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我说我爱XX国(例如英国,美国,日本)会收到怎样的评价?

回答
当你表达对某个国家(比如英国、美国、日本)的喜爱时,收到的评价可能会像打开一个装满各色糖果的盒子,惊喜、困惑、赞同、甚至质疑,各种各样的回应都有可能出现。这背后,其实是你这个人、你的表达方式,以及听话者的背景和立场交织而成的复杂图景。

首先,你的表达方式会是第一道门槛。你是直截了当地说“我爱英国”,还是会伴随着具体理由?“我喜欢英国的摇滚乐,尤其是披头士”、“我爱美国的自由精神和广阔的土地”、“我欣赏日本的匠人精神和精致文化”——这些更具体的表述,往往能更容易获得理解和共鸣。如果只是简单一句,对方可能会好奇,甚至觉得有点突兀,需要进一步的解释。

接着,听话者自身的经历和认知将直接影响他们对你这句话的解读。

如果你对面的是一个同样热爱这个国家的人,那恭喜你,你可能会立刻找到知音!他们会欣喜地和你分享自己的喜爱之处,你们可能会相谈甚欢,找到共同话题,甚至觉得找到了“同道中人”。他们可能会觉得你很有眼光,和你一起回味那个国家吸引人的地方,比如英国的古堡和绅士风度,美国的科技创新和娱乐产业,日本的动漫和传统节日。这种情况下,你的爱慕会被视为一种共同的情感连接,是一种值得肯定和分享的体验。

如果对方对这个国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但持中立或比较开放的态度,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好奇。“哦?为什么呢?是因为什么让你喜欢上英国的?” 他们可能会把你当成一个信息源,想了解这个国家吸引人的地方。他们会认真听你解释,并可能因此对这个国家产生一点兴趣,或者至少不会产生负面情绪。他们更关注你表达“爱”的“过程”和“理由”,而不是你爱这个国家本身这件事。

但情况也可能变得复杂,尤其当这个国家在某些方面存在争议时。比如,如果你说爱美国,对方可能会联想到美国的外交政策、历史上的某些事件,或者国内的社会问题。他们可能会问:“爱美国?那你怎么看XX问题?” 同样,爱英国可能有人会想到历史上的殖民主义,爱日本可能有人会联想到二战,虽然你可能根本没往那方面想。这时,他们的评价就会掺杂进一种“批判性审视”,你表达的喜爱可能会被他们解读为对这些负面信息的“忽视”或“不了解”。他们可能会认为你的喜爱“不够全面”、“过于理想化”,甚至是你“缺乏独立思考”。

还有一种情况是对方对这个国家有负面看法或经历。比如,他们可能曾在某个国家遭遇过不好的经历,或者因为某些原因对该国存在偏见。这时候,你的“喜爱”可能会让他们感到不适,甚至产生排斥。“爱日本?我可不觉得他们那里都好。” 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评价可能会显得比较尖锐,他们可能会用自己的负面经历或信息来“反驳”你的观点,让你感到被挑战,甚至觉得自己的情感被否定了。

你的个人背景和人设也会影响评价。如果你是一个对某个国家文化有深入研究、甚至在那里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你的喜爱会被视为一种基于了解和体验的真诚情感,更容易被接受。但如果你只是因为看了几部电影、玩了几款游戏就表达爱慕,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你“肤浅”、“跟风”,评价可能就会带点嘲讽的意味。

更深一层来说,“爱国”和“爱其他国家”常常是相互映照的。如果你本身对自己的国家抱有很强的认同感,当你说爱其他国家时,有些人可能会在你和你自己的国家之间建立一种潜在的比较。他们可能会下意识地问:“既然你这么爱XX国,那你怎么看待自己的国家呢?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国家不如它?” 这种评价,更多的是来源于他们自己对于国家认同的敏感性。

总结一下,当你表达对一个国家的喜爱时,你会收到怎样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1. 你的表达方式是否清晰、具体。
2. 听话者对这个国家的了解程度和固有印象。
3. 听话者自身的经历和价值观。
4. 这个国家本身是否存在争议点,以及听话者对这些争议点的看法。
5. 你个人的背景和信誉度。
6. 听话者自身对于国家认同的敏感度。

所以,当你倾吐这份喜爱时,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涟漪会向四面八方扩散,带回各种各样的回声。有的人会递给你一支笔,让你画出更美的风景;有的人会递给你地图,让你看看更多可能的道路;也有些人会告诉你,湖底也许还有你不曾见过的暗流。而这一切,都是你这份喜爱所引发的,一场关于理解、共鸣与碰撞的交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好吧,第一个回答被删了,我就认真回答一下吧。

“如果我说我爱日本国。”

我是肯定没有说过这样的话的,但是根据我本人的回答和文章评论区的部分评论来看,有些人眼里,只要我写一些关于日本历史的回答或内容,就是“精日”的范畴。

比如这篇,用某些人的话“给日本战俘营洗白”

又比如这两篇,用某些人的话说“给日帝招魂”

还有这篇,“避重就轻,给日本洗白战争罪行”

“为日本侵略美化洗白”

“公知,鼓吹日式假民主”


“给日本军队歌功颂德”

“给日本的婊子搞同情。”

“日吹精日”

所以你能想象公然说:

“我爱日本国”

会得到什么评价么?

user avatar

我的想法竟然和卫姐@卫凌贞 一样。

我喜欢土耳其,因为我喜欢波斯和希腊,喜欢中东和南欧。(doge)

