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印度空军按2.4亿美元的惊人单价购买法国阵风战斗机?

回答
印度空军以2.4亿美元的天价采购法国“阵风”战斗机,这笔交易无疑是航空史上的一笔巨款,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笔交易,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喊出“天价”二字。

首先,让我们拆解一下这笔交易的构成,理解“2.4亿美元”究竟包含了什么。

通常情况下,一架战斗机的标价并不仅仅是裸机价格。这2.4亿美元很可能是一个“套餐价”,里面包含了:

飞机本身(裸机): 这是最核心的部分,包括飞机的设计、制造、发动机、航电设备、武器挂载系统等。
一系列先进的子系统和传感器: “阵风”的卖点之一就是其高度集成化的任务载荷,如RBE2有源相控阵雷达、SPECTRA电子战系统、前视红外侦察吊舱(OSF)等。这些尖端设备的研发和集成成本极高。
武器弹药: 这笔交易很可能也包含了一定数量的配套导弹,例如“流星”先进中程空空导弹、“米卡”近程格斗导弹、“阿帕奇”反坦克导弹等。“流星”等新型导弹本身就是价格不菲的高科技产品。
培训和地面支持设备: 包括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的培训课程、模拟器、维修工具、 Spare Parts(备件)等。这些是确保飞机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战斗力的关键。
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授权(可能): 虽然“阵风”的对外销售中,法国并不像美国那样热衷于大规模的技术转让,但为了促成交易,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技术合作或授权协议。
研发成本的分摊: “阵风”作为一款多用途战斗机,其研发周期长,投入巨大。法国在其中承担了相当高的研发成本,在向外销售时自然会将其分摊到每一架飞机上。
服务和维护合同: 长期的高水平维护和技术支持也是昂贵的。

所以,将2.4亿美元简单类比为一架“裸机”的价格,是不准确的。更准确的说法是,这笔交易是购买了一整套“作战能力”和“解决方案”。

其次,为什么“阵风”会如此昂贵?

“阵风”之所以价格高昂,源于其本身卓越的性能和先进的技术:

多用途能力: “阵风”是真正的“四代半”战斗机,集成了空对空、空对地、侦察、电子战等多种作战能力。这种高度的通用性意味着它能替代多种类型的飞机,减少了部队的维护和训练负担,但同时也增加了设计的复杂性和成本。
先进航电和电子战系统: SPECTRA电子战系统是“阵风”的一大亮点,它集成了雷达告警、激光告警、导弹逼近告警、干扰机等多种功能,能够有效地探测、识别和对抗敌方威胁,为飞机提供了强大的生存能力。RBE2 AESA雷达也代表了当前最先进的雷达技术。
优秀的机动性和气动设计: “阵风”采用了鸭翼+三角翼的气动布局,使其在低速和高迎角下都具备出色的机动性,能够有效应对近距格斗。
可靠的发动机: M88发动机虽然在推力上不如一些竞争对手,但其可靠性和燃油经济性也得到了认可。
欧洲的“自主”制造体系: 与美国飞机不同,“阵风”是欧洲独立的航空工业体系的产物。欧洲的劳动力成本、研发标准、以及多国合作的模式,往往会推高最终的制造成本。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印度购买“阵风”的考量和动机。

印度之所以不惜重金购买“阵风”,背后有其深层的原因:

弥补空中劣势: 印度空军长期以来面临老旧装备和数量不足的问题。其主力战机如米格21、米格27等早已落后,即使是苏30MKI也面临升级换代的需求。在中巴空军现代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印度急需一种性能先进、能够应对多种威胁的战斗机来提升自身空中优势。
战略意义: “阵风”的先进性使其具备了执行多种战略任务的能力,例如对地精确打击、区域拒止、以及在复杂电子战环境下作战的能力。这对于印度维护其地区影响力,应对潜在的军事冲突至关重要。
“阵风”的“现成”能力: 相较于从零开始研发或者等待印度本土航空工业的漫长进程,购买已经成熟且具备战斗力的“阵风”能够更快地形成战斗力,为印度空军注入新鲜血液。
法国的战略伙伴关系: 法国是印度重要的战略伙伴,在防务、核能等领域都有深度合作。购买“阵风”也是深化两国军事合作的一部分,有助于印度在国际舞台上寻找更多支持。
对“印度制造”的考量(非最终决定因素): 虽然最终印度以政府间协议(G2G)模式购买,而非完全开放的竞标,但在谈判过程中也曾涉及技术转让和在印度本土组装(或部分制造)的选项,尽管这些选项的落实程度和规模可能不如预期。这体现了印度希望提升本土国防工业能力的长期战略。

