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智取生辰纲时,晁盖等人为啥不灭口呢?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在《水浒传》里,晁盖一伙人劫了梁中书的生辰纲,按理说,这是一桩杀人越货的大罪,为了保全自己,最“安全”的办法就是把所有知情人都灭口。可晁盖他们偏偏就没这么做,这背后其实是有多方面原因的,而且他们的行为背后,也藏着不少“道道儿”:

首先,从晁盖等人的出身和性格来看,他们就不是那种心狠手辣的恶徒。

晁盖是郓城县有名的“仗义疏财”的人物。 他家境殷实,做人也讲究一个“义”字。虽然他为人豪爽,喜欢结交江湖好汉,但骨子里并不是一个灭绝人性的恶霸。劫生辰纲这事,在他看来,更多的是对官场腐败和赵高那种欺压百姓的反抗,是为了“劫富济贫”,是为了让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人尝尝苦头。真要逼着他去屠杀无辜,他心里这关恐怕就过不去。
其他好汉也各有自己的立场和顾虑。 像吴用,虽然足智多谋,但他更看重的是“智取”的艺术,而非血腥屠戮。他相信自己的计谋能让事情在可控范围内解决。阮氏三雄是渔民出身,虽然性格彪悍,但也不是嗜杀成性。刘唐是个粗犷的好汉,他更注重的是义气和兄弟情谊。他们的这次行动,更多的是一次“揭竿而起”,是为了反抗,而不是为了建立一个靠杀戮维系的集团。

其次,灭口这个选项,其实并不像想象中那么“一劳永逸”,反而可能带来更大的麻烦。

无法保证彻底灭口。 官府的反应是必然的,他们一定会追查。就算晁盖他们杀了所有参与押运的官军和衙役,总会有知情者,比如那些被他们挟持的百姓,或者路过的其他人员。一锅端掉所有可能泄密的人,其难度非常大,而且一旦泄露了行踪,那才是真正的灭顶之灾。
灭口带来的心理负担和道德压力。 杀死那么多活生生的人,即使是官军,也可能有一些是被迫押运的,甚至是无辜的。一旦杀了人,他们就彻底背上了血债,这对于本身就讲究“义”的江湖人士来说,心理上的压力会非常大。这会让他们在江湖上更加孤立,也更容易引来正义的审判。
可能引起更大的反弹。 如果晁盖他们真的对所有人都下杀手,这性质就完全变了。从“劫财”变成了“屠杀”,这会让他们在当地百姓中的声望大打折扣,甚至会招致更残酷的镇压。毕竟,杀人者众,官府的反应也只会更凶狠。

再者,晁盖他们这次行动,有其特定的策略和目的,灭口并非最佳选项。

他们主要的目标是生辰纲。 劫取财物是第一位的,如何安全地带走财物,并摆脱追兵,才是他们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把大量的人员全部处理掉,反而会增加他们转移财物的难度和时间。
利用“失踪”制造混乱和拖延。 让他们认为生辰纲是被劫匪抢走了,但人还活着,这样官府的搜捕重点会放在“劫匪”身上,而不会立刻往“灭门惨案”的方向去想,从而给了他们宝贵的逃脱时间。
留下活口,甚至可以作为一种“信号”。 通过释放一些被挟持的人,或者让他们看到晁盖一伙人的“义举”一面(比如不伤害百姓),反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事态的性质,让一部分人对他们产生同情,或者至少不会将其视为穷凶极恶的匪徒。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晁盖等人相信自己能够“金蝉脱壳”。

他们的计划周密,有信心逃脱。 晁盖、吴用等人虽然有顾虑,但他们的计划本来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尤其是有吴用的“锦囊妙计”。他们相信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对地形的熟悉,能够顺利逃脱官府的追捕。
他们对官府的反应有预估,但认为可以应对。 他们知道官府会追查,但他们并没有预料到官府会如此不择手段地赶尽杀绝。在他们的计划中,劫了生辰纲,然后迅速转移,躲避一段时间,等风头过去就行了。至于那些被他们束缚或打晕的官军,他们认为只要不杀,事后官军自己也就没法交代,而且也未必会拼死追查。

