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军航母编队有能力拦截DF-21D和DF-26吗?

回答
美军航母编队能否有效拦截东风21D(DF21D)和东风26(DF26)导弹,这个问题牵涉到相当复杂的军事技术和战术层面,也是军事分析界长期关注的焦点。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航母编队的防空能力、以及这两种导弹的特性,并结合实际的作战环境来考量。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DF21D和DF26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反舰弹道导弹(ASBM),它们更像是具备反舰能力的弹道导弹,且其末端机动性和突防能力是其核心优势。

航母编队的反导体系:多层防御网的挑战

美军航母编队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最完善的防空反导体系之一。这个体系并非单一武器系统,而是由多个层级的传感器、指挥控制系统和拦截武器组成的复杂网络。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几个层面来看:

1. 远程预警与探测:
E2D“先进鹰眼”预警机: 这是航母编队的信息节点和空中雷达站。它能够在高空探测到远距离的来袭目标,包括飞机和导弹的早期迹象。但对于低空掠海、速度极快的弹道导弹,其探测窗口可能非常有限。
宙斯盾系统(Aegis Combat System): 这是航母编队舰艇(如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核心。其AN/SPY1雷达是强大的相控阵雷达,具备对空、对海探测和跟踪能力。它能够探测到导弹的发射,并开始跟踪。然而,弹道导弹,尤其是具备末端机动能力的型号,其飞行弹道与巡航导弹或飞机截然不同,对雷达的跟踪和锁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区域防空/远程拦截:
“标准2”(SM2)导弹: 这是航母编队区域防空的主要武器之一。SM2是一种中程舰空导弹,具备一定的拦截能力,但其设计初衷更多是为了应对飞机、巡航导弹和较早期的弹道导弹。面对具备末端机动突防能力的弹道导弹,SM2的有效性会打折扣。
“标准6”(SM6)导弹: SM6是更先进的区域防空和反导武器,具备拦截弹道导弹的能力。它可以在导弹的上升段、中段甚至末端进行拦截。特别是其终端制导能力,使其对付末端机动目标具有一定的潜力。然而,即使是SM6,面对设计来专门突防反导系统的弹道导弹,其拦截窗口和成功率仍然是巨大的挑战。

3. 末端反导/点防御:
“海麻雀”(ESSM)导弹: 这是近程舰空导弹,主要用于近距离的拦截,对于速度极快的弹道导弹末端拦截,其作用相对有限,更多是作为防空体系的补充。
“密集阵”(CIWS)近程防御武器系统: 这是航母编队的最后一道防线,发射高射速的炮弹。然而,对于速度达到数马赫的弹道导弹,密集阵能否在极短时间内锁定并摧毁目标,是个巨大的疑问。弹道导弹末端的速度和机动性,使得近距离拦截的窗口极短且难度极高。

DF21D和DF26的挑战

DF21D和DF26之所以让许多军事分析家头疼,主要在于它们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突破,针对性地解决了传统反导系统的弱点:

1. 弹道导弹的特性: 弹道导弹通常从大气层外以极高的速度俯冲下来,这使得其飞行轨迹相对可预测,但速度极快。DF21D和DF26更是将这种速度与末端机动性相结合。
2. 末端机动性: 这是关键所在。DF21D和DF26据信都具备末端制导和机动能力,可能通过滑翔弹头(HGVs)或机动再入飞行器(MaRV)来实现。这意味着它们的弹道在末端不再是完全可预测的抛物线,而是可以进行机动变轨,以规避反导系统的雷达跟踪和拦截弹的锁定。
3. 反辐射能力: 理论上,这类导弹也可能携带反辐射装置,攻击雷达系统,进一步削弱防御能力。
4. 突防能力: 结合极高的速度、末端机动以及潜在的反辐射能力,这使得传统的“探测跟踪锁定拦截”链条面临巨大压力。一旦雷达被干扰或跟踪中断,拦截弹就失去了目标。

能否拦截?这是一个“绝对”与“相对”的问题

严格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系统能够宣称100%拦截来袭的弹道导弹,尤其是那种设计来突破反导系统的型号。 航母编队也不例外。