那么,这笔交易的“天价”是否合理?这需要与竞争对手进行对比才能得出更客观的结论。

在当初的竞标过程中,“阵风”的竞争对手包括:

俄罗斯的米格35/苏35: 通常价格较低,但技术成熟度和电子战能力可能不及“阵风”。
美国的F16 Block 70/F18超级大黄蜂: 在技术和性能上与“阵风”相当,但美国的武器系统和软件可能存在限制,且美俄的军售模式也与欧洲有所不同。
欧洲“台风”战斗机: 在性能上与“阵风”非常接近,但最终未能中标。

在“阵风”最终中标之前,法国提出的价格方案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印度政府当时的选择,很可能是基于对“阵风”综合性能、交付时间、以及法国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的评估,认为其是“最适合”印度需求的选项,即使价格更高。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这笔交易潜在的风险和批评点:

巨大的财政负担: 2.4亿美元单价无疑给印度空军的预算带来了巨大压力。如此高昂的采购成本,是否会挤占其他关键领域的军费开支,例如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发或海军舰艇的现代化,这是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对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军力平衡: 虽然“阵风”能够提升印度的空中实力,但中国和巴基斯坦也在不断推进其空军现代化。这笔交易是否能够真正确保印度在地区空中优势,仍是一个动态的问题。
本土国防工业的自主性: 过度依赖外国先进战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印度本土航空工业的发展动力和自主性。尽管有技术转让的承诺,但其深度和广度仍需观察。
维护和运营成本: 除了采购成本,高技术战斗机的维护、备件、以及运行成本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印度能否有效管理和维持一支庞大的“阵风”机队,将是其面临的长期挑战。

总结来说,如何评价印度空军以2.4亿美元购买法国“阵风”战斗机,这是一个复杂的议题。

从技术和性能上看, “阵风”是一款毋庸置疑的先进战斗机,其多用途能力、电子战能力和整体作战效能,在当前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法国以相对较高的价格销售其最尖端的产品,也符合市场逻辑。
从印度的战略需求上看, 在弥补空中劣势、提升地区影响力以及深化与法国战略伙伴关系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印度选择“阵风”有其合理性。
然而,从经济成本上看, 2.4亿美元的单价确实是惊人的,这给印度的财政带来了沉重负担,也引发了关于性价比和本土国防工业自主性的讨论。

这笔交易更像是印度在复杂地缘政治环境下,为了快速获得现代化空中作战能力而做出的一项战略性选择。其最终的成败,不仅取决于飞机的性能本身,还取决于印度能否有效地整合、维护和运用这支新生的空军力量,以及其在未来区域军事竞争中的实际表现。与其说这是一个简单的“天价”问题,不如说这是印度在现代化进程中,在技术、战略、经济和国家利益之间寻求平衡的一个缩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战斗机价格这事不太好说,因为这里面可能包含的东西太多,也没有什么国际通行的定义,所以不知道合同具体内容的情况下很难说这个价格是高是低。

2.4亿美元如果是裸机价格那肯定说明印度人被宰了,但印度不太可能买个裸机回去。

再怎么说基本的配套服务应该是要买的,比如勤务人员培训、外方的后勤保障队伍、机场建设、维修设施、基础的备件、各型号导弹、火控程序、飞行员培训等等一系列的东西,不买这些印度人开个啥也没有的阵风上去只能去撞别人了。

以印度的水平也不太可能买着买着就自己会了。所以这些东西还是个细水长流的买卖,合同里买了一年还是十年这就差很多钱。

配合阵风使用的“流星”导弹一枚200万欧呢,这可不是小数目。这个算不算在合同内也是未知。

不知道合同细节很难评价这个价格,而且法国佬给回扣,印度人拿回扣那都是国际知名的,再说了印度人说的东西能当真吗?印度最开始说买多少阵风来着?

