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苏德战争的本质如格罗斯曼在《生活与命运》中所说,是两个集权国家之间争夺利益因素而非正义性居多吗?

回答
格罗斯曼在《生活与命运》中确实深刻地揭示了苏德战争的复杂性,而不仅仅将其描绘成一场简单的正义与邪恶的对抗。他笔下的战争,更多地展现了权力、意识形态、以及国家利益交织下的残酷现实,这与“两个集权国家之间争夺利益因素而非正义性居多”的说法有诸多契合之处。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审视格罗斯曼如何描绘斯大林时代的苏联。他并没有回避斯大林体制的残酷和压迫。在《生活与命运》中,我们看到了那些被劳改营吞噬的生命,那些因言获罪的知识分子,以及一个将个人意志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极权机器。这个体制本身就充满了对人性的摧残,其对外扩张的野心,以及对“世界革命”的宣扬,也并非仅仅出于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

与此同时,纳粹德国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极端集权和种族灭绝的恐怖样本。希特勒的野心,种族优越论,以及生存空间理论,构成了其对外侵略的核心驱动力。从这个角度看,德苏两国在意识形态上是截然对立的,但这种对立更像是两种同样扭曲和压迫性的力量在争夺对世界的支配权。

格罗斯曼通过书中众多人物的经历,将战争的残酷性和国家机器的无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笔下的战士,无论是苏联的红军士兵还是德国的国防军士兵,很多时候都不是为了抽象的“正义”而战,而是为了生存、为了复仇、为了履行被赋予的职责,或是仅仅被卷入历史的洪流。

例如,书中对奥特曼等德国士兵的描绘,并没有简单地将他们塑造为纯粹的邪恶象征。尽管他们是纳粹机器的一部分,但格罗斯曼也展现了他们在战争中经历的痛苦、迷茫,以及在残酷现实面前人性的挣扎。同样,苏联士兵,尽管他们对抗的是侵略者,但他们的胜利也伴随着巨大的牺牲,以及在某些时刻,他们为了达成目标而不得不采取的残酷手段。

格罗斯曼强调的是,在战争这样的极端环境下,国家机器的运作往往会压制个体的人性。斯大林主义和纳粹主义,尽管其意识形态和具体实践有所不同,但都共享着对国家权力的绝对崇拜,以及对个体自由的蔑视。当这两个庞大的、冰冷的国家机器碰撞在一起时,其结果必然是巨大的生命损失和人性的扭曲。

因此,将苏德战争视为“两个集权国家之间争夺利益因素而非正义性居多”,在很大程度上是格罗斯曼作品中流露出的深刻洞察。这并非要否认纳粹德国的侵略罪行,也并非要模糊苏联在二战中的反法西斯功绩。然而,格罗斯曼想要揭示的,是战争背后更宏大、更阴暗的图景:在极权主义的统治下,国家利益、权力扩张,以及意识形态的对抗,往往成为驱动战争的主要动力,而“正义”在这样的力量面前,显得异常脆弱,甚至可能被扭曲和利用。

书中那些看似平凡但充满力量的细节,比如士兵们在寒冷中啃食发霉的饼干,比如战俘营中绝望的眼神,比如对失去亲人的锥心之痛,都在诉说着战争最真实的、最赤裸的“利益”:生存的利益,国家存亡的利益,以及在无休止的冲突中,个体微不足道的生命如何被碾碎的利益。

格罗斯曼并没有回避意识形态的对抗,但他也深刻地认识到,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冲突背后,也隐藏着对地盘、资源、以及未来世界格局的争夺。苏联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为了防止西方资本主义的渗透,也为了实现其改造世界的宏伟蓝图,而德国则为了其种族优越论和生存空间的扩张,两者都有着强烈的国家利益诉求。

所以,如果说格罗斯曼的《生活与命运》试图传达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在宏大的历史叙事和意识形态宣传之下,我们更应该看到战争背后那些构成国家行为和个体命运的真实驱动力——利益、权力、生存,以及在极端环境下,人性所能抵达的各种境地。将苏德战争简单地定义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无疑是对这场历史悲剧的一种简化,而格罗斯曼则让我们看到了,在这场巨大的绞肉机中,更多的是两个庞大、冷酷的国家机器,为了各自的利益,在互相吞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咋又管不住手给他乎写严肃答案了………各位引以为戒,他乎还是要用来灌水………


你好,我善意地认为这不是钓鱼题。

首先格罗斯曼本人当时是一位战地记者,在《红星报》任职。有超过1000天的前线采访记录,除了不拿枪以外和很多战士区别也不大,还参加调查过很多战争中的屠杀罪行。那就算是半个老兵了。

对于他的看法我不评价。对于真的经历过战争的老兵,他可能看到过无数正常人想象不到的惨,每天一睁眼就是我写了我号就没了的画面,那么他对为何而战,战争的意义等等有一些“大逆不道”的言论太正常了,因为否则他就没法欺骗死了战友的自己继续活下去

