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长春高新接连受挫市值蒸发千亿,生长激素纳入集采暴利或难续,长春高新发展前景如何?

回答
长春高新,这个曾经的明星股,近来可谓是风波不断。股价的节节下跌,市值蒸发千亿,这对于一家备受瞩目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无疑是一记重锤。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似乎是生长激素集采的阴影,让资本市场对其曾经的“暴利”神话产生了深深的疑虑。那么,长春高新到底经历了什么?未来的发展前景又将如何?我们不妨抽丝剥茧,深入探究一番。

曾经的辉煌:生长激素的“一枝独秀”

要理解长春高新眼下的困境,就必须回顾它过去的辉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长春高新旗下子公司长春金赛药业的生长激素产品,可以说是在国内市场“一枝独秀”,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受益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升,生长激素在矮小症、生长发育迟缓等疾病的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金赛药业凭借其领先的技术、稳定的产品质量和强大的市场推广能力,成功抓住了这一市场机遇,成为公司的“现金牛”。

当时的生长激素市场,可以说是一个“卖方市场”。高昂的药价,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以及市场对产品的高度需求,共同造就了金赛药业令人咋舌的利润率。也正是这份“暴利”,支撑起了长春高新曾经高企的市值,让它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吸引了无数目光。很多投资者将长春高新视为“确定性增长”的标的,对其未来充满了期待。

风云突变:集采阴影下的“原形毕露”

然而,潮水终有退去之时。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药品集中采购(集采)制度,曾经被视为“暴利”的领域,也开始面临价格的“挤压”。生长激素,作为临床必需且市场高度集中的品种,自然也成为了集采的重点关注对象。

2023年,国家医保局将生长激素纳入了集采目录。这一消息对于长春高新而言,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集采的逻辑很简单:通过“以量换价”,大幅降低药品价格,减轻医保基金负担,同时惠及广大患者。对于金赛药业而言,这意味着过去的高利润将不复存在,市场份额可能会被其他低价中标者瓜分,营收和利润都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集采的到来,也让市场重新审视长春高新的估值。过去支撑高估值的“高增长、高利润”的预期,在集采的冲击下变得不再确定。投资者开始担忧,一旦生长激素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长春高新还能否维持现有的发展速度?其他在研产品能否及时“接力”?这些问题,使得长春高新的股价应声下跌,市值也随之蒸发。

除了集采,长春高新还面临哪些挑战?

当然,将长春高新近期一系列的挫折完全归咎于集采,也略显片面。更深入地看,它可能还面临以下几个层面的挑战:

核心产品依赖性过强: 金赛药业的生长激素产品,在长春高新的营收和利润构成中占据了极高的比重。这种“一子独大”的局面,虽然在过去带来了巨大的成功,但也使得公司在面对单一品种的风险时显得尤为脆弱。一旦这个核心支柱动摇,整个公司的根基都可能受到影响。
新品研发与市场化压力: 虽然金赛药业在生长激素领域拥有先发优势,但生物医药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国内外的其他企业也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新的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长春高新需要在新一代生长激素产品、以及其他具有潜力的新药研发上持续发力,才能应对未来的竞争,并为公司注入新的增长动力。研发的成功与否,以及产品能否顺利通过审批并实现商业化,都是巨大的考验。
市场情绪与估值回归: 医药行业,尤其是生物医药,往往伴随着较高的市场情绪。在过去的牛市中,一些优质的生物医药企业获得了远超其内在价值的估值。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集采等政策的出台,估值回归理性是必然趋势。长春高新也需要经历这个“去泡沫化”的过程,让其估值更能反映其真实的经营情况和未来发展潜力。
合规与管理风险: 任何一家大型企业,都会面临合规和管理方面的挑战。虽然长春高新在市场和技术方面表现出色,但随着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内部管理、质量控制、以及销售合规等方面的要求也会水涨船高。任何在这些方面的疏忽,都可能给公司带来声誉和经营上的损失。