user avatar

你看到达索开出2.4亿美元一架的友好价格的时候,就得明白一点:

达索敢这么要价,那一定是吃准了印度没别的选择。你被北边邻居开瓢了,急着买趁手的兵器壮胆,满世界都知道。你是个冤大头,满世界都知道。但是即便是印度是个冤大头、急着买兵器,只要有竞争对手,达索就不会太过分,因为在国际军火市场上阵风既不是性能最好的,也不是价格最合理的,这么多年一直想走外贸,结果只骗到了两只傻骆驼,所以被对手戕行简直不要太简单。所以达索敢开这个价儿,就是吃准了印度没得选。

放眼世界,单从纸面上说,印度可以买到的很先进的中/重型战斗机有:Su57、Su35、mig35、F16V、F15sa、F35A/B、FA18EF、阵风、EF2000台风。但是实际上印度可以选择的并不多,因为很多人忽略了重要的一个信息:

印度买阵风不是现在才决定的,所以并不只是针对此次事件,它的算盘应该是给自己未来的航母舰载机铺路的。。。

也就是说印度能买到手的,除了阵风,就剩下FA18EF和mig29K了。mig29K,印度肯定是最不满意的,超日王到现在都没战斗力,固然印度自己的问题很多,但是mig29K的问题也不少,况且印度的29K虽然号称是原版基础之上强力改进,但是实际性能并不出色,至少印度很不满意,要不然印度不会宁可2.4亿买阵风都不回头。FA18FF固然出色,但是考虑到美国军售的不稳定性,印度也是不敢随便踩雷。

所以印度就只有这一个选择,没别的选啊。。。

他横竖不能跑沈飞买FC31吧?

user avatar

你们都把我当二哈,我就偏要做一个大二哈,气死你们,哼。

哇.......

user avatar

对于印度,我一直就一个观点,印度不解决武器万花筒的问题,就不要来挑战中国.

战争说到底打的是钱,是后勤。在武器没有维度差距的前提下,中国一旦进入战时状态,兵工厂和后勤部门火力全开,武器弹药可以源源不断的送到前线,甚至可以做到飞机大炮越打越多的场面,毕竟现在TG秉承着达则给老子炸的信条。

三哥这时候就要寻思一下了,最简单的问题,咱先不说三哥的这些进口的飞机大炮能不能放在一个指挥系统里面,做到海陆空三位一体的配合。三哥的武器后勤几乎没有自己制造的,飞机打一架少一架。这时候三哥挥舞着美元出去买,你猜猜军售起家的美国还有北约等国家,他会看你打的辛苦给你打折吗?他收你两倍的价格,已经看在你三哥是老客户的面子上了。

所以还是那句话,不论三哥在军备上花多少钱,真的就是看一乐。三哥想和中国打,都不需要去谈什么喜马拉雅山脉的地形问题或者军人素质这些高深的学术问题。三哥先把自己后勤整明白,就算是不错的进步了

user avatar

回顾一下整个军购过程,思来想去都想不明白这个价格印度是怎么能接受的。。。

2012年印度首提购买阵风战斗机,当年报价是120亿美金126架,当时这么大的单子可以说天地为之一震,达索公司把法国总理都抬出来了。

但是当时印度的要求是,法国订单18架,剩下108架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以技术转让的形式代工生产。法国死也不答应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代工自己的拳头产品,但是又舍不得这么大的订单,就一直拉着印度谈判。

阵风的销售非常差,主要原因就是单机价格贵,买的起的国家都直接盼着买f35,买不起的国家都选俄式战机了,像我国这种买不着的国家就直接自研j20了,阵风属于高不成低不就,急需打开外销市场,所以印度占有很大的主动权。

但最后2016年谈判的结果出来,居然是87亿美元购买36架。。。虽然是选配版,但是选来选去不就是那几样东西,总不会选完变四代机了。更不可思议的本来印度是买方市场,怎么越谈越贵,还贵的这么离谱,这个单机价格都够买两架f35了。。。既然区区36架都要87亿美元,你直接回到2012年的报价,126亿美元买120架好不好???这是什么情况。