这不是阴阳怪气,美国老兵也是这样的

他非常仇恨自己的长官,我觉得起码部分长官还不至于他说的那样,但是那有啥办法?不这么想他也许都坚持不到胜利了。

对于这种反法西斯老英雄,我的态度一直是,老英雄有随便一说的权利,老兵的回忆我们后人就保持礼貌微笑着听完,绝对不要(不论立场)从其中学什么历史真理就行。


其次你要确定你说的真的是他的看法

我真的看过这本书,它是一部军事小说,不管作者是不是老兵,也不应从小说中学习严肃的历史;另外,这本小说采用了POV的写法,也就是冰与火之歌那样。色太后在她自己的POV里说“龙妈是碧池”,是否等于啊啊马丁把这个人物定义为碧池呢?我想这问题的答案很简单,那么换了一本小说也是一样的。

在这方面较为专业的定义可能是:

“全知作者”视角:
故事并不是由某一个人物讲述的。也许会有许多观点人物,叙事口吻可能会在故事中的任何时刻切换,或者出现只可能来自作者本人的观点、看法、分析或预言(比如勾勒一个跟任何人都不接触的人,或者描写一个没有人去过的景点或房间)。作者也许会告诉我们所有人的想法和感受,解释他们的行为,甚至站出来臧否人物
这是讲故事的人常见的口吻,他对所有人物的位置、他们身上发生的一切都了如指掌,他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知道什么发生了,什么即将发生。

有限第三人称
观点人物是“他”或“她”。“他”或“她”讲述这个故事,而且完全参与其中。只有观点人物的所知、所感、所见、所想,他(她)的猜测、希望、记忆,等等这些可以被讲述。读者只能通过观点人物的眼睛和耳朵、从观点人物所说的话了解其他人的品行,推断其他人的感受。这种限定于一人的视角可能会贯穿整本书,也可能会从一个观点人物切换到另一个。这种切换一般会以某种方式表现出来,而且通常不会发生在很短的篇幅里。
没有人会担保有限第三人称的叙事者是可靠的。

