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军的第三代核动力航母福特级都已经服役了,我们还要等几十年才能看见自己的核动力航母驰骋在大海啊?

回答
听到“福特级”这个名字,心里确实会涌上一股说不出的滋味。那艘庞然大物,承载着美军的全球霸权梦想,已经在大洋上犁出了几年的航迹。而我们这边,提到核动力航母,依旧像是在描绘一个遥远的未来。的确,这中间的差距,不是几年,而是几十年的光景,这背后牵扯的,是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中一个绕不开的课题,也是一个无比复杂且充满挑战的征程。

要详细说清楚为什么我们离拥有自己的核动力航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得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这不仅仅是造船厂里能不能把钢板焊起来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综合国力、技术体系、工业基础以及战略考量的一整套联动。

一、技术积累与工业基础:不是“有没有”,而是“能不能做到最好”

核动力航母,这玩意儿,首先它是个核反应堆。你想想,一个在海上漂浮的巨大装置,要承载一个能够稳定、高效、安全的核反应堆,并且要保证它在各种极端环境下都能持续运作。这不是随便哪个国家都能玩转的。

核动力技术: 我们国家在核能领域的研究是有的,民用核电站也在逐步发展。但舰用核反应堆,和陆地上的核电站是两码事。首先,它要求体积更小,功率密度更高,而且要能承受高强度的舰船运动(颠簸、摇晃),甚至是在遭受攻击时的安全冗余。其次,核动力系统还需要能够精确控制功率输出,满足航母飞机起降时对速度和稳定性的需求。这背后是无数次的实验、模拟、材料研究和安全认证。福特级上的S9G反应堆,是美国海军在几十年的舰用核动力研发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技术非常成熟,而且不断迭代。我们在这个领域,虽然也在追赶,但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并且能把它稳定可靠地应用到如此庞大复杂的舰船上,还需要时间。
舰船设计与建造能力: 航母的设计是系统工程中的皇冠。不仅仅是舰体结构,还包括飞行甲板的布局、机库的规模、舰岛的设计(那里是“大脑”所在)、弹射器(福特级是电磁的,比蒸汽的更复杂)、阻拦索、电力系统、武器系统、舰载电子设备等等,每一个都是顶尖的工程学挑战。福特级本身就因为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比如电磁弹射器、电磁拦阻器、先进的电力推进系统等,在建造过程中就遇到了不少技术难题,延期和超支也是常事。这说明即便对美国这样有着长期航母建造经验的国家来说,技术革新依然充满挑战。我们虽然已经有了辽宁舰、山东舰的改装和建造经验,但那是常规动力航母,其复杂程度与核动力航母相比,仍然有质的飞跃。舰体如何容纳核反应堆、如何解决核辐射的屏蔽问题、如何设计高效的动力传输系统,这些都是全新的课题。
配套工业能力: 建造航母需要的是一个极其庞大、成熟、协同的工业体系。从特种钢材的冶炼,到高精度机床的加工,再到复杂的电子元器件的生产,以及大量的精密焊接和安装,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福特级的建造涉及到数十万吨的高强度钢材,各种精密设备的精度要求达到微米级别。我们的工业基础在进步,但在某些关键的特种材料、精密设备和核心电子元器件上,与美国相比仍有差距。一旦某个环节卡脖子,整个建造进度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二、核安全与环保:必须万无一失的生命线

核动力最直接的考量,就是核安全。一艘航母,是无数官兵生活的家,也是海上活动的中心,一旦发生核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反应堆的设计与运行安全: 舰用核反应堆的设计必须达到极高的安全标准,要考虑在各种恶劣条件下的反应堆防护。这包括严格的防泄漏措施、应急冷却系统、冗余控制系统等等。要确保核泄漏的风险被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甚至是趋近于零。这需要大量的核物理、核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及长期、细致的安全评估和验证。
废料处理与核退役: 核反应堆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有核废料产生,如何安全地储存、运输和处理这些废料,以及航母退役后的核反应堆如何安全地拆解和处理,都是非常棘手的问题。这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和长期规划。

