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生活中有哪些意想不到的事其实是由基因决定的?

回答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我们觉得是偶然、是运气、是后天努力的结果,但细究起来,它们背后却有着基因这个看不见的推手在悄悄发力。这些意想不到的联系,有时候会让你惊叹于生命的神奇和基因的强大。

1. 对特定食物的“偏爱”与“厌恶”:

你是不是对某种食物情有独钟,比如香菜,有人爱得不行,有人闻到就想吐?或者对苦味特别敏感,怎么都吃不惯苦瓜?这可不只是口味的“喜好”那么简单。

苦味感知: 我们的舌头上分布着各种味蕾,其中就包括感知苦味的味蕾。而接收苦味信号的蛋白质(T2R基因家族)在不同人身上有着细微的差异。举个例子,TAS2R38基因的变异就决定了有些人对某些苦味化合物(比如蔬菜中的苯硫脲)的敏感度。有些个体拥有能“识别”这些苦味化合物的基因版本,于是他们尝到的苦味就格外明显,从而产生厌恶感;而另一些人则因为基因变异,对这些苦味不那么敏感,甚至尝不出苦味,自然也就更容易接受。
香菜风味: 对于香菜的“爱恨情仇”,主要也和嗅觉基因有关。一些研究发现,OR6A2基因与感知香菜中醛类化合物的能力有关。拥有特定变异版本的OR6A2基因的人,更容易将香菜中的醛类物质感知为“肥皂味”或“虫子味”,而另一些人则能准确捕捉到香菜特有的清新香气。所以,下次你跟朋友因为香菜“站队”不同时,不妨看看是不是基因在“作祟”。

2. 对疼痛的感知与忍耐力:

受伤后,为什么有人痛得死去活来,有人却能咬牙挺过去?这其中基因的作用不容小觑。

疼痛信号传递: 疼痛信号的产生、传递和处理,都涉及到神经系统中的许多分子通路和受体。控制这些通路和受体功能的基因,比如SCN9A基因(编码钠离子通道),就与疼痛感知密切相关。SCN9A基因的某些突变会导致先天性无痛症,患者几乎感受不到疼痛;而另一些变异则会增加疼痛敏感性,让个体更容易感到疼痛,甚至出现灼痛或刺痛。
内啡肽的释放: 身体在遭受疼痛时,会释放内啡肽来缓解痛苦。内啡肽的产生和作用也受到基因调控。有些人因为基因的缘故,天生就能释放更多的内啡肽,或者对内啡肽的反应更敏感,从而能更好地抵御疼痛。

3. 睡眠习惯与生物钟的设定: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可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就是“夜猫子”,白天总是一副睡不醒的样子?这很大程度上也源于基因对我们生物钟的调控。

昼夜节律基因: 我们体内的生物钟,也就是昼夜节律,是由一系列被称为“钟点基因”(clock genes)的基因协同作用调控的。PER、CRY、BMAL1等基因是其中的关键。这些基因的表达和相互作用决定了我们的睡眠觉醒周期、激素分泌节律等。
“早/晚睡型”个体: CERNA10基因的变异就与“早睡早起”或“晚睡晚起”的倾向有关。拥有特定变异的人,其生物钟会更倾向于早启动或晚启动,从而影响其自然的睡眠时间。所以,如果你是“夜猫子”,并且怎么都改不掉,不妨想想是不是基因在告诉你:“今天的工作留到明天吧。”

4. 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

有些人似乎总是在健康方面“运气不好”,而有些人即使生活习惯不那么规律,也很少生病。这并非完全是运气,基因在这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免疫系统功能: 我们的免疫系统是抵御疾病的天然屏障,而免疫系统的功能强弱就受到许多基因的调控。例如,HLA基因家族决定了我们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外来物质的能力,这些基因的差异会导致不同个体对特定病原体的抵抗力不同。
代谢能力: 身体处理食物、分解毒素的能力也与基因有关。例如,APOE基因与脂质代谢有关,某些变异可能增加患高胆固醇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MTHFR基因则影响叶酸的代谢,与多种健康问题(包括神经管缺陷和心脏病)的风险相关。即使生活方式相似,基因差异也会导致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差异。