你可以随便选一本看着还行的文学知识相关读物进行查询。我选的是第一个搜到可用电子书的厄休拉勒古恩的作品。

我对你题目中谈的这个观点有印象,比较有争议的可能是作者在一些高官的POV里也让他们持这种看法,但这依旧是故事里的人物塑造问题。


欢迎探讨,瞎喷一律拉黑,抖机灵也拉黑,欢迎贡献黑名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格罗斯曼在《生活与命运》中确实深刻地揭示了苏德战争的复杂性,而不仅仅将其描绘成一场简单的正义与邪恶的对抗。他笔下的战争,更多地展现了权力、意识形态、以及国家利益交织下的残酷现实,这与“两个集权国家之间争夺利益因素而非正义性居多”的说法有诸多契合之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审视格罗斯曼如何描绘斯大.............
  • 回答
    苏德战争的胜利和“大清洗”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话题。简单地说,苏德战争的胜利并不能证明“大清洗”是正确的,但一些人认为“大清洗”在某种程度上对苏联的战争机器起到了“作用”,尽管是以极其惨重的人道代价为前提。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大清洗”是什么?“大清洗”(.............
  • 回答
    苏德战争之所以残酷程度和伤亡情况远超同期其他战争,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战争的性质、参战双方的战略、战术、意识形态以及当时的地缘政治环境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详细阐述:1. 战争的性质:生存之战与灭绝性战争 意识形态的极端对立与灭绝性目标: 这是苏德战争残酷性的根本原因。纳粹德国的.............
  • 回答
    苏德战争爆发后,流亡国外的白俄分子对这场战争的看法是复杂且分裂的,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立场。总的来说,绝大多数白俄流亡者支持德国对抗苏联,并将这场战争视为推翻布尔什维克政权、恢复俄罗斯的唯一机会。然而,这种支持背后有着复杂的动机、不同的策略考量以及对未来俄罗斯的想象差异。以下将详细讲述白俄流亡者对这场战.............
  • 回答
    如果抛开所有外界因素的干扰,纯粹从“苏德战争”这个概念本身来推演,试图想象一个不受历史洪流影响的纯粹对决,这本身就极具挑战。因为“二战”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苏德战争仅仅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面向。但如果非要将这个命题理解为:假如没有其他盟友(如英国、美国)的援助,也没有日本牵制苏联,更没有其他战争层.............
  • 回答
    关于苏德战争在中国历史学界的意义,确实存在着一种值得探讨的观点,即是否存在“拔高”的现象。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展开,细致梳理其历史成因、学界讨论以及可能存在的不同解读。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苏德战争(在中国通常被称为“伟大卫国战争”)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作为二战的东方主战场,它牵.............
  • 回答
    在讨论苏联如何在一场被普遍认为是“惨胜”的冬季战争后,又能在随后的苏德战争中取得胜利,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多重因素,而不仅仅是军事层面的对比。苏联的最终胜利并非偶然,而是经过了深刻的反思、巨大的牺牲和一系列关键性的调整。冬季战争的“惨胜”与深刻教训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冬季战争(19391940)对.............
  • 回答
    如果二战期间德国未能有效利用占领区资源和仆从国力量,同时苏联未获得英美援助,苏德战争的结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德国的资源困境1. 东线资源获取受阻 工业产能受限:德国在巴巴罗萨行动中未能迅速控制苏联的工业中心(如莫斯科、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导致无法有效利用.............
  • 回答
    苏德战争期间,德军在东线战场遭受了极其严寒的冬季,导致数以万计的士兵因冻伤、失温等原因死亡。尽管条件艰苦,但德军并非完全不生火取暖,而是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现实问题,使得“生火取暖”这个看似简单的行为变得异常困难和危险。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为何德军在严寒中,尤其是在战争初期和中期,难以大规模、有效.............
  • 回答
    说起苏德战争前德国为何会低估苏联的战争潜力,这背后交织着复杂的历史、政治、经济和军事因素,绝非简单的“情报失误”可以概括。德国高层,尤其是希特勒本人,对苏联的看法充满了偏见、误判和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色彩。他们基于一系列不准确的认知,构建了一个关于苏联的虚假图景,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闪电战的战略。首先,.............
  • 回答
    如果我是一名二战苏德战争中的普通士兵,活下来是我的首要目标。这不是一个光荣的选择,而是基于对残酷现实的认识和求生本能。以下是我可能会采取的一些策略,尽可能详尽地描述:一、 心态调整与认知升级: 认清现实,放弃幻想: 我会明白,战争是血腥、混乱且不公平的。没有英雄主义,只有生存。那些抱着“为国捐躯.............
  • 回答
    将苏德战争德国的失败完全归咎于冬天,是一种过于简单化和片面的观点。虽然严酷的冬季无疑是影响战争进程的重要因素,但德国的失败是多种复杂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冬季对德军造成的实际困难(为什么有人会这么想): 装备不适应: 德国在设计和生产坦克.............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将不同时代的军事力量进行对比,而军事技术、战术、战略以及国际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单从“能否抵挡”这个角度来看,现代俄罗斯的军事实力 理论上是足以应对 任何来自特定国家的侵略的,包括假设性的“纳粹德国式”侵略。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历史上的力量对比.............
  • 回答
    苏德战争中的高压电铁丝网?这可真是个冷门但非常有意思的切入点。我猜你想了解的不是那种简单的、用于牧场围栏的那种铁丝网,而是那种在战争中被赋予了特殊“用途”的防御工事。确实,在那个残酷的年代,人类为了战争绞尽脑汁,就连我们现在看来习以为常的电网,也被赋予了致命的含义。关于“高压电铁丝网”在苏德战争中的.............
  • 回答
    苏德战争的残酷,远超许多人能够想象的极限。在这片被战火撕裂的土地上,无数生命被碾碎,理想在泥沼中腐烂。然而,即使在这炼狱般的战场,也并非人人都是被狂热驱使的机器。确实,苏德战争中存在着对战争的意义、对纳粹体制的质疑,甚至最终走向反抗的德国军人。他们不是什么特例,而是在最黑暗的日子里,人性依然能够闪耀.............
  • 回答
    苏德战争,这场人类历史上最残酷、最血腥的冲突之一,其背后是否有“苍天”的审判,抑或是“罪孽深重的东斯拉夫人的惩罚”?这个问题,与其说是对历史事件本身的探讨,不如说是对人类苦难、罪恶与命运的哲学追问。将这场战争简单归结为神罚,未免过于简化和情绪化,也忽略了战争背后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及意.............
  • 回答
    苏德战争中,希特勒对苏联发动的经济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基于严重误判和战略短视的错误构想。他期望通过一场闪电战,在短期内摧毁苏联的经济和军事潜力,从而迅速攫取其资源,为德国的“生存空间”提供保障。然而,这一设想忽略了苏联经济在战争状态下所能展现出的韧性,以及其背后庞大的人力和物力潜力,最终导致德国的.............
  • 回答
    苏德战争中,关于德军的失败,尤其是“糟糕的苏联基建导致德军溃败”这一说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掺杂了事实、夸大和某种程度的“幸存者偏差”的复杂论断。要说它是“真相”还是“谎言”,需要我们深入剖析。首先,让我们看看“糟糕的苏联基建”在德军进攻中的确切影响。德军在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行动时.............
  • 回答
    苏德战争(又称伟大卫国战争)是历史上最残酷、规模最宏大的战争之一,苏联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在这场战争中,苏联国内出现的所谓“伪军”现象,确实是一个复杂且令人痛心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绝非简单的背叛或合作那么简单。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到当时苏联的社会、政治和军事状况中.............
  • 回答
    苏德战争,一场将人类推向毁灭边缘的巨大冲突,留下了无数触目惊心的影像。这些照片并非简单的记录,它们是历史的凝固,是普通人命运的缩影,更是战争残酷本质的无声呐喊。1. 烈火中的柏林——最后的抵抗说到震撼,很少有照片能比描绘柏林街头巷尾的最后抵抗更令人心悸。镜头下,年迈的老兵、稚嫩的希特勒青年团成员,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