品牌李宁解约,这无疑是一场颇受关注的事件,也引发了多方面的讨论。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一、 事件的背景: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解约。这背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与当时印度国内的社会情绪和政治氛围紧密相关。近年来,中印关系.............
  • 回答
    截至2023年11月18日,印度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4,500万,虽然这比你提供的数据要高出不少,但印度确实曾长期位居全球疫情前列,并且其应对疫情的挑战和成效一直备受关注。印度在疫情期间的表现,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疫情的严峻性与早期应对:印.............
  • 回答
    印度海军近年来在提升其远洋投送能力和区域影响力方面,动作频频。其中,引进四艘两栖攻击舰的计划,无疑是其雄心壮志的又一重要体现。这项计划的提出,背后有着复杂的战略考量,也伴随着不少挑战与争议。要评价这一计划,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战略背景与需求分析:何以如此渴望两栖攻击舰?首先,理解印度.............
  • 回答
    印度关于《公民身份( संशोधन)法案》的禁穆令(通常被称为CAA),于2019年12月12日由印度议会通过,并于20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该法案允许印度政府授予在2014年12月31日之前,因“宗教迫害”而从阿富汗、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来到印度的非穆斯林移民(包括印度教徒、锡克教徒、佛教徒、耆.............
  • 回答
    印度空军以2.4亿美元的天价采购法国“阵风”战斗机,这笔交易无疑是航空史上的一笔巨款,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笔交易,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喊出“天价”二字。首先,让我们拆解一下这笔交易的构成,理解“2.4亿美元”究竟包含了什么。通常情况下,一架战斗机的标价并不仅.............
  • 回答
    印度铁路部门最新推出的“Vande Bharat Express”(以前称为Train 18)列车,无疑是印度铁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设计理念到运营表现,这款“国产准高速列车”都展现出不少亮点,但也伴随着一些挑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亮点与优势: 设计自主化与技.............
  • 回答
    印度神庙向所有女性开放引发的争议:一次深入的审视引言最近,印度南部喀拉拉邦古老的神庙沙布里马拉(Sabarimala)做出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定:向所有女性开放。这一决定打破了延续数个世纪的传统,允许年龄在10岁至50岁之间的女性进入参拜。然而,这一进步性的举措却在印度社会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并导.............
  • 回答
    拉维·香卡,一个名字,一段传奇,一个将印度古典音乐的魅力传遍世界的灵魂。说起他,脑海中浮现的不仅仅是那流畅婉转的西塔琴之声,更是他对印度音乐传承、创新以及全球化传播所做出的不可磨灭贡献。承载千年传承,将印度古典音乐推向世界舞台拉维·香卡首先是一位伟大的传统音乐家。他出生于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从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