时间表是2021年上半年交付完成,眼看都2020年都过了一大半了,法国才给印度交付了5架!这达索公司平均一年才造出来一架?。。。

user avatar

我觉得就应该让欧洲给我们交钱,你看隔两年这么吓唬三哥一次,三哥就得屁颠屁颠买装备,这完全可以当成一门生意啊,我们负责吓唬三哥,欧洲负责狠宰三哥,事成之后五五分账,既有利于欧洲军工产业发展,又抑制了一个人口大国的崛起,三哥家的采购部长又吃的油光满面,三赢啊

user avatar

三哥买阵风,早几年有合理性,现在就纯粹应急了。

最初三哥想要阵风,很可能与现在想法不同,不是想要用来制空的,也不是用来对付巴基斯坦的。有可能接收阵风的中队,有不少是米格27中队。也就是说,看重的是对地这部分能力。

苏30MKI最初的形象,像是个万能装备,怼天怼地,甚至还能挂巡航导弹。当然后来发现,这种多用途重型机,看似没什么短板,其实也没什么长板。空战部分,和美军F15C比试过了,单座制空是稳拿这种双座大肉了。别什么矢量超机动,对方就靠爬升一招制你。

当时的印度可能是想要利用中印对峙地带的山地雷达盲区,对西藏地区的我方机场桥梁进行偷袭。但是苏30的武器太单一,拿得出手的就那几个老三样:激光制导炸弹电视制导导弹,反辐射导弹……总之缺乏区域外的精确弹药。要知道,印度是很喜欢炫技的,从去年印巴冲突看,印度选择了远程的区域外攻击,选的还是夜间,可见空军是给自己加了不少戏。打成了就技惊四座了,可惜没打成。所以西方以色列的这些高技术弹药,对三哥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除了苏30弹药单一,可能还涉及到一些地形匹配的能力。苏30mki其实是没有地形匹配的(我不确定,只有三哥自己知道)。一般说法是如果让苏30的雷达扫描地形,一是可能干不好,二是雷达锁定角度,没办法对空。但是印度似乎也没有买游隼吊舱。这大概说明,印度对俄罗斯的电子设备一直是不认可的,如果游隼吊舱也不行,那么用战机本身雷达进行地形匹配可能性更低,至少没办法完成三哥喜欢的夜间偷袭的超高难度模式。

所以,当初买阵风很可能就是替补这方面能力的(从三哥用幻影偷袭边境营地,也能看出三哥对法国技术是认可的)。

但是去年起,情况发生了变化,考虑的就不是进攻而是防御,有点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意思了。显然万能苏30除了对地不行,对空也不敢正面碰F16了,当初和F15C演习时的噩梦又出现了,这次是R77导弹不灵光了。现在看起来,苏30的空对空武器也是老三样。R27那是脱离时代,可能改地空导弹更合适,R77看着还可以,可能还是不如120稳。印度急购的,除了阵风,还有增射程的R77,可以窥见其真实意图。

不过对三哥来说,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建设空军到底管用吗?周边可很快进入四代机时代了,三哥这里隐形机布局还八字没一撇(可能有个概念机)。阵风这种东西,现在对巴基斯坦或许有用,对解放军已经是代差了。

婆罗门一直是世界上最睿智的买家,但是被T50坑一次,到现在也都没有方向。是不是去求求美国,看在共同反华的份儿上,能不能排队买F35。

user avatar

因为印度人买的不是飞机,而是一整个中队。

你以为买飞机像中国似的,买架飞机回来,自己学学开上天就完事儿了?

印度人买了飞机,还要买零配件,还要买维修工,还要买地勤,还要买战术指导专家,还要买燃料,还要买导弹炸弹,还要买导弹炸弹的零配件,还要买导弹炸弹维修工,还要买导弹炸弹地勤,还要买导弹炸弹战术指导专家,还要买导弹炸弹燃料,还要买导弹炸弹燃料储存器,还要买燃料储存器零配件,还要买储存器维修工…………

没错,除了开飞机的是印度人,整个军用机场里要保证没有别的印度人。

然后那个开飞机的才能做到50%半摔期……

只要地勤敢多一个印度人,那飞机就敢“飞不起来”。

所以2.4亿你以为贵死了,其实还便宜呢。

人家买的是产品吗~人家买的那是服务~

就看法国佬给不给他服务了~

搞不好我们打到军用机场发现飞机都还来不及起飞就成建制的投降了也说不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