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理实在性 vs. 纯粹的虚无。 存在意味着有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在运行,哪怕是无人知晓的黑洞深处,或者遥远星系碰撞的瞬间。不存在则意味着这一切都没有。这是最根本的“有”与“无”的区别。
2. 信息和模式 vs. 纯粹的混沌或寂静。 即使没有智慧生命去解读,宇宙的运转本身也包含了复杂的信息和模式。恒星的光谱传递着元素的组成信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携带着早期宇宙的信息。这些信息在物理层面是真实存在的,它们构成了宇宙的“内容”。如果宇宙不存在,那么就不存在这些信息,不存在任何模式,只有一种彻底的寂静和空白。
3. 潜在的可知性 vs. 完全的不可知性。 宇宙的存在,意味着它具备被认识的可能性。即使我们此刻没有发现,但理论上,如果存在智慧生命,它们就有可能通过观察和推理来了解宇宙的规律。宇宙的存在,就是这种潜在可观测性和可理解性的载体。如果宇宙不存在,那么连“可能性”这个概念都失去了着力点,因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被“可能”地观测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