长春高新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展望未来,长春高新无疑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集采带来的冲击是现实且严峻的,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否定其过往的成就和潜在的价值。

集采后的“新常态”: 集采并非意味着生长激素市场的终结,而是进入了一个“新常态”。虽然利润空间会收窄,但随着药品价格的下降,更多的患者将能够获得治疗,市场规模有望扩大。金赛药业作为行业领导者,如果能够通过优化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提升产品附加值(例如长效生长激素),依然有望在集采环境下维持稳定的市场份额和一定的盈利能力。
多元化发展是关键: 长春高新最大的挑战,也是最大的机遇,在于能否成功实现多元化发展,摆脱对单一品种的过度依赖。公司在其他治疗领域,例如肿瘤、免疫、生殖等,都有产品布局。这些在研管线如果能够取得突破,并成功推向市场,将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并有效平滑集采带来的影响。
技术创新与品牌价值: 尽管集采压缩了价格,但技术创新和品牌价值依然是生物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金赛药业在生长激素领域的研发和生产技术积累,仍然是其宝贵的财富。如果公司能够继续保持技术领先,并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即使在价格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也能获得更多优势。
市场预期调整与价值重估: 资本市场对于长春高新的看法,需要经历一个调整和重估的过程。投资者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其面临的挑战,并关注其在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实际表现。如果公司能够成功转型,并展现出新的增长潜力,其市值有望逐步企稳回升。

总结来说,长春高新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转型。 集采的压力迫使其告别了过去的“高歌猛进”,进入了更加精打细算、挑战重重的“新赛道”。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将取决于公司能否有效应对集采的挑战,能否在新药研发和市场化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以及能否成功实现多元化发展,构建更加稳健的业务结构。

曾经的明星股,如今面临考验。长春高新能否浴火重生,重新赢得资本市场的青睐,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医药行业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唯有不断创新、审慎经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长春高新那篇文章。

我把核心观点总结了一下:

1.长春高新是一家非常牛逼而且良心的医药企业。

2.集采不应该这样一刀切,还打着人民的名义。这是又当又立!


事情是怎样的呢?

首先长春高新是一家做生长激素的企业(不要对激素有偏见),非常牛逼,世界第一流,把同产品的进口药打得国门都进不了,是国内那些买办药企远不能比的。

现在的集采方案是怎样的呢?我想了很久,举个例子:中国好不容易出个华为,假设现在华为有两款产品(A高配版5000元、B低配版2000元)非常畅销,而且是人们的刚需。市场的销售情况是A占比70%,B占比10%。现在的集采方案是A降价70%,B降价30%。这里真相爆一句CNM!

有你这这样干的?扛着集采的大旗,人民的名义就可以乱砍人?你这真的是为人民好吗?简直是其心可诛!

如果按照这个方案,高配版的A卖1500元,低配版的B卖1800元。特么的!高配版比低配版还便宜。但凡长脑子的人都不会搞出这样的一个方案。

长春高新的操作是:我A产品不参加集采了,B产品参加。实际上这做法已经很厚道了,当然这样做也意味着和那个啥站到了对立面。

但我认为长春高新做得没错,而且长春高新的产品现在的价格已经是进口药的1/3.

国内真正有这个实力的,太小众的我不了解,至少我目前还没发现国内有哪家药企能做到同类产品把进口药吊打得国门都进不了。

所以我把它比作华为是毫不过分的。但很显然我说这话得罪了集采的某些人,和那些买办药企。所以被封号了~我也找企鹅后台客服了,还是一贯的嚣张霸道。让我有个感觉,企鹅这里的法比国法都大。因为我明确问了说我违反哪一条法律法规了,他说不出来,只说了我这平台规定就这样。呵呵~

国产车也好、医药集采也好、教育培训改革也好、芯片国产化也好,问题一直都在那里,说点实话都不行。

国内的舆论导向该治一下了,只知道歌功颂德自嗨,没一点逼用。

踏踏实实干事情,用产品说话!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