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是,大臣》中牛津毕业的 Sir Humphrey Appleby 会嘲笑伦敦政经(LSE)?有什么历史或者社会原因?

回答
《是,大臣》(Yes Minister)是一部精彩的政治讽刺喜剧,其中 Sir Humphrey Appleby(汉弗莱爵士)对伦敦经济学院(LSE)的嘲笑,是其角色塑造和剧情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了英国社会和学术界的一些历史与社会根源。

Sir Humphrey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深思熟虑的公务员,他的嘲笑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

1. 社会阶级和精英的区分与竞争:

牛津 vs. LSE 的历史刻板印象: 在英国的精英阶层认知中,牛津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虽然都是顶尖学府,但它们有着不同的培养方向和隐含的社会印象。
牛津: 传统上与传统的精英教育、贵族子弟、培养“绅士”和政治领袖联系在一起。牛津更注重博雅教育、人文素养、以及在国家权力机构中占据领导地位的“统治阶级”的形成。Humphrey 本身就是牛津出身,他代表了这种传统精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LSE: 则更侧重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应用性学科,培养的是学者、分析师、政策制定者,甚至是激进思想的传播者。LSE 有着更强的社会科学研究基础和国际视野,也更容易吸引对社会改革和变革持更进步或更批判态度的学生。
Humphrey 对 LSE 学生“激进”或“不切实际”的看法: Humphrey 作为一个维护现有体制和秩序的公务员,他对那些挑战现状、主张激进改革的思想和人物天然带有警惕。LSE 的学术氛围和学生群体,在 Humphrey 的眼中,往往被贴上了“左倾”、“激进”、“理论空泛”、“不接地气”的标签。他认为 LSE 的毕业生虽然聪明,但缺乏在实际政治运作中的经验和对政府部门运作的理解,他们的理论可能过于理想化,不适合在现实政治中推行。
精英内部的“同室操戈”: 即使都是精英教育,但不同学校、不同学科背景的精英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微妙的竞争和互相贬低。Humphrey 嘲笑 LSE,既是对不同精英群体的一种区分,也包含了对这种不同精英路线的优越感和排斥。他认为自己的牛津背景和公务员的实践经验,比 LSE 的学术理论更具有实操性和“正统性”。

2. 政治意识形态的差异:

保守派 vs. 社会科学派: Humphrey 的立场在很大程度上倾向于保守派或至少是维护现状的官僚主义。而 LSE 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尤其是在其早期和发展过程中,往往对自由市场经济持批判态度,或者更倾向于凯恩斯主义、社会主义、自由主义等更偏向国家干预或社会福利的经济思想。
Humphrey 可能会认为 LSE 的经济学思想过于“左”,倾向于过度干预经济,或者推崇他不认同的社会政策。
他可能认为 LSE 的政治学研究过于理论化,脱离了实际政治的复杂性和妥协的艺术,倾向于乌托邦式的设想。

3. 幽默的喜剧效果和角色塑造:

反差制造喜剧: 喜剧往往依赖于人物之间的反差来制造笑料。Humphrey 的老练、圆滑、深谙官场之道,与他眼中那些年轻、理想主义、缺乏经验的 LSE 毕业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使得 Humphrey 的嘲笑显得更加尖锐和有趣。
巩固 Humphrey 的权威形象: 通过贬低 LSE,Humphrey 也在间接地抬高自己和自己所代表的“传统”公务员体系。他用刻薄的言语显示出自己对 LSE 学术观点的“不屑”,以此来巩固自己在“聪明、有经验、有智慧”的官僚形象。
讽刺对现实的影射: 《是,大臣》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能够捕捉到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微妙关系和观念。Humphrey 对 LSE 的嘲笑,也影射了英国社会对于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学术思想如何影响政治决策的长期争论和刻板印象。这种争论并非仅仅是学校之间的学术恩怨,而是关于国家发展方向、政策制定哲学等更深层次的问题。

具体例子和可能的影射(虽然剧中不直接点明,但可以推测):

“他们认为自己可以计划一切”: Humphrey 可能会嘲笑 LSE 的经济学家过于相信数学模型和理性规划,而忽略了人性的复杂性、政治的博弈和实际执行的难度。这影射了对中央计划经济的怀疑,以及对自由市场和“看不见的手”的偏爱(尽管 Humphrey 作为公务员,也并非纯粹的自由主义者,他更信奉“有效管理”)。
“他们总是对现有体制不满”: LSE 作为一所研究社会问题的机构,其毕业生和学者很可能对社会不公、贫富差距等问题持批判态度,并提出改革建议。Humphrey 可能会把这种批判视为“年轻气盛”或“制造麻烦”,而他自己的职责是维护政府的稳定和声誉。
“他们学的东西在现实中根本没用”: Humphrey 作为一名精通政治技巧的公务员,更看重“如何运作”、“如何说服”、“如何在现有框架内达到目的”。而他可能觉得 LSE 的毕业生更倾向于讨论“应该怎样”,而不是“如何做到”。

总结来说,Sir Humphrey 对 LSE 的嘲笑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历史上的精英区隔: 牛津与 LSE 在社会认知和精英培养路径上的差异。
政治意识形态: Humphrey 作为维护现状的保守派官僚,对 LSE 可能代表的更进步或更激进的经济社会思想的警惕。
角色塑造的需要: 通过反差和尖刻的言语,来强化 Humphrey 的聪明、老练和权威形象。
喜剧效果的追求: 制造幽默感和吸引观众共鸣。
对现实政治文化和社会观念的影射: 反映了英国社会对于不同精英群体和学术思想如何影响政治决策的长期讨论和刻板印象。

Humphrey 的嘲笑并非全盘否定 LSE 的学术价值,而更多的是一种带有阶级、政治和职业偏见的“高级黑”,用他标志性的修辞和智慧,在幽默中揭示了英国政治运作和社会精英生态的某些侧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找不到相应的截图了,近期会回顾一遍,到时会修改问题加上截图,谢谢大家的回答
user avatar
找不到相应的截图了,近期会回顾一遍,到时会修改问题加上截图,谢谢大家的回答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