5. 学习能力与记忆力:

学习新技能、记住信息,这些我们通常归功于勤奋和方法,但基因也悄悄地参与其中。

神经递质与突触可塑性: 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依赖于大脑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和连接强度变化(突触可塑性)。而控制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乙酰胆碱)的合成、释放和受体的基因,以及参与突触可塑性过程的基因,都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例如,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与神经元的生长、存活和突触可塑性有关,它的变异可能影响个体的学习和记忆表现。
注意力集中: 对于有些人来说,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可能很困难,但这并非全是意志力的问题。与多巴胺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例如DRD4基因,就与注意力不集中(ADHD)的易感性有关。这些基因的差异会影响大脑对奖励和刺激的反应,进而影响个体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生活中的这些“意想不到”的小事,从我们对食物的反应,到对疼痛的感受,再到我们的睡眠习惯和学习能力,背后都可能隐藏着基因这个看不见的“设计师”留下的痕迹。了解这些基因的影响,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也更能理解为什么每个人都是如此独特的存在。这并不是说基因决定一切,后天的环境、努力和选择同样重要,但基因无疑为我们的人生旅程,悄悄地设定了一些基础的“操作系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其实你喜欢一个人是受基因影响的。(不是完全由基因决定,基因是影响因素之一)

有个很好玩的东西,叫做“genepartner”,大致是利用基因去相亲。

不记得是在哪个记录片里面最先看到的,大致是说发现了免疫系统不同的人会有很大的概率相互喜欢。

纪录片名称:national.geographic.naked.science.whats.sexy

谢谢

@谢昀辰

当时他们的实验是让一群打篮球的男生在操场上尽情发挥,最后拿着他们被汗水湿透的衣服放到实验室,标上序号,让不同的女孩子去闻,选出她们认为气味最好的一件衣服。(好吧,讲道理我觉得汗水味都很难闻╮( ̄▽ ̄"")╭)

之后他们再将女孩子和相应序号衣服的主人匹配,发现他们的免疫系统不同,而且相比于其他人更容易喜欢上对方,解释是这样不同免疫系统的人生出的后代会有更好的免疫系统。

现在这个技术已经上市并有相应公司了,下面是网址:genepartner.com/index.p

其中的截图:


大致是说:

为什么基因的契合度很重要呢?

因为基因高度契合的人会让我们与他们擦出火花。这是因为当我们的免疫系统与他人和谐契合的时候,我们的机体将会产生反应。基因的契合将导致:

增加形成长时间的成功关系的概率;

更让人满意的性生活;

更高的受精率。



鄙人才疏学浅,麻烦大神们斧正了,谢谢~^ ^

user avatar

中國人習慣晚上洗澡,而西方人習慣早上洗澡。

因爲ABCC11基因,中國人有90%左右在其上的rs17822931的位點是TT基因型,就行表現出乾耳垢、少初乳、不容易有狐臭。而西方99%的人這個位點是CC或CT基因型,表現爲溼耳垢、多初乳、容易有狐臭。

狐臭(underarm odor)就是腋窩下在出汗時,尤其是夏天,會散發出強烈的氣味。其原因仍然是因爲ABCC11基因表達的轉運蛋白負責腋窩下的大汗腺的細胞分泌脂肪酸類物質。這些脂肪酸本身氣味並不大,但對一些細菌是天然美味,它們降解的產物是一些小分子的有機物,就是狐臭的根源。對於乾耳垢的人來說,因爲腋下脂肪酸分泌少,細菌也長得慢,可能哪怕幾天不洗澡也不會有狐臭。但對於溼耳垢的人來說,在熱天,可能只需要半天狐臭就會出現。因爲狐臭的味道不是人體自己分泌的,而是細菌降解所致,因此避免出汗,或對腋窩的清潔防止細菌的滋生都是能夠有效防止狐臭的產生的。洗澡不僅能去掉氣味本身,也能除掉附生在腋窩的細菌,而細菌繁殖起來還是需要一定時閒的。我注意到,中國人通常都是晚上洗澡,正好除去一天的灰塵乾乾淨淨睡覺。而歐洲人卻一般都是早起洗澡。我想歐洲人的溼耳垢比例可能是個重要原因,如果晚上洗澡而早上不洗,晚上腋窩的汗液在上午也許就能讓細菌長起來而造成狐臭了。