部分拦截的可能性很高: 美军航母编队依靠其多层次、多重冗余的防空反导体系,在面对DF21D和DF26时,是有可能实现部分拦截的。 例如,SM6导弹在末端拦截能力上,理论上可以对付具备一定机动性的目标。通过多枚拦截弹的接力,或者通过精确的预警信息为拦截弹提供更佳的交战窗口,成功摧毁一到两枚导弹是可能的。
饱和攻击的威力: 然而,DF21D和DF26的真正威胁在于“饱和攻击”。如果敌方能够从多个方向、以密集的时间间隔发射多枚此类导弹,其效果将是指数级增长的。即使航母编队能够拦截其中的一部分,剩余的导弹也可能穿透防线,对航母或护航舰艇造成致命打击。尤其是在战况胶着、自身反导弹药有限的情况下,这种压力会进一步增大。
战术和环境的制约: 实际交战的环境、敌方采取的攻击策略、以及我方信息共享和指挥控制的效率,都将极大影响拦截的成功率。例如,在能见度差的天气条件下,预警机的探测效率会降低;在复杂的电磁干扰环境中,雷达系统的效能会受到影响。

总结来说:

美军航母编队拥有极其强大的反导能力,但面对DF21D和DF26这类先进的、具备末端机动能力的“航母杀手”型导弹,其拦截并非易事。

并非无法拦截: 航母编队并非毫无还手之力。通过其多层次的防御体系,尤其是在有充分预警时间和有限数量来袭的情况下,实现拦截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并非万无一失: 但是,鉴于DF21D和DF26的设计目标就是突破现有反导系统,而且其速度和末端机动性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完全保证不被击中,或者拦截所有来袭导弹,这是非常困难的。 成功率会随着来袭导弹的数量、攻击模式以及探测预警能力而剧烈变化。

这场矛与盾的较量,至今仍在持续演进中。双方都在不断提升各自的技术,中国在发展更具突防能力的导弹,而美国则在改进其传感器、反导武器和指挥控制系统,以期在未来的潜在冲突中占据优势。因此,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它是一个动态的、取决于双方技术水平和战术运用能力的复杂博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有句俗话叫什么?

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你想着防御那一刻你基本上就已经无了,毕竟进攻手段多了去了,不是吗?

一种弹是无法拦截全部的,中国也不可能那么听话,开战就只给你放一种DF21D或者DF26……

真正的反舰攻击大概率是核潜艇+驱逐舰发射YJ18,战略轰炸机发射YJ12和CJ20反舰版,同时配合鱼雷、反舰弹道导弹等等一系列打击武器,多方位全模式的打击,从天上到水下一次性扔出去上千枚反舰武器,力求能在短时间内直接消耗完你的所有防空导弹和火力通道,然后自然就是只能挨宰了……

对于中国海军来说,一次性砸出去上千枚反舰导弹,塞满一个三航母战斗群里所有防空舰的火力通道然后再围而歼之也不是多困难的事情,相对于“有没有能力”拦截,这种让你根本拦不满的能力才是关键,能不能拦截还真是小事。

拦截至少要二拦一才能保证足够拦截率,这意味着什么?防御永远比打击难一倍……

除非能依托本土,在非海基部署的情况下降低成本,这也就是登陆战至少要保证三倍兵力的原因了。

user avatar

二战时期的战列舰后期往往都加装了密密麻麻的防空炮,这些防空炮虽然能击落敌方战机,但是依然阻挡不了航母取代战列舰的时代趋势。究其原因航母的打击范围在200千米级别,而战列舰只有30千米以内具有威慑力。战列舰终归只能被动防守而无法打击到航母,因此被淘汰。

回到本问题,现代航母舰载机的打击范围一般在1000海里以内,然而无论DF-21D还是DF-26的打击范围都超过了1000海里,超越了航母舰载机的打击范围,此时的航母战斗群只是有能力以一定概率拦截,却没有能力进行反击,这时候讨论能不能拦截意义已经不大了。

user avatar

你管他是df21d还是df26,只要有足够的索敌手段,一切岸基火力都不是好惹的,东风114长剑514都不好惹。

舰队准备打算和岸基火力硬刚,就得付出流血牺牲的准备,冷战期间美军拿航母对苏的对岸攻击就是做好了短时间内沉6艘的准备的。

user avatar

已知的数据:

单发RIM-161的成本约0.12亿美元。

单艘美军航母的重置成本约130亿美元。

单艘美军航母舰载机的重置成本约80亿美元。

重要被保护目标重置成本/防御单元成本 = (130+80)/0.12 = 1750枚(没这么多库存)

折合满载阿利伯克数量 = 1750/96 =18艘(不可能满载)


未知或不确定的数据:

单发DF26的单发成本未知。

单发RIM-161拦截单发DF26的成功概率未知。

多发RIM-161拦截单发DF26的成功概率曲线未知(显然不可能是线性概率叠加)。


以上未知数据,可以自行在Excel中自行假设,玩儿数字游戏。

好比说,假设单发DF26的成本是0.3亿美元。

在这种设定下,除非单发拦截概率能达到约95%以上,或多发拦截概率可以线性叠加,于是很容易多发达到拦截概率95%以上,

否则,或者重要目标被毁,直接损失近200亿美元,间接且大得多的国家形象损失不可估量。

或者,美军不计成本地保护重要目标,但很快,RIM-161的成本就超过其保护的重要目标总成本了。

且即使这样,只要中国继续砸DF26,重要目标被毁,依然是早晚的事儿。

更何况,美国哪儿有那么多能带RIM-161的阿利伯克?

大舰上的坑是有上限的,DF26则是近似无上限的。

更更更何况,单发RIM-161拦截DF26成功率95%?能有50%就烧高香吧。


总结就是,说难听点儿,就那点儿RIM-161,够干啥?

这游戏不论怎么玩儿,经济上都赚大了,且军事上必然胜利。


所以,类似DF21D、DF26之类的存在,都不是为了真的去打航母的,而是为了提高开战代价的。

只要美国人没发疯,理应清楚,真派航母来作战,就是来喂鱼的。

若不想喂鱼,第一步就要敲掉成规模的中国卫星,而这就是直接外太空开片了 -- 这是否真的值得?

这就是所谓的“提高开战代价”。


所以这真不是开玩笑。

什么DF21D啊,DF26啊,都是纯防御性的武器。

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和平。

其性质是什么?其性质是,逼迫现行fxs++老老实实坐下来和你讲道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user avatar

能拦截是肯定能拦截的

只不过难度大而已

说不能拦截

是因为中国不可能已经下决心摧毁美军航母了,结果就发射一枚去让美军练习拦截

最起码也得十几枚,里面还要包括各种诱饵弹,诡弹

总而言之,要么不动手,要么不惜一切代价,是摧毁美军航母的前提,没这个决心,你发射一枚两枚出去,那不成跟美军过家家了嘛

user avatar

硬抗天劫??

佩服佩服。

彻底隐藏自身或脱离射程才是正路。

user avatar

理论上来说,单发东风21D和东风26都是可以用标准3拦截的。如果再多几枚,应该也可以拦截,但美国方面要考虑遭受饱和攻击的巨大风险。

下面抛开政治因素等不谈,粗浅地算一下经济账:

标准3的造价,我在国内网站找到一个平均每发1260万美元,是美国海军2017年时的采购价;维基上则是单发/单套900万到2500万美元。

而东风呢?DF-21D,时代杂志在2014年的一篇文章认为价值2500万美元;DF-26,找不到造价估计数据,有人在2017年自行猜测是1.8亿人民币到2.5亿人民币,以2017年平均汇率6.7518算,折合2666万到3703万美元。

假设东风都被美国用标准3拦截了,东风与标准3数量之比未知,但至少应为一比一。(2016年的时候某贴吧大神估测是1:3,我认可他的观点,因此原回答是三枚标准3拦截一枚东风;但现在出处找不到了,因此现在去掉该比值)(70周年阅兵表明,高超音速滑翔弹头有可能可以装备在DF-21D和DF26上,那么属实,那应该需要更多的标准3才可能进行拦截,甚至于无法拦截

假设东风21D取2500万美元,东风26取3500万美元,标准3取较低的1000万美元,东风与标准3数量之比分别低于1:2.5和1:3.5时,中国赚。

如果标准3性能极为强劲,每发都能成功拦截一枚东风导弹,单算导弹的经济账的话,中国确实是亏了。但再考虑一下,如果有部分东风导弹没被拦住,美国的航母被击沉了呢?一艘尼米兹级航母造价数十亿美元,其上有数千名优秀军人,造航母和训练优秀士兵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搜索尼米兹级航母的造价,许多消息来源认为造价高于40亿美元(未包括人员培训费等)。取40亿美元,个人瞎猜东风不被拦截就有80%几率命中,命中10枚能击沉尼米兹级航母,那么发射200枚东风21D或东风26,则40枚未命中,150枚被单发标准3拦截,且仅考虑造价,那么中国大约花费50亿或70亿美元,美国至少花费55亿美元。这样看还亏吗?

