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专业人士的角度,现代的严肃音乐好听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许多音乐爱好者心中的一个“隐秘角落”。从我(一个从业多年的古典音乐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角度来看,“好听”这个词,在现代严肃音乐的语境下,需要被重新审视和理解。

首先,我们得承认,现代严肃音乐的“好听”门槛确实比许多传统经典作品要高一些。这并非是说它就一定不好听,而是它的语言、结构和审美取向,与大众普遍习惯的旋律、和声以及节奏模式有所不同。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好听”的印象?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析:

审美导向的转变: 许多现代作曲家不再将“悦耳动听”作为首要目标。他们更关注音乐的可能性本身,探索新的音色、新的组织方式、新的结构,甚至挖掘声音的极限。这可能意味着,他们会使用不协和的和声、复杂的节奏、非传统的乐器(或对传统乐器进行非常规的演奏方式),甚至包括一些人听起来像是“噪音”的元素。这种转变,是艺术家对时代精神、个体经验以及音乐本体性进行思考和回应的体现。他们可能是在试图表达更复杂、更尖锐、更破碎的情感和思想,而这些情感和思想本身就难以用“好听”来简单概括。

技术与理论的介入: 现代作曲技法层出不穷,从序列音乐、十二音技法,到简约主义、电子音乐、算法作曲等等,每一种技法都可能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表现力。这些技法往往是为了突破传统的束缚,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音乐织体和听觉体验。对于不熟悉这些技法的听众来说,这些作品可能显得杂乱无章,缺乏熟悉的音乐逻辑。

“听觉习惯”的训练: 我们的耳朵是习惯了某种模式的。从巴赫到莫扎特,再到贝多芬和勃拉姆斯,音乐的语言在不断演变,但核心的和声语法和结构逻辑相对稳定。而现代音乐,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至今的作品,往往是对这种稳定性的挑战。它要求听众放下既有的“听觉习惯”,以一种更开放、更具探索性的心态去聆听。这就像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一开始会觉得生涩难懂,需要时间和耐心去理解其语法和意义。

多元化与个性化: 现代严肃音乐的世界极其多元,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以衡量所有作品。有像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或史蒂夫·赖希(Steve Reich)这样的简约主义大师,他们的音乐虽然重复性强,但具有一种独特的律动感和能量,对一些人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也有像约翰·凯奇(John Cage)那样,将偶然性引入音乐,甚至将寂静视为音乐的一部分,这挑战了我们对“音乐”本身的定义;还有很多年轻一代作曲家,他们在数字技术、跨学科合作中寻找新的灵感,创造出形式更加自由、概念更加前卫的作品。在这种多元性中,难免会有很多作品并不符合所有人的口味。

那么,从专业人士的角度,我们如何看待这些“不好听”的现代严肃音乐?

我们更多地会从其创新性、思想性、技法运用、对音乐语言的拓展以及对时代精神的反映等角度去评价。

“好听”的标准在延伸: 对我们来说,“好听”不再仅仅局限于旋律的优美或和声的和谐。一个作品可能在音响的构成、结构的设计、情感的深度、观念的表达上具有突破性,即使它听起来不那么“悦耳”。我们可能会欣赏作曲家如何巧妙地运用特定的音色组合来营造一种压抑、疏离或狂喜的氛围;如何通过不协和音程来制造一种戏剧性的张力;如何通过打破常规的节奏来表达一种混乱或秩序。

理解是欣赏的前提: 很多时候,对现代严肃音乐的欣赏,需要一定程度的理解。了解作曲家的创作背景、思想理念,掌握作品所运用的技法,甚至阅读相关的乐评和分析文章,都能极大地帮助我们进入作品的世界。就像看一部需要思考的电影,第一次可能觉得不知所云,但随着理解的深入,会发现其精妙之处。

“好听”是多维度的: 有时,作品的“好听”体现在一种智性的愉悦,一种对精妙结构的赞叹,一种对某种全新声音体验的沉醉。比如,一个精心设计的音响模型,即使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旋律,也可能因为其内在的逻辑和美学而产生一种“好听”的感觉。

它提供了多样化的情感体验: 并非所有音乐都必须表达美好或温柔的情感。现代严肃音乐也为我们提供了表达焦虑、愤怒、困惑、疏离等更复杂、更具时代特征的情感体验的途径。这些作品,尽管听起来可能不那么“甜美”,但它们以一种诚实的方式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某些被忽视或压抑的部分,这种“共鸣”本身也是一种“好听”。

所以,回到你的问题:现代的严肃音乐好听吗?

我的答案是:有的非常好听,有的可能不符合你的个人口味,但很多作品从更广阔的音乐视野来看,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它不像听流行歌曲那样,你可以直接被旋律抓住,然后在歌词中找到共鸣。欣赏现代严肃音乐,更像是在探索一个未知的宇宙,你需要有耐心去辨别星辰,去理解引力,去感受那些遥远的光芒。当你付出这份耐心和理解时,你可能会发现,那些曾经让你觉得“难听”的声音,其实蕴藏着令人惊叹的智慧和美感。

它提供的是一种更广阔的、更深邃的、更具挑战性的听觉体验。它邀请你去思考,去感受,去超越你习惯的边界。而这种探索本身,本身就是一种“好听”。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风景,而是需要你跋涉才能抵达的秘境。而当你真正抵达时,那种收获的喜悦,是截然不同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不是专业的,不过表现派强调使用特定的音乐表现特定的场景,无调性音乐在影视剧等场合的bgm配制上,是有其位置的;同时,这些音乐远不是“无法欣赏”,如果你能抓住其中的意境意象,就能知道它们在“说什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