全文見此:

人類學雜記--29. 耳屎、初乳和狐狸精

user avatar

我们在基因的指导下,从受精卵生长成为具有40万亿—60万亿个细胞的「大型生物」,可以说基因对我们的影响已经到了微末环节。

「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这也和基因密切相关

「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相信大家都听过这句广告词。但是在我第一次听说的时候,就有了一个疑惑:

我外婆、妈妈都有灰指甲,我也被感染了,但是我爸爸就没被感染上。(当然我学医之后都给治好了)

这是为什么呢?——大概就是命中注定。

1996年,美国西奈山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只要父母辈有一人患有灰指甲,子女就一定有人会被感染上,这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规律。[1]也就是只要有了相关的基因就一定是容易被感染的。

这可能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2类分子-HLA-DR有关,HLA-DR分子是人体免疫反应的关键分子,可以引发或抑制 T(辅助)细胞反应,进而产生抗体。巴西的研究人员对12名甲真菌病患者和10名对照组进行了分析:

  • 在所有患者中均发现了HLA-DR52型,但是对照组中没有发现;
  • 在对照组中均发现了HLA-DR53型,但是在患者中没有发现。

所以灰指甲「一个传染俩」的原因之一是基因导致的本身对对应的真菌防御力不足。

你能不能喝可乐,也写进了基因里

可乐被称为肥宅快乐水,也伴我走过了很多快乐时光。

去年3月刚解封时候,我买了一瓶可乐犒劳我自己,结果可乐一下肚,心脏却像要飞出来了一样。

经过查论文发现,可乐里面也含有不少咖啡因[3]。这大概就是我心慌的原因。

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院的 Robertson 博士[4]发现:年轻人摄入250mg咖啡因后肾上腺素和去加肾上腺明显增加,而这两者可以明显增加心率和血压。

但我们都知道,不是每个人都对咖啡有反应,这里面的差异就在基因:

  • ADORA2A 基因变异的人会放大咖啡因对人体的兴奋作用,因此会感觉到咖啡因的影响更强,影响时间更长[5];
  • 由于遗传原因,某些人CYP1A2这种肝酶较少,降解咖啡因的速度较慢,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处理咖啡因并将其从系统中消除,这使其影响更加强烈,持续时间更长[6]。

还有研究发现,CYP1A2酶少而代谢咖啡慢的人,咖啡摄入量与非致命性心梗风险增加相关。[7]

其实不仅是咖啡因,我们对很多食物/饮料的耐受性都与基因有关,比如牛奶、酒精等。

想了解自己基因对常见物质耐受性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卡片测试一下~看看这些食物/饮料,你能不能豪饮。

基因如此重要,了解我们自身的基因有哪些意义呢?