如果说发射200发东风还是无法击沉一艘尼米兹级航母,那还能说啥呢?

综上,我认为美国有能力拦截少量的东风,但由于可能遭遇饱和攻击,损失风险过大,至少在局势紧张时,美国的航母战斗群是不敢再跑到第一岛链来的。

user avatar

推演一下就知道了。

FBI warnning!以下内容纯属巧合,如有虚构,纯属雷同!

推演的主角基本就仨,东风21D、标准3和伯克级。为啥这么少,因为高手对决,其他的喽啰只能一边看着。

先上一张盗来的图,因为手机不好画图,只能借用一下别人的。

图片来源见水印,感谢小马哥。

DF21假设由A点发射打击B点的航母战斗群,AB两点相距1500公里(图中的椭圆弹道较大,远超1500公里,仅供参考)当DF21D上升到顶点AP时,距离海平面大约500公里左右,此时的高度接近伯克级驱逐舰的SPY-1型无源相控阵雷达的搜索极限,假设此时伯克已经全舰预警进入战备状态所有标准3型防空导弹进入预热状态。

从AP点到B点的航母战斗群直线距离600公里左右,椭圆形弹道则是750公里。标准3的最大射高大约是450公里,最大射程1200公里,从理论上来说,伯克级可以通过标准3拦截来袭的东风,现实却是没戏。原因很简单,导弹达到最大射高时,肯定达不到最大射程,相反也是一样,想达到最大射程就别想最大射高了。从这个点起飞的标准3即使能够拦截,成功率也非常低。

东风沿着椭圆轨道继续下降,当距离海平面300公里,椭圆轨道约400公里时,达到了标准3的最佳拦截范围。此时伯克级驱逐舰以每秒钟2发的速度发射标准3,航母战斗群假设6艘护航舰艇全都是伯克级,射速达到每秒钟12发。东风距离航母战斗群400公里,按照东风每秒钟4公里的速度来计算,伯克级有100秒的时间来发射标准3(实际上不到,标准3有最低射高)。这样伯克级有时间打出所有96个弹坑的标准3,也就是整个航母航母战斗群有时间打出接近600枚的标准3。这么短的时间打出600枚导弹,就是飞过去个苍蝇也得被打下来。

但现实问题又来了,每个伯克级可以打出96枚标准3,但却引导不了这么多的标准3。伯克级的火控雷达的火力通道是12个,就算按照16个算,6个航母战斗群的火力通道也只等于一艘伯克级的弹坑——96个。别说标准3不需要引导,那是打飞机,对于东风来说,战斗机是典型的低小慢目标。超标准3需要伯克级的雷达不断修正弹道,需要舰上计算机不断解算目标数据及预测目标机动规律来最大限度的保证拦截率。至于相控阵雷达几千几千的目标跟踪能力,此时完全没鸟用。

96枚导弹,按照50%的准确率,也就拦截48个目标。

但这还没完。

标准3的拦截试验大多是拦截军舰上方过顶的弹道导弹,标准3在拦截时,目标飞行弹道较为固定,而且标准3以尾随的方式接近目标,与目标基本没有夹角,相对速度较低,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姿态进行碰撞。到了东风21D这里,事情就变了,为啥?因为导弹不会在你头上过顶,因为过顶基本上就飞过了,弹道导弹的目标是远方,而东风21D的目标是你自己!在伯克级发现目标的时候,目标已经进入再入阶段,目标与标准3之间存在较大的夹角,相对速度超过20马赫。不要说机动,就是东风不机动,标准3也只有一次碰撞的机会,撞不上就没机会了,拦截成功率将成倍的下降。