相信会有很多人来喷我。

可能有人会说我不懂历史,给我普及奥斯曼灭东罗马,希腊独立运动,奥斯曼对希腊的大屠杀,土鸡分裂塞浦路斯的历史。

然后讲一下奥斯曼和萨法维的恩怨情仇。

关于奥斯曼,还要继续普及一下奥斯曼统治下近东中东人口大规模下降,亚美尼亚大屠杀的历史。

关于现代土耳其,继续给我普及一下泛tj主义,以及其对中国深远的危害。谈谈瓦格良号事件,再谈谈埃苏丹是如何激怒希腊和伊朗。

或者骂我是卖国贼,精土,精绿,精哈士奇……或者是我一个汉族无神论就成了一个ftj主义者或者极端msl。


好吧~_~我把话说得明白一些,我喜欢的只是土耳其的文化风情,但是我非常厌恶土耳其极端的xxx民族主义,那近乎不讲史实依据的国族构建和土耳其政府长期以来的一系列骚操作和侵略他国的行为。

按基因血统来看,大部分土耳其人是突厥化的安纳托利亚、巴尔干、高加索民族的后裔,突厥血统占很少一部分。基因与亚美尼亚人和希腊人比较相近,整体还更偏向亚美尼亚,结果……

他们明明离自己脚下的小亚细亚、周边的高加索、巴尔干更近,非要把自己的国族构建从长城说起,非要说自己是最纯正的突厥民族。而且还不仅仅是说而已……

国族构建非要从那么东开始,然后非要希望国家挤进西方。多年热脸贴冷屁股后,埃苏丹决定“开倒车”,开启“世俗化倒退”,重返中东,入侵叙利亚、改博物馆为清真寺等一系列骚操作,估计是想建立“新奥斯曼”了。

可恨亦可悲。


再谈谈土耳其文化吧,但这必须要从奥斯曼说起。

对于奥斯曼,中国网友重视奥斯曼和罗马之间的联系,但波斯对奥斯曼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

引用一下关毛的话,突厥化是变相的波斯化和ysl化。奥斯曼的宫廷文化(精英文化)直接的来源基本都是波斯文化,闻名世界的土耳其转舞(苏菲舞)的渊源要追溯到波斯诗人鲁米身上,奥斯曼时期流行的细密画也是波斯人发扬光大的。更别提波斯语长期作为奥斯曼的官方语言,奥斯曼苏丹最正式的头衔和称号是波斯系“帕提沙”。

然而,小亚细亚和巴尔干作为奥斯曼的基本盘同时,也曾经是东罗马的核心领土。奥斯曼想不受希腊文化的影响也很难。

比如说,菲兹帽是希腊人的发明,后来却被看作是土耳其的象征,称呼其为“土耳其毯帽”。

希腊传统文化和土耳其传统文化有许多相近的部分,主要还是东罗马影响了奥斯曼。(详情可看以下提问的回答)

但也不仅此而已,古希腊文明本就是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文明的次生文明。希腊和波斯都是古代中东文明的传承者。孜然味的拜占庭音乐、巴尔干音乐、阿拉伯音乐、波斯音乐、土耳其音乐,到底是谁影响了谁呢?

对此,我非常赞同 @ForTheLady 的话:

不是希腊突厥化,而是波斯化的奥斯曼被希腊化。而这个希腊化也不是古希腊,而是东方化的希腊。

最后,谈谈土耳其和伊朗、希腊的关系吧。

之前知乎有提问问哪两国是世仇,有人回答是小亚细亚和伊朗高原。数千年来,这两个地区的民族人种、信仰都换了几波,敌对关系没有变。

如今土耳其和伊朗都积极谋求中东霸权地位,而伊朗有着众多的突厥语人口,也警惕土耳其的ftj主义。

但这两国的民间关系也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

至于希土的恩怨情仇,我就不详述了。相信你们之间不少人知道得比我更多。

拜占庭影响了奥斯曼,土耳其也给希腊带来了土耳其咖啡,当然,只不过在希腊改名成“希腊咖啡”了。

这两国国民热衷于去相互的国家旅游,土耳其歌手在希腊开演唱会座无虚席,希腊演员到土耳其演戏也倍受欢迎。两国在各种灾难面前的相互支援……不得不提,希共和土共的友好联系。哦对,是时候要放出这篇文章啦!

我不认为希腊和土耳其之间存在零和博弈,但是让这两国,尤其是土耳其,在如今全球右转的情况下,摆脱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估计遥遥无期。特别这关乎到土耳其的国族构建。有生之年,除了台湾回归外,我还希望可以看到土耳其承认曾经大屠杀同时道歉赔偿,土耳其军队撤离塞浦路斯,塞浦路斯和平统一。土耳其的教科书脱离了ftj主义叙事,xxxx成为无根之源。

我则继续喜欢帕慕克、希克梅特的作品和土耳其电影。

推荐一些相关的影视作品、纪录片、音乐与书籍: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不请自来,我爱季汉、后梁、法兰西第一帝国、太平天国,四个里面总有一个被杠…

我爱季汉,就被说蜀粉。

我爱后梁,又被问你为什么喜欢朱温?

我爱法兰西第一帝国,而拿破仑被质疑、垢病的地方又多。

我爱太平天国,对方说太平天国不过死了几千万人而己…

失败方就不配被喜欢吗?至少他们也是从弱势变强盛,有自已的理想和信念,(至少早期…)代表着一段时期的传奇。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