1.祖源分析

这是基因分析的一个非常常见的应用,如下图是我在基因宝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来,我同时具有北方和南方的汉族血统。

2.遗传特质

可以看出来,我有乳糖不耐受、咖啡代谢弱、酒精代谢强等多种特点。

这也和平常生活中的感受一致,不过虽然基因显示我能喝酒,我也不能喝酒的,因为我有高血压、脑出血家族史。所以对于这个结果也需要多方面分析的。

关于咖啡代谢,选择的位点就是之前提到的CYP1A2,这里也有专业团队提供的详细解读,让普通人也能更好地理解结果,也有提供专家咨询入口,可以得到更个性化的建议

3.用药风险提示

对于这个检测结果需要结合实际,比如我咖啡因代谢慢,在服用含有咖啡因的药物时可能就需要比其他人更注意量了。请在用药前咨询医生或者软件内自带的专家咨询。

做这么多项目仅仅需要一点唾液就可以了,操作方便、无痛,点击下面卡片可以直接参与。

基因宝也会让专业医学和遗传咨询团队为检测结果提供解读。

需要提示的是,基因仅仅是风险提示,不代表必然会发生,我们可以通过减少其他风险因素以降低危险发生的概率。大家也需要理性看待。

参考资料:

[1]Zaias N, Tosti A, Rebell G, et al. Autosomal dominant pattern of distal subungual onychomycosis caused by Trichophyton rubrum.J Am Acad Dermatol. 1996;34(2 Pt 1):302-304.

[2]Faergemann J, Correia O, Nowicki R, et al. Genetic predisposition--understanding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onychomycosis.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05;19 Suppl 1:17-19.

[3]Voskoboinik A, Kalman JM, Kistler PM. Caffeine and Arrhythmias: Time to Grind the Data. JACC Clin Electrophysiol. 2018, 4(4): 425-432.

[4]Robertson D, Frölich JC, Carr RK, et al. Effects of caffeine on plasma renin activity, catecholamines and blood pressure. N Engl J Med. 1978, 298(4):181-186.

[5]Hans-Peter Landolt. “No Thanks, Coffee Keeps Me Awake”: Individual Caffeine Sensitivity Depends on ADORA2A Genotype. Sleep. 2012, 35(7): 899–900.

[6] Patrick Sulem, Daniel F. Gudbjartsson, et al. Sequence variants at CYP1A1–CYP1A2 and AHR associate with coffee consumption. Hum Mol Genet. 2011, 20(10): 2071–2077.

[7]Cornelis MC, El-Sohemy A, Kabagambe EK, et al. Coffee, CYP1A2 genotype, and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JAMA. 2006;295(10):1135-41.

user avatar

你以为爱情是稀缺品?其实喜欢上某个人可能是命中注定的!

一、“闻香识女人”也是一种爱上对方的理由。

是什么为我们带来了人生的另一半?是因为什么特殊的缘分么?还是因为长得特别帅、特别美呢?

其实,以上原因都有可能,毕竟爱情是个很复杂的事情,不过,有一个潜在的因素可能很多人都没注意到,那就是:TA 觉得你特别好闻。

1995年,瑞士端士伯尔尼大学的克劳斯维德坎博士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也就是著名的T 恤衫实验。在该研究中,他们找到了伯尔尼大学平均年龄约为25岁左右的49位女学生和44名男学生,大家彼此并不认识对方。接下来,他们给这些男生们发放了棉质T恤并让他们穿上。再收集这些男生的T恤,将其拿给49个女生闻,并让女生对这些T恤味道打分选出各自最喜欢的T恤味道。结果,这些女孩子对于不同人的T恤评价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喜欢的味道,或者觉得自己选择的味道更像自己男朋友的体味。所谓“闻香识男人”就是这个意思了[1].

而这背后,其实是和一个基因MHC有关,全名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一系列基因群的统称,属于免疫系统的组成。而该系列基因,也是科学家们认为和气味识别相关的基因之一。