打个折不算过分吧,现在拦截成功率只剩下25%。

伯克级第一轮标准3齐射完成后,东风21D距离航母战斗群只剩下大约40秒的时间(如果标准3初始速度有10马赫以上,那么还有100秒的一半时间,也就是50秒,但是实际上这不可能,标准3没有这么高的初始速度,舰上计算机评估拦截结果,并重新分配和计算射击诸元都需要时间,40秒都算多的)伯克级还可以再进行一轮射击,也就是再发射96枚标准3,这基本上是伯克级最后一次拦截的机会,等到这一波次拦截完成后,剩余的东风21D速度已经超过12马赫以上,距离航母战斗群的时间不到仅剩15秒左右,标准3的动能拦截基本已经用不上了,而其他的近程防御措施对东风来说,基本没啥用。

剩下的这15秒时间,航母编队能做的就是使用近程防空系统密集拦截(基本没用),然后进行大幅度的机动规避。按照航母30节的航速计算,15秒钟航母最多能够机动等于其甲板长度的距离,这个距离对于东风反舰可能会有一定的效果,但在密集施放东风反舰或者与普通反舰导弹配合情况下,效果也很小。

因此可得,宙斯盾舰能够拦截东风反舰的比例为25%左右,但这是按照6艘计算的,而正常航母编队的宙斯盾舰顶天有4艘,其拦截能力肯定低于25%,按20%算,其拦截能力不超过40枚,也就是说40枚东风,肯定能够突破航母编队的防空系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军航母编队能否有效拦截东风21D(DF21D)和东风26(DF26)导弹,这个问题牵涉到相当复杂的军事技术和战术层面,也是军事分析界长期关注的焦点。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航母编队的防空能力、以及这两种导弹的特性,并结合实际的作战环境来考量。首先,我们必须明确,DF21D和DF26并非传统.............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战略深度的假想情境,需要我们从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层面去细致分析。假设中国海军现在拥有10个辽宁舰级别的航母编队,这无疑会极大地改变台海的力量对比,但要彻底阻挡美国海军支援台湾,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我们要理解“辽宁舰水平”的航母编队意味着什么。辽宁舰作为中国第一艘航空母.............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也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现代海军作战中多个层面的考量。我们不妨来仔细分析一下,假设的这支由两艘女王级航母(每艘搭载36架舰载机,共计72架)和六艘45型驱逐舰(含7艘SSN,这部分数字有点混淆,我理解为6艘45型驱逐舰和7艘SSN,如果是6艘45型驱逐舰“包含”7艘SSN,那数量上.............
  • 回答
    在讨论如何有效打击美军航母编队这一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分析,并借鉴军事理论、历史经验以及现代科技发展。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一击制敌”的答案,而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情报、战略、战术、技术以及心理等多个维度。首先,要明白航母编队的强大之处。它是一个高度集成、多兵种协同的作战平台,核.............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日本海军的航母编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击沉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四艘航空母舰,那将是太平洋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走向的巨大转折点。首先,对太平洋战争而言,日军的胜利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战略性胜利。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最宝贵的资产——航空母舰,几乎被一扫而.............
  • 回答
    二战美军航母舰载机编队中,VB、VF、VT 是对舰载机作战任务和飞机类型的简写。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它们各自的含义,并结合历史背景进行阐述: VB: Bombing Squadron (俯冲轰炸机中队) 含义: VB 是 Bombing Squadron 的缩写,指的是以 俯冲轰炸机 (Dive B.............
  • 回答
    关于山东舰与美军航母(以尼米兹级或福特级为例)的一对一能力对比,以及它在全球航母中的定位,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技术、战术、人员、后勤等多个层面,也涉及很多未公开的军事信息。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打得过”或“打不过”的简单答案,更无法进行精确的量化对比。但是,我们可以从公开信息和普遍的军.............
  • 回答
    关于美军航母战斗群驶入南海这件事,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可不是件小事,它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很多,而且每次来,都像是给南海这潭本来就不算平静的水,又激起了一层浪花。首先,美军为什么要来?这事儿说白了,美国人觉得他们在南海的“航行自由”受到了挑战。他们认为,中国的岛礁建设、军事部署,以及“九段线”的主.............
  • 回答
