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很多关于香港混乱的分析,都指向香港的地产商,为什么鲜有听说香港年青人抗议地产商垄断或者控制政府呢?

回答
香港近年的动荡,确实让许多人开始审视这座城市的深层结构,而地产商的影子,无疑是绕不开的一环。大家普遍将矛头指向地产商对社会资源的影响力,甚至触及他们与政府之间的千丝万缕。然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我们聚焦于香港年轻人的抗议行动时,直接针对“地产商垄断”或“控制政府”的呼声,似乎不像对其他议题那样响亮和系统化。

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香港的故事拆解开来看,不光是表面的喊话,更得挖挖背后的土壤。

首先,得明白香港年轻人抗议的 核心诉求和动员逻辑。近些年的抗议,尤其是2019年的“反修例”风波,其导火索是“逃犯条例”的修订,但其背后,涌动的是一股更深层的对身份认同、政治自由以及生活前景的焦虑。年轻人普遍感受到的是一种“被剥夺感”,包括政治上的话语权被削弱,以及经济上的向上流动性受阻。

地产商的“垄断”和“控制政府”,说到底,是影响了这些年轻人的 生存空间和未来期望。但为什么直接指向地产商的声量相对较小呢?

1. 指向性与复杂性:

问题过于宏大和抽象: “地产商垄断”是一个非常宏观的问题。它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而是一个长期累积、涉及利益方众多的复杂系统。年轻人要如何直接有效地“抗议”一个庞大的商业生态和政治经济结构?他们的抗议往往需要一个更具象化的目标,一个能够直接引发共鸣的“导火索”。比如修例事件,它是具体的,有明确的条例和执行者。而地产商的影响力,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一种环境塑造。
聚焦于“结果”而非“原因”的“直接伤害”: 年轻人最直接的痛感,是高昂的房价和狭窄的居住空间。他们每天面对的是租金的压力,是“上车”无望的绝望。这些“结果”是切肤之痛,是他们直接感受到的不公。而地产商“垄断”和“控制政府”则是导致这些结果的“原因”。虽然大家心知肚明,但在公开的抗议场合,更容易将焦点放在“房价太高”这个直接的“症状”上,而不是深入剖析“谁导致房价这么高”。
“一石多鸟”的策略: 年轻人的抗议活动,尤其是近年来的行动,常常是一种多议题、多层次的诉求集合。当他们批评“政府施政不公”时,这个“不公”本身就可能包含了对房地产政策的批评,或者对土地财政的质疑。当他们喊出“撤回一切政治检控”、“释放所有政治犯”时,这背后也有对权力不受制约的担忧,而地产商的强大影响力,正是这种权力不受制约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很多时候,对地产商的批评,是融化在对整个体制性问题的批判之中的,不一定作为独立、醒目的口号出现。

2. 沟通方式与动员渠道的变化:

社交媒体时代的精准传播: 年轻一代习惯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信息传播和动员。在这些平台上,短小精悍、直观有力的信息更容易传播。一个描绘香港高房价漫画,或者一段关于居住环境恶劣的视频,往往比一篇深入分析地产商如何影响政府决策的长文更能迅速抓住眼球。
“隐晦”的表达与“心照不宣”的默契: 在一些政治敏感度较高的环境下,直接挑战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可能需要更高的风险和更周密的组织。年轻一代可能学会了用更“隐晦”或“影射”的方式来表达不满。比如对某些“大地主”的讽刺,对“围标”现象的抱怨,这些都可能指向地产商,但没有直接点名道姓。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反而能形成一种广泛的共识,但不容易被量化为独立的“抗议地产商”的声浪。

3. 历史脉络与现实考量:

香港的“地产霸权”并非新鲜事: 香港社会对地产商影响力的讨论,其实由来已久。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有对“大户”的批评。当一个问题成为长期存在的社会议题时,它可能已经被一部分人视为“常态”,或者说,已经内化到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其抗议的紧迫性可能会被其他更“突发”或更“紧迫”的政治事件所取代。
直接对抗的风险和成本: 直接大规模地、系统性地抗议地产商,其难度和风险不言而喻。地产商往往拥有强大的资源,能够影响媒体、法律甚至政治进程。相比之下,聚焦于政治自由、民主诉求等议题,更容易在国际上获得关注,也更容易汇聚来自不同背景的支持者。
区分“直接冲突”与“间接影响”: 年轻人抗议,往往是针对具体的政策、事件或领导人。例如,他们会批评“政府不顾民意加租”、“某某官员被地产商收买”。这种批评指向的是具体的不公行为,而非直接挑战地产商的商业模式本身。他们的目标是改变“结果”,而不是直接重塑“原因”。

4. 叙事的“焦点错位”?