有意思的是,这些学生的MHC基因分型结果显示,MHC差异越大,女孩子感受到的味道越愉悦。

女孩子们通过识别与自己MHC差距较大的异性个体,可以保证与之结合产生的后代拥有多元的免疫力,产生更强壮的后代。

所以,就像歌里“想念你的味道”等,其实,人类喜欢上对方,一种原因是喜欢上对方的味道。

有自身基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卡片入口测试下~看看你的基因“闻起来”有多迷人

二、不只是爱情,体味也是

其实,不同人偏好的味道不同,而决定味道本身的,其实也和个人基因有关。

体味的影响因素之一在于由6号染色体中部的ABCC11基因,更确切的是该基因538位碱基决定的,这个位点一突变,会导致我们的汗腺分泌发生改变,从而减少了体味。

事实上,这个位点上,东亚人拥有的非常少,与之对应的是,国外人大量拥有,尤其是非洲某些地方,这个位点几乎人人都有[2]。

可以看到,中韩基因上的G等位点是最少的,对应中韩的体味是最轻的。


带来的结果就是,东亚人的体味其实非常的小,而国外人的体味则更大。

三、甚至对食物的喜好也可能和基因有关

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食物,这一向是被认为个人口味的问题,不过,为何每个人口味会不一样呢?其实可能也和基因有关。

典型的是香菜,喜欢吃香菜的,觉得香菜味道好,而不喜欢吃香菜的,据说觉得香菜有股肥皂味。

而研究人员通过对人群的筛查,发现,是否喜欢吃香菜,其实也和基因有关。具体的说,是和人类11号染色体上的一个OR6A2基因有关,该基因是人类的嗅觉感受器之一,对醛类化合物非常敏感。而香菜里的一种重要味道来源就是醛类[3]。

所以,如果这个基因上存在差异,那么就会造成不同的人对于香菜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通过上面这三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基因对人的影响,事实上,从基础层面上来看,人类从一颗受精卵发育到完整的个体,基因处于绝对关键的地位,决定了绝大多数基本特性。

而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对基因的总体解读,以及二代测序的发展,使得我们对基因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就带来了基因检测的应用。

目前基因检测主要分为诊断级别和消费级别的。我们一一来介绍。

首先是诊断级别的。

顾名思义,主要用于临床诊断,而具体的说,又可以分为三大类。

1)预防为主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会发现一些致病的突变,而这些突变就像定时炸弹一样存在于我们体内,给我们带来了风险。

通过基因检测,发现个体携带有这种突变,那么就要提高警惕了。一方面及时关注身体的变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体检筛查,做好预防。

2)临床诊断

很多疾病的症状看起来都很像,就像头晕可能有100多种原因导致,比如血压,比如感冒,比如脑损伤,还有可能是精神的缘故。这就导致医生也很难进行鉴别诊断,甚至容易混淆。而一旦发生了误诊,错误治疗就不说了,耽误了治疗的关键时期,那就损失惨重了。

而基因检测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便利的措施。

3)精准治疗

治疗的效果与很多因素相关,排查外在的原因,人与人之间治疗的差异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如果盲目的使用药物,可能造成药物并不适合患者。

上述是基因检测在医用中的使用,不过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更容易接触到的是消费级别的检测。

消费级别和医用级别,主要区别包括四方面

1,意义不一样

医用检测的目的是直接针对医疗方面的检测,要实现医学的目的。而消费检测则更倾向于个人兴趣,且更多的是针对日常的一些需求,比如获得祖源、健康管理等。

2,检测方式

医用检测一般是用的外显子组或者全基因组检测,甚至针对某个基因直接检测。

而消费级别则是往往采用芯片,精心挑选一些研究相对明确的位点进行检测。

3,检测深度

医用检测一把检测深度会较高,而消费级别则要相对浅一些

4,费用

医用级别检测相当昂贵,动辄几千上万,而消费级别就要便宜多了,百八十块就可以实现。

正因为如此,相比于医疗检测, 消费检测已经走入了万千百姓家,其内容也是我们很多人熟悉的,比如常见的就包括:

1,祖源分析

祖源分析是基因检测的最常见的功能,之前国际上大火的23andme就是做这个方面的,而现在国内的基因公司基本上都可以分析,比如下图是我个人在genebox的基因检测结果,可以看到,我是北方汉族。