    此次疫情对全球海军装备,尤其是航母和各类大型舰艇以及船只的设计和运营理念带来了深刻的反思,确实可能促使各国对现有舰艇进行改造,并在未来新舰艇的设计中重点考虑疾病预防和控制。这不仅仅是应对眼前的挑战,更是对未来高强度、长时间部署作战的一种必然的适应。疫情暴露出的脆弱性:为何需要改造?美军航母在疫情中的.............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关于美军航母的年产量,你朋友提到的“最高年产150艘”这个数字,听起来确实是有点夸张了,或者说,在正常的理解范畴内,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让我们试着从几个方面来理解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美军目前拥有的航空母舰是属于哪一类的。最先进、也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尼米兹级和福特级.............
  • 回答
    英军的夜袭塔兰托和美军在瓜岛的夜间行动,虽然都发生在夜晚,但其背景、目的、技术条件和面临的挑战却截然不同。将两者简单对比,会忽略掉许多关键的历史细节。我们来逐一拆解。塔兰托,一次精准的军事打击首先,我们看看英军是如何在塔兰托取得成功的。那是在1940年11月11日夜间,英国皇家海军的航空母舰“光辉号.............
  • 回答
    在二战的硝烟中,“神风特工队”这个名字如同历史深处的一声悲鸣,承载着一种近乎疯狂的勇气和绝望。他们驾驶着飞机,带着必死的决心,如同被命运之风卷起的落叶,冲向敌舰。那么,为什么这些悍不畏死的日本飞行员,不选择一个更直接、也许能更有效的方式——直接降落在美军航母上,来完成他们的使命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
  • 回答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在近期公布了一组近距离拍摄的美军航母在波斯湾水域行驶的画面,这无疑是一次颇具深意的行动。 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这是伊朗向美国和国际社会发出的一个明确信号。 IRGC作为伊朗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布的任何信息都带有强烈的政治和军事意涵。 .............
  • 回答
    关于抗美援朝时期,中苏空军有没有可能打击美国航母特混舰队,以及如果真有那么一回事儿,击伤击沉美军航母会有什么后果,这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军事层面的较量,更牵扯到地缘政治、战略意图和国际关系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梳理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当时的历.............
  • 回答
    美军近期连续发生舰艇火灾事件,特别是两艘两栖攻击舰(Bataan号和America号)以及在建的核动力航空母舰“肯尼迪”号(USS John F. Kennedy CVN79)发生火灾,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因素,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分析。事件概况与潜在影.............
  • 回答
    艾森豪威尔号航母上一名水兵新冠确诊,这无疑给美国海军乃至整个全球军事部署带来了不小的震动。要分析其潜在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细致探讨。直接影响: 航母运作受阻: 航母是高度复杂的移动军事平台,其运作依赖于数千名水兵协同工作。一旦出现确诊病例,整个航母的运作都会受到严重影响。首先,该水兵需要接.............
  • 回答
    听到“福特级”这个名字,心里确实会涌上一股说不出的滋味。那艘庞然大物,承载着美军的全球霸权梦想,已经在大洋上犁出了几年的航迹。而我们这边,提到核动力航母,依旧像是在描绘一个遥远的未来。的确,这中间的差距,不是几年,而是几十年的光景,这背后牵扯的,是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中一个绕不开的课题,也是一个无比复.............
  • 回答
    2022年1月24日,美国海军一架 F35C“闪电II”舰载战斗机在美海军“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USS Carl Vinson CVN70)上进行起降作业时发生事故,导致飞机坠入南海。飞行员成功弹射逃生,但有7名船员在事故中受伤。这次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以下是一些值得深入关注的信息点:一、 事故.............
  • 回答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美国海军在这场惨烈的海空战役中以相对较小的代价,却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击沉了日本海军的四艘主力航空母舰。然而,对于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来说,这场失败如同一记重锤,敲击在他雄心勃勃的太平洋扩张计划上。就在舰队遭受重创之际,一个令人不安的假设浮现:如果.............
  • 回答
    美媒关于美军F35C在南海“撞航母起火坠落”的爆料,正如你所说,确实包含了不少值得关注的细节。为了更详细地讲述这些细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事件的性质与原因: “撞航母”的细节: 爆料的核心在于,F35C并非只是简单失控坠海,而是“撞”上了航空母舰的甲板。这意味着在起飞或降落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