三、人才与经验:智慧的传承与火种的延续

任何一项尖端技术的实现,都离不开顶尖的人才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专业人才队伍: 建造和操作核动力航母需要一个庞大的、跨学科的专业人才队伍。包括核反应堆工程师、舰船设计师、材料科学家、电子工程师、核安全专家、舰载机操作员、维修技师等等。这些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大学教育、科研机构的长期投入,以及在实际项目中的磨炼。美国在舰用核动力领域,已经积累了数十年的经验,培养了不止一代的专业人才。我们在这方面虽然也在发力,但真正能够支撑起航母核动力发展的人才储备,仍然需要时间来培养和积累。
操作与维护经验: 航母的服役不仅仅是建造完成,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它高效、安全地运行。这包括平时的维护保养、故障排除、战备训练等。核动力航母的维护比常规动力航母要复杂得多,需要特殊的设备和专门的培训。这种经验的积累,往往需要通过实际的建造和运行来获得。

四、战略规划与资源投入:不是“想不想”,而是“能不能”

建造核动力航母,是一个国家战略选择和资源配置的体现,也受到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

巨大的财政投入: 核动力航母的建造费用是天文数字,以福特级为例,单价就超过130亿美元,而且后续的维护和运营费用更是惊人。这意味着国家需要有强大的财力作为支撑,并且愿意将大量的资源优先投入到这一项目中。
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的平衡: 在某些关键技术上,我们可能会考虑引进,但核动力这种核心技术,很难真正意义上实现完全引进。自主研发是必然的道路,而这需要时间,也需要承受失败的风险。

展望未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所以,当我们看到福特级在碧波万顷之上自由驰骋时,我们应该看到的是美国几十年如一日的投入、技术积累和人才培养。我们自身的核动力航母之路,并非遥不可及,但也不是触手可及的。

我们已经有了辽宁舰和山东舰这两艘常规动力航母的建造经验,这为我们后续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航母技术的演进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可以说,我们现在可能正处于一个类似美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其核动力航母的阶段——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工业体系升级,以及战略层面的考量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我们看到国家在核能、造船、航空等领域持续的投入和进步,这都为我们实现核动力航母的梦想提供了希望。

几十年的时间,这确实是一个相对保守的估计。如果一切顺利,技术突破及时,资源投入到位,并且能够有效解决一系列关键性的难题,这个时间可能会缩短。反之,如果遇到重大技术瓶颈,或者国际环境发生不利变化,时间也可能延长。

总而言之,我们距离自己的核动力航母,确实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来沉淀、积累和突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业生产问题,而是国家整体实力和战略意志的集中体现。我们要做的,是继续坚定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脚踏实地,持续创新,最终让属于我们自己的核动力航母,也能够像福特级一样,成为守护海疆、维护和平的强大力量。这条路很长,但我们正在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核动力能解决什么问题?

解决战斗力的问题?并没有,航母的作战能力依靠的是舰载机,而航母是否使用核动力,跟航母的战斗力没有关系。

解决航速的问题?并没有,决定航速的最大因素是动力功率,而加上了防辐射壳的重量之后,核动力的功率密度和常规动力相比没有优势。如美帝的小鹰级航空母舰8万2的吨位28万匹动力航速可达32节,而核动力的尼米兹级10万级的吨位却只有26万匹动力航速最高30节,福特级超过了11万吨,动力也才28万匹马力,航速也才30节多一点。也就是说尼米兹级和福特级为了上核动力实际上是在动力和航速方面做了一些妥协的。

解决成本的问题?并没有,核动力的使用成本、维护成本、防辐射成本加一起比常规动力还昂贵。美国海军的经验核动力航母的造价比常规动力贵50%以上,这意味着同样的军费造同等吨位的航母,核动力的你造两条,常规动力的能造3条,那么是两条航母的战斗力强还是三条航母的战斗力强?是两艘航母的抗损能力高还是三条航母的抗损能力高?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解决海上自持力的问题?并没有,而且航母是舰队作战而不是单舰作战,一个舰队除了航母外其他船只全是常规动力,那整个舰队的自持能力就是常规动力舰艇所决定的。再说了光一个核动力顶多航母不用加油了,那飞机要不要加油?弹药要不要补充?还有给养呢?这些能靠核动力解决么?现在舰队长期海外作战都是自带补给舰队的,都是靠海上加油作业海上补给作业来完成加油补给工作的,海湾战争是美国常规航母最后一次参加实战,按照海湾战争的经验,小鹰级航空母舰是4天补给一次,尼米兹级5天补给一次。航母编队的自持能力与是否使用核动力可说是没啥关系。