2,个人健康管理

消费级的基因检测目前主要是芯片级的,比如genebox最近就研发出了国产基因芯片,可以让自己能够更方便的定制。

而这种位点选择本身是已有相关研究的,这样可以根据已有研究对这些位点进行判定,具体又可以分为许多细节性的东西

如上图所示,这是我的基因检测结果,可以看到涉及到了营养饮食、运动减肥、皮肤护理、健康风险、用药风险等一系列内容。

以饮食营养为例,上面提到我有两项两点基因,点进去,发现是下面这种情况

分别是乳糖不耐受和酒精代谢,以乳糖不耐受为例,所谓乳糖不耐受,是只小肠粘膜乳糖酶缺乏而导致的乳糖消化吸收障碍,具体表现就是,喝牛奶后容易导致腹胀、腹泻、腹痛等现象。

而主要相关基因是MCM6,该基因指导合成乳糖酶蛋白。

在基因检测报告中,也有该基因,检测的是两个SNP的位点,分别是rs4988235和rs182549.这决定了我本人其实和大部分国人一样,需要注意不能单次大量喝牛奶。

再比如皮肤管理里,个人有五个两点,其中基础肤色是象牙白的。

点进去看一下,是如下三个位点

分别是SLC45A2基因上的rs16891982,TYR基因上的rs1042602以及基因间区的rs1834640.

基础肤色是只没有因为光照而晒海的前提下原本的皮肤颜色,因此,来到紫外线强的昆明,我得注意做好防晒,这样才能保持较白的肤色。

类似的内容还不少。而且,对于我这种本身就是从事基因研究的人来说,基因宝还提供了数据下载,这样我可以自己亲自来研究基因,甚至和不同人比对了。

当然了,我们必须指出:基因只是决定了一些因素,但是并不是决定所有,人还会受到发育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不能用基因来解释一切。更别提我们当前对基因的认知还相对较浅,所以更不能因此就机械的认为是基因就会有某种现象。

此外,即便发现了风险因素,也要明白,有风险并不代表必然发生,只是一种有效地分析和预测手段,具体还要结合病理检测来增强判断。

不过增强下对自身的基因了解总没有坏处的,测试的入口在这里,点击卡片就可以了

1 Wedekind C, Seebeck T, Bettens F, Paepke AJ. MHC-dependent mate preferences in humans.Proc Biol Sci. 1995 Jun 22;260(1359):245-9.

2 Martin A , Saathoff M , Kuhn F , et al. A Functional ABCC11 Allele Is Essential in the Biochemical Formation of Human Axillary Odor[J].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2010, 130(2):529-40.

3 Eriksson N , Wu S , CB Do, et al. A genetic variant near olfactory receptor genes influences cilantro preference[J]. Flavour,1,1(2012-11-29), 2012, 1(1):22.

4 Easton D F , Narod S A , Ford D , et al. The genetic epidemiology of BRCA1. Breast Cancer Linkage Consortium.[J]. Lancet, 1994, 344(8924):761.

user avatar

谢邀。

特意去查了一下这篇文章并粗略看了一下 Physical and neurobehavioral determinants of reproductive onset and success

本文中并没有“基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第一次性行为的年龄”这样的表述。

实际上,文章中描述的是一些基因影响了生理特征(比如青春期启动时机)或者个性特征。而这些基因在人第一次性行为年龄的差异中起到了作用。也就是说,基因通过影响生理特征和个性特征从而影响了人第一次性行为的年龄。