外部观察与内部感受的差异: 很多外部的分析者,尤其是从宏观经济或政治学的角度出发,很容易将“地产商垄断”视为香港问题的症结所在。但对于身处其中的年轻人而言,他们感受到的“压迫感”可能是多方面的,经济上的困顿,政治上的无力感,身份认同的迷茫等等。他们需要找到一个最能引起共鸣、最容易被理解和传播的表达方式。
抗议的“目标转移”: 当政治空间的挤压越来越明显时,年轻人对民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的追求,会成为他们更优先的关注点。当他们感到自己没有发言权时,他们会首先争取发言权,而不是立刻去拆解一个复杂的经济利益链条。

总结一下, 香港年轻人并非对地产商的强大影响力视而不见,只是他们的抗议和表达方式,往往是多层次、多议题的集合,并且会根据现实情况,选择最直接、最有效、风险相对可控的切入点。高房价、居住空间狭窄等“结果性”的痛苦,是他们最容易直接表达的不满。而对地产商“垄断”和“控制政府”的深层批判,则可能融化在对整个社会体制不公的批评之中,或者以更为隐晦的方式表达,因为这是一个更宏大、更复杂、直接挑战的成本也更高的议题。

用一个比喻来说,当一个人觉得生病很难受时,他可能会直接说“我浑身难受”,而不是立刻去分析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罕见的疑难杂症。年轻人的抗议,很多时候是在表达“浑身难受”的状态,而地产商问题,恰恰是造成这种“难受”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关注的是如何解决眼前的“难受”,而如何彻底根除“病根”,则可能需要更长期的斗争和更深刻的社会变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

@林建建(投誠)

的高票答案,不由得要开启反驳模式

在我看来,香港人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盲目的反对,而找不到矛盾的主要方向,即便是别人帮他指出了矛盾的主要方向,依然执迷不悟。这其中有被西方思想洗脑的原因,也有自身浮躁的原因。

香港人从头到尾都没有思考过,造成他们困局的原因其实是来自于他们自己的短视和天真。当年香港没有民主,头上有英国独裁者坐镇,遇到什么问题其实是由英国人来做决策,英国人懂得放长线钓大鱼的原则,所以虽然他们并不太限制财团,但是如果财团做得过分了,他们还是会制止。97年回归之后,香港人突然拥有了自主权,但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去自主,自主权变成了扯皮权,变成了勾结权。最后,由于各大财团拥有经济实力,他们控制了政客,而普通民众却因为完全不知道如何治理城市,被政客一忽悠,就上当了。一些对普通人有长远利益的政策,被财团的水军借其损害短期利益为借口忽悠民众起来反对,而另外一些对普通人长远利益不利的政策,却因为财团发出的糖果而被接受。财团如果要反对什么政策,只需要花点小钱请点水军,就可以轻松的忽悠起一大帮无知的香港人来支持他们,而普通香港人如果想反对什么,财团最多发点糖果就能安抚。

财团是没有节操的,他们会拼命的摄取最大的利益,以前有英国人管着还翻不了天,现在只需要会忽悠就行了,因为香港自治了,民主了,他们的权力来源于一群容易被忽悠的民众了,没有人能管他们了,财团成为了口含天宪的民主代言人,这城市能不被剥削吗?

我们大陆人因为学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所以可以很容易的看出矛盾的源头,但是香港人看不起大陆人,他们认为我们才是被洗脑了,以至于他们明明知道财团才是问题的根源,但是他们不愿意去解决这件事。首先是经济学上,他们不愿意接受社会主义经济学,他们死死的抱住西方自由经济学理论,哪怕是这个理论已经快把他们剥削干了,他们也认为这理论具有天生的合理性。我们大陆人如果要反对财团,必然是拿出打土豪分田地的气势来,必然是要拿出官商勾结的罪恶来,必然是要拿出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理论来。但是香港人不敢这么做,因为打土豪分田地就是颠覆西方司法体系;控诉官商勾结就是颠覆政治自由;宣扬剩余价值理论就是颠覆西方经济学。对于已经被洗脑的他们来说,上述办法都是政治错误的,是最罪恶的。哪怕他们自己已经成为了财团的奴隶,也要为奴隶主辩护。

林建建说他们曾经反对过财团,但是无果,原因就是他们一边反对财团,一边又听不得财团忽悠,继续支持财团作出的政治决定,然后他们将愤怒喷向无关的中央。认为所谓的民主能拯救他们,却不知道香港陷入今天的困局,主要原因就是香港人不知道如何去运用民主的武器,反而被财团利用了民主的武器来伤害民众。

