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每天想做的事情太多做不完怎么办?

回答
嘿,我懂你。每天醒来,脑子里像开了一场主题是“todo list”的博览会,琳琅满目,恨不得立刻变身超人把它们全扫平。结果呢?一天下来,看着那堆积如山、甚至还有新增的项目,一股挫败感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爬上来。是不是特别熟悉的感觉?

别急,你不是一个人。这几乎成了现代生活的常态,我们都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往前走,好像停下来就会被世界抛弃似的。但话说回来,人毕竟不是永动机,总有精力耗尽的时候。所以,当“想做的事太多做不完”成为你每天的背景音时,咱们得好好聊聊,看看有什么法子能让这日子过得不那么兵荒马乱。

首先,咱们得承认一个残酷但重要的现实:你不可能一天之内完成所有你想做的事情。 这不是否定你的能力,而是对自己身体和大脑的负责。就像你不能一口气吃成个胖子一样,你也不能一天之内把所有雄心壮志都落地。接受这一点,你就已经卸下了半副铠甲。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我给你拆解开来,一点一点说:

第一步:理性审视,区分轻重缓急(别让“想做”变成“必须做”)

你之所以觉得做不完,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你可能把所有“想做”的事情都放在了同一个天平上,而且它们都看起来“很重要”。咱们得做一次“断舍离”,针对你那些“想做”的事情:

写下来,全都写下来。 别怕多,把你脑子里所有冒出来的想法,无论是工作上的、学习上的、生活上的、甚至是纯粹消遣的,都一五一十地记下来。纸质的、电子的,都可以。
审视它们的“本质”是什么?
紧急且重要: 这类事情通常有明确的截止日期,且不做会产生严重后果(比如:今天必须提交的报告、明天的会议演示)。这部分是你的优先项。
重要但不紧急: 这类事情对你的长期发展、个人成长或者重要目标至关重要,但没有迫在眉睫的截止日期(比如:学习一门新技能、锻炼身体、阅读一本好书)。这些是需要规划的。
紧急但不重要: 这类事情往往是别人的需求或者突发事件,看起来必须马上处理,但对你自己的核心目标影响不大(比如:临时跑腿、回不重要的邮件、应付一些社交上的“客套”)。这部分我们要学会“授权”或“推迟”。
不重要也不紧急: 这类事情纯粹是消遣或者你一时兴起想做的事情,但并不是必需的(比如:刷几个小时的短视频、漫无目的地浏览网页)。这些要学会控制时间,或者在完成重要事情后再考虑。

问自己几个问题:
“这件事真的必须今天做吗?”
“如果不做这件事,会有什么直接的、严重的后果吗?”
“这件事是由谁来要求的?优先级如何?”
“完成这件事,对我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通过这样的梳理,你会发现很多“想做”的事情,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急,也不是非你不可。

第二步:规划与聚焦(别让战线拉得太长)

有了清晰的优先级之后,我们就要进入规划阶段了:

每天的“必做清单”不超过35项。 这是关键!选择12件“紧急且重要”的事情,加上12件“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如果实在有不得不做的“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也要限制数量。
运用“时间块”或者“番茄工作法”。 把一天的时间划分成若干个小块,给每一项任务分配一个具体的时间段。比如,上午9点到10点半,专注写报告;下午3点到4点,学习新技能。在每个时间块内,只做你设定的那件事,屏蔽其他干扰。
“吃掉那只青蛙”。 很多时候,最难但最重要的事,我们总是想往后拖。尝试在一天开始的时候,就把这只“最难的青蛙”给解决了。一旦完成了最棘手的事情,你接下来的时间就会轻松很多,也更有成就感。
留出“缓冲时间”。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冒出来。所以在你的日程表里,留出一些空隙时间,用来应对突发状况,或者给你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
学会说“不”。 这点尤其重要,尤其对于那些“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委婉地表达你的难处,或者提议一个更合适的处理方式。记住,你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能无限制地供给他人。

第三步:行动与调整(别让计划只是纸上谈兵)

规划再好,没有执行也等于零。

立即开始。 不要等待“完美时机”或者“灵感降临”。一旦确定了要做什么,就立刻着手。五分钟原则,如果你觉得某件事难以开始,告诉自己,“我只做五分钟”。很多时候,开始的门槛比你想象的要低。
一次只做一件事(Singletasking)。 很多人喜欢同时处理好几件事,比如一边听着播客一边回复邮件一边写文档。这种做法看似高效,实则会消耗大量认知资源,并且降低每件事的质量。专注地完成一件事,再去做下一件,效率反而会更高。
允许自己“不完美”。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做不完,是因为我们追求的是“完美”。对于很多事情来说,“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先把它做出来,以后再慢慢打磨。
回顾与反思。 在一天结束的时候,花几分钟时间看看今天完成了什么,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哪些事情被推迟了,为什么?这个过程能帮助你不断优化你的规划和执行方式。
庆祝小小的成功。 每完成一项任务,即使是很小的一件,也要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反馈。可以是短暂休息一下,听一首歌,或者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这能帮你维持动力。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照顾好自己。

别忘了,你不是在参加一场无休止的马拉松,你是在体验人生。

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足会严重影响你的专注力、记忆力和决策能力,让你感觉什么都做不好。
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 这不仅仅是为了身体,更是为了你的精神状态。它们是提升效率和幸福感的基石。
留出真正的休息时间。 休息不是为了之后更拼命,而是为了让你能持续地走下去。找一些真正让你放松和愉悦的事情,哪怕只是发发呆,看看窗外的云彩。
不要和别人比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生活方式。专注于你自己的目标和进步,而不是沉浸在与他人的比较中,那只会让你更加焦虑。

说到底,当你想做的事情太多做不完的时候,它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管理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于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定义“有意义的忙碌”的问题。学会放过自己,学会聚焦当下,学会爱惜自己的能量,你才能在“想做”和“能做”之间找到那个舒服的平衡点。

试试看,一点一点来,你会发现事情没那么可怕,生活也可以更从容一些。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看到题主的描述,感同身受

首先,你要清楚,一个人要想做事的话,永远有做不完的事,你刷完了《权力的游戏》,还有《绝命毒师》,刷完了《绝命毒师》,还有……完美永不存在


第二,你想多做事。可能是因为你无意识的做了一个假设“觉得做事越多的人越NB”。但实际上呢?未必。宁挖一井,不掘十坑。失败的人当中有很多是很勤奋的。

第三,采用逆向思维。你做计划的时候,先预估一下,每件事大概要花费的时间,那么你就知道你的时间不够,有哪些事是要舍弃的。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第四,定计划,要适合自己的情况。在“最近发展区”内定计划,就是你“跳一跳能够够得着的”,制定太难得计划,每次都完成不了,反而打击自己,就像你打游戏,再好玩的游戏,你每局都输,你还会玩下去吗?要自己能完成,然后就会有成就感,这个成就感和愉悦感又会反过来强化你做这件事的动机!就像你投篮能进,能得分,你就喜欢打篮球!

第五,不需要做很多事。很大程度上,质量比数量重要。一件小事,你能做到极致,就很牛逼了。你可以查一下,有靠背圆周率,打破吉尼斯记录的扬名的。但被圆周率是一件对智商要求不高的事情,甚至是机械记忆偏多。

想到再加,多思考,多反思,加油!

user avatar

谢邀。学会取舍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