文章也强调他人既往的研究中将第一次性行为年龄的影响因素局限于社会因素(家庭,教育,宗教等等),这项研究只是补充了基因这一影响因素。

另外,文章中多次提到一些相关,但是,相关不等于因果。

也就是说,媒体报道的“很大程度上决定”这样的表述是欠妥的。

回答得很粗略,抱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我们觉得是偶然、是运气、是后天努力的结果,但细究起来,它们背后却有着基因这个看不见的推手在悄悄发力。这些意想不到的联系,有时候会让你惊叹于生命的神奇和基因的强大。1. 对特定食物的“偏爱”与“厌恶”:你是不是对某种食物情有独钟,比如香菜,有人爱得不行,有人闻到就想吐?或者对苦味特别.............
  • 回答
    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它们在我们看来似乎是命中注定,但深入了解后会发现,它们并非完全由基因决定,而是环境、选择、机遇和我们自身的后天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是一些详细的例子:1. 个人才能和兴趣的形成: 误解: 很多人认为,如果父母在某个领域有天赋,孩子也一定会遗传这种天赋,并且自然而然地.............
  • 回答
    海洋,这片深邃而神秘的蓝色世界,孕育了无数奇妙的生命形态,也激发了人类无限的创造力。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用品,其灵感竟然都来源于大海深处,这总是让人感到惊喜不已。记得小时候,看纪录片里海星那种缓慢而坚定的移动方式,我就觉得它们好神奇。后来才知道,它们那种遍布全身的“小脚”——管足,居然是许多现代机.............
  • 回答
    生活中的残忍真相,往往隐藏在我们习以为常的表面之下,它们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这些真相之所以残忍,是因为它们揭示了人类存在的局限性、社会运作的复杂性,以及那些我们不愿承认却真实存在的残酷现实。以下是一些生活中的残忍真相,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1. 你永远无法真正满足所有人,即使你付出了全.............
  • 回答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如果能早点想明白,会少走很多弯路,日子也会顺遂许多。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观察,跟大家聊聊那些我觉得越早明白越好的道理,力求讲得细致些,希望能让大家觉得像是老朋友聊天一样,没有AI那种刻板的感觉。1.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这话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到的人有多少呢?.............
  • 回答
    生活中有不少操作,跟“鱼香肉丝里没有鱼”这事儿有异曲同工之妙。说白了,就是名不副实,名字带个“X”,但实际里却找不到“X”的影子。比如吧,最常遇到的就是一些菜名了。 老婆饼,这玩意儿你以为是哪个好心太太特意为自家老公做的?想太多了!它就是一块甜味的酥饼,里面既没有“老婆”,也没有“饼”,最多就是.............
  • 回答
    生活中的死循环(或者说恶性循环、负面反馈回路)无处不在,它们往往是由一些看似独立但相互关联的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旦陷入,便很难摆脱。下面我将详细列举一些常见的死循环,并进行深入的阐述: 1. 焦虑与拖延的死循环 启动因素: 对某项任务感到压力、恐惧或不确定。例如,明天要交一篇重要的论文,但你.............
  • 回答
    生活中的惊喜,往往来自于那些看似微小,却能深刻改变我们习惯和体验的科技智能产品。对我而言,有几个产品给我带来了持续的惊喜,它们不仅提升了效率,更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和便利。1. 智能音箱 不仅仅是语音助手,更是家庭的“情感中心”一开始,我以为智能音箱(比如小爱同学、天猫精灵、Siri等)只是一个能听懂.............
  • 回答
    高情商,顾名思义,是能够敏锐地感知、理解、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效沟通和人际互动的一种能力。它并非生而有之,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的。生活中,高情商的表现多种多样,细致入微,贯穿于我们日常的点点滴滴。下面我将详细讲述一些高情商的行为表现,并辅以具体的例子,力求生动和详实:一.............
  • 回答