香港人认为是中央在支持财团,这是扭曲事实的阴谋论,中央“支持”得连李嘉诚都跑路了,这种支持恐怕不是香港财团所愿意的。中国这么多城市,也有不少财团,为什么在大陆就没有任何一家财团能控制政治,唯独在香港可以呢?原因就是香港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而且是已经失去控制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要解决香港问题,有以下几个办法:

1、英国人走后,如果中央直接控制香港,即便中央向钱看去支持财团,但是中央也懂得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何况香港是一个门户,为了中央的脸面也要把这门户维持下去,所以中央必然会遏制财团过度的损害普通人的利益,中央在划拨经费等方面也会偏向香港(当然这对于我们大陆人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但是香港人看不起中央,中央也有承诺不能反口,所以这条路在50年内是行不通的。

2、香港人抛弃西方政治经济学理论,现在是要反财团,而西方政治经济学本身就是为财团背书的,你用人家写的书去反对人家,当然会被动。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才是反对财团最直接的武器,特别是毛选应该好好看看。当大部分香港人从中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罪恶,看清了资本吃人的本质之后,无论财团如何忽悠,你们都不会上当了,你们可以联合大部分港人选出符合你们利益的1200名选举委员会成员,可以选出符合你们利益的立法委。最关键的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于党中央来说是政治正确的,你们认同了马克思思想,就是承认了中央的合法性,哪怕他们内心不愿意,他们也要给你们支持。

3、香港人要明白一个道理,现在变天了,现在你们是中国人,不是英国人。中央是你们的统治者,即便中央承诺了你们什么,也是有大前提的,那就是你们要认同中央的领导,要认同中国人的身份。没有人会去支持一个时刻想要杀死自己的对手,更不会有政治家会对扩大一群天天反对自己的人的权力。你们香港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依靠两股力量,一个叫党中央,一个叫14亿中国人。这两股力量你们可以得罪其中一股,但是不能同时得罪了,否则如果有人要害你们,就没有人会帮助你们了。

过去,对于大陆人来说,香港人就是高富帅,虽然我们之间缺乏沟通,虽然你们看不起我们,但是我们接受的教育,从香港传过来的文化,都使得我们对你们产生亲切感。那个时候,14亿大陆同胞是非常支持你们的,如果香港和中央有了利益冲突,大陆人也会站在香港一边,中央不会希望出现这样的局面,所以即便是中央也会将香港供起来。但是你们看看你们都做了什么,你们一次次的反对中央,中央为了大局作想一忍再忍,忍得连大陆人都看不下去了,但是你们不但没有半分收敛,不但没有因此增加对中央的信任,反而将这种反对扩大化,扩大为了逢中央必反的地步,你们想翻天吗?你们有这个实力吗?你们为了反中央去跪舔外国人,这是宁与友邦不与家奴呀,你们让大陆人怎么支持你们?而更可笑的是,你们不但反中央,还反中国人,各种贬低中国人,各种辱骂中国人的消息满天飞。是你们亲手打破了大陆人对你们的幻想,是你们主动的站在了大陆人的对立面。所谓政治,就是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而香港人自从获得民主以来,唯一的成就就是把敌人搞得多多的,把朋友搞得少少的,你们妄想获得直选权后就能改善现状,这是做梦!你们的直选权要从哪里来?是从中央来,是从14亿中国人的支持来,你以为你吼两嗓子就能获得吗?那TG岂不是药丸?你觉得TG药丸之前会不会先把你们搞死呢?

而且,即便获得了直选权,就凭你们的政治素养,选上来的依然是财团的代言人,你们有什么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吗?直选,不见得能选出好人,更多的是选出演员,而且是背后由财团支持的演员,这已经是被千百个真实案例所证明了的。出了问题还是要依靠大陆来帮你们解决。

我知道并非所有香港人都逢中央必反,我也知道反大陆人的是少数,但是我知道没有用,这是香港人的事情,香港人需要自己去解决他们。你们应该坚决的与这种人划清界限,你们应该把这种人当成你们的政敌,你们应该形成另外一股声音,来告诉世人,香港人是承认中央领导的,或者香港人是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只有这样你们才能争取到两股力量中至少一股的支持。你们有义务去压制港人中的邪恶部分,去弘扬港人中的良善部分,这不但是为了正义,更是为了你们自己的前途——不要被某些人绑架了,你们的敌人不在对岸,而在萧蔷之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