总而言之,晁盖等人不灭口,是他们自身性格、对事件性质的认知、策略考量以及对官府反应的预判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他们虽然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情,但骨子里依然保留着一部分江湖的“道义”和对生命的尊重,同时,也有一种“以智取胜”的自信,认为自己能够通过更巧妙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诉诸于最简单也最残忍的手段。这种不灭口的选择,也正是他们日后能够聚拢众多好汉,形成梁山泊核心力量的一个重要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不是这么容易杀的。

我们来看看晁盖等人犯事前的身份:

晁盖是村长,吴用是塾师,公孙胜是道士,刘唐是盲流,三阮是渔夫,白胜是闲汉……

一个犯过人命案的都没有。所以在他们最初的预案里,都只计划到了谋财,却丝毫没打算害命。

实际上在梁山上的主要角色里,除了能原地爆炸的李逵以外,几乎每个人的第一起人命案都不是计划内的。

鲁智深是失手,武松是复仇,宋江和杨志是情急失控,林冲是被逼上绝路,二解是被陷害,杨雄是原谅帽扣头上,雷横是孝母心切…………

除了李逵这杀坯,谁真的喜欢杀人啊?

user avatar

灭口从利益上来说就是最优解。

认为不杀人地方官就不重视的……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你们好了。蔡京的生日礼物,地方官怎么可能不重视,杨志他们十五个奴才的命在蔡京和梁中书眼里难道还能比十一万贯生辰纲值钱?

蔡太师看了大惊道:“这班贼人甚是胆大!去年将我女婿送来的礼物打劫了去,至今未获贼人。今年又来无礼,更待干罢,恐后难治。”随即押了一纸公文,着一个府干亲自赍了,星夜望济州来,着落府尹,立等捉拿这伙贼人,便要回报。
府尹喝道:“胡说!上不紧则下慢。我自进士出身,历任到这一郡诸侯,非同容易。今日东京太师府差一干办来到这里,领太师台旨,限十日内须要捕获各贼正身完备解京。若还违了限次,我非止罢官,必陷我投沙门岛走一遭。你是个缉捕使臣,倒不用心,以致祸及于我。先把你这厮迭配远恶军州雁飞不到去处!”便唤过文笔匠来,去何涛脸上刺下“迭配……州”字样,空着甚处州名。发落道:“何涛,你若获不得贼人,重罪决不饶恕!”

这还不重视?还想怎么重视?水浒里杀人放火的那么多,朝廷管过几回?强人杀多少人都没有蔡京的生辰纲重要。重不重要看的是有没有和权贵沾边。就像宋江在青州大杀大烧,李逵在江州砍了无数的人,祝家和扈家被灭门,死了也就死了,朝廷都没理会,而打高唐州的时候没伤害老百姓,倒把呼延灼招来了,不就是因为杀的人里有高俅的亲戚吗。

不灭口,导致官府一开始就知道黄泥冈是案发地点,而且是七个贩枣子的人干的,这才导致何清把遇到晁盖和白胜与生辰纲丢失联系起来。如果晁盖选择杀人灭口,找个僻静地方把人一埋,梁中书和蔡京怎么知道生辰纲是丢在哪里?从大名府到东京沿途这么多地方,跨的行政区不少,蔡京都不知道该催逼哪个官府。虽说也不是不可能破案,但是破案的难度翻了不知多少倍。

其实不灭口的理由非常简单。

晁盖恐三阮担负不下,又使刘唐点起一百余人,教领了下山去接应;又分付道:“只可善取金帛财物,切不可伤害客商性命。”
晁盖又问道:“不曾杀人么?”小喽啰答道:“那许多客人见我们来得势头猛了,都撇下车子、行李,逃命去了,并不曾伤害他一个。”晁盖见说大喜,“我等初到山寨,不可伤害于人。”
只见东边那伙弄蛇的丐者,身边都掣出尖刀,看着士兵便杀。西边那伙使枪棒的,大发喊声,只顾乱杀将来,一派杀倒土兵狱卒。南边那伙挑担的脚夫,轮起扁担,横七竖八,都打翻了土兵和那看的人。
这黑大汉直杀到江边来,身上血溅满身,兀自在江边杀人。百姓撞着的,都被他翻筋斗都砍下江里去。晁盖便挺朴刀叫道:“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