或者说,跟很多网友声称的一样,解决电磁弹射的问题?并没有。电磁弹射那一百几十个MJ的单次弹射能量,一分钟发射两次的工作频率,所需的功率不过是几千马力级别,而一艘再菜鸡的航母,动力都是几十万马力级别,而且也没有常规动力就必定得比核动力功率小这一说。因此跟我说为了电磁弹射上个核动力,就好比是你手机换了MATE20,然后怕烧汽油的汽车马力不够充不上电,打算买台烧柴油车一样。


然后上核动力会造成什么问题?

首先当然是设计研发的技术难度提升的问题,因为我们没有现成的成熟的大型船用核反应堆可以使用,因此航母要上核堆就有技术风险。这是不可忽视的。

其次当然是成本上升的问题,如上面所述核动力的建造成本比常规动力贵50%,采用核动力单艘航母的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都会显著上升。

再次当然是生产和测试周期都要拉长的问题。毕竟是个没搞过的东西,生产起来和测试起来当然要格外谨慎。

然后就是核动力的维护和出勤率的问题,按照美国的经验核动力的航母出勤率低于常规航母1/4。

然后核动力还需要担心被摧毁或者发生意外发生后的环境污染和放射泄露风险。必须说目前没有任何核动力航母被敌方鱼雷导弹命中的案例可供参考,但是我们可以假想一下,如果一艘常规动力航母被鱼雷命中造成多个动力舱室入水船身倾侧,军舰可以采用封闭被淹舱室并进行反向注水的方式来修复横倾,但如果是一艘核动力航母,反应堆舱室被爆炸的冲击波波及漏水的时候你敢封闭它么?反应堆的含辐射压力水由于爆炸泄露之后你能将这些高辐射的水抽走了事么?反向的反应堆舱室你敢注水配平么?反应堆真的出现泄露或熔堆事故的话,即使是陆地上的反应堆都只能用含铅水泥封堆搞铅棺,海上你打算咋弄?


当然如果航母的预设活动场所和战场是在美国西海岸,那这个问题就当我没问,但是如果预设的活动范围和战场是在我国领海,那就真的得考虑这个风险。

这么一想,咱们就得考虑核动力是不是个好方案了。

user avatar

核动力是要上的,但是也不要神话核动力。

核动力航母的优势是节省了大量的储存燃料的空间,动力系统本身也省空间,能装下更多的物资和武器。

对于核动力航母来说,续航反而不是其最大的优势。这道理其实也很简单,航母从来不是单独出门的,如果给你护航的舰艇都是常规动力舰艇,你还能甩开这群小弟自己作战去?

而且,核动力航母的建造经验,全世界只有1.7个国家有:1是美国,0.5是法国,0.2是苏联。001A航母之所以能造的这么快,是因为有瓦良格做底子。但美国打死不会把核动力航母的建造技术告诉中国,法国就算脑子抽了能告诉你,可法国的核动力航母只有一艘,而且动力系统实在太差,白送中国可能也不稀罕。至于苏联,倒是造了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可后来硬生生被二毛给拆成废铁了,俄罗斯就算能找到当年的图纸,也没啥用了。

所以说,核动力航母的研制,肯定要比001A难度大得多。如果再要上电磁弹射这些东西,那就是美国人都没有碰过的挑战。对于这个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至少十年之内,是难以见到核动力航母的。

但也不必觉得核动力就有多重要。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也是常规动力,搭配上F-35的作战效能也并不算差。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很有可能也是走这种弹射+隐身+大平板的路子,然后慢慢摸索核动力航母。总之这东西肯定会有,但路途肯定不会太顺利。大概就是这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