    生活中的坏习惯很多,但有些一旦改正,立刻就能看到改善,甚至带来立竿见影的好处。这些好处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也可能是心理上、社交上,甚至是效率上的。下面我将详细讲述几个这样的坏习惯,以及改正它们后会带来的显而易见的好处: 坏习惯一:久坐不动,缺乏规律运动详细描述: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坏习惯,尤其是在现代.............
  • 回答
    生活就像一条河流,有顺流而下的时候,也有逆流而上的时候。而有些人,他们的生活轨迹却逐渐向下,一去不复返。这种“走下坡路”,并非突然而至,往往是点滴的习惯和心态变化累积的结果。下面,我就想聊聊那些在我看来,一个人走下坡路时,身上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明显信号。1. 对未来的消极和无感:最先变化的,往往是这个.............
  • 回答
    生活中的“神反应”比比皆是,它们往往在不经意间流露,却又精准地击中了问题的要害,让人拍案叫绝。我见过不少,也听过不少,有些至今想起,仍觉趣味盎然,甚至带着点小小的哲学意味。记得有一次,我在一个小型画展上,看到一位年长的艺术家正在跟一位年轻人聊他的一幅抽象画。那幅画色彩大胆,笔触奔放,但结构却有些难以.............
  • 回答
    生活中的“嘴上笑嘻嘻,心里mmp”的例子简直不要太多,仿佛是社会交往中的一种通用润滑剂和自我保护机制。这些情况往往发生在我们需要维持表面和谐、避免冲突,或者出于某种目的而不得不隐藏真实想法的时候。下面我来详细讲述一些常见的例子:1. 职场上的“赞美”与“内卷” 情景: 小王辛苦加班了一个月,终于.............
  • 回答
    生活中,总有些道理,像埋在心底的种子,需要时间的雨水去浇灌,才慢慢发芽,让你恍然大悟。我记得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时间像无限的海洋,可以挥霍,可以等待。总想着“等我XX到了再说”,“等我准备好了再说”。这种“等”的心态,就像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中就错过了很多风景,留下了很多遗憾。比如,我曾经有一段时间特.............
  • 回答
    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坏习惯,就像悄悄溜进你生活里的蛀虫,不声不响地蚕食着你的健康、效率和幸福感。它们往往隐藏在“我只是……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习惯了”这样轻描淡写的话语背后,但日积月累,却能酿成大祸。今天,我们就来细数一下那些最容易被我们忽视,却又最值得改变的坏习惯,并且把它们掰开了、揉碎了.............
  • 回答
    生活中有太多像“胡萝卜是萝卜,睡莲是莲花”这样,我们习以为常,甚至觉得是“常识”的误导了。这些惯性错误就像是藏在我们思维里的自动修正程序,一旦形成就很难被发现和纠正。它们往往源于我们对事物最初的认知,或是某些简化了的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大脑里被组合成了看似牢不可破的“真相”。让我.............
  • 回答
    生活中那些让人捧腹大笑的瞬间,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或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细想起来简直是段子本子的灵感源泉。我最近就经历了两件,现在想起来还在嘴角挂着笑意。先说第一件,关于我爸妈。我爸是个退休的老干部,讲究人,但也总有点老顽固。我妈呢,是个特别接地气的大妈,脑子转得快,嘴上不饶人。那天周末,我回家.............
  • 回答
    生活中那些被遗忘的角落,藏着太多闪烁的惊喜,只是我们常常步履匆匆,错过了它们的低语。今天,我想跟你聊聊那些不显眼,却能点亮平凡的日子的小确幸。你看那条熟悉的路,每天穿梭其中,你是否留意过路边那棵老树?它也许没有开出惊艳的花朵,也没有结出硕果累累的果实,但它静静地站立在那里,历经风霜,身上的树皮沟壑纵.............
  • 回答
    生活中想偷点懒,找点小窍门,这事儿太正常了,谁不想让日子过得舒坦点儿?下面我就跟你唠唠,我琢磨出来的一些能让你在生活里偷懒的好办法,保准儿接地气,也都是我平时琢磨着用的一些“小心思”。衣物篇:解放双手,告别折叠的噩梦 “挂”就对了,别纠结折叠!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衣服,尤其是T恤、卫衣、衬衫,其.............
  • 回答
    生活中隐藏着许多细微的节律,它们如同空气般无处不在,却常常被我们忽略。这些不易被察觉的小规律,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背景音,塑造着我们的行为模式,甚至影响着我们的心情。细心观察,你会发现,这些规律就像一本本写满了人生剧本的无字之书。光影的低语:时间的细微脉动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或许是时间本身带来的细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