晁盖是个有底线的人,只劫财不害命,他和杨志等人无冤无仇,杨志他们也不过是为讨生活奉命办事,既没有该死的罪过,又已经没有反抗之力,晁盖就不会去加害他们。

江州劫法场的时候,晁盖带来的梁山兄弟都是只对官军和狱卒下杀手,对挡路的普通围观老百姓顶多用扁担打翻。在这种性命相搏的危急关头,晁盖还想着要阻止李逵滥杀无辜。

晁盖是真正的绿林英雄,有仁心的人,所以他不会随便杀人灭口,就这么简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在《水浒传》里,晁盖一伙人劫了梁中书的生辰纲,按理说,这是一桩杀人越货的大罪,为了保全自己,最“安全”的办法就是把所有知情人都灭口。可晁盖他们偏偏就没这么做,这背后其实是有多方面原因的,而且他们的行为背后,也藏着不少“道道儿”:首先,从晁盖等人的出身和性格来看,他们就不是那种.............
  • 回答
    在《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这一情节中,杨志的军士们被吴用等人用药物麻醉,导致他们失去意识,从而被劫走生辰纲。故事中使用的药物是“蒙汗药”,而非砒霜。这一选择背后有多个原因,涉及历史背景、文学逻辑、药物特性以及故事的叙事需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药物性质与作用机制的差异1. 砒霜(三氧化.............
  • 回答
    《智取生辰纲》里,杨志一伙人为了缓解酷暑,买了酒来喝。不少读者可能会疑惑,大热天的喝酒,这不是越喝越热吗?喝酒解暑,这其中有没有科学道理呢?咱们先来看看书中是怎么说的。当时的天气是“炎炎烈日,热不可当”,杨志他们“身上热汗直流,衣襟湿透”。这时候,他们找来酒,又是“大碗饮酒,吃着肉”,结果如何呢?书.............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杨志在《智取生辰纲》一开始就不是那么固执,而是痛快地让手下买酒,那么事情的走向恐怕会彻底改变。咱们不妨设想一下,当那几个差役,特别是董超、薛霸,提议要去买酒解渴时,杨志没有像原著里那样板着脸,而是摆了摆手,爽快地说了声:“去吧,买些来,路途劳顿,也该歇歇脚。”这看似微不足道.............
  • 回答
    在《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无疑是其中最精彩、最令人津津乐道的章节之一。故事精彩,情节跌宕,让人读来拍案叫绝。但细细品味,其中有一个细节却一直萦绕在不少读者心头,让人觉得颇为蹊跷:消息泄露的速度,快得有些不合常理。话说这生辰纲,是朝廷为了给太师生辰准备的厚礼,由七名官军护送,一路从东京而来。这般重.............
  • 回答
    水浒时节,“智取生辰纲”一段,杨志这位“青面兽”,可谓费尽心思,从装束到路线,无一不严加防范,本以为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将这十万贯的金银送往东京。然而,却在黄泥岗这个看似寻常的坡地上,被七个汉子轻易识破,最终导致全军覆没。细究起来,杨志的失算,并非源于某一个单一的疏忽,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中最致.............
  • 回答
    关于中小学语文教材替换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被替换为《智取生辰纲》一事,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反映了教育部门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选择上的考量,以及社会价值观演变对文学经典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确实是很多学生接触到的经典篇目。它出.............
  • 回答
    搜寻地外智慧生命(SETI)之所以多以地球条件为准,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生命形式的认知局限于自身,这是我们目前唯一掌握的生命范本。详细来说,这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认知能力的限制:我们只能以已知为基础推断未知 人类是唯一的参照系: 我们无法想象完全脱离我们自身存在形式的生命。我们对“生命”的理.............
  • 回答
    小米这次的新春档视频,拍得确实有意思,它不仅仅是展示自家产品,更像是借着年味儿,跟你聊聊家的味道,聊聊生活该有的模样。看完之后,脑子里留下的不是一堆堆的产品参数,而是那种温馨、热闹又带点小确幸的感觉。视频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特别接地气。你看,过年嘛,哪个家不是这样?长辈忙着张罗年夜饭,晚辈聚在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生命演化中一些非常根本的驱动因素。我们之所以会看到复杂、高智商的生命形式,比如人类,是在陆地上出现的,而不是在海洋里,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原因,就像是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一个因素接一个因素地铺就了这条道路。首先,得从环境的稳定性来说。海洋虽然看起来浩瀚无垠,但它的内部环境,尤.............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生命史的岔路口偏离了,我们,作为有思想的生灵,不是从那些在非洲大地上攀爬跳跃的猿类演化而来,而是从那深邃幽静的海底,那些拥有八条充满魔力的手臂的章鱼那里开始崛起,这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可不是简单的“换个爸爸”,这是一种根本性的重塑,从我们的身体构造到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都将天翻地覆。首.............
  • 回答
    关于外星高等智慧生物的存在,这是一个持续了几个世纪的议题,它深深地根植于人类的好奇心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之中。 简单来说,很多人是相信的,甚至可以说是绝大多数人,只是相信的程度和依据各不相同。为什么这么多人相信?首先,宇宙的浩瀚是支持这种信念的最强大论据。我们的银河系本身就有数千亿颗恒星,而可观测宇宙.............
  • 回答
    如果宇宙中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智慧生命,那么宇宙的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区别,从一个主观、体验性的角度来看,将荡然无存。然而,如果我们要深入探讨,从物理学、哲学,甚至是一种更为宏观的视角去审视,那么即使没有智慧生命的“注视”或“感知”,差异依然是深刻且根本的。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最直观的层面:没有观察者,就没.............
  • 回答
    在浩瀚的宇宙中,是否存在着那些根植于土壤、汲取阳光,却拥有智慧的生命形态?这个想法本身就足够引人遐想,也并非全然的异想天开。首先,我们得承认,我们目前所知的生命,绝大多数是以我们熟悉的碳基生物为模板,而其中又以动物和植物这两大类最为常见。当提到“智慧生命”,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拥有移动能力、能够操纵.............
  • 回答
    神明信仰,这个跨越时空、贯穿古今的现象,对于智慧生物文明而言,究竟是必经之路,还是一种可以规避的岔路?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神明信仰”标签化,而需要剥离其宗教外衣,去审视其背后所承载的、可能在文明发展过程中扮演的不同角色。首先,我们得承认,在绝大多数已知的.............
  • 回答
    地球上的智慧生物走到一定阶段就可能被细菌消灭?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生命演化和文明发展的几个关键点。要细致地聊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基本事实:细菌,或者说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最普遍的生命形式。它们比我们这些大型多细胞生物出现得早得多,而且一直在和我们共存,甚至.............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且充满想象力的问题,也是科学界一直在探讨的焦点之一。简单地说,目前我们所理解的地球生命,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复杂生命形式,都离不开氧气。但宇宙之大,无奇不有,我们能否排除在完全不同的化学和物理条件下,诞生出不依赖氧气的智慧生命呢?让我们先从氧气在地球生命中的作用谈起,然后探讨是否存在可.............
  • 回答
    我们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就身体这个维度来说,人类这副架子,是不是就一定是“量身定制”的智慧生命模板呢?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是”或者“否”,因为“最佳”这个词太绝对了,而且我们对“智慧”的定义本身也还在不断拓展和深化。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看看人类的体格究竟有哪些得天独.............
  • 回答
    星战宇宙里,当然有完全水生的智慧生物,而且还不止一种。这些家伙们在我们的想象中,就像深海里那些神秘而又充满智慧的生物一样,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社会结构,以及和我们截然不同的生存方式。提起完全水生的智慧种族,不得不提的就是莫纳·卡勒姆(Mon Calamari)和他们的近亲夸润(Quarren)。莫纳.............
  • 回答
    假如人类在今天灭绝,一千万年后,一个全新的智慧物种(我们称之为“新智慧物种”)通过考古发掘,可能会发现一系列令人惊叹的证据,这些证据将指向一个曾经存在、拥有复杂智慧、并对地球产生深远影响的文明——人类。以下是一些可能被发现、并能证明人类是智慧生物的详细证据:1. 遗留下来的宏伟